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 农村研究论文 >> 情感教育观照下的农村中学语文教学初探论文

情感教育观照下的农村中学语文教学初探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4-12-01

情感教育观照下的农村中学语文教学初探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 (2014) 28-0129-03

  随着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在全国中小学的大力推进,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到传统语文教学忽视学生情感的诟病,呼吁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内容。正如《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所指出的“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一样,在当前的中学语文教学,尤其是农村地区的中学语文教学应当充分关注到学生情感的发展,重视教学中情感因素的利用,教师应当充分发挥情感教育观照下的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

  一、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情感缺失”的困境

  虽然在我国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中,农村中小学学校的办学坏境、硬件设施、师资队伍等情况得到了一些改善,但是其教学现状令人堪忧。大批的留守儿童出现在农村学校的课堂上,他们大都由于亲情缺失心理健康方面存在阴影,有情感冷漠的表现。笔者所在的学校就有一半以上的学生是留守儿童,对于这样的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显得尤为迫切与重要。然而,现实的情况是应试教育的教学和与人方式在农村学校依然盛行不衰,中学语文课堂上教师迫于升学率的压力,只得关注学生的考试分数、学业成效。这种现状与我们所倡导的“教育应当关注人的情感品质”是背道而驰的。农村中学语文的课堂上缺少教师与学生心灵和生命层面的情感交流,缺乏对学生的情感培育、价值取向与心灵成长的关注。“情感缺失”成为农村中学语文教学遭遇的现实困境。

  二、情感教育与农村中学语文教学的契合

  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情感缺失”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学生的情感因素,弱化情感教育。针对这一问题,在寻求其解决路径之前,必须抓住情感教育与农村中学语文教学的契合点,必须把握情感教育在农村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独特价值。

  1. 语文教材蕴含丰富的情感性。中学语文教材所选用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名师佳作。这些课文本身就体现着自然之美、社会之美、艺术之美、道德之美、人生之美,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性。正所谓“文章不是无情物”,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作者情感、意念、智慧的产物和表现。比如《济南的冬天》作者老舍抓住“温情”描绘出济南冬天特有的魅力,表达了作者对济南的热爱之情。鲁迅的《风筝》通过对风筝事件的叙述和严肃的自我解剖,表达了对冷酷现实的极端憎恶和对春日的热烈憧憬。朱自清的《背影》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组织材料,作者回忆了父亲八年前在浦口车站送自己上车的情景,歌颂了亲子之爱的传统美德,表达了对真挚深沉的父爱珍惜感念的感情。语文教材所蕴含丰富的情感性,成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得以进行的前提条件。

  2. 中学语文课堂呈现多种情感形态。教师和学生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之一。教师和学生作为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客体因素,并非孤立存在的,而是处于情感的相互关联之中。中学语文课堂的情感形态都是通过教师和学生的情绪、情感表征出来。中学语文课堂所呈现出的多种情感形态是课堂上的教师和学生情感因素的外在形式表征,正契合了情感教育所致力实现的在教育过程中要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性品质,提高其自我调控能力, 促进其对自我、环境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独立健全的人格特征。

  三、农村中学语文教学中情感因素的运用

  情感因素作为非智力因素之一,与中学语文教学紧密相关。重视挖掘学生的情感因素,并适当地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加以运用,能够充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然而,当前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普遍存在忽视学生的情感因素而导致教学效率不高的问题,因此探讨情感因素在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整合实施运用的策略显得尤为重要。总体说来,立足教材,创设主体阅读情境;强化对话,引导文本多元解读两大方面是农村中学语文教学中情感因素运用的关键之处。

  1. 立足教材,创设主体阅读情境。语文教材中具有丰富的情感性内容。语文教师实施教学、进行教学设计首先要做的就是对教材的处理。在农村中学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应该敏于发现与捕捉,善于挖掘与主动建构学科知识中广泛蕴含的具有情感教育价值的内容,结合语文学科史实与栩栩如生的人物进行延伸和拓展性的介绍,将其自然而艺术地呈现与表达出来,从而为学生的情感体验创设出主体阅读的情境,由此将学生的情感因素利用起来。例如,著名作家黄河浪的《故乡的榕树》是一篇极其优美的散文,具有诗一般的情致、画一般的意境,既是情深意长的思乡曲,又是色彩淡雅的风俗画。教师在教这篇课文时,可以从“突出生动地表达乡情、亲情、友情”这种“情境”、“氛围”入手,让学生深刻体会作者汩汩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情感清泉。再如《我的空中楼阁》是一篇典范的写景状物散文,学生通过“披文入情”,体验作者赋予生命的小屋,及小屋周围的每一个景物所给予人的不同感受,体会小屋主人的全部襟怀,他的内在素质、气度、情趣和风格。通过把写景状物的手法和表达的思想情感的体验联系起来的分析,就领悟到了形式和内容的辩证关系,这样从本文借鉴的写景状物的手法,才会真正的“生根”,学生在实践中就能灵活运用。

  2. 强化对话,引导文本多元解读。由于课程是动态的,知识是生存的,教学过程并非是静态的、既定的,而是一个师生相互学习的过程。农村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往往忽视师生之间的多重对话,通常呈现出由教师主讲、学生齐练的局面。新课程改革中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这并非意味着要放弃教师的引导。农村中学语文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中强化师生多重对话的作用,通过调动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兴奋中心,引发学生对学习的注意,尤其是产生对语文课程文本内容的重要感的体验、对自己的存在感的体验,从而使学生出现全身心投入的情感状态。农村中学语文教师的情感交往能力、情感观察能力和情感理解与表达能力十分重要,教师要在对话过程中引导学生对语文教材中的作品文本进行多元化的解读。例如,余映潮老师教授《孤独之旅》,在引导学生理解标题“孤独之旅”中“旅”的含义时,适当引入作者的话:“我们要有面对苦难的勇气,要有承受苦难的能力,面对苦难,我们更要有一颗感恩的心,感谢它的磨砺让我们更坚强。”作者的话就是对“旅”的最好的诠释,这就是一种“知人论世”的情调。再比如,有教师上《林黛玉进贾府》时,在讲解“两弯似蹙非蹙?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时,又引来另一版本“两弯似蹙非蹙?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的描写,让学生仔细品读上下文,结合自己对文本及人物的了解,看看哪种描写更好。学生们非常踊跃,有的支持“含情目”,也有的认为“含露目”好的,其中一个学生理解很精彩。他说:从语言上看,这是一个对仗句,“?烟眉”是仄平平,“含露目”是平平仄,正好相对,很工整;从上下文看,《红楼梦》一开始讲故事起于“木石前盟”,黛玉前世是绛珠草,宝玉是神瑛侍者,每日用甘露灌溉绛珠草;后来神瑛侍者因凡心偶动下凡历劫,绛珠草愿随他来到人间,并发誓用一世泪水还他深情。泪水偿还当然要“泣”,甘露灌溉又似露珠般晶莹,所以“似泣非泣含露目”更好。教师充分肯定了这位同学的解读,并顺势讲了“木石前盟”的故事,同学们也因此对宝黛形象有了更多的了解,对《红楼梦》有了更深的情感认知。这些案例都是语文教师进行充分引导,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情感体验课文内容,解读文本。

  因此,在中学生情感认知能力发展的关键阶段,在农村中学语文教学的实际过程中,应当将情感教育与知识教育想融合,农村中学语文教师在着力于从学生的情感状态出发,关注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的同时,还应当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文素质,加强与学生的情感对话,并创设相应的情境,引导学生获得语文世界真善美的情感体验,从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情感教育观照下的农村中学语文教学初探

论文搜索
关键字:农村 中学 初探 教育观 教育 教学
最新农村研究论文
浅谈乡村振兴战略的基层公共图书馆建设
新农村建设中强化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的研究
乡村生态治理共同体建设的农民主体性考察研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老年大学建设探索与实践
农村学校提高课后服务质量的策略研究
浅谈农村档案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农村小学新入职教师教学技能培训需求调查探
浅析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与解决对策
浅谈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防冻技术措施
浅析我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
热门农村研究论文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对我国农民工保障问题的再认识
增加农民收入研究
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
浅谈对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几点思考
我国村民自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现代话语下的三农问题
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浅谈邓小平“三农”思想与中国新农村建设
关于发展农村经济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