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其它论文 >> 电影《飞越老人院》的社会学解读论文

电影《飞越老人院》的社会学解读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2-28

电影《飞越老人院》的社会学解读

  影片《飞越老人院》是导演张扬记录生活、还原生活本质的又一部力作,他作为第六代导演的主力,其《爱情麻辣烫》《洗澡》《昨天》等作品形成的写实风格深受好评。而《飞越老人院》却是一部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描写老人寻找梦想的电影。影片在感动与浪漫、欢笑与幸福的氛围中塑造了老周、老葛、李老太太等一批个性鲜明、生动有趣的“老人”形象,在设置游戏、节目、表演的故事情节中展示“老人”的智慧与激情,在“飞奔的公车”“惬意的草原”“瞬间的爱情”“蔚蓝的大海”中超越病痛与死亡。影片所描绘的“面向大海,春暖花开”的人生境界赋予“老人”以新的意义和精神启迪,而这正是回应当下“老人”问题最好的答案。

  一、镜像的多重视角:展现父辈与子女的复杂情感

  影片《飞越老人院》没有波澜壮阔的史诗般情节,却有丰富、复杂而深刻的情感纠葛,而这都得益于影片采用镜像的多重视角,形成了老人“看”老人、老人“看”子女、子女“看”老人、子女“看”子女的镜像关系,在“看”与“被看”的互相比照中展现父辈与子女的复杂情感。被称为“第一位从美学上发现电影的心理学家”雨果?闵斯特堡提出:“电影不存在于胶片上,甚至不存在于银幕上,而只是通过感知、想象、联想、情感等多种心理功能所形成的审美心理之中。”[1]因此,《飞越老人院》中“镜像”视角就是通过“看”与“被看”的多重视角来调动演员与观众感知、联想等审美心理,以此展现人物之间的复杂情感。

  影片《飞越老人院》由表演艺术家吴天明扮演的老周在老人院的舞台上表演“变”的魔术节目而拉开序幕,台下老人院的其他老人们正兴致勃勃地“看”老周表演。后来,老人们提议玩“麻将”的变化游戏、“镜子”的模仿游戏来参加电视台“超级变变变”的节目。不管是表演的过程,还是玩游戏的过程,老人年纪大、身患病痛、行动不便的真实状况得以再现。因此,这种老人“看”老人的视角更多的是“形单影只”的孤独,一种表面“游戏”实质“伤感”的情感投射。透过老人“看”老人的视角和他们生活的境况,我们发现:老人院的老人们大多是子女送来的。他们或工作繁忙,或移居海外,或有情感恩怨,因此,老人“看”子女的视角更多是期盼与怨限、思念与怪罪的无奈与痛楚。当老人们决定去天津参加电视节目,院长请来老人们的子女做出决断时,从“谁对老人们负责?”的争执中,体现了老人“看”子女、子女“看”老人之间的对立与不理解。主人公老葛和他的儿子、孙子恰是子女“看”子女视角的最好体现,祖孙三代的情感纠葛正是在这种“看”与“被看”的视角中得以折射,其中老葛、老葛的儿子、老葛的孙子构成为“互看”的镜像,曾经的父亲与儿子和现在的父亲与儿子在“麻雀”故事的叙事中得以明晰,使得我们重新反思老人与子女、子女与老人的关系。

  著名的精神分析学家拉康早在1936年提出“镜像阶段论”,“他提出的镜像分析对于理解电影的现实具有本质性的意义。这一理论超越人们在镜前的特定情景,暗示任何具有转换倾向的状态。作为文化象征的电影,正是以转换的方式沟通观影者与社会的联系。”[2]由此可见,影片《飞越老人院》正是通过这种镜像的多重视角,让老人与子女在“互看”中获得释怀,彼此学会了理解与谅解。人们常说:退一步,海阔天空。对于影片中的老人而言,谅解与理解自己的子女是对自己的反省;对于影片中的子女而言,理解与关心自己的父母同样也是对自己的反省。因此,影片通过镜像的多重视角揭示出对待老人的问题,其实质是一个如何正确对待自己?面对自己的内心与行为的问题。这不仅仅要求整个社会为老年人提供必要的物质场所(老人院)、经济支持(良好的社保体系),而且还要求社会当中的每一个人认真地审视自己的行为,敢于为曾经所犯下的过错而惭愧,真心为父母和自己留下一片纯净的天地。因为,家庭情感不是建立在功利的基础之上,而是建立在无功利的基础之上的“无私的爱”。镜像的多重视角也让观众体悟到换位思考、互相理解的重要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父母,每个人都会有老去的那天,面对父母和自己的子女,这种相互理解和谅解才是真正“无私的爱”。

  二、浪漫主义的手法:超越孤独、病痛与死亡

  人们常用“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来哀叹时光的消逝,表现人近老年的伤感。老年人的生活状态总是离不开孤独、病痛与死亡。然而影片《飞越老人院》却以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营造了温暖、幽默、乐观、积极的氛围与情境,传递出对超越孤独、病痛与死亡的渴望。

  影片中的主人公分别是由许还山扮演的老葛和由吴天明扮演的老周两位老人,他们俩带领大家排演节目、谋划出逃、参加电视节目等。他们虽然年近古稀,但依然精力充沛,总能想出“好点子”来活跃老人院的生活,改变院里沉闷的气氛,他们变出花样的游戏展现出老人们的“幽默”“淘气”和“智慧”。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孤独与痛苦也随着老人们的“自娱自乐”而消逝。幽默与快乐的制造者老周身患膀胱癌晚期,不久即将离开人世,他隐瞒自己的病情,身体力行地和大家一起制造快乐,分享幽默。正如片中所说:他不想待在医院里离开人世,而是在离世之前实现自己看海的愿望。可见,老周希望通过梦想来超越病痛与死亡,寻找活着的意义。此外,影片里塑造的李老太太,她失去了曾经痛苦的记忆,却保留了和丈夫美好生活的回忆,这一独出心裁的设计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明白:对孤独、病痛与死亡的超越就是忘记痛苦与分离,在美好的情境中寻找生活的激情。这是一种浪漫主义的情怀,它直接诉诸人们内心的精神世界,让人们在浪漫主义的情境中超越现世的残酷与无情,实现超脱自我的境界。   因此,影片着力通过镜头语言来表现这种超脱的境界,它营造的影像空间不仅仅是客观的物质空间,还是主观的精神空间。正如贾磊磊在其《影像的传播》一书中所言:“任何一部影视剧的导演,都不会满足于把影像的空间仅仅作为一个简单的戏剧化的表演场所。他们总是在追求空间自身所具有的多重意义,尤其是它超越了现实环境之处的审美意义。”[3]可见,影像的空间是为了表现艺术情感,赋予影像以审美的内涵。比如,当老人们驾着公车“飞离”老人院的那一瞬间,驰骋的公车和奔腾的骏马的情境;草原边,老人们惬意的载歌载舞,老周与李老太太的会心一笑,那瞬间的“爱情”和“红花”在老人们的调侃中倍感亲切与温暖;参加完节目后,老周被老人们一起抬到海边,在落日的余晖下离开人世。没有哭泣与病痛,只有梦想的飞越。回到老人院,老葛组织大家为逝世的老周表演“大海”的舞蹈。正像海子诗歌里所写的:面向大海,春暖花开。“大海”与“生命”融为一体,这是对每个人的生命指引。影片采用平行蒙太奇、隐喻蒙太奇、特写镜头、长镜头等多种镜头语言营造的影像空间着力表现了老人们对病痛、分离、生死的顿悟。对于老人院的老人们来说,老年并不意味着离别与逝去,身体机能的衰竭并不意味着无望与悲苦,他们同样拥有梦想与青春,激情与爱情。这种对现世的超越需要智慧与勇气,更需要信念与顿悟。影片《飞越老人院》的感人之处就在于通过浪漫主义情怀的寄托来完成人生境界的提升,这对于影片中的老人、真实生活中的老人、年轻人来说同样具有意义。

  三、入木三分的表演:老艺术家赋予“老人”以青春与热情

  《飞越老人院》的主要演员都是一群年过半百的老人们,许还山、吴天明、蔡鸿翔、王德顺、唐佐辉、李滨、田华、管宗祥、陶玉玲、刘江、贾凤森、黄素影、张华勋、江化霖夫妇、仲星火夫妇等所有老演员都是新中国影史上最著名的老艺术家们。他们的表演入木三分,情感真挚,并将青春与热情融入他们的表演中,赋予“老人”这一符号以新的意义。

  影片《飞越老人院》虽然没有青春靓丽的演员来吸引眼球,也没有美轮美奂的特效来刺激视觉。但整个电影好看、感人、幽默。这主要归功于这些“国宝级老艺术家”精湛的演技。对于这些老艺术家本人而言,他们个个都是年近古稀的老人,扮演“老人”其实就是对“老人”这一符号的重新认识。他们阔别舞台几十年,这一次让他们重新走向舞台,与其说是扮演影片中的“老人”角色,不如说是通过演戏来重温青春与热情,提升自我、认识自我的一种尝试。因此,老艺术家们将生活的真实感受投射到人物的角色当中,认真地、热情地、积极地完成了人物的塑造。比如,影片中为了帮助老周他们逃离老人院,老孙、老赵假装吵架;老葛同病房的帕金森老头引开护士的表演让我们在欢笑中为他们精彩的表演而惊叹。导演张杨曾向媒体透露,葛优的父亲、老艺术家葛存壮为了参加表演,他特别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做准备,想造型,但最终由于生病的原因未能出演,心中耿耿于怀,备感遗憾。可见,老艺术家们都希望通过影片表达他们对“老人”生存状态的真实感悟与理解,感同身受才能呈现真实。因此,老周、老葛、老钱等老人的形象栩栩如生、性格鲜明,凝聚了这些老艺术家们的真情与智慧。

  影片《飞越老人院》通过老艺术家的表演,重新给“老人”以新的赋义。他们把青春、热情赋予“老人”这一符号,使得观众对“老人”这一群体有了新的认识。在当下的消费主义社会里,“老艺术家”作为具有符号象征意义的“明星”不仅具有经济价值,而且也具有文化价值。“通过消费明星,大众实现了明星的价值,更为重要的是这种消费通向受众对自我身份的建构与认同。”[4]所以,影片中老艺术家通过表演来为“老人”重新赋义,最终的目的让受众在消费“老人”这一文化符号的同时获得自我的认同。影片中的老人院里充满了欢声笑语、热情希望,里面的老人不再是“流着口水、挂着药罐子”的传统形象,而是一群“有趣”“调皮”的“老顽童”。这对于影片中的院长、护士、老人的子女们而言,这种形象的重新赋义可以改变人们对“老人”的传统偏见,获得普遍的认可与理解。因此,影片最后老人院的院长、护士、老葛的儿子、孙子共同参演了“大海”的表演,这本身都是对他们精神的肯定与理解。同样,对于场外的老人观众而言,这种重新的赋义可以点燃他们内心压抑已久的激情与生命的冲动,通过认同来获得自我身份的建构。导演选择5月8日母亲节公映,将之作为一份珍贵的节日礼物送给老人们,其深刻的寓意和人文关怀令人感动。而对于年轻的观众而言,赋予“老人”以青春与热情有助于我们打破传统认知,体会到“老人”可爱、有趣的一面,有助于改善家庭中老人与子女之间的紧张关系,这是一份永存心底的感动。

电影《飞越老人院》的社会学解读

论文搜索
关键字:社会学 社会 电影 解读
最新社会其它论文
大学生对余额宝使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浅议幼儿教学引入游戏化课程对幼儿社会性交
回归与延展
校园网贷乱象治理的探索
过度劳动理论与实践
中国老年人临终生活质量研究
社交媒体用户人际互动与社会资本提升路径研
社会热点事件在“两微”平台的传播机制研究
试论《诗经·小雅·十月之交》的社会背景
运用体育心理学提高女生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
热门社会其它论文
食品安全论文
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当代青年如何培养正确的幸福观-兼评《道德生
关于“网络社会”的道德思考
建立绿色化学
网络信任危机:电子商务的伦理陷阱
美德是不可或缺的
论自私(上)
“伦理化”的汉语基督教与基督教的伦理意义
医学伦理学与生命伦理学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