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理学论文 >> 数学论文 >> 论如何提高小学数学应用题解答能力论文

论如何提高小学数学应用题解答能力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1-13

论如何提高小学数学应用题解答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解答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其是小学数学课堂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要求。如何提高小学数学应用题解答能力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所要面临的重要任务,分析提高小学生数学应用题解答能力的策略,可为今后的数学应用题教学提供参考依据。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小学生来说,小学数学应用题解答比较困难,难以在短时间内解答出正确答案。针对这种现状,要想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应用题解答能力,首先必须激发学生对应用题解答的兴趣。一般小学数学应用题由一个未知条件和一个已知条件构成,但大多数学生不能理清应用题之间的关系,学生一看到应用题就很畏惧。因此,为了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结合生活中的例子来开展应用题教学。事实上,生活中的应用题是无处不在的,例如:“小明一家总共吃了9个苹果,小明吃的苹果是全家吃的 ,问小明吃了几个苹果?”这样的例子就是应用题,通过结合生活实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二、培养学生应用题的审题习惯

  审题是准确解答应用题的前提,但由于小学数学应用题的句子较长,语言也较抽象,应用题叙述的生活化语言与数学语言有着较大的差别,导致学生感觉审题较困难,不能有效把握数学之间的关系。因此,针对学生审题困难的问题,为了使数学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够直观地显示出来,可以采用实物演示、画示意图等辅助手段来展现数量关系,在审题过程中,引导学生找出题目中的直接和间接条件,确定数量关系,为应用题的解答奠定良好的基础。所以,在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注重学生审题习惯的培养,如下面的题。

  例1.小华和小明每天共读24页书,小明读的是小华的 ,问小明读了多少页?

  例2.小华每天共读24页书,小华读的是小明的 ,问小明读了多少页?

  通过两个问题的对比分析,两个问题的解答将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如通过对比分析的应用题练习,可以培养小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三、采用有效的应用题指导方法来提高小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传统的数学应用题教学往往采用机械式的灌输知识,导致大多数学生容易机械地完成应用题的解答,甚至一些学生习惯对教师和例题的解答方法进行模仿。因此,为了有效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应帮助学生理清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引导学生掌握分析法和综合法的学习方法。分析法是通过逆向思维来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即执果索因,通过已知量的某种运算得出所需的未知量,而综合法是通过正向思维来确定数量之间的关系,即由因到果,从题目中给出的已知条件和已知量的关系来导出一个必然结果。如下面的题。

  甲车运煤400 kg,乙车运煤300 kg,问甲、乙两车共运煤多少千克?

  针对这样的题型,可以采用综合法对题目进行分析,寻找题目中给出的已知条件,已知条件是解答应用题的根据,分析该题型的已知条件,包括甲车运煤400 kg,乙车运煤300 kg等两个已知条件,将两个已知条件结合起来,可得出问题的答案,即400+300=700 kg,两车共运煤700 kg。然而,对于分析法的解答,通过上述例题的延伸,例如:甲车总共运煤400 kg,甲车比乙车少运40 kg,问甲乙两车共运煤多少千克?针对这样的题型,题目中既有间接条件,也有直接条件,这就要求引导学生明确题目中给出的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首先确定已知条件。即甲车运输400 kg煤,然后确定未知条件,即乙车运输400+40=440 kg,最后求出两车运煤的多少,400+440=840 kg。

  数学是一门理论性强、较抽象的学科,尤其是应用题教学。因此,采用有效的指导方法来提高小学生的应用题解答能力,使小学取得良好的数学成绩。

论如何提高小学数学应用题解答能力

论文搜索
关键字:小学 应用 数学 能力 提高 解答
最新数学论文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策略
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空间观念的培养策略
数学应用意识与高职数学教育教学思考
深度学习的高中数学教学设计分析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口算能
浅谈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职院校数学教学的现状与思考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的有效渗透途径
小学数学课堂应用数形结合思想的教学方式探
热门数学论文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研究
“能听懂课,不会解题”的原因调查与分析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数学学习方法及其指导
谈复习中数学试卷的讲评
变式教学中习题引申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用构造法解题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以研究性学习推进小学数学教育的创新
极限思想的辩证思考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