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工商管理论文 >> 企业研究论文 >> 中庸之道与现代企业管理艺术论文

中庸之道与现代企业管理艺术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4-12-27

中庸之道与现代企业管理艺术

  中庸之道是儒家思想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儒家十分崇尚和重视中庸之道,认为“中庸”是道德的最高层次,是人生修养的最高境界,也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什么是“中庸”?朱熹在解释《中庸》的篇名时说:“中者,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之名;庸者,平常也。”[1]他还引用程颐的话说:“不偏谓之中,不易谓之庸。”[2]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的原则应该是在平常生活中处处遵循的道理,也是不可改变的真理。总之,“中庸”的实质就是讲求事情的合理与适度,要求人们用理智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思想、感情和行为,使之既无过度,又无不及,始终保持适中的状态。由此可见,中庸思想具有丰富的内在哲理,不能把它简单地理解为不讲原则、不分是非的折中主义。

  将中庸之道应用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孔子说:“过犹不及。”[3]过和不及都会破坏管理效果,因为管理的目的就是力求使人与物等管理对象处于合理与适度的运作状态,发挥出最佳效益。《中庸》中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庸之道就是让管理者排除个人情感、好恶偏向,秉持理性的、现实主义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观念,客观地分析和把握经营管理中的问题和变化,在事物的两个极端之间择其中者而行之,做到既无过分,又无不足,既不冒进,又不保守,而是恰如其分。掌握这样的理念和方法,对于企业营者而言是至关重要的。

  中庸之道并不是与儒家其他思想内容相隔离的独立观念,而是渗透在其他思想中,与它们结合,在儒家人生修养论的各个方面和环节发挥方法论的作用。中庸之道的方法论,孔子称之为“中行”,《中庸》解释为“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即所谓“执两用中”之道。应用在企业经营中,“中行”或“执两用中”并不是一种特殊的管理方法,而是渗透到管理活动的各个方面,在管理过程的每个环节中都发挥指导作用的一种理念。

  例如,在一个公司中,如果纪律严苛,制定规章制度不考虑员工的实际困难而使他们难以执行,只是以冷冰冰的缺乏人情味的条条框框约束他们,就必然导致员工产生逆反心理,与管理者感情冷淡疏远,不会达到良好的管理效果。但假若管理者只讲人情不讲原则,面慈心软,对公司中的不良习气和行为一味姑息迁就,而不加以果断的惩罚和处理,虽然可以使上下级关系比较融洽,但容易纵容少数懒惰、奸猾之徒,导致不良风气滋生蔓延,必然导致管理失败。只有情感管理与制度管理相配合,在以真诚的感情感化、团结大多数员工的同时,以合理的明确的制度、纪律约束不良风气和行为,适中地处理人情与原则的关系,才能收到很好的管理效果。

  应用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管理者要任用德才兼备之人,因为有才无德必致乱,而有德无才会导致办事效率低下,只有恰如其分地匹配,才是用人的理想标准。同时,对人才的能力不要求全责备,关键是要发挥人之长处,容忍并帮助其改正缺点和不足,在这一点上也要坚持适中的原则。

  企业在竞争中求生存,管理创新活动是重要一环。如何运用中庸之道呢?保守苟安、不思进取,在市场竞争中就会落后并处于劣势地位。但急躁冒进、盲目标新立异,企图一步到位,则面临巨大风险。只有进中求稳,稳中有进,把企业发展前进的步伐保持在适度的范围内,才会取得良好的创新效果。

  又如,经营企业,见利忘义、唯利是图固然是不道德的,然而,儒家并不要求企业家完全舍利取义,而是讲求经商义利合一,使义与利相得益彰,将企业的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自身效益与社会效益完美地协调统一起来。

  由以上例证可以看出,中庸之道实际上讲求的是处理事情要和谐适度,要求企业家在实施具体的管理行为时,避免极端,使领导工作的运转始终处于一种适中状态,最大限度地发挥管理中的积极因素,并避免消极因素向不利的方面转化。中庸之道是儒家文化追求和谐原则的体现,可以避免矛盾的激化而取得管理的整合效应。

  此外,《中庸》提出:“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也。”这句话明确提出了“时”与“中”的关系,指出了“中”是随时而中,因时而中,是根据时机的变化,灵活地、适度地处理问题,而不是不分场合、不讲条件的随意折中。随着时机和场合的变化,怎样做才算恰当、适中,并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标准,执著于一个凝固不变的“中”,就变成了走极端,失去了“中”的意义。儒家的这种“时中”思想对现代管理深具启发意义,它提示管理者:要顺应时代和社会环境的变化,根据企业内部的实际情况,适时地调整努力的目标和方向,使企业的运转时时保持在和谐适中的状态。

  值得一提的是,儒家认为,中庸是一种理想的状态,时时处“中”是一种很难做到的原则和标准,所以孔子叹道:“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4]其意思是说,“中庸”可谓达到极致了,老百姓已经很久不能坚持这一标准,所以“智者过之,愚者不及”[5]。自作聪明的人往往自以为是,投机取巧,不肯遵循中道;缺乏足够智慧的人不能理解和把握中道,常常不能恰当地处理问题。这提醒管理者要客观把握经营过程中的矛盾转化,“执其两端”,在经营顺利时,注意其潜在危机,注意其向不利方面转化的可能性;在逆境中,要树立信心,通过努力,争取向好的方面转化。只有这样才能胜不骄、败不馁,始终把握企业经营的目标航向。

  中庸之道是一种极高明的人生境界和处世艺术,它充分体现了儒家文化追求“和谐”效应的基本特点。如果企业家遵行中庸之道,就会在经营管理中游刃有余,把管理变成一门高超的艺术,并达到人生和事业的极高境界。

中庸之道与现代企业管理艺术

论文搜索
关键字:之道 现代 企业 管理 艺术 中庸
最新企业研究论文
企业净资产收益率的提升途径分析——以中国
企业员工知识共享激励机制研究探讨
国有企业混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人力资源管理促进企业绩效提升的探讨
试论企业绩效的优化管理
浅谈体育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
关于人力资源在企业中的合理配置与管理研究
互联网时代如何提高纺织企业的销售管理
新媒体在国有企业新闻宣传中的实践和思考
基于价值链的高新技术企业成本控制方法研究
热门企业研究论文
民营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与制度创新
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思考
中小企业营销过程中的信用风险及其防范
我国高星级酒店服务质量研究
我国中小企业品牌战略实施研究
谈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人为本——论国有企业改革
浅析企业内部货币资金的控制与监管
国有大中型企业内部控制:问题、成因及对策
浅谈企业并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