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论创新型人才培养视角下《中国地理》的研究性教学论文

论创新型人才培养视角下《中国地理》的研究性教学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3-17

论创新型人才培养视角下《中国地理》的研究性教学

  2006年我国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大批创新型人才,高等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主渠道。研究性教学是将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是高等院校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也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一、研究性教学的内涵与特征

  (一)研究性教学的内涵。

  对于研究性教学的内涵,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大学研究性教学是一种旨在通过学生的主体参与以发展其主体性的教学观[1]。有人认为,研究性教学是基于问题的一种教学方式,它以先进教学理念为先导,以师生共同参与互动为手段,以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为目标,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与科研并重的新型教学模式[2]。也有人认为,研究性教学是教师以培养学生研究意识、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通过教学过程的研究性,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从而让学生掌握知识,培养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学[3]。

  笔者认为,研究性教学就是基于科研与教学有机结合的教学,是一种研究意识贯穿教学始终,研究活动渗透教学过程,研究成果融入教学内容,师生互动参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研究创新能力的教学模式。

  (二)研究性教学的特征。

  研究性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具有不同于传统课堂教学的显著特征,主要表现在:(1)教学时空的延展性。研究性教学有别于传统课堂教学,其教学时间从课内向课前和课后延伸,教学空间也相应突破教室这一空间范围,向自习室、图书馆、实习实践基地甚至网络空间扩展。(2)教师角色的多元性。在研究性教学活动中,教师兼具教学流程的设计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参加者、教学情境的创设者,以及课程资源的开发者[4]等多元角色。(3)教学内容的设计性。研究性教学的教学内容应以现有教材内容为蓝本,引进本学科最前沿的研究理论,结合社会实践热点,进行教学内容的精心设计与取舍,构建科学的教学内容体系。(4)教学过程的研究性。研究性教学以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为线索,将研究意识贯穿教学过程始终,由教学过程体现研究性。(5)教学方法的灵活性。研究性教学要灵活运用讲授法、启发提问、案例分析、课堂讨论、课程论文、社会实践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全面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创新能力。(6)师生活动的互动性。研究性教学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通过师生、生生互动,使知识传授体现生成性,学习过程呈现探索性,通过师生互动,实现“教学相长”。(7)教学评价的综合性。对教师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应综合考虑教学过程是否具有足够的研究性质,教学结果是否使学生获取了基本的知识和能力,教学整体是否培养了学生必要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5]。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应综合考查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学习过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研究意识和团队意识的提高、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等方面。

  二、《中国地理》课程特点决定了研究性教学的必要性

  (一)综合性。

  《中国地理》是地理专业中自然及人文各分支学科知识在中国这一地理区域的综合再现,涉及自然地理过程、社会经济过程及其综合规律,并充分体现自然地理环境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对《中国地理》课程进行研究性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二)区域性。

  《中国地理》区域分析部分将全国分为8个综合区,分区阐述各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条件、经济发展特点,以及开发利用的问题及区域发展方向[6],直接体现区域性、地域性的特点。通过对《中国地理》实施研究性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区域分析能力。

  (三)现实性。

  《中国地理》教学内容涉及的问题、现象,我们经常可以听到、看到、感受到,因此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对《中国地理》进行研究性教学,将最新的研究理论和科研成果引入教学内容,能更好地阐释中国及各区域的现实问题。结合社会热点及生活实际进行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以致用,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中国地理》研究性教学路径

  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育目标出发,笔者在《中国地理》教学实践中,从以下几方面对研究性教学进行了初步探索。

  (一)加强引导,重塑理念,培养研究学习意识。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学生是研究性学习的主体。因此,一要在开课之初,引导学生重塑学习理念。在课程开始之前,教师首先要告诉学生本门课采用研究性教学模式的目的、意义,告诉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怎样去做,使学生在心理上接纳这种教学模式。二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研究学习意识。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发学习兴趣,点拨研究思路,不断激励、推动学生完成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使学生享受通过研究学习获得知识的乐趣,进而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意识。三要通过考核评价强化研究学习意识。通过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教学参与程度、自主学习能力、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核,作为评定学生成绩的依据,进而强化学生研究学习的意识。

  (二)认真谋划,科学制定研究性教学实施方案。

  为了保证研究性教学的顺利实施,在开课之前,教师首先要认真谋划,科学制订研究性教学实施方案,包括:(1)合理安排教学时间。设计课堂教学、讨论课、野外考察、社会实践、研究成果展示等各环节分别占有的课时量,并为每一章节内容安排所需课时,对教学进程进行总体安排,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和研究性教学目标的实现。(2)确定章节教学目标。对每一章的内容进行仔细研究,设计每一章节的知识掌握目标、技能训练目标和能力培养目标。(3)选择教学方式方法。对不同性质的教学内容,拟定课堂讲授、学生自学,课堂启发提问、案例分析、课下讨论、课外学研等不同的教学方式。(4)设计教学训练载体。依据课程内容主线,结合社会热点,如中国环境问题、人口问题、区域发展问题等,合理设计专题问题,设计研究性教学的训练载体。(5)筛选自学参考资料。广泛搜集相关教材、期刊、网络资源,进行筛选,优中选优,列出每一章节的参考书目和教辅材料,供学生拓展学习。(6)设计课程考核体系。从研究性教学培养目标出发,确定课程考核的形式和标准。   (三)因材施教,探索灵活多样的研究性教学方法。

  根据《中国地理》的课程性质和教学内容,在研究性教学过程中,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授是为促进研究性学习服务的,应着重讲授地理概念、地理演变过程、地理规律、地理特征等难以理解和掌握的知识,以及方法性知识、知识之间的联系、地理知识的实践运用、学科前沿知识等。(2)自学辅导法。对于那些一看就懂、一看就会的内容,可采用自学辅导法。教师可先给出思考题目,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这样既节省了课堂时间,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3)问题探究法。对于逻辑性强的地理问题,如学习我国气候特征及分布规律、景观地域分异规律等内容时,可以采取问题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进而分析问题,最后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提高深入分析问题的能力。(4)案例教学法。如环境问题,可通过视频呈现我国环境问题的典型案例,然后进行讲解,使学生身临其境,真切地认识到我国环境问题的严峻形势,提高保护环境的认识。(5)实践教学法。利用地理专业野外实习的机会,进行相关内容的讲解,使学生巩固加深已学知识,提高学生在现实过程中的观察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6)课堂讨论法。对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学生有兴趣但认识尚有分歧的问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从而使学生拓展思维,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7)课题研学法。模拟课题研究的形式,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对相关地理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撰写研究报告,进行研究成果展示,现场质疑辩论与评价,从而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使学生掌握基本研究方法,增强团队合作意识,提高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注重能力提高,改革课程考核及评价体系。

  研究性教学对学生学业的评价,应由原来的单一性知识测评转向对学生综合技能的测评,课程评价的主体应由单一的教师主体转向教师、学生本人、同学等多元化评价主体,尤其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同学间的互相评价。考核方式可采用期末考试和平时测评相结合的方式,《中国地理》课程总成绩可由如下几部分构成:期末考试占70%,创新论文(包括小组成绩和个人成绩)占10%,平时作业占10%,平时表现(包括随堂提问、课堂讨论、社会调查、自学情况)占10%,从而综合评价学生的能力水平。

  四、结语

  总之,在《中国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中国地理》的学科特点,遵循研究性教学规律,制订科学合理的研究性教学实施方案,采用灵活多样的研究性教学方法,改革相应考核及评价体系,进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求实创新、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研究创新能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

论创新型人才培养视角下《中国地理》的研究性教学

论文搜索
关键字:创新 人才 中国 培养 地理 视角
最新学科教育论文
软件工程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研
“赛教学训”四位一体化的物联网工程专业人
浅议幼儿美术趣味教学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如何利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解读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及影响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营造快乐的氛围
微积分慕课教学资源与应对策略探究
浅析在德育课教学中如何灌输团队观念
MOOC引领下中学历史课程多元化教学模式研究
“情感过滤”假设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探讨
热门学科教育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变“教师教,学生学”为“教师教学生学”
素质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初探
素质教育和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现代体育课堂教学重在创新
浅谈《体育课程标准》与体育教师观念的转变
电教手段优化体育教学
陶行知健身思想研究
简论现代游泳技术与训练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