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艺术论文 >> 电视电影论文 >> 中国“轻电影”发展之我见论文

中国“轻电影”发展之我见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3-08

中国“轻电影”发展之我见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26-0132-02

  2014年7月24日,影片《后会无期》如期上映,目前看来,票房呈现佳绩,而《后会无期》也开创了今年轻电影的卖座率和人气新高。从《失恋33天》到《致青春》再到《小时代》……这些投资小、票房高、题材轻松娱乐的电影被冠以一个新的名词――“轻电影”。在2013年10月的中国电影博物馆开幕式上,轻电影的概念被正式提出。

  虽然轻电影的概念是去年才被学术界正式提出,但是它的出现并不止于此,2011年的《失恋33天》就已经开启了中国轻电影模式。经过几年的发展,轻电影在我国电影市场初具规模。《泰?》的幽默搞笑、《致青春》的清新怀旧、《小时代》的富丽堂皇,它们用轻松活泼的剧情、漂亮帅气的明星、才华横溢的导演吸引着年轻观众趋之若鹜地走进影院。目前来看,轻电影的发展如火如荼,一系列轻电影的走红带动了今天轻电影产业的发展,甚至影响着中国电影业今后的走向。

  一、轻电影生存之根本――娱乐的精神

  还记得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一书中谈到,人类已经被现代科技所发明出来的媒介所控制,以娱乐为目的的思想根植于社会上的普通大众,娱乐精神的发展和壮大已成为社会发展所不可避免的趋势。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电影有三个重要的功能,即宣传功能、社会功能和娱乐功能,而娱乐之于受众是电影的唯一功能。电影本身起源于娱乐,从以娱乐为主19世纪的上海徐园的杂耍游乐场中的“西洋影戏”开始,中国电影人开始了对电影这种新奇玩意的探索。即便受到各种政治因素的制约,娱乐因素在中国各个发展阶段的电影都或多或少地以不同形式有所体现。那么在当今的轻电影中,娱乐因素更是不可或缺,这一点首先体现在几乎每部轻电影都有强大的大牌明星阵容,因为“明星效应”让轻电影有了娱乐的资本。轻电影的主题大都是反映年轻人的生活、爱情,例如李冰冰的《我愿意》、陈思成和佟丽娅的《北京爱情故事》、徐铮和王宝强的《泰?》,在演员的选取上,无疑都是俊男美女,尤其是各种女星如范冰冰、杨幂等美女演员的加入更加捧红了轻电影。不仅仅是演员养眼,轻电影的另外一个煞人眼球的特色是它的导演大都为年轻一代,有些甚至是演艺界、文学界跨界的明星,赵薇、郭敬明、韩寒,重量级的导演加上大红大紫的演员,强大的明星效应让一批又一批的年轻人失去抵抗力。另外,因为轻电影的故事情节简单,它更着重于作品的喜剧色彩的渲染或艺术效果的设计,观众不必绞尽脑汁地揣测剧情,他们可以完全以放松的心态投入到电影当中。正如类型片一样,不同类型的影片所能表现的主题不同,如同恐怖片着重表现惊悚、动作片着力展现功夫、警匪片大力渲染破案一样,轻电影则以它独特的青春活力和轻松幽默的喜剧风格让观众感受它的魅力所在。然而我们说,凡事都有个度,轻电影需要娱乐精神,可是它毕竟不是肥皂剧,更不是娱乐节目,对于电影来说,娱乐也是有底线的,纯粹娱乐和无病呻吟的片子是不会有生命力的。即便轻电影崇尚的是轻剧情,但是考虑到长久发展,过“轻”的电影很快会不留痕迹地在竞争中淘汰,因为艺术价值是电影区别于其他媒介娱乐形式的重要特征。

  二、轻电影生存之土壤――分化的受众

  轻电影,之所以轻,一部分原因是它的受众人群年龄偏小。据调查,目前中国电影观众的平均年龄只有21.7岁,而轻电影正是对准了这一部分受众群体,努力迎合并试图满足年轻受众的口味,那么爱恋、友情;奋斗、青春;拜金、仇富,如此种种,便成了永恒的主题。在校学生、都市白领、年轻情侣是轻电影的忠实粉丝,如果细心观察我们会发现,这些观众当中,有80%是女性。年轻的女性受众群体,明显的受众分化现象让我们不禁想起几年前流行的一种电影样式,即小妞电影。小妞电影源于西方的好莱坞电影模式,它制作之初就将目标群体精准定位于女性,因此吸引了部分特定人群,直到2009年,中国大陆拍摄了第一部小妞电影《非常完美》,不过因为各种原因,它并没有形成大的气候。之后的2011年,粉丝电影悄然而生,粉丝电影,毋庸置疑,就是用当时的明星吸人眼球,杨幂的《孤岛惊魂》是国内粉丝电影的开山之作。无论是小妞电影还是粉丝电影,它们都有着一样的受众人群,可以说,年轻的女性是这类电影得以生存的土壤,可见,分众现象在中国当代电影中已是屡见不鲜的现象了。既然锁定了受众人群,那么轻电影要怎么做才能留住这一部分人群?任何一个新鲜事物的出现都会吸引一部分受众,而新鲜劲过后,我们就会发现不同,就轻电影来说,自身的意义和价值才是它的保鲜剂。另外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是,以《小时代》为例,虽然票房可观,但是票房高低并不意味着电影质量的好坏。很多人在评价《小时代》时称它低俗、拜金、毁三观,这些评价虽说有些偏激,但确实说明了问题,为什么即使《小时代》没有太大的艺术价值还会吸引如此庞大的受众群?因为目前我国的观影人群审美价值的偏离,因为当今社会本身就处于一个物质泛滥的环境之下,这样,青年群体不免受其影响,这个是不可逃避的社会问题。但是如果青年群体的审美标准和价值取向逐渐走向低弥,那么中国的电影业必然不会有好的前景。目前,轻电影蓬勃发展,三四线城市是它的主要受众群,并且这个群体是很容易被影响的,正如勒庞在《乌合之众》中讲到,人一旦进入群体,他的个性就会被淹没,个人被同龄群体感染,而群体被轻电影影响,同时这个庞大群体也会影响未来轻电影走向的。电影的好坏会影响受众的品味,而受众的品味反过来会促进中国影视业的发展,只有在提升电影质量的同时提高受众的素质,未来的电影业才会有一个好的走向。   三、轻电影生存之目标――商业的驱动

  电影有艺术电影和商业电影之分,我们说好的电影应该是介于这两者之间的,它可以处理好单纯的艺术和完全的商业之间关系,既不是完全的晦涩难懂,又能够从中获利。如果要给轻电影归类,那么就目前的形势看来,它应属于商业电影的范畴,因为高票房是大多轻电影唯一的追求,为了在当今电影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生存下来,轻电影不得不采取一些商业手段。例如,用数据分析的方式确定观影人的喜好,这样,什么类型的电影受人欢迎,柱状图上的数据显示一目了然,根据数据分析出来的结果拍摄、制作电影,而这种方式制作出的“数据电影”有时候不免缺乏新意,甚至是丢弃了电影本身应该具有的意义。生搬硬套的模仿只会让电影沦为飞蛾扑火般的“蛾片”。举个例子来说,在2013年的光棍节期间的一天时间内,就有超过十部的国产轻电影同时上映,可是因为商业目的性太强,缺乏电影本该具备的艺术性,很多影片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票房效果,比如,2013年光棍节档影片《甜心巧克力》虽然由林志玲领衔主演,由于内容的轻浮,口碑一般,票房更是不佳。其实我们可以发现,很多轻电影因为商业利益都是抓住一个特定的档期,力图趁机实现大规模盈利,譬如毕业季期间大卖的《致青春》、《同桌的你》,2月14情人节档的《北京爱情故事》、《前任攻略》等等。轻电影把重商业性放在如此重要的位置上让我们不得不反思一个问题,那就是电影是艺术品还是商业品?1911年,意大利诗人和电影先驱者乔托?卡努杜就曾经把电影称为“第七艺术”,他认为,电影同建筑音乐、绘画并列,是一门高雅的艺术形式。在当今电影越来越商业化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把握艺术和商业的平衡点显得尤为重要,无论是“轻”电影还是“重”电影,都要让观众看过后在脑海中有一丝回味,而不是一笑而过之后像垃圾一样毫无留恋地扔掉。在电影市场鱼目混珠的复杂环境下,不免出现一些打着电影旗号的泡沫剧,没有意义的故事情节、没有艺术特色的拍摄手法,它们看起来就是一部小型的电视剧,甚至是在几天时间内拍摄完的“快餐电影”。这一现象还是值得我国有关监督部门严格把控的,如果任其发展,会逐渐导致电影作为高雅艺术的贬值,明确的商业目标很快会引领中国电影市场走向不健康的发展道路。轻电影虽然注重轻演员、轻导演、轻情节、轻投资,可是不意味着它同时轻艺术。所以说,要称得起是电影,就要配得上“第七艺术”的称谓,以独特的艺术感染力引领中国电影市场。

  轻电影的出现是中国电影电影发展必然经历的一个阶段,一百多年来,中国电影在艰难曲折中发展、壮大,这其中不乏优秀的经典的作品。每个时代的电影都与当时的政治或社会发展紧密相连,或许,轻电影是我们这个时代催生的产物,它的出现有它自身的价值,因为受众需要。然而,如何将这种暂时性的需求价值转换成今后生存下去的根本是值得思考的。电影的真正意义不是可观的票房,也不是观众的一笑了之,它应该在电影的发展史上留下自己的印记,让后人去回味和思考。轻电影要走得长远,必须要处理好娱乐、艺术和商业之间的关系,即使轻,也要有内容;即使轻,也要有意义;即使轻,也要有内涵。轻,不是轻浮,而是年轻的电影样式。

  无独有偶,在文学界,有个名词叫做轻小说。轻小说源于日本,是以年轻读者为主要受众群体的新兴娱乐文学作品,具有写作手法灵活多变,阅读起来大多较为轻松的特点。轻小说与轻电影,同样的以轻松和娱乐为主,受众群体同样为年轻人。轻小说从1970年代起步至今,一直处于稳步的发展过程中,前景相当可观。究其发展成功的原因,主要是它不仅有稳固的读者群,在满足读者需求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价值,虽然读者轻,内容轻,但分量不轻,这种以小博大的传播方式是值得轻电影借鉴的。

  结语:《后会无期》的连连好评也许让很多年轻的电影人对轻电影的发展更有信心,然而,让轻电影长久地生存下去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只有把握好适当的分寸,娱乐而不低俗、轻松而不轻浮,才会走的更长远。希望轻电影的出现不是昙花一现,我们期待轻电影中同样可以创造出经典。

中国“轻电影”发展之我见

论文搜索
关键字:电影 发展 之我见 中国
最新电视电影论文
浅谈降低电影院运营成本的途径
浅谈融媒体时代下影视作品的发展之路
电影《疯狂的外星人》的影像符号和象征意义
论印度当代电影作品中的女性意识觉醒和成长
试论电视剧《欢乐颂》中的人物形象塑造
基于网络小说改编的影视作品IP产业链开发实
新媒体环境下华语电影的纪录片营销策略分析
胶片上的中国足球——国产足球电影发展简史
福贵形象的电影美学价值
论郭敬明作品中的电影化想象
热门电视电影论文
中国民族电影业现状鸟瞰
全球化、好莱坞与民族电影
论21世纪电视传媒的责任与品格
后现代语境与当前中国电影文化
电影剧作模式论
视觉文化研究
国际化语境中的中国大陆电影(上)
类型人物论
面向21世纪:国内电影美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生命的凝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