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传统人文思想视角下的现代人文教育内涵论文

传统人文思想视角下的现代人文教育内涵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1-02

传统人文思想视角下的现代人文教育内涵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18.085

  中国文化具有浓厚的人文色彩。逐渐形成的以突出人的价值,高扬仁爱精神,重视伦理道德,追求理想人格为主要内容的人文精神早已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血脉中。儒家学派的早期典籍中,就已出现了很多地表现和阐释。而且,像“人文”、“人道”、“人性”这样一些表述早期人文思想的概念范畴,也已普遍被当时的人们所采用。如“人文”一词,主要是指包括社会人事在内的各种文化现象。《易?贲》云:“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意思是说,文明应该有节度有限制,而这个节度限制的把握,是靠人的主观能动作用,问题决定于人为,这谓之“人文”。这种高扬人的主体精神,肯定人的社会作用的思想,在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中表现得比较明显而突出。教育家孔子更是非常重视人的价值,他说:“天地之性,人为贵。”他概括出了“仁”这个体现中国古代伦理政治思想中最高价值的范畴。其实,就儒家的仁学而言,其中就有“人”的意思。所以,孟子亦说:“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这种对于主体的“仁”,即人的价值的重视,是传统人文思想中最值得关注的内容之一。

  有学者认为,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主张重人轻神,先人后神;二是坚持顺应自然,天人合一;三是推崇善恶兼有,教化为本;四是强调人兽之辨,人为至贵;五是提倡孝悌为本,礼义当先。这种观点是比较中肯全面的。笔者认为,重视人的价值和尊严,突出人的地位和作用,这是传统人文思想的核心内容。在此,我们不妨从个人自身的发展、个人与自然的关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三个方面,对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思想精髓进行简单的梳理。

  第一,从个人自身的发展看,传统文化人文思想注重德性修养,自强进取。孔子曾主张通过“吾日三省吾身”来不断强化自身的道德修养。到了宋代的朱熹,进一步提出了“居敬察省”的道德修养理论,强调对人、对事、对学问,始终保持一个郑重而不苟且的态度,要求通过时时反省检查自己,不断加强道德修炼,培育理想君子人格。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始终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张扬的是君子刚健自强,发奋进取的决心,这也成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断追求进取,实现美好理想的精神动力所在。

  第二,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看,传统文化人文思想推崇天人合一的和谐思想。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释、道三家共同的追求,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著名学者季羡林认为,“‘天人合一’就是人与大自然的合一”。它把人与自然看成一个整体,现在看来,就是要提倡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第三,从人与社会的关系看,传统文化人文思想追求经世济民的社会责任。从《大学》中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追求,到孟子“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的豪迈气概;从范仲淹“远近皆忧”、“先忧后乐”的济世情怀,到清代顾炎武提倡的“天下兴亡,匹失有责”的勇敢担当,无不体现了古人经世济民的社会责任和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正是在这种精神的影响下,仁人志士、英雄人物层出不穷,在善恶交锋、民族危难的紧要关头他们挺身而出,杀身成仁,舍生取义。

  当前语文教育中关于语文课程性质的讨论基本上以“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而告终。可是究竟什么是“人文性”,在教育中的人本主义和语文教育中弘扬人文性的关系怎样等问题,人们并不清楚。许多人只是当作一个口号,而不是有着科学合理内涵和实践意义的理论原则。据北师大杨寿堪《现代人本主义哲学的几个问题》:人本主义,英文为“Humanism”,源于拉丁文Humanitas,在古罗马西塞罗时代,本意指人的教育,意指通过教育(教化)使人的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与训练。而人文主义是一个文化学概念,指文艺复兴运动以来的思想文化运动。人文教育就是以人为出发点,以人的道德、情感、人性的完善发展为中心的教育。

  从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诱导、因材施教的儒家教育到今天的“大语文教育”及“素质教育”,都把教育当成是唤醒“人”这个主体性的事业。人文精神的核心是爱,具体体现是和谐精神、负责精神和合作精神――要求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他人的关系和人与自己的关系。事实上,按照孔子学说某种意义上讲,人文教育就是“成人”的教育。它有着不同的要求,最低要求是使人成为人;较高要求是使人成为较完整的人,即德、智、体、美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的人;最高要求是使人成为一个完美的人,这当然是一种理想追求。夸美纽斯曾指出:“假如要形成一个人,就必须由教育去形成。” 这就是一种基本要求。

  人文精神是人的精神底子。教育是高度专门化培养人的活动,教育要为青年学生打好精神的底子,承担起培养和塑造人文精神的重任,关键是尊重人的价值,追求人的完善和自由发展,要做到三个有机统一:其一是把人文知识传授与人文精神培养统一起来。人文精神的塑造离不开人文知识的学习与传授。但人文知识学习未必就提升了人文精神,这关键在于他是否把优秀文化的蕴涵,通过自己的感受、体验内化为自己的精神品格;关键在于我们的教育能否将学生天性中最美好、最真挚的东西诱导出来,唤醒其求真的勇气和向善的本性。其二是把成才教育与“成人”教育统一起来。教育的使命是培养人才,因此成人教育和成才教育二者缺一不可,强调成才而忽视成人或强调成人而忽视成才,都不利于学生将来成为人才。就人才成长的规律看,成人是成才的方向和动力,有了方向和动力,成才便有了持续的发展空间。就人才成长的保障看,小胜靠智,大胜靠德,成人更是个人获得更大成功的重要决定因素。反之,只有“才”的培养,而不见“人”的教育,必将导致人们对情感的疏远,对生命的忽视。其三是把个人从社会中的获取与为社会的付出统一起来。但是,随着教育的专业化发展及人们求职生存的需要,人的教育被忽略,人力即“工具性”的教育成为全部,加上实用主义、功利主义在教育中的盛行,人们逐渐忘掉了教育的根本,忘掉了人的灵魂。人文精神教育的缺失实为结构性缺失:环境对教育自身的影响,一般在于考试成绩分数,着眼于考上好大学,找到好工作,而非人文关怀;现实对学生成长的期待,一般在于求得“黄金屋”、“颜如玉”,着眼于功名利禄,出人头地,而非人文素养。殊不知,语文“人文性”和人文教育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它着眼于人,着眼于人的发展;它关心人的生活、人的价值、人的情感和精神;它对人(主要指学生)不仅全面关怀,全程关怀,而且有一种终极关怀。

  本来,教育的根本使命就是“培养人”。今天,我们应当全面准确地考察我国传统人文精神的实质及意义,真正认清现代人文教育的丰富内涵,把被肢解成专业教育与人的教育两部分的教育整合起来,把人的教育作为教育的灵魂贯穿于教育的始终,从而践行好教育的根本使命。

传统人文思想视角下的现代人文教育内涵

论文搜索
关键字:人文 思想 内涵 视角 现代 教育
最新教育理论论文
高等职业院校理论与实践教学研究
试论教育实践变革与教育理论创新研究
粮食工程专业导论课程的构建与实践
以学生党建促进学生就业实现路径研究
初中体育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的优势与方法初
浅谈学困生知识落实的方法策略
精选策略,游刃有余
“爱”须大于“管”
霍桑效应在学困生帮扶中的应用
温暖斑马线 礼让应当先
热门教育理论论文
小学德育教育论文
城市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
论秦始皇的“法治主义”
小学德育论文范文
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研究
浅议实践教学在教学中的作用
现代教育技术与素质教育
当代青少年的思想特点与教育方法
对和谐教育的理论思考
Discovering Techniques of Vocabulary T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