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建立长效发展机制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论文

建立长效发展机制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4-12-15

建立长效发展机制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4)09-0052-03

  一、关注专业内涵建设与特色发展

  深刻理解专业建设的内涵是专业建设的前提和起点,对于做好专业建设工作具有决定作用。专业内涵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括专业设置、课程开发、课程体系构建、实训基地建设等各方面要素。[1]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适应性、开放性、实践性和社会性的特点决定了专业建设必须做到跟踪行业企业发展,只有跟踪行业、深入企业,才能明确专业的具体培养目标定位及不同时期的专业调整方向。

  首先,职业教育的专业建设要遵循学生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性原则。从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多方面进行创新发展。根据地区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需要设置多层次人才培养目标,形成在培养生产一线技术工人的基础上,加强培养生产维护和售后技术服务人才,重点培养辅助研发人才的多层次培养目标。

  其次,职业教育的专业建设要突出特色。遵循集群化原则,既要与其他学校“错位”发展,避免专业雷同,更要重视弘扬学校优良办学传统和办学特色,加强特色专业和品牌专业建设。同时,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应根据产业结构升级和调整对新兴产业人才的需求,围绕品牌专业、特色专业设置新专业或方向,构建结构合理的专业群。从2009年开始,以三年为一周期,无锡市持续实施了职业教育“三项建设”、“四项提升”及“提升质量”工程,引导职业院校根据本市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向,加快专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不断提高专业建设水平,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打造了一批与无锡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匹配的重点专业及专业群,如物联网、服务外包、新能源汽车专业(群)等。

  二、创新专业设置与行业需要动态匹配的机制

  目前,我国的专业设置管理机制正从一元结构向多元结构转变。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与管理应遵循市场导向的原则,人才培养的数量及规格由市场需求决定。职业学校应主动根据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制订本校的专业建设规划,根据教育部制定的中、高等职业院校专业目录、专业教学标准等专业管理的基本制度,确定本校重点建设的品牌和特色专业。但是,在我国仍未形成人才需求的预警发布机制,缺少畅通的人才供求信息渠道,职业院校主要根据市场调研的结论确定专业设置及人才培养规模的状况下,由于市场调研、人才培养的滞后性及职业教育的区域性特点,造成一些职业院校专业重复设置、部分热门专业招生人数过多等现象,专业建设容易形成“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局面。因此,需要建立政府、企业、学校同步的专业建设协调机制,政府通过宏观调控手段,如调整产业结构、推动校企合作、建立人才供求信息平台等实现对专业的管理,形成一种多极“市场受益者推动式”机制[2],呈现多元结构的态势(见图2)。

  集团化办学是专业设置与行业需要动态匹配的有效运行形式之一。它按照产业规律,将企业集团化经营模式引入职业教育,依托行业密切企业与学校、学校与学校之间联系,集团内部实现资源共享。近年来,无锡市教育局在职教集团的建设上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目前全市已经建立物联网、服务外包、数控、旅游、商贸物流等10个市级职业教育集团,并由市政府办公室转发《市教育局关于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建设工作意见的通知》加以规范。一是以专业为纽带,把无锡市开设相关专业的中、高等职业院校都纳入集团,通过集团进行中高职专业建设的统筹、人才培养方案的对接、教学实训资源的共享、对口升学的组织等教育教学工作;二是强调行业企业的广泛参与,通过行业主管部门及行业组织动员尽可能多的骨干企业加入职教集团,由牵头学校负责人和企业(或行业组织)负责人担任集团双理事长,企业行业负责人担任集团副理事长、常务理事(占到半数以上)。集团的有效运作使学校与行业企业在专业设置与培养方案制订、学生实习、实训与就业、教师进企业实践、产品开发和技术服务、企业员工培训和能工巧匠进学校兼职等多方面的合作集约化、常态化、制度化,为集团办学长效机制构建和法制化建设探索路径,积累经验,提供借鉴。

  三、探索市场驱动的校企合作双赢机制

  校企合作,作为区别于学校本位模式、企业本位模式和社会本位模式的第四种职教发展模式,强调学校与企业充分利用对方的优势资源进行多方位的合作,以保证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有效进行校企合作,既是世界难题也是各国的共同追求。国外校企合作的典型模式如德国的“双元制”办学模式、澳大利亚的TAFE教育模式、新加坡的“教学工厂”教学模式、日本的“企业教育”办学模式等都是较成功的探索。职业院校与企业在合作教育过程中,既可为社会发展培养人才作出贡献,又可在“双师”培养、技术研发、课程开发等许多方面实现“双赢”。

  校企合作系统的核心要素是职业院校和企业,它的外部环境包括市场、政府、中介机构乃至社会大环境。[3]因此,校企合作系统主要包括四个要素,是一个市场、政府、企业、职业院校相辅相成的“四位一体”的复杂系统。职业院校与企业是校企合作的主体部分,促使校企双方双赢是目前校企合作打开新局面的关键。无锡市从2009年开始,出台了《关于建立无锡市职业院校实习实训定点企业制度的意见》,正式建立了无锡市职业院校实习实训定点企业制度。通过选择技术力量强,能够提供学生实习实训和教师企业实践活动必需的设施设备的企业作为职业院校实习实训定点企业,对于促进企业与院校之间建立稳定的长效合作机制,增强企业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责任感,更好地参与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不断推进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每年开展校企合作示范项目及典型案例的评审与遴选,入围的项目将给予相应的资金支持,进一步调动了学校与企业、行业合作的积极性。

  四、建立师资队伍多途径培养机制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是教学目标完成的促进者,是提高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对于提升教育质量至关重要。近5年来,无锡市启动实施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建立和加强了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完善了国家、省、市、学校四级职教师资培训网络。积极落实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省级培训计划,把参加全国、省级培训作为教师申报省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必备条件。国外研训、专题培训、课例研究、大范围的“推门式”听课评课等培训活动,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还制定了《无锡市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手册》,把组织教师到企业实践作为职业学校教师在职培训的重要形式,专业课教师、实习指导教师每2年必须有2个月以上时间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各地各校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到企业接受培训,建立教师到企业实践的考核和登记制度,并将教师到企业实践的情况作为教师职务聘任、考核和晋级的重要指标。

  职业院校主要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因此,我们应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以服务为宗旨,以质量为核心,加强职业院校专业内涵建设,突出技能培训和实践教学环节,创新校企合作机制,密切人才培养与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的联系,不断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

建立长效发展机制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论文搜索
关键字:机制 提升 教育 教学 质量 发展
最新学科教育论文
软件工程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研
“赛教学训”四位一体化的物联网工程专业人
浅议幼儿美术趣味教学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如何利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解读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及影响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营造快乐的氛围
微积分慕课教学资源与应对策略探究
浅析在德育课教学中如何灌输团队观念
MOOC引领下中学历史课程多元化教学模式研究
“情感过滤”假设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探讨
热门学科教育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变“教师教,学生学”为“教师教学生学”
素质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初探
素质教育和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现代体育课堂教学重在创新
浅谈《体育课程标准》与体育教师观念的转变
电教手段优化体育教学
陶行知健身思想研究
简论现代游泳技术与训练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