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心理学论文 >> 研究生心理挫折的成因与应对策略探析论文

研究生心理挫折的成因与应对策略探析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4-12-25

研究生心理挫折的成因与应对策略探析

  一、研究生心理挫折的类型与忧思近年来,研究生因受挫而自杀或伤害他人的事件明显增加,自杀人群开始呈现高学历化的趋势。研究生自杀或伤人事件的发生与其心理受挫能力差以及高校对研究生心理挫折重视程度欠缺有较大的相关性。心理挫折,是指人在遇到难以克服或自以为无法克服的障碍,导致个人的需要无法满足时所产生的消极状态或紧张情绪的反应,轻者表现为情绪低落,重者产生抑郁心理,甚至出现自杀或伤人等恶性行为。据调查显示,研究生主要的心理挫折分为人际挫折、学业挫折、婚恋挫折和就业挫折四类。研究生作为国家高层次人才,承担着进行科学研究、传播真理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任,是国家兴旺发达和高等教育繁荣的希望所在,若其心理挫折问题得不到重视、疏导和解决,不仅容易造成研究生个人和家庭的悲剧,更给国家和社会造成人才的损失。因此,重视研究生心理健康,加强挫折教育,提高研究生应对心理挫折的能力,显得尤为必要。本文从分析研究生心理挫折产生的原因入手,试图提供一套研究生心理挫折应对策略,以期为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借鉴。

  二、研究生心理挫折的成因按照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的8个阶段理论,研究生处于成年早期或成年期,在这样的时期,研究生既面临学业的压力,又面临婚恋的压力,在心理上表现为“亲密对孤独的冲突”和“生育对自我专注的冲突”。这种心理冲突所带来的的心理挫折给研究生的生活和学习带来诸多问题,处理不当就会造成自杀、伤害他人等恶性事件的发生。研究生心理挫折的产生是个体因素、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和学校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本文将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来分析研究生心理挫折的成因。1.研究生自我认识不足,积极的心理问题防御机制缺乏,挫折承受力低正确认识自我是个人心理健康的基础。在现实中,不少研究生因为外貌上的缺陷和不足而产生自卑情绪与心理上的挫折,也有研究生由于过高的自我期望与期望得不到满足的矛盾而产生心理挫折。自卑与自尊在人的成长中相互交织。自尊是一种尊重自己的人格不容他人歧视、希望得到他人尊重的心理状态,随着人的逐步成长、自我意识的不断强化,自尊心成为研究生敏感不可侵犯的角落,一旦受到侵犯,容易以比较暴力的方式来宣泄不满,比如打架甚至杀害他人。自尊心与自卑感往往如影随形,研究生非常注意别人如何看待自己,重视自己在同辈群体中的影响力,如若感到自己不受重视就容易产生自卑心理,这在男女交往中表现的更为明显。自尊与自卑的冲突容易使学生走向极端,严重者可能以惨痛的方式终结自己或他人的生命。如复旦大学林某向室友投毒致其死亡和湖南省两名研究生因“三角恋”勒死同学等。研究生自我认识的不足,自尊心与自卑感之间的矛盾以及缺乏在遇到困难挫折时减轻压力、平复情绪的积极心理问题预防机制,造成其挫折承受水平的低下。2.人际、科研、婚恋和就业“四座大山”的重压研究生兼具学生与研究者的双重身份,在学习生活中所要处理的人际关系更为复杂。不少研究生由于专心从事科学研究而无暇顾及人际交往造成人际障碍。研究生的科研任务较为繁重,尤其是博士研究生,一方面,要协助导师完成课题和项目;另一方面,其毕业要求严格,不少博士研究生因不能按期毕业产生心理挫折。除了科研压力,研究生在婚恋上也面临着巨大压力。研究生所处的年龄段是谈婚论嫁的黄金时期,尤其对于博士研究生和女研究生来说,家庭催促婚姻的“压迫”,经济负担的担忧和伴侣由于世俗因素的离开等,都容易造成其情感上的挫折与压力。如今,文凭贬值的速度加快,研究生就业面临着巨大压力。对于硕士研究生而言,身份更加尴尬,用人单位在招聘中偏向于高学历的博士生和重点高校的本科生,一般高校的硕士生不受重视。对于女研究生而言,由于年龄和性别遭受就业歧视的现象普遍,使女研究生在面临就业时压力更为巨大。部分通过努力从相对较差的学校考进“211”和“985”高校的博士,也会在求职中遭遇用人单位对其本科和硕士学历的歧视。人际交往的困惑、科研压力的繁重、婚恋情感的迷茫和就业前景的忧虑以及家庭、社会期望效应的隐性压迫作用,导致研究生产生心理挫折。香港大学博士生跳楼自杀案、人大女博士生跳楼案等事件触目惊心,给人以警示。3.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与导师引导教育的缺位高校在大学生本科生心理健康与挫折教育上进行了不少有益探索,但是对于研究生的心理挫折重视程度不够,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挫折教育缺失。一方面,表现为鲜有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与教学;另一方面,表现为进行心理健康调查或其它形式的心理教育的缺位。目前,尽管不少高校开始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到全校公共选修课体系,但是由于课程与教学模式的呆板,并不受研究生欢迎和喜爱。并且,作为对研究生心理健康检查的调查问卷只用于招生录取时的测评,且由于研究生自我规避的影响导致调查结果的信度较低。心理挫折具有潜伏期长、不易察觉性和突发性等特征。因此,只在入学前进行心理健康调查并不科学。研究生与本科生学业上最大的不同在于研究生的学习是在导师指导下的自主研究与学习。导师的学术造诣和人格魅力对研究生学术能力的发展和心理成长作用明显。而今高校在导师引导教育上明显不足,一方面,表现为不少导师忙于项目或是行政事务而无暇顾及研究生的情感、学习和生活;另一方面,表现为不少导师学术的异化,追逐“横向课题”的利或热衷行政级别的“权”等,给研究生成长带来不良的影响。

  三、研究生心理挫折的应对策略研究生心理挫折的产生既有内部主观因素的影响又有外部客观因素的制约,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因此,应对心理挫折的措施应从如下两方面入手:1.个体方面,研究生要增强应对心理挫折的自我调适能力为了应对心理挫折,研究生应学会自我调适,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业与交往。首先,正确认识自我,正确认识心理挫折,深刻认识心理挫折并不是见不得人的事情,通过正确的方法梳理就能得到较好的解决。其次,学会建立积极的心理问题防御机制。通过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增强应对问题的能力;通过阅读心理书籍正确认识心理问题,学会悦纳自我并合理有效地排解忧虑、紧张情绪,掌握情绪管理之法。最后,主动寻求心理辅导和教育。求助是一种人生智慧,当遭遇心理挫折时,不可“讳疾忌医”,而应主动寻求心理辅导和教育。大量的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在同样的压力情境之下,那些获得朋友或家人更多支持并接受心理辅导的人其心理承受能力更强,更容易解决困难。专业的心理辅导人士能敏锐的发现问题,对症下药,及时疏导,利于研究生缓解压力,排除障碍,健全人格。2.高校方面,要重视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婚恋辅导与就业指导建立和完善研究生的心理咨询体系是开展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基本形式。在维护研究生心理健康上,学校理应发挥重要的作用。通过建立和健全研究生心理咨询体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挫折教育,构建良好的研究生心理挫折防御体系,确保学生生活的满意度、幸福感和科研的创造力。首先,开设专门的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并利用互联网建立校际心理咨询平台,为研究生提供宽松的心理咨询环境。定期对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对出现消极行为反应的人,做好心理疏导工作,以减轻他们的挫折感,减少对其工作、生活和学习带来的负面影响。其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教给学生调适心态的方法,如保持冷静、趋利避害、正确归因和寻求帮助等。通过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形式,如心理剧表演、案例分析、情境模拟、心理测试和心理行为训练等调动研究生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性,并通过校园文化的隐性作用辅助构建研究生的心理健康防御机制。再次,发挥导师引导在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鼓励导师关心学生,将导师关注研究生心理健康纳入其职责范围之内。最后,将婚恋辅导与就业指导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中之重。在婚恋辅导上,一方面,开辟专门的婚恋辅导热线,并通过网络、婚恋书籍等资源为解决研究生的情感烦恼提供多渠道帮助;另一方面,在后勤保障上为研究生的婚恋营造环境,如定期举行研究生联谊活动、博士公寓安排上考虑为已婚博士研究生建立独立公寓等。在研究生就业指导上,引导研究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通过职业测评帮助研究生了解自己的职业倾向,并制定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合理安排学业、科研与实习的时间分配。通过校园网络提供全方位的就业信息,聘请用人单位的人事主管来校做职业规划报告,定期开展优秀毕业生求职经验论坛,为研究生提供求职经验指导。除此之外,高校还应改善科研环境,提高研究生奖助学金待遇,确保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无后顾之忧。尤其是研究型高校的科研核心竞争力在于高校教师和博士研究生。对于博士研究生,高校除了提供丰厚的奖学金,改善食宿环境外,更应从人文关怀上关注其婚恋问题。

研究生心理挫折的成因与应对策略探析

论文搜索
关键字:研究 心理 应对 挫折 成因 探析
最新心理学论文
浅谈心理学理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利用心理学理论提高税收管理与服务效应的研
无偿献血不良反应的心理因素及对策研究
传媒艺术类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模式
数学在心理学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心理学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究
探索人本主义心理学在心理咨询中的应用策略
浅析心理学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地位
网络暴力游戏成瘾的心理机制探析
幸福能力培养的内容探析
热门心理学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论大学生心理素质结构
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家庭原因分析
浅析当代大学毕业生的择业心理及其调适办法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大学生择业受挫与应对
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障碍分析与对策
论大学生心理健康预警机制
心理学的发展与应用
青年心理健康的性别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