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艺术论文 >> 电视电影论文 >> 《安娜·卡列尼娜》:从小说到电影的改编论文

《安娜·卡列尼娜》:从小说到电影的改编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2-26

《安娜·卡列尼娜》:从小说到电影的改编

  一、小说《安娜?卡列尼娜》

  小说《安娜?卡列尼娜》故事情节复杂、跌宕起伏,是一部经典的小说作品,曾风靡一时。该小说分两部分内容讲述:其一,以上流社会贵妇安娜?卡列尼娜为主线,讲述其不惜牺牲自身的名誉、家庭只为获得个性解放与爱情自由,但最终她还是遭情夫冷落而绝望自杀。通过这一主线赤裸裸地揭露了上流社会贵族生活的糜烂、官场的腐败,同时也描述了在资本主义社会环境下上流贵族社会的道德伦理观是如何发生改变的;其二,以外省地主列文为主线,讲述了他与上流贵族社会的吉提从相爱到结婚最后回归农村生活,期间还穿插了列文发起农事改革及他哲学性的生命思忖。通过作者巧妙的构思使两条线索的故事构成一个极具吸引力的感人故事。分两条线索讲述的小说文本情节更丰富、主题更突出,让读者了解到19世纪俄国各阶级在大变动时期所呈现的生活状态,包括上流社会贵族生活的糜烂,底层农民生活的艰难困苦,同时还将上流贵族、农民、地主之间的矛盾冲突展现得淋漓尽致。因此,这样的小说文本极其适合改编成影视剧本,文中的任一情节都能启发人们对人生的思索。

  二、电影《安娜?卡列尼娜》的情节精简

  受电影性质与时间的限制,要将小说情节影像化需要精简故事情节,必要时对小说内容进行删减、调整,挑选适合影像拍摄的内容来创设影视场景,从而突出影片主题。如小说中为了描述人物、铺陈故事作者描绘了大量的场景,有表现上流社会生活的聚会、歌剧院等,有表现苏俄宗法制度下底层农村生活的劳作、打猎等。但一部90~150分钟的电影是不可能将这些场景都展现出来的,因此需精选场景将具有典型意义、矛盾冲突明显的场景提取出来,通过组合构成一部完整的影片。小说《安娜?卡列尼娜》有一些经典场景都出现在了不同的改编版本中,成为改编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如在片头与片尾都出现过的火车站场景,在片头中是为了介绍卡列尼娜与渥伦斯基首次见面的场景,展示了他们对彼此的态度及渥伦斯基母亲对安娜的态度,还有火车轧人事故的安排都是为后面故事的发展埋下伏笔;片尾展现的是绝望的安娜再次来到故事开始时的火车站,因伪善的上流社会(以渥伦斯基母亲为代表)的阻挠、渥伦斯基的冷落使安娜感到绝望,那时的她并没有自杀的念头,但影片开头的事故触发了她,最终她带着死亡能抵消一切罪过的念头跳了下去,这样的片头片尾达到了首尾呼应的目的。又如表现安娜与渥伦斯基第一次跳舞的场景,舞会场面华丽恢宏既揭示了俄罗斯贵族生活的奢靡又为影片展示安娜与渥伦斯基的情感发展埋下伏笔,不经意间还将影片的另一条线索引导出来,即列文与吉提的情感故事。因此,精选场景更能凸显人物的性格特点、故事情节的矛盾冲突,通过影视的视听语言重现文字的艺术魅力,将每个经典场景衔接成一个扣人心弦的影视故事。

  当然,经典场景的提炼自然也需要精简语言来配合,删减掉文中描述性的语句。如为了引出第十八节才出现的女主角安娜,作者在此之前铺陈了大量的事件,有奥勃朗斯基夫妇混乱的家庭生活和无休止的争吵;在官厅奥勃朗斯基遇到了另一个男主角列文并介绍了其与吉提关联,等等,最终才开始进入故事的正文,像这样繁杂的内容描述就需要转化成精炼的影视语言来呈现。因此,像1967年苏俄版的《安娜?卡列尼娜》就删减了对列文与吉提家庭的关联和对谢尔巴茨基家庭背景的介绍,通过演员的台词、服饰、生活等方面来让观众自己推断出其成长背景。该影片仅用了5分钟的时间就涵盖了十七节文本内容的描述引出了女主人公安娜,同时还实现了两个场景的转换(奥勃朗斯基家到火车站),这样的安排考虑到了观众的接受心理。影片拍摄时如果只是单一选用小说中的场景,就会影响影片的流畅度、剧情的饱满度、场景安排的突兀性,所以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编导在改编过程中会适当增添情节、调整情节的顺序和内容。如1997年苏菲?玛索版的《安娜?卡列尼娜》就添加了情节内容,安娜与卡列宁对离婚进行商讨时,就添加了卡列宁想强奸安娜的情节并通过卡列宁的台词来表明这样设计的原因,卡列宁说安娜确实不贞但既然上天安排了这段婚姻,为了保住他的名声他可以不计较,威胁安娜他们仍要维持以往的性关系。这样的情节添加其精神实质还是和原著一致的,但维持以往的性关系是原著没有的,这样的添加再通过镜头画面的显现使其更具视觉冲击力。这样的改编也是模仿好莱坞模式的手段,以情色意味的情节起到吸引观众的目的,不仅烘托了主题,而且使小说具有时代气息。

  在影片拍摄时为了更好地将文本内容影像化,编导会适时调整原著情节的内容或顺序,《安娜?卡列尼娜》的不同改编版本就凸显了这一特点。如原著在描写安娜生下孩子的情节时作者安排安娜难产,安娜在即将死去之前恳求卡列宁的宽恕,最终卡列宁以宽容的心原谅了安娜并抚养了她与渥伦斯基的孩子,小说的最后也提及了安娜与卡列宁对孩子的态度有明显的不同。该情节将卡列宁的情感变化描写得淋漓尽致,从希望安娜就此死去到饶恕安娜并在其死后收养了她的孩子,体现了信仰宗教的卡列宁仍有善良的一面,从而使卡列宁的性格立体化。这段情节不同版本的电影有不同的处理方式,调整了原著情节的内容或顺序,但不管处理方式发生怎样的变化其宗旨都是一样的,为突出电影主题而服务。

  三、电影《安娜?卡列尼娜》的人物重塑

  《安娜?卡列尼娜》的作者托尔斯泰在人物塑造上呈现出复杂性、立体化,对于每个人物行为的好坏我们没有一个评判标准,印象最深的就是他们都有鲜明的性格特征。如安娜是一个矛盾综合体,彷徨在家庭伦理与自由爱情中间,承受着爱情带来的欢喜与悲痛。而作者对安娜的态度也是双重性的既有谴责又有同情,谴责她因个人的欲望而不惜摧毁掉圣洁的婚姻;同情、赏识她为爱奋不顾身的勇气,敢于挑战虚伪的上流社会以及她性格的坚毅与率真。故事中的另一个人物列文,虽然他与安娜有着不同的待遇,但两者都承受着心灵上的矛盾。列文虽拥有真实的爱情与美满的家庭,但在良心上他一直存在不安,因为他的富足生活与底层农民的生活形成鲜明对比使他良心上受到谴责,于是他开始思索人生的真谛。卡列宁是迂腐守旧、名誉高于一切的官僚形象,为了保住名誉他情愿忍受妻子的不贞也要维系那破碎的婚姻,但信仰宗教的他还是有善良一面的,这从他饶恕安娜并收养她与渥伦斯基的孩子可以看出。由于多重思想因素的影响已经无法用好坏来简单衡量人物的行为,对此需要我们全面分析才能理解作者赋予人物的思想意蕴。影像是将文化用现代技术的手段所表现的另一种方式,因此技术因素会影响其创作与生产,电影形象实质就是将文学形象中典型的特点提取出来并将其艺术夸大以烘托氛围,是文学形象的影视化。在塑造人物的性格时,编导会选择那些典型的情节来凸显人物的性格特征,使人物立体化让观众一时难以忘记。有时为了突出人物的性格特质会适当调整剧情,在此以安娜的人物塑造来说明。   作者将小说女主角安娜塑造成一个复杂的女性形象,她的性格多样化具有社会上众多人物的特点。因接受了资本主义思想的熏陶,安娜挣脱了旧思想的束缚开始追求自由的爱情、个性的解放;她是一个美丽善良但又多情的人,具有强烈的母爱精神,她敢于挑战伪善的上层社会,为了追求爱情的自由而奋不顾身、无所畏惧;但由于她也是上层社会(俄国始祖鲁力克王室后裔)的一员,因此她的思想意识里还残留着上层社会思想观念的余毒,虽然她厌恶但却无法摆脱,同时作为一个基督教信仰者,她还是会担心自己的所作所为会遭受到上帝给予的惩处,所以她的结局是悲惨的,沉浸在当初为爱情不顾一切的懊悔与痛苦中,还因缺失了基督教在精神上的支撑使其饱受空虚的折磨。由此可见,徘徊在思想矛盾中的安娜最终还是无法摆脱悲惨的命运,她的一生充满了悲剧性的色彩。

  对于小说《安娜?卡列尼娜》的电影改编,1997年美国有四个不同的版本,由四个编剧对此进行改编,但他们都呈现出一个共同的改编特点,即利用社会生活背景、上流社会的冲突来展现安娜对自由爱情的勇敢追求,将其悲惨性的命运刻画得淋漓尽致,从中传达了安娜对女性权利的追求及其伟大的母性精神。虽然不同版本的《安娜?卡列尼娜》存在共同的特征,但由于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等的不同,对于影片的情节设置、演员表现同样体现出不同的特征。如1997年苏菲?玛索版本的影片,对于安娜的角色塑造做了很大的改变,为更凸显安娜对自由爱情的向往与追求,片中增添了对其情欲的诸多叙述,其中爱情生活中的性场景也增加不少甚至有些过度,加重了对其私生活的描述。又通过电影的影像化渲染了该片的视觉刺激,影片不适宜地渲染了安娜爱情生活的细节场景,这样的改编有违原著中的安娜形象,减弱了安娜原本矛盾、深沉、丰满的形象特征,小说所呈现的安娜悲剧性的命运色彩也被削弱了。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电影改编显示出双重的性质。因电影本身的特性,使得在改编过程中对人物的性格塑造讲究鲜明性、直观性,便于观众的理解和接受,并让观众对此印象深刻。但是,影视化的改编同时也存在着弊端,受时代、社会观念等的影响人们对原著的理解存在着不同性,编剧、演员对原著加以自身的理解并重新演绎虽能使作品展现不同的艺术风采,但是原著人物本身所呈现的矛盾、丰满的形象特征被削弱,人物原有的思想寓意不能被充分展现出来,使人物形象缺乏象征性意义,导致影片的品位也转向大众化。因此,在将文学作品改编成影视作品时,也要考虑到影片的质量问题,应尽量避免影片走向低俗化。

《安娜·卡列尼娜》:从小说到电影的改编

论文搜索
关键字:电影 小说 安娜 尼娜
最新电视电影论文
浅谈降低电影院运营成本的途径
浅谈融媒体时代下影视作品的发展之路
电影《疯狂的外星人》的影像符号和象征意义
论印度当代电影作品中的女性意识觉醒和成长
试论电视剧《欢乐颂》中的人物形象塑造
基于网络小说改编的影视作品IP产业链开发实
新媒体环境下华语电影的纪录片营销策略分析
胶片上的中国足球——国产足球电影发展简史
福贵形象的电影美学价值
论郭敬明作品中的电影化想象
热门电视电影论文
中国民族电影业现状鸟瞰
全球化、好莱坞与民族电影
论21世纪电视传媒的责任与品格
后现代语境与当前中国电影文化
电影剧作模式论
视觉文化研究
国际化语境中的中国大陆电影(上)
类型人物论
面向21世纪:国内电影美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生命的凝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