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心理学论文 >> 激励式心理干预在不同麻醉方式择期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论文

激励式心理干预在不同麻醉方式择期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3-30

激励式心理干预在不同麻醉方式择期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摘要] 目的 探讨激励式心理干预对不同麻醉方式的择期手术患者术前焦虑、抑郁及心率、血压的影响。 方法 将2012年8月~2013年10月在河北省唐山市协和医院行择期手术的患者240例,按麻醉方式不同分为局麻组、腰硬麻组和全麻组,三组患者分别实行针对性的激励式心理干预,于心理干预前及患者入手术室后分别测定焦虑、抑郁情况及心率、血压,并进行比较。 结果 干预后,局麻组SAS得分[(26.6±5.4)分]、SDS得分[(22.4±6.1)分]和收缩压[(123.3±5.1)mm Hg]与干预前[(59.3±6.5)分、(45.6±3.2)分和(140.2±2.1)mm Hg]比较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组间比较结果显示,全麻组干预后SAS得分[(34.5±1.3)分]和SDS得分[(28.6±3.5)分]均高于局麻组和腰硬麻组[(25.8±2.2)、(21.3±3.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心率方面,干预后三组心率与干预前相比,均有所降低,但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干预后心率及收缩压局麻组与腰硬麻组、局麻组与全麻组以及腰硬麻组与全麻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激励式心理干预能明显缓解手术患者的不良情绪,尤其是在非全身麻醉患者中效果更加明显,能稳定择期手术患者术前心理状态,保证手术及麻醉顺利进行。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4)09(b)-0111-03

  手术治疗是外科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而麻醉前患者由于对手术、麻醉有关问题认知不足,一般处于焦虑与抑郁状态,不利于患者康复[1]。非全身麻醉患者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在术前更为严重,这些不良情绪常为导致各类疾病的原因,严重影响疾病的预后和康复[2]。因此,应对麻醉手术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减少患者不良情绪,降低应激反应,使患者更愿意接受麻醉及手术。本研究对河北省唐山市协和医院(以下简称“我院”)240例不同麻醉方式的择期手术患者实施激励式心理干预,通过比较发现此方式使非全身麻醉患者在术前更能保持最佳心理状态迎接手术,减少了术前不良情绪干扰,保证了手术顺利进行,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8月~2013年10月在我院行择期手术患者240例,其中,男122例,女118例,年龄32~71岁,平均(50.32±2.20)岁,采用局麻手术(局麻组)、腰硬麻手术(腰硬麻组)、全麻手术(全麻组)各80例,患者均能配合治疗,无精神障碍。三组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情、病种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手术前1 d护士初次访视时测量血压、心率,填写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由访视护士记录结果存档,根据患者麻醉方式不同,实行相应的激励式心理干预内容,于患者入手术室后再次填写SAS、SDS量表,收集患者麻醉开始前及麻醉过程中的血压、心率平均值,比较三组患者数据。

  1.2.2 心理干预方法

  1.2.2.1 局麻组 局麻是在患者保持意识清醒的情况下,注射局部麻醉药使躯体某一部分神经暂时受到阻滞的麻醉方法[3]。针对局麻患者笔者在术前访视中主要运用目标激励、榜样激励的心理干预措施,了解患者焦虑情绪产生的原因,进行针对性的解释及安慰,通过示范法使患者了解手术的过程,增加患者心理控制感。进入手术室后,帮助患者将手术过程分为几个阶段,当每一阶段的手术完成后,及时告知患者,就像上阶梯一样,一步一步去做,每完成一步可以让患者进行自我奖励,直到最后手术完成[4]。

  1.2.2.2 腰硬麻组 由于此组患者对麻醉知识缺乏,大多数患者存在术前焦虑、抑郁,并在进入手术室至手术开始前达到高峰。笔者在术前访视运用信任激励为主的心理干预措施,重点给患者讲解手术过程及麻醉知识,入手术室后,运用预防法的心理技巧,鼓励监督患者努力克制不良情绪反应,教会患者渐进式肌肉放松法,按一定顺序逐步放松身体各部位肌肉群,手术过程中及时告知患者手术进行的程度,鼓励患者配合治疗的行为,不断激励患者,增加患者信心[5]。

  1.2.2.3 全麻组 全麻患者常因担心麻醉后遗症的问题而出现失眠、焦虑等不良情绪,护士在术前访视时运用目标激励及榜样激励的心理干预措施,让患者与顺利完成全麻手术的患者交流、沟通,指导患者了解麻醉的经过、麻醉过程中出现的种种感受,进入手术室后,教会患者采用催眠技术中的语言暗示法进行自我放松[6]。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4.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三组在SAS、SDS评分和收缩压方面,干预后有明显改善,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组间比较,全麻组干预后SAS和SDS评分改善均差于局麻组和腰硬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心率方面,干预后均有所降低,但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干预后组间心率及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3 讨论

  手术和麻醉作为一种应激源,不同程度地在患者中产生了心理应激反应。心理应激是人对外界事物的一种评价过程,如当人们接触到外界的有害物、威胁物或是具有挑战性的人或事时心理出现的应激反应[7]。此时人们心理已经认知到其危害着个体生存和地位,进而产生生理反应、心理反应、情绪反应、认知反应和行为的变化。临床中会出现下列临床表现,如心烦意乱、焦虑、恐惧、抑郁等心理反应和血糖升高、血压升高、心跳加快等生理反应。有学者提出,心理活动是导致血压升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但往往又最容易被忽略,如今普遍认为心理状态影响患者血压[8]。很多患者害怕陌生的手术室环境,有一种莫名的孤独感,这些因素会成为一种应激源,最终引发患者的呼吸急促、精神紧张、心率加快及血压升高。同时,交感肾上腺系统在紧张、恐惧的心理活动下可被激活,导致体内去甲肾上腺素释放增多,从而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多,周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患者如果出现了以上反应,有可能引起感染的敏感性增加以及切口愈合减慢,不但不利于患者身心健康,还有可能因影响到手术和麻醉等医疗过程的顺利实施,从而导致治疗失败[9-10]。   择期手术是一种创伤性治疗方法,患者常表现出恐惧、忧虑、失眠,进入手术室后双目紧闭、发抖、心慌、出汗等焦虑表现[11]。手术焦虑的发生率通常较高[12],因此对患者实行心理护理十分必要。心理护理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或改变患者的认识、情绪、感觉、行为等,减轻或消除患者的各种消极情绪和异常行为,调动患者的积极性,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我院采取了激励式心理干预方式,通过将激励原理、心理学中心理干预的方法及护理学知识相结合,较有效改善了患者术前的不良情绪,使患者的心理状态好转,鼓励患者制订阶段性目标,对患者每一步的进步给予肯定,并鼓励患者家属给予一定的奖励,逐步引导患者能以平稳的心态接受手术[13-15]。

  有研究表明,择期手术患者手术前晚的睡眠和心理状态能直接影响麻醉效果,尤其是腰硬麻醉,即便麻醉置管非常顺利,手术过程中也可能因为患者异常的心理状态而出现手术效果不满意、患者感觉非常疼痛的情况,因此,术前进行心理干预,可减少镇痛、镇静药物的应用,增强自身免疫力,强化镇痛[16-19]。本研究根据不同麻醉方式的择期手术患者的不同心理状态,运用心理学的干预技巧,结合各种激励原理与方式,实施了相应的激励式心理干预,通过临床观察,干预后患者的焦虑与抑郁状态均较干预前有所好转,在手术时能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维持稳定的生命体征,特别是对非全麻手术患者,因为他们在手术过程中,一直处于清醒状态,护士可以在手术的全过程实施结合了放松技巧的激励式心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稳定了患者的情绪,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在今后工作中,此种心理干预方式还应进一步改进,以达到更令人满意的效果。

激励式心理干预在不同麻醉方式择期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论文搜索
关键字:心理 干预 不同 应用 方式 手术
最新心理学论文
浅谈心理学理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利用心理学理论提高税收管理与服务效应的研
无偿献血不良反应的心理因素及对策研究
传媒艺术类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模式
数学在心理学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心理学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究
探索人本主义心理学在心理咨询中的应用策略
浅析心理学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地位
网络暴力游戏成瘾的心理机制探析
幸福能力培养的内容探析
热门心理学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论大学生心理素质结构
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家庭原因分析
浅析当代大学毕业生的择业心理及其调适办法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大学生择业受挫与应对
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障碍分析与对策
论大学生心理健康预警机制
心理学的发展与应用
青年心理健康的性别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