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浅论改进中学流行音乐教育的策略论文

浅论改进中学流行音乐教育的策略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1-04

浅论改进中学流行音乐教育的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29-0198-02

  流行音乐一词源于英文的PopularMusic,一般就翻译为“通俗音乐”、“大众音乐”、“流行音乐”。所谓“通俗音乐”“大众音乐”“流行音乐”都是相对于“高雅音乐”而言的。《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对流行音乐(Popular music)的解释是:“泛指一种通俗易懂、轻松活泼、易于流传、拥有广大听众的音乐;它有别于严肃音乐、古典音乐和传统的民间音乐”,亦称“通俗音乐”[1]。综合而言,流行音乐的特点主要有流行性、娱乐性、参与性、商业性、多元性和审美性[2]。比如流行音乐的审美性特征,也就是指流行音乐作为一种通俗的艺术,它和其他通俗艺术有着一致的审美特征。叶朗先生认为:“从艺术的内容来看,通俗艺术不大关心当代社会现实中的重大问题,在其内容上具有浅俗的特点;从艺术形式来看,通俗艺术最主要的特点在于公式化,缺少灵活性和独创性,形式简单、浅显,千篇一律,变化少,有时为了吸引和刺激大众,又在外表上标新立异;在艺术接受上,通俗艺术容易被消费者接受,它不要求消费者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通俗艺术的出发点在于主动迎合大众的现有趣味,它以浅俗的内容、简单的形式来满足大众的需求;从功能上看,通俗艺术突出的功能在于它的消遣性和娱乐性,它只为消费者提供较低层次的满足。”[3]应当看到,流行音乐对中学生既有积极影响,也有一定程度的消极影响。积极的影响主要包括丰富中学生的音乐感知体验、为中学生的形象思维提供感性经验的支持、有助于中学生音乐记忆力的提高、有助于中学生情绪情感的调节;消极影响诸如内容过于简单、不利于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容易误导、扭曲中学生的恋爱观,某些流行音乐容易加剧中学生情绪情感的不稳定和极端化,流行音乐的“盲目追星效应”不利于中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4]。因此,为了克服流行音乐的消极影响,以进一步发挥其积极影响,重视对中学阶段流行音乐教育的改革就显得十分必要。实践证明,进一步改革完善中学流行音乐教育,至少需要讲究如下两个方面策略的运用:必须把握好中学流行音乐教育的原则;不断探索进一步提高中学流行音乐教育质量的措施。

  一、改进中学流行音乐教育主要原则

  1.选择性原则。即要在中学流行音乐教育中把握好作品的选择。一是要选择符合时代要求的优秀流行音乐作品。中学生正处于“叛逆期”这一非常重要的转变期,这一时期的心理发展和变化非常急剧与激烈,各种认识与判断能力都在发生着重大变化,还不够成熟。表现在音乐学习上中学生对流行音乐的判断力有限,需要教师予以正确引导。因此,教师应选择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以及能够培养学生音乐审美素养的流行音乐作品用于课堂教学。这样不但可以丰富课堂内容,而且能够活跃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研究指出,在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开发利用学生对流行音乐的爱好,有意识地将教学内容与优秀的流行音乐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音乐思维,使音乐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5]二是要选择内容积极向上和富有较高文化品位的流行音乐作品。作为中学生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流行音乐对中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必须分清流行音乐的精华与糟粕,在选择作品的时候要严格把关,坚决摒弃那些情绪消极、思想颓废、内容色情的作品。三是要选择风格多样、音乐性强的流行音乐作品。流行音乐丰富多彩,风格多样,考虑到这一点,教师就应该应尽最大努力从旋律、音响、和声的多样性入手,选择不同风格与色彩的流行音乐,“在博采众长的同时,也满足了不同学生的需求。”[6]同时,教师还必须突出所谓“音乐性”的特质来选择流行音乐进入中学课堂,所选的流行音乐最好是旋律优美、节奏创新、适合中学生演唱,并且要有一定的音乐深度。那些旋律过于单调、节奏过于简单、和声过于强烈的作品应该慎选慎用。四是要选择具有主流文化代表性的流行音乐作品。教师选择的不同风格的流行音乐作品,不仅是不同音乐风格的典型代表,“同时也是某种社会意义的典型代表,”[7]例如:1986年的《让世界充满爱》,由百名歌星集体演唱,这不仅代表着一种创作风格,同时“宣告了中国当代流行音乐创作群体的崛起和一代歌手的出现。”[8]不同时期都会涌现出许多具有多元文化特征的流行音乐作品,作为中学生的音乐教育,教师必须要善于从这些多元文化特征的流行音乐作品中,选择符合主流文化要求的作品用于课堂教学。

  2.适度性原则。这里的适度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质量上的适度。不同的流行音乐作品的质量不同,同一首流行音乐作品从不同角度看也有优劣之分。对于作品的选择,不可过度宣扬其优点,也不可逃避其缺点。最重要的是能让学生客观的看待流行音乐作品,达到适度的要求。二是数量上的适度。在中学音乐课堂中引入一些流行音乐作品,并不意味着可以中学音乐教材中的内容。古典音乐、民族音乐等在中学音乐教学中仍然占据重要的地位,不能因为引入流行音乐而忽视了严肃音乐的重要性,更不能因此而放弃严肃音乐、传统民族音乐的教学。严肃音乐、传统民族音乐代表了人类音乐文化中的精华部分,而流行音乐贴近时代、体现当代人们的情感世界,两者可以形成互补,构成完整的音乐知识体系。这种完整的音乐知识体系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三是把握好适度性原则,还意味着在音乐教学活动中,不能因为教师的个人喜好或者学生的兴趣爱好而打乱教学的秩序性与逻辑性,“如果全部‘跟着感觉走’,那只会使教学活动本身陷入无序和混乱的局面。”[9]也就是说,适度性原则要求教师必须依据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规范开展流行音乐的教育活动,偏听学生方面的信息以及仅凭教师个人喜好的做法都是不科学的。   二、改进中学流行音乐教育的主要措施

  1.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活动的改革。第一,从作品的创作背景出发,寻找音乐体裁与文化背景的契合点。“大多数优秀的流行歌曲都具有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和创作背景。例如:《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女孩为了保护野生丹顶鹤而献出生命,作曲者以这个真实的故事为素材创作了此歌,同时作品也反映出提倡环保的社会文化背景。”[10]又如,瑞士的音乐团体班得瑞,其作品以环境音乐为主,采用了春罗湖、阿尔卑斯山等地的自然原音,将瑞士的山水融入音乐作品中。学生在了解了他们的创作背景后会更加喜欢班得瑞的音乐。因此,注重流行音乐创作背景的介绍能加深学生对流行音乐的认识。有很多流行音乐汲取了中国的民间音乐、民族音乐和传统戏曲音乐等,例如腾格尔的《天堂》、李娜的《青藏高原》以及周杰伦、王力宏的很多流行歌曲。这些歌曲都体现了我国的民俗、地理和传统戏曲的唱腔特色,它们虽然不同于民族音乐,但也富有大量的艺术审美契合点。教师在课堂上引入这类流行歌曲,能够增加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主动去研究音乐与文化联系的本质。第二,加强创新性的教学。中学流行音乐教学蕴含着无穷的创新因素,“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实施音乐创作教学,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丰富学生的音乐理论知识。还可以多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让学生通过演奏、演唱的实践发展他们的二次音乐创作能力。

  2.重视开展课外音乐活动。课堂教学是音乐教学的主要途径,“课外的音乐活动是课堂音乐教学的补充与辐射,也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音乐教育功能同样不可忽视。学校应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展开丰富多彩的课外音乐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成为活动的主体。”[11]课外音乐教学活动是开展流行音乐教育十分有利的领域,如果说在课堂内进行流行音乐的教育还有这样那样的约束的话,课外活动则要灵活得多,开展流行音乐的教育活动更显得自由和方便。当然,课外流行音乐教育的形式有很多,例如在校园广播站播放一些健康向上的流行音乐,这样既发挥了广播音乐的影响力,又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受到优秀流行音乐的熏陶;由组织地举办一些流行歌曲比赛,这样可以训练学生的舞台表演能力和心理素质,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合作精神和表现力;举办音乐知识趣味竞赛,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竞争性交流,促使学生认识和掌握更多的流行音乐知识;开展流行音乐赏析专题讲座活动,让学生和老师一起探讨那些当前流行的对中学生影响较大的音乐文化现象,这样不仅能启迪学生养成从不同角度看问题的习惯,还可以提供一个讨论审美问题的平台,在潜移默化中促进中学生健康审美观的形成。

  3.加强与完善音乐师资的培养培训。首先是进一步重视对音乐师范学生流行音乐素养的塑造。既然现代社会中流行音乐拥有广大的市场和大量的受众群,那么高等师范院校就应该更加重视对音乐师范生流行音乐素质的培养,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在专业课程中增加流行音乐课程的分量,提倡和支持音乐师范生自主开展多种多样的提高自身流行音乐素养的活动等等;另一方面要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研究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机制,从而让音乐师范生们能够站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为以后正确地进行流行音乐教学提供坚实的基础。其次进一步提升在职音乐教师的流行音乐素质,加强流行音乐教学的培训。比如鼓励在职教师继续进修、攻读硕士与博士学位、请专家开讲座、去其他学校观摩交流等等。除此之外,音乐教师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性的流行音乐素养,比如要尝试表演甚至创作流行音乐,了解流行音乐的商业运作知识,以及不断更新教学观念、认真研究流行音乐的独特教学方法等等。

浅论改进中学流行音乐教育的策略

论文搜索
关键字:中学 流行 教育 音乐 策略 改进
最新教育理论论文
高等职业院校理论与实践教学研究
试论教育实践变革与教育理论创新研究
粮食工程专业导论课程的构建与实践
以学生党建促进学生就业实现路径研究
初中体育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的优势与方法初
浅谈学困生知识落实的方法策略
精选策略,游刃有余
“爱”须大于“管”
霍桑效应在学困生帮扶中的应用
温暖斑马线 礼让应当先
热门教育理论论文
小学德育教育论文
城市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
论秦始皇的“法治主义”
小学德育论文范文
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研究
浅议实践教学在教学中的作用
现代教育技术与素质教育
当代青少年的思想特点与教育方法
对和谐教育的理论思考
Discovering Techniques of Vocabulary T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