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提升研究生党员教育有效性的途径探索论文

提升研究生党员教育有效性的途径探索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4-12-24

提升研究生党员教育有效性的途径探索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28-0160-02

  高校研究生培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输出了大批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他们是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重要依靠力量。高校研究生中党员比例远远高于其他人群,他们一方面志存高远,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面对学业、科研、就业的压力和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受功利主义、利己主义思想的影响,部分党员渐渐淡化了党员意识,丧失了先进性,加强研究生党员教育的任务十分紧迫。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基本上沿用了本科生党建的思路与方法。由于培养、发展工作的周期比较长,本科生党建工作以党员发展为主,党员教育任务并不重。研究生党员在党员比例、结构、个体背景等方面与本科生有很大的差异性,因此照搬这种重发展轻教育的模式势必造成研究生党员教育的有效性差,党员素质滑坡,亟待改进。

  一、研究生党员群体的特殊性

  研究生学制一般2.5―3年,相对本科教育缩短了很多,每年转出转入支部的党员比较多,支部成员变动性较大。由于实习、科研的需要,到外单位进行课题研究的流动党员人数增多,也为研究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增加了难度。第二,研究生党员的个体差异突出,思想成熟度、认识水平、学习背景,自我要求不尽相同,进入研究生阶段后他们在接受党组织教育的需求上也会不一致。第三,研究生实行的是导师负责制,它打乱了班级、年级的界限,以行政班级或年级建立起来的党团组织变得松散。导师主要是针对研究生学业规划、科研能力的培养与指导,对于学生政治思想教育则顾及得较少。而研究生自身的学习科研压力也比较大,部分党员忽视了自己思想素质的提高,由于缺乏内外部的驱动力,思想政治教育对党员们缺乏足够的吸引力。

  二、研究生党员教育现状分析

  研究生党员群体的这些特殊性,使得高校研究生党员教育的难度增加,目前的状况是:第一,党员教育总量不够。政治思想理论课课时有限,依靠课堂进行党员教育显然力不从心;党支部工作重发展轻教育,以党员教育为主题的活动缺乏;党员进行自我教育也因认识不到位不能正常开展。第二,对研究生党员思想教育的目标、要求降低。开展党员再教育目的是帮助他们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而实际上无论是导师还是研究生党员本人更重视专业水平的提升和科研能力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早已陷入说说重要,做做次要,忙起来就不要的尴尬境地。另外,支部对党员缺乏常态化、规范化的考评监督,致使部分党员缺乏约束力,对自己的要求降低。第三,研究生党员教育重面上教育,轻内涵建设,只重形式,不重实效。无论是教育内容的安排还是教育形式的设计、教育活动的开展都比较单调和枯燥,党员们没有参与的积极性,起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第四,党员教育实效性差。主要表现在多数研究生党员没有将组织的教育内化成为自身成长成才的需要,研究生党员在教育过程中一直是被动的、单向的受教育者,而不是主动参与者。党支部通过召开大会,学习几篇文章,看看宣教片进行教育,没能真正考虑党员们需要什么,而党员的学习仅仅停留在看过、听过而已,难以对自己的思想产生影响,陷入空洞的说教,有悖于教育的初衷。

  三、影响研究生党员教育有效性的原因

  首先是党员没有能够解决好组织上入党与思想上入党的关系,内在动因不足。研究生党员普遍党龄比较短,部分党员入党后没有接受系统的党员教育就升入研究生阶段学习,党员意识还比较淡薄。以升学、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模式使得他们在面对繁重的学业任务时就忽略了思想上的磨炼与铸造。还有部分研究生党员受到社会种种不良思想的影响,对共产主义理想、政治信念缺乏热情,党组织活动参与度不高,这些都直接导致了研究生党员在接受党员教育过程中缺乏主观能动性。客观外因是条件,真正起决定作用的是内因,在教育过程中党员的内在动力是教育效果的决定因素。

  第二,人员组织难度大,支部工作正常开展得不到保障。党员分散性和流动性强的现实导致党支部开展活动不能常态化,许多党支部只有在发展党员的时候才会召集党员开会。而对于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就更加鞭长莫及了,这些流动党员长期处在两边管不着的真空地带,缺乏教育引导和监督考评,部分党员的表现就与普通群众无异了。

  第三,组织生活方式过于陈旧,没有新意,流于形式,对党员失去吸引力。不少党员觉得支部活动无非就是举手投票,集中读报,参不参加无所谓。事实上实践是实现认同的重要手段,这种大面积的灌输式教育方式完全脱离了实践,也就无法获得党员的认同。如果让党员有更多的机会运用学到的理论对现实中的问题做出判断与选择,就能达到将理论内化吸收的效果,只有真正内化了,才能说教育是有效的。

  四、提高研究生党员教育有效性的途径

  1.开启研究生党员主体教育模式

  长期以来,在谈到党员教育时,我们一直强调的是教育者和教育手段。在高校,党支部、老师一直是研究生党员教育的主体,教育的手段是谈心、理论学习、思想汇报等。不可否认高校党务工作者无疑是党员的教育主体,这些教育手段的实施也确实起到了一定的效果。然而面对思想相对比较成熟,教育需求有差异且个性化程度较高的研究生党员群体,这种主客体模式就显现出来它的弊端,单向性灌输式的教育模式忽视了研究生党员的主体性地位,不能实现内化,达不到教育目的,部分研究生党员入党前后思想反差很大,功利性比较强。因此需要强化党员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动性,实现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最终确定正确的行为标准。这种内化为自我成长需要,外化为实际行动的主体教育模式是提高研究生党员教育有效性最迫切的需要。作为党组织则要根据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环境,搭建好党员教育的平台,及时地进行方向引导,充分给予实践和锻炼的机会。   2.建立和完善研究生党员教育信息化平台,实现教育阵地的延伸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电子科技产品的普及,已经并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人们越来越多地通过这些信息平台获取外部信息,进行学习和交流。电子信息平台的优势在于覆盖面广、信息量大、便捷快速高效,建立和完善研究生党员教育的信息化平台是实现对传统教育阵地的延伸,是必然的选择。首先,它是进行舆论宣传的阵地,社会上种种负面思想干扰了我们对党员的教育,有的研究生党员本身信念不够坚定,入党动机不纯,受到这些信息的影响很容易丧失斗志,因此我们应适时地利用网络阵地加强正面的引导,帮助他们辨明方向、站稳立场。第二,信息化教育平台适应了研究生学习生活现状的需要,可以实现分层次、个性化教育培养与指导。这样的教育阵地有利于研究生党员形成归属感,实现自我教育,提高教育的有效性。第三,给予研究生党员充分的言论自由和空间,不仅有利于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也可以增强组织对党员的吸引力和号召力,有助于实现民主集中的统一。

  建立和完善研究生教育信息化平台,可以建立研究生党员教育电子档案,包含基本状况,学业状态,组织生活参与情况等;开通专题网站进行宣传,组织学习,开展讨论,检验成果,及时了解每个研究生党员的情况,思想动态,以开展更为有效的教育指导;同时开通邮箱、博客、QQ群、论坛、微信等平台,由专人负责管理,进行实时交流与沟通,实现教育目标。

  3.拓宽研究生党员教育内容的维度,找准切入点,提升教育效果

  党员教育的内容涵盖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我们在进行教育时往往只重视理论学习,忽略了让研究生在实践中探求真理,获得真知,实践性教育不到位。“绝知此事须躬行”,说明实践是最好的老师,实践出真知,因此在教育内容安排上应加大实践教育的内容,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其次,研究生党员思想认识水平个体差异大,支部开展的教育内容却千篇一律,多以理论文章、时事政治为主,党员学习起来觉得枯燥乏味,达不到提高认识,净化灵魂的作用,因此研究生党员教育的内容还需加强系统性。第一是强化党员意识教育。研究生党员首先是党员然后是研究生,不能混淆了次序,将自己等同于一般学生,起不了先锋模范带头作用。通过树立身边的榜样与先进典型,引导广大研究生党员学习,这些可亲可信的鲜活形象大家熟悉,容易接受,能很好地起到示范作用,进而形成学榜样、赶榜样的良好氛围,牢记自己的党员身份。第二是宗旨意识教育。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服务实践活动为抓手,通过不同的专题实践活动,鼓励党员积极参与,在实践过程中巩固宗旨意识。第三是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进行先进性教育。作为党员,要用先进的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针对研究生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轻理论学习的现象,通过政治理论课、党校培训,专家专题讲座等方式坚持不懈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学习不是简单的理论宣讲,应该是系统深入的原理分析,让党员真懂。作为研究生党员还应当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自己的科学研究实际相结合,学以致用,充分体现先进性。

提升研究生党员教育有效性的途径探索

论文搜索
关键字:党员 探索 研究生 研究 教育 有效性
最新教育理论论文
高等职业院校理论与实践教学研究
试论教育实践变革与教育理论创新研究
粮食工程专业导论课程的构建与实践
以学生党建促进学生就业实现路径研究
初中体育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的优势与方法初
浅谈学困生知识落实的方法策略
精选策略,游刃有余
“爱”须大于“管”
霍桑效应在学困生帮扶中的应用
温暖斑马线 礼让应当先
热门教育理论论文
小学德育教育论文
城市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
论秦始皇的“法治主义”
小学德育论文范文
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研究
浅议实践教学在教学中的作用
现代教育技术与素质教育
当代青少年的思想特点与教育方法
对和谐教育的理论思考
Discovering Techniques of Vocabulary T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