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中高职教育一体化衔接对策研究论文

中高职教育一体化衔接对策研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4-11-30

中高职教育一体化衔接对策研究

  《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要以中等职业教育为重点,保持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的比例大体相当,扩大高等职业教育的规模。”众所周知,职业教育系统是由多种要素组成的,职业教育要素可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进行分解和组合。当不同要素之间形成了某种合力,就能在职业教育系统的运行中产生双重效应,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重点是提高质量和促进公平,从而形成能够适应我国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要求、符合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该体系由高职教育、中职教育、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应用本科、工程硕士教育等教育形式组成。

  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作为职业教育,有共同点,也由于分属中等和高等教育而存在差异性。当前,中高职教育的衔接已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教学标准、课程设置和质量检测等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而且这些问题正是中高职教育有效衔接的重要影响因素。

  一、中高职教育衔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中职教育成效缺少检测标准

  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具有综合职业能力、服务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因此,中职教育必须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开展教育活动,应该按照企业与市场的要求,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使学生上岗后能胜任岗位技能的要求,包含社会对人的素质的基本要求,也包含企业和市场对劳动者的职业技能要求。但目前中职教育缺少像高考一样的统一的硬性的考试形式和评价方式,这就造成中职教育质量意识不强,教育质量参差不齐。这也使得中职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轻视持续性学习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陷入就业教育困境。

  2.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冗杂

  一是课程内容重复。目前国家还没有制定统一的、适合不同层次职业教育的课程标准。中高职院校分别构建各自的专业课程体系,确定课程教学内容,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之间缺少可依据的标准和有效的沟通,出现了一些专业课程在中、高职阶段重复设置的现象。二是课程体系不合理。由于中职生文化基础相对薄弱,中职教育偏重于对学生操作技能和就业能力的培养,存在轻人文、重专业,轻理论、重实践,轻理解、重操作的现象,中职生升入高职院校后,对人文素养类课程的学习普遍感到困难,很难适应高职教育更广更深的专业学习。三是实践教学区分度不大。在实训与专业技能培养方面,不少高职院校技能训练定位低,中职生升入高职院校后,有些实践训练项目与中职阶段类似,存在重复训练的现象。

  3.职业资格认证不规范

  目前,各类职业资格证书级别或发证部门比较混乱,考证门槛较低,造成一些中职学生在专业学习不充分的前提下拿到了职业资格证书的“倒挂”现象,也给高职教育实施“课证融通”“双证毕业”等教学实施造成了很大不便。

  二、对中高职教育一体化要进行顶层设计

  中高职教育应树立服务经济发展的目标,即经济发展需要什么人才,教育系统就培养什么人才。职业教育一要能够及时、有效地按照经济发展的要求,提供相关的教育;二要紧紧同劳动市场连在一起,贴近社会和岗位的需要,通过不断的职业教育, 持续提高学生的职业发展素养。

  中高职教育一体化已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改革的重要内容。一体化不是招生宣传政策上的一体化,而是教学标准、课程设置、考核标准等的统一。基于此,国家教育部门需要对中高职教育一体化进行顶层设计。通过一体化的政策环境管理机制、管理实施,在中等职业学校间实施横向连接,在中高职教育中实施纵向连接,从而使普教、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连成一体,建立起一种立交桥式的职业教育体制,加强职前与职后,初等、中等与高等教育的衔接,使得受教育者能在职教与高职院校、大学和在职培训机构之间自由流动,形成相对完整的职业教育网络

  三、建立中高职教育衔接课程“立交桥”

  1.构建以能力标准为指导的职教课程开发模式

  政府牵头组建各类行业组织,由行业组织提供最新的岗位要求及就业需求信息,从而指导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引导学生正确选择专业。职业院校的课程以行业组织制定的职业能力标准和国家统一的证书制度为依据,每一类证书、文凭需要开设哪些课程等均由各相关行业组织根据就业市场信息、相关岗位技能要求和职业能力标准制定。

  政府和行业组织联合出台有权威效力的国家职业标准后,能有效打通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的衔接,建立在能力标准指导下的课程开发模式,制定适用于我国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标准体系。中高职职业院校按照职业能力标准开发课程、组织教学,从而保证学生达到各级能力标准,并获得全国认可的各级职业资格证书。

  2.实现职业教育“知识本位”向“素质本位”的转型

  为顺应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学校要让专业知识、技能和态度与具体职位或工作情景相结合,从职业功能视角界定能力和素养,实施职业教育能力本位改革;要尽快改变我国现行的“学科本位”和“知识本位”的职业教育模式,扫除影响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发展的主要障碍;建立以工作过程分析和职业能力导向为基础的、构建“就业能力”和“关键能力”相结合的职教课程设置体系,从而实现职业教育从“知识本位”向“素质本位”的转型。

  3.校企共同参与课程建设和考核

  课程设置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立足行业,立足市场,为当地的行业、企业服务。高职院校在与行业、企业的合作过程中,除了为企业输送合格人才外,还可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展项目研究。将校企合作项目融入课程改革、教学模式变革中,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专业认知度和认可度,提高专业教学品质。

  高职院校各专业都应有由企业专家、校内专业教师组成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在人才培养定位、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实施等方面,企业专家既可提供可行性指导,也可通过课程主讲、考试主考、“校企备课会”、共同编写教材等参与实质性合作。特别是在课程考核方面,可将企业的工作要求和标准嵌入课程的考核之中,通过仿真实训、顶岗实践等环节,采用企业的工作评价标准对学生进行系统、全面的实践能力考核,以实现考核的实用性、职业性。

  4.中高职教育必须共同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高职教师、中职教师和企业专家可以以某一门课程、某一个项目为合作平台,以中职教育阶段为起点,组建“教学团队”。通过与企业的联系,在校教师既可获得行业发展的前沿动态和职业岗位需求的变化信息,也可在与企业、专家朋友式的合作关系中潜移默化地拓展专业实践能力,促进专业知识更新,共同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校企团队可以共同担任一批学生的学业导师,共同指导学生的专业学习和实践。另外,也可对学生开展就业指导,使学生合理规划学业生涯、职业生涯,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的衔接已成为世界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我国教育体系内涵建设的不断深入,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进行科学、有效的衔接,也必将成为推进中高职教育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目前,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主要有“3+1”模式、综合高中模式、“3+2或3+3”模式等。随着高职教育新时代的到来,高职教育的发展已经从规模效应提升到内涵建设,高职教育的改革和建设必将同时促进中高职教育的纵深发展。我们期待真正的中高职教育一体化时代早日到来。

中高职教育一体化衔接对策研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教育 对策 衔接 研究 高职
最新职业教育论文
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旅游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
基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中医硕士专业学位
高职院校“工匠型”教师培养困境与路径探略
新时代女性职业发展探究
浅析高职英语教学中课堂导入的原则和方法
济南市体验式拓展培训行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动力链视域下功能性训练方法与传统体能训练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高职院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翻转课堂在高职院校幼教专业体育教学中的应
新时代体育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面临的机
热门职业教育论文
职教教师的教学观念与学生个性发展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心理问题分析
提高学生自主性学习来进行班级管理的初探
论职业教育的泛化
迈向学习型社会的职业技术教育
职业中学教师招生体验的个案研究
职业教育兴衰与新旧教育思想更替—百年职业
论高职人文教育面向职业生活的问题
中国职业教育兴衰的制度主义分析—“市场化
论新型工业化过程中高职发展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