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高职院校应用写作课程的性质及其内涵论文

高职院校应用写作课程的性质及其内涵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4-12-28

高职院校应用写作课程的性质及其内涵

  [作者简介]武菲(1984- ),女,山西运城人,天津滨海职业学院基础教学部,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应用写作、演讲训练、大学语文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天津 300451)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30-0138-02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教授小摩里斯?李克特在《科学是一种文化过程》一书中指出:“科学是一个跃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具有一定特征的文化的知识体系要被其他的具有同样特征但又在特定的方面有所不同的知识体系所取代。”高职院校均开设“应用写作”课程,其性质方面的问题也是近年来学者研究和探讨的热门话题。就目前见诸学刊的论述而言,发表的见解和主张对“应用写作”课程的性质认识已渐趋明晰。不足之处是这些阐述大多处于课程共性的认识层面,而忽略了高职教育的特殊性;只是单一地谈论应用写作课程的性质,却没有分析研究同课程性质密切相关的各种要素,也就是说对性质的内涵还未做出明确的界定。这样,就不可能建立高职“应用写作”“具有同样特征但又在特定的方面有所不同的知识体系”。本文试图对该课程的性质及其内涵做进一步的探讨。

  一、应用写作的文化性及其内涵

  写作活动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一个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它具有保存和传递人类文明的功能,具有创新和发展文明的功能,具有吸收、交流、融合科学技术的功能。同其他课程相比,写作实践活动的这些功能占有不可取代的地位。既然写作是一种人类文化活动的重要载体,那么,从事这一活动的人群就必须具有与之相应的文化素养。因此,我们可以将应用写作课程的文化性内涵界定在以下三个方面:

  1.民族文化。中国文化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但始终保持着中国传统的稳定因素,深藏着异于其他民族文化的基本特征与个性。学习、了解、传承中国文化中的统一性、连续性、非宗教性、泛道德性、内倾性、中庸和平及乡土情谊等基本特征,是中国人尤其是每个大学生一生都不可忽视的问题。而人文社科类的教材如果淡化了民族文化的教学内容,就不能称之为具有科学性的好教材。但从现行的教材来看,应用写作明显弱化了民族文化的教学因素。该课程虽然不是“中国文化”,却不能缺少“中国文化”的内核。如例文的分析讲解、主题的提炼概括、结构的安排布局、语言的表达推敲等方面,都蕴含着不同程度的民族文化特征,所以,应用写作也必须“在特定的方面”体现民族文化的教学内容。

  2.人文精神。应用写作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应高度重视人文内涵,设定明确或隐形的人文素养教育目标,充分发挥该课程在提升大学生人文精神上的独特优势。应用写作的人文内容涵盖了思想性、发展性、创造性、审美性等诸多方面。通过文章主题、材料的教学,能够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和人格品位。如文章的思想要求积极、正确、深刻,能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如文章的材料要真实、准确、具体,符合客观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诚信、向善、自律、负责的人格素质。另外,通过对文章内容分析、鉴别、整合、表达的教学,强化学生的发展性训练,提高他们发展智力、意志力和情感表现等心理能力;通过文章思想创新、取材新颖的讲述,提高学生认识事物的深刻性、超越性、承传性和综合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通过构思巧妙、结构合理、详略得当、表达生动等,熏陶学生们的审美感觉,让他们学会创造美和欣赏美。由此可见,人文精神的教育内容,既是应用写作的特别功能,也是其必须承担的重要任务。

  3.文化知识。大学教育是中等教育的继续,高职应用写作教学是中学作文教学的继续,其区别仅在于培养的层次目标有所不同,而在进一步学习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方面,却是一致的。一个文化知识偏少、语言功底不高、表达能力较差的大学生,是不可能根据岗位需求写出合乎规范的文章的。一方面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因材施教,从应用写作课程自身的特殊性质出发,在教学和实训中,扎扎实实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从字、词、句和篇章、段落、表达等方面,研究、分析、确定应用写作同中学作文教学的衔接点,加强学生写作实践训练各个环节的教学和指导。另一方面是围绕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写作实践活动,如演讲比赛、征文评比等。同时,要鼓励学生广泛涉猎,多读书、读好书,尤其注重专业课程的学习,用专业课程的相关知识,进行各类文体的写作。

  二、应用写作的职业性及其内涵

  职业性是高职院校专业课程的共同属性。应用写作虽然是基础课,但是,它同专业课的学习有着极其密切而又特殊的关系:一方面,它是学习专业课的基础;另一方面,它是专业课学习成绩的高级反映形式,也是运用专业课知识从事实践活动的特殊工具。应用文的写作几乎遍及各行各业,所以,就该课程自身的社会需求而言,它就具有独立的职业性。由此可见,在职业性方面,应用写作具有专业实践工具和独立上岗从业的双重性质,其职业性的特征尤为鲜明、突出。

  高职院校各专业为适应社会需求,充分体现职业性特征,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框架下,实行了“2+1”“顶岗实习”“半工半读”“订单式培养”“校中厂”和“创业孵化”等多种教学模式。这些模式从教学形式上看,似乎不适应应用写作课的教学,但是从以市场为导向,提高学生的职业竞争能力的本质上看,却为应用写作的教学内容及课程体系的建设提供了许多经验。

  1.教学内容描述的职业性。目前,高职院校使用的应用写作教材,均未能充分显示其职业性特征,在内容的阐释和描述上,缺少行业运行管理的基本特征,对企业构成的一般性规则及因素没有做出必要的描述,即教材的设计缺乏企业文化的内涵,内容的讲解未能反映行业运理的氛围。大多数教材,只是一般地传授写作知识,而没有将知识的讲授和训练同岗位职业融合为一体,从而大大降低了该课程的职业性。所以,现阶段应用写作教材改革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在全部内容的描述上,融合职业因素,营造行业氛围。同时,在写作案例分析、文章举例说明等方面,全部采用企业新近制作的文本。因此,教师要下企业、上岗位,充分体验行业工作,了解企业制度,认识岗位规则,从职业目标出发,变革教学设计,真正实现教师立足于企业讲课,让学生置身于岗位学习。   2.文章体裁设立的职业性。现代应用文的体裁形式多达数百种,职业性要求必须对文体的种类进行全面梳理。首先,教师应深入企业进行调查,了解各种文体的使用率,并由此筛选确定体裁的讲授范围。应用写作课时较少,用有限的时间讲解有用的文体,才能充分体现“学以致用”的职业性原则。其次,应根据不同的专业,划定文体范围。如经管、商务、艺术建筑、机电、法律、交通等,专业不同,文体范围的侧重也各不相同。所以,要注意针对专业特点,进行文章体裁的教学。文体适应了专业需求,就适应了职业的需求。

  3.训练体系实践的职业性。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之一,是高度注重实习实训的教学环节。应用写作的教学目的,不是传授写作知识,而是提高学生书写各种应用文的能力,而能力只有通过实际训练才能有所提高。所以,应用写作不仅要重视写作训练,而且要建立行之有效的实训体系。如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训体系,建立“岗位任务驱动”的实训体系,建立“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训体系等。有目标、有体系,才能按部就班、实实在在地开展实训教学活动;才能切实培养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才能满足职业性对学生写作能力的需求。

  三、应用写作的技术性及其内涵

  多年前学界曾围绕写作学的学科性质展开过一场大辩论。一些学者认为:写作课程是学科性质,它不是一门解释性的科学,也不是一门论证性的科学,而是一门描述性的科学,对写作行为过程的描述性研究成果,构成了写作学独特的理论体系。另一部分学者则主张:无须对写作学进行完整系统的理论研究,更没有必要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深奥化,开设写作课程的终极目标是教会学生写文章,让学生掌握制作文章的技术和方法。教了许多理论,学了不少知识,而写不出有用的文章,这样的理论知识,掷之于地,不足叹惜。所以,他们认为,学写作不是“学科”,而是“术科”。这虽然是一场没有结果的争论,却激发了写作界同仁对这一问题的深入思考。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高端技能型人才”,即为社会培养有“技术”、有“能力”的专门人才,绝大多数课程的教学目的,都是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和操作能力。从事写作活动,除了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外,还必须掌握各种文体的制作技术和表达方法。所以,应用写作在职业院校必定具有“术科”的性质,而绝不是“学科”。从“泛技术性”的概念上来讲,技术性包括形式、方法、技巧等。

  1.构思的技术。文章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也是人的思想情感的反映,更是作者思维模式的反映,所以,人们才说“文如其人”。而教育的本质不仅是让学生学习文化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学会思考,让他们的思维受到科学化的训练,掌握并运用各种思维方法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难题,表现生活。就训练思维方法而言,写作教学同其他课程相比具有极为明显的优势。甄别材料要考量,确定主题要思考,组织结构要构思,选择方法要考虑。文章写作中,思维的触角无处不在。所以,在应用写作的教学中,应把文章构思的实训作为教学的重点,让学生熟练掌握各种构思的技术方法,如发散思维、逆向思维、对比思维、辩证思维的技术方法在写作中的运用;纵向思维、横向思维、复合思维、逻辑思维的技术方法在文章结构中的运用;直观式分析、递进式分析、综合试分析等技术方法在表现文章内容中的运用;等等。文成于思,思维方法是否合理决定了一篇文章构思的成败,构思技术是否精妙决定了一篇文章质量的高低。学生在应用文构思技术的训练中,掌握了各种思维技巧,形成了认识事物、反映社会的科学思维模式,这不仅有利于写作水平和思维能力的提高,而且更有利于自身的发展和进步。

  2.表达的技术。同其他文体相比,应用文写作在内容的表现形式和表达方法上,更加具有明显的技术性。文学作品的叙述描写如果不精彩、不生动,只能降低它的艺术性。而应用文在表达方面出现失误,则会对现实的工作和生活产生不利的影响。所以,在应用文的课程建设中,尤其在训练体系的设计中,要重视表达方法的教学内容。采用各种形式,训练学生运用表达方法的技术技巧。如,叙述、描写、说明、议论的技术;详写、略写、分析、综合的技术;运用各种修辞方法的技术;选择句型、提炼语言的技术;等等。

  总之,文化性、职业性、技术性是高职应用写作课程的基本属性,是社会发展、经济建设的需求。高职办学以服务社会为导向,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决定了应用写作应该具有这三种性质;应用写作的教学目标,写作活动自身的特征,高职学生思想、文化、能力等现状,也决定了应用写作必须具有这三种性质。只有确定了该课程的性质,并认识了其特殊的内涵,才有可能建构融知识、文体、训练为一体的教学体系,才能使应用写作符合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定性”要求。

高职院校应用写作课程的性质及其内涵

论文搜索
关键字:院校 应用 写作 内涵 课程 性质
最新职业教育论文
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旅游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
基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中医硕士专业学位
高职院校“工匠型”教师培养困境与路径探略
新时代女性职业发展探究
浅析高职英语教学中课堂导入的原则和方法
济南市体验式拓展培训行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动力链视域下功能性训练方法与传统体能训练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高职院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翻转课堂在高职院校幼教专业体育教学中的应
新时代体育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面临的机
热门职业教育论文
职教教师的教学观念与学生个性发展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心理问题分析
提高学生自主性学习来进行班级管理的初探
论职业教育的泛化
迈向学习型社会的职业技术教育
职业中学教师招生体验的个案研究
职业教育兴衰与新旧教育思想更替—百年职业
论高职人文教育面向职业生活的问题
中国职业教育兴衰的制度主义分析—“市场化
论新型工业化过程中高职发展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