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 马克思主义论文 >> 马克思主义教育公平思想及其当代价值论文

马克思主义教育公平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4-11-30

马克思主义教育公平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马克思主义教育公平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教育公平普遍发展规律及其运用的科学,是进一步研究教育现象、教育公平问题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马克思主义教育公平思想不仅具有历史意义,而且对于指导今天的教育改革和实践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教育公平思想的基本内涵

  马克思主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中关于教育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体系。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教育观点和教育学说体系。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博大精深,教育的本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公平等都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1.教育公平的本质要求是受教育权的平等性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教育公平的思想是和社会公平思想紧密相连的,是在其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极端不公平和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基础上形成的。恩格斯批判了杜林的超阶级、超历史的先验主义平等观,提出平等是有条件的,无产阶级的平等观应该是:“一切人,或至少是一个国家的一切公民,或一个社会的一切成员,都应当有平等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工人阶级夺取政权后的十项措施,第十项措施是有关教育的:“对所有儿童实行公共的和免费的教育。取消现在这种形式的儿童的工厂劳动。把教育同物质生产结合起来,等等。”由此可知,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教育公平的思想是指儿童受教育权的平等,受教育权属于人的基本权利,是人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最低权利,社会应当平等地保护每一位儿童的受教育权,不因其出身贵贱、社会地位高低、才智健全与否等而有差别。

  2.教育公平的社会基础是政治平等和生产力发达

  马克思、恩格斯所理解的教育公平有着丰富的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内容。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问题的延伸和具体表现,它反映了教育领域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平等状况。马克思、恩格斯在肯定资本主义社会的平等具有历史进步意义的基础上,一针见血地指出:“法律上的平等就是在富人和穷人不平等的前提下的平等,即限制在目前主要的不平等范围内的平等,简括地说,就是简直把不平等叫作平等。”马克思针对德国工人党把“平等的国民教育”作为国家的精神和道德的基础,指出:“平等的国民教育?他们怎样理解这句话呢?是不是以为在现代社会中教育对一切阶级都可能是平等的呢?或者是要求用强制的方式使上层阶级也降到国民学校这种很低的教育水平,即降到仅仅适合于雇佣工人甚至农民的经济状况的教育水平呢?”在这里,马克思用反问的方式阐释了脱离社会经济、政治条件的教育公平是不存在的。在阶级对立的剥削社会里,没有政治、经济上的平等,不可能实现教育的公平,人的发展只能是畸形发展。

  马克思主义教育公平思想涉及教育的方方面面,是根据当时的客观情况和历史任务,从实际出发提出和解决教育不平等问题的,在以后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马克思主义教育公平思想都得到了继承、发扬和光大。从实际出发、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公平思想的生命力所在。

  二、马克思主义教育公平思想的当代价值

  成功的教育实践离不开科学教育理论的指导。党的十八大为我们规划了“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目标,这一目标对教育事业提出了新要求。我国的教育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要有应对的新思路、新对策、新举措,必须重新理解和认识马克思主义教育公平思想,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教育公平思想的指导作用。

  1.有助于更好地实现社会主义教育的目标

  将受教育者放在社会关系之中来理解和培养。教育的主要职能和目的是培养和造就一个社会所需要的人。人是社会的人,总是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有其自身内在的身心发展规律。由于社会是处于变化中的,而人也总是要面对并适应这种社会环境的变化,所以,教育工作者在面对受教育者时,必须把他们放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探讨他们的个性形成特点及其规律,与时俱进,把受教育者作为社会的人而不是孤立的人来看待,使教育工作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这样才能培养和造就能够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发展要求的一代新人。

  促进个体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完美融合。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公平的结果是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目前我国教育实践中存在许多问题,关键的问题是存在着背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倾向和做法,“应试教育”愈演愈烈,受教育者不得不接受为“应试”而准备的教育。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下大力气改变唯应试教育是从的教育观念和局面,从整个社会体制的视野推进教育体制机制改革,使教育服务于学生的成长、成才。

  2.有助于更好地促进教育公平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关系的性质决定教育的本质,教育具有阶级性和历史性。教育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紧密相连,教育公平问题是社会公平问题的延伸,教育公平有赖于政治上的平等和经济上的高度发达。公平也总是具体的和历史的,不能过分强调绝对公平,把教育资源的绝对平均、教育环境的整齐划一理解为教育公平,更不能将社会群体、个体受教育愿望的满足看作是公平。教育过程中的因材施教、个性教育是必须的,千篇一律的教育本身体现的是教育的不公平。受教育权的公平、享受教育机会的平等、教育过程的平等是教育公平的集中表现。教育公平不能脱离具体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条件,它与社会结构的变化、经济的发展水平、社会阶层的变化等直接相关,应该从社会结构、经济状况、群体意识方面寻求分析目前影响和造成教育不公平的原因,科学地理解教育公平问题。客观地讲,教育公平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只有进一步实现广大人民的民主权利,大力发展经济,才有可能更好地实现教育公平。

  促进教育公平,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下教育公益性和普惠性的必然要求,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公平思想在当下的体现。目前城乡、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滞后的状况依然存在,人民对教育的满意度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政治平等是教育公平的社会基础,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公平思想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目前的教育综合改革,应更加重视促进教育制度规则公平,要大胆进行制度创新,采取多种方式促进公共教育资源配置公平。

  3.有助于深化教育领域的综合改革

  研究和看待教育公平不能仅仅就教育论教育,也不能就教育公平说教育公平,教育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关系密切,可以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教育公平的根基在于生产关系的公平,教育公平要发展,根本靠改革。教育公平离不开一定的社会条件,要坚持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度的统一,促进教育公平、教育改革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广大群众,群众才会理解和支持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公平是不断发展着的,应历史地看待、分析现在的教育体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们逐渐发现正在运行的教育体制的一些弊端需要改革,但不能由此就完全否定这些体制机制在当时的合理性和积极意义。教育公平在路上,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必须切合实际,坚持立德树人的基本导向,积极为多样化、个性化、创新型人才成长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机制;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必须建立现代学校制度,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特别是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框架内的政府、学校、社会之间的新型关系;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需要坚持全国一盘棋,但不能搞一刀切,应因地制宜。

马克思主义教育公平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论文搜索
关键字:马克思主义 教育 公平 价值 思想
最新马克思主义论文
试论党史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浅谈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
浅谈信息化技术在思政课程中的应用
探索马克思恩格斯贫困理论及其当代启示
刍议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理论的内涵
马克思的就业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浅析马克思实践活动的历史形态当代价值
容错纠错机制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蕴
邓初民政党思想浅析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马克思人学基础
热门马克思主义论文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阶段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考
马克思主义的衰败?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现代性的建构
试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整体特征
从新的角度理解和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
浅谈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恩格斯教育思想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走向新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