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在艺术类大学生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与途径研究论文

在艺术类大学生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与途径研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1-23

在艺术类大学生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与途径研究

  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经过几千年的积淀,深深地影响着中华儿女的思想意识形态和日常行为规范[1]。当代大学生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是最受瞩目的社会群体之一,可以说,能否很好的传承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高校的作用极其重要。而党的十八大也已明确地把“文化传承与创新”列为高等院校的四大职能之一[2]。但在中国持续扩大改革开放的今天,面对西方各种意识形态的渗入,高校传统文化教育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1 当代高校艺术类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

  笔者目前担任高校艺术类专业学生辅导员。针对目前艺术类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笔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1.1 传统文化在当今“高校文化”中的保留程度有限

  如今的大学校园,处处可见创新、自由、学术的影子,在所谓“大学文化”中,传统文化是否占有一席之地呢?笔者进行了问卷调查,在接受问卷调查的221名艺术类大学生中,针对“你所在的校园文化中传统文化的氛围如何”,选择“具有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的只有27名,仅占12.2%,而选择“偶尔会有所体现”的有172名,占到了77.8%,甚至有22名同学选择了“基本没有传统文化的氛围”。可见,传统文化在整个大学校园中的阵地正逐步被占领。

  1.2 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对传统文化仍比较重视

  艺术专业是相对特殊的学科门类,它在其他学科重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前提下,比较重视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吸取养分,同时宣扬最大限度的创新[3]。在接受问卷调查的艺术类大学生中,针对“你认为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大学精神中应是何种地位”,选择了“传统文化应是大学精神的重要核心内容”的有122名,占55.2%,选择“传统文化应在大学精神中有所体现”的有91名,占41.2%。另外,针对“你认为对大学生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是否有必要”,选择“非常有必要”的有100名,占45.2%,选择“我愿意参加相关的教育”的有95名,占43%。这表明,虽然传统文化在当今高校文化中日渐式微,但艺术类大学生对传统文化仍比较重视。

  2 高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面临的压力与原因

  在大学生群体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是高校学生教育极为重要的一环,它不仅能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养,有助于完整人格的养成,同时也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构建和谐文明社会的重要途径[4]。但在当今校园,传统文化教育的开展步履维艰。经过调查分析,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2.1 缺乏广泛的社会氛围

  当代中国社会在深化改革开放的进程中飞速发展,同时也对传统文化的保留提出了挑战。有119名同学表示“从小接受的教育中,传统文化比例不高,没有社会氛围”,占53.8%。但在谈到传统文化与现代市场经济的关系时,仍有156名同学认为“二者相辅相成,传统文化对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有促进作用”,占70.6%。可见,虽然传统文化的传承仍有良好的思想意识基础,但在整个社会飞速发展的大前提下,传统文化的社会氛围不容乐观。

  2.2 缺乏良好的课堂氛围

  在针对任课教师的一道调查题目中,仅有88名同学选择了“3位以上的任课老师偶尔会宣传优秀传统文化”,占39.8%,选择“经常会有任课教师宣传优秀传统文化”的更是只有9名,仅占4.1%。更让人担心的是,有67名同学选择了“至少有1名以上的任课老师比较反对宣传传统文化”,占30.3%。由此可见,在学生接受学校教育的最主要的阵地,传统文化正在被其他思想意识取代。

  2.3 新媒体对传统文化的严重轻视

  在涉及到网络新媒体的调查中,有119名同学选择了“网络媒体中很少有传统文化的内容”,占53.8%。而在大学生群体中受众最广的网络游戏世界,有38名同学选择了“网络游戏中会体现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只占17.2%。相对的,选择“从不体现传统道德价值观”的有51人,占23.1%。因此可见,新媒体对传统文化的轻视现象比较严重,这势必会让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对传统文化失去兴趣,也会对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的开展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

  2.4 高校的考核、奖惩制度普遍缺乏人文关怀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所学校的考核制度,决定了绝大多数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态、努力的方向,以及人格的形成。而现如今大部分高校的考核制度仍紧紧围绕绩点排名高低、是否担任学生干部等,对于道德层面的考察仍停留在形式上,很难有实质性的突破。在这个背景下,多数学生更加关心如何提高成绩、竞选学生干部。虽然学习是学生的天职,但如果一味的追求成绩、鼓励竞争,而轻视道德教育的话,势必会导致当代高校学生群体的整体道德滑坡。而如何在以排名为主要标准的考核体系中体现对道德标准的考核,仍有待思考。

  2.5 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常规模式的局限性

  受以往教育模式的限制,当前开展的传统文化教育主要以专题讲座、展板宣传为主。而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也有131名同学选择了“愿意参加传统文化类讲座”,占63.8%。这些活动组织起来简单易行,具有相对广泛的受众面,但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讲座形式单一、听众易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再者会受主讲人知识水平、演讲风格限制,笔者曾遇到过组织讲座但参与者寥寥的尴尬局面。因此,要开展效果显著,可行性强的教育活动,需要深入的思考与探究。

  3 在艺术类大学生群体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创新性思路探索

  笔者曾举办过多种形式的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总体来看,艺术类大学生对这些教育活动比较接纳,部分活动也取得了较好的影响力。笔者认为,要开展执行性强、参与度高、效果显著的传统文化教育,需要拓宽思路,变换教育形式。   3.1 在艺术类大学生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优势

  由上文的数据可以看出,艺术类大学生对传统文化关注度较高。调查数据显示,有201名同学选择了“传统文化对个人艺术创作(或平时的作业、作品)理念具有一定的、重要的影响”,占90.1%。传统文化是艺术领域重要的一部分,艺术类大学生接受过系统的、正规的专业艺术教育,相比于其他专业的学生,他们更加善于发现传统文化中的美。因此,在艺术类专业大学生群体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很强的示范作用。

  3.2 选取独特元素,以新的视角开展教育活动

  传统文化浩如烟海,如果笼统的开展宣传教育,往往不得要领。笔者曾以学生党支部活动为载体,开展以“慎独、反省、个人修养”为主题的专题教育讨论活动。以曾子著名的“吾日三省吾身”,来进行自我反省的教育,以孔子“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来进行不断提高自身修养的教育。这种反思、提高自身修养的教育活动可以深入到每位参与者的内心,收到了极佳的效果。笔者在这些教育活动中,真正领悟到了“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的真谛。由此可见,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大而全”不如“小而精”,完全可以选取其中某一元素进行放大、扩展、激励,往往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3.3 以现有的教学形式为载体,从课程、学分的角度激励参与

  笔者曾申报过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为课题的校级开放实验项目,艺术类学生报名相当踊跃。这种教育形式的创新性和优势在于,它与学校组织的教学活动紧密结合,把传统文化渗入到正常的教学活动中来,逐步改变部分同学脑海中“传统文化教育只是学习以外的事情”的思维定势。并且此类开放实验项目的成果以微电影、影像集、漫画集为主要形式,切合艺术类学生的专业特点,在达到传统文化教育目的的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锻炼专业技能的平台。

  3.4 与暑期社会实践相结合,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影响范围

  暑期社会实践的主要优势在于,活动在假期举行,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调查研究。笔者曾在2013年组织以“传统文化寻访”为专题的暑期社会实践小组,组织6名同学奔赴贵州安顺平坝县天龙镇,探访具有六百多年历史的屯堡文化。经过为期一周的实地走访、采访调查,最终形成视频、报告等成果,开学后进行成果展示,收到了极佳的效果。并且在实地走访过程中,通过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实时报道,极大的扩大了受众范围。笔者也被评为校级暑期社会实践优秀指导教师。本年度的暑期社会实践,笔者将继续组队赴河南进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寻访,艺术类学生报名极其踊跃。由此可以看出,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结合适当的实践活动,不仅可以扩大传统文化在艺术类学生群体中的影响范围,也可以使传统文化教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 结语

  笔者欣喜的看到,高校艺术类专业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情依然不减,而国家、社会、学校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也在逐步提高,这都给我们在高校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和绝佳的环境。然而,由于之前阐述过的种种原因,目前高校中的传统文化教育依然是在探索中前进。如何使传统文化教育进行得自然而不做作,深入人心而不浅尝辄止,仍要付出艰苦的努力。但笔者坚信,在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华大地上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前途必定是光明的,正如周总理所说:“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泉源”[5]。

在艺术类大学生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与途径研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大学生 大学 传统 开展 文化 教育
最新教育理论论文
高等职业院校理论与实践教学研究
试论教育实践变革与教育理论创新研究
粮食工程专业导论课程的构建与实践
以学生党建促进学生就业实现路径研究
初中体育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的优势与方法初
浅谈学困生知识落实的方法策略
精选策略,游刃有余
“爱”须大于“管”
霍桑效应在学困生帮扶中的应用
温暖斑马线 礼让应当先
热门教育理论论文
小学德育教育论文
城市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
论秦始皇的“法治主义”
小学德育论文范文
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研究
浅议实践教学在教学中的作用
现代教育技术与素质教育
当代青少年的思想特点与教育方法
对和谐教育的理论思考
Discovering Techniques of Vocabulary T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