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浅析高校环境景观小品设计论文

浅析高校环境景观小品设计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4-15

浅析高校环境景观小品设计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9--02

  一、校园环境景观小品设计概念与分类

  校园环境景观小品,主要是指校园室外环境小品,同时也是校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式丰富多样皆有具象形式和抽象形式。青年是国家的希望,高校承载着教书育人的特殊社会职能,高校校园的景观小品由于所处环境的特殊性,必然在其分类以及功能上有着个性化的特点。它不仅能影响环境的形象,通过组织空间,美化环境,丰富园趣,为师生提供休息和公共活动的方便,而且能使人们从中获得美的感受和良好的教益,集使用功能,观赏功能和科教功能于一身,主要有纯景观功能和使用与景观兼具的环境小品。

  校园中的大门、亭、廊、花架、桥等,可以称作建筑类景观小品,在校园环境中,既可作为休息、停靠的场所,同时又具有一定的环境点缀和装饰性;校园中纯景观装饰类的小品主要是雕塑类小品,通常包含纪念性雕塑,主题性雕塑以及装饰性雕塑。它们依托于校园的文化情境,其本身带有比较明确的文化意图,意义在于通过雕塑引起师生对此主题的共鸣,进而鼓励他们去追求美好的事物或发扬积极向上的精神;还有部分雕塑小品依附于建筑或者其他类型的小品之上,起到美化主体的补充作用;校园中的座椅、垃圾箱、电话亭、花池等等,称作校园户外家具类景观小品,主要发挥的是其实用功能,户外家具设置提升校园整体环境品质为目的,还可以吸引人流的走向,为师生提供良好的休憩与交流场所,创造宜人的校园户外空间环境,随着高校环境规划设计要求的不断提高,这类小品在以实用性为主的前提下,也逐渐注重其审美性的提高。高校的应该以。

  二、高校校园环境设计特征

  高校环境景观小品,是高校校园环境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点的选取、功能分类、造型的设计等等,都要与高校校园环境相符合,校园环境小品的设计必须在充分了解了校园环境特征的前提下,展开设计与布局。

  1.校园环境的整体性建构

  现代大学校园是有机的整体,其景观设计中,多以系统的思维来思考校园景观的整体性,而不是把校园空间割裂成片段。其校园环境从整体总布局到建筑实体及其外部绿化环境。强调绿化的独立性,建筑实体是主体,外部环境是背景与衬托,两者相互统一形成完整的环境系统。

  2.人性化的空间环境营造

  高校校园空间环境的营造,归根结底是为了生活在其中的学生,教师。环境是课堂的外延,对学生的健康品格的塑造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大学生特有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决定了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开放性、易变性、复杂性、自主性。因而决定了大学校园户外环境的需求要因人、因地、因时而异,将人文空间的规划思想融入到校园环境设计中,使校园环境更具人文关怀的深刻内涵。

  3.开放性的功能分区环境

  为了满足校园师生学习和工作的需求,学习的生活区大都规划在靠校园外出的位置,以便社会管理;同时开发相应的科技园区,并与校内科研区相联系,后勤分区也更加的分散化、外向化、社会化。这些传统的功能分区,都逐渐加强其开放性,将校园环境与城市环境密切联系,使校园环境与城市环境高度结合构成系统。

  4.校园环境的文化个性

  校园文化与社会发展,与时代进步是密切相关的,校园环境文化体现了校园人的生活方式、理想追求,审美情趣,精神风貌等等。校园环境各个构成要素作为媒介和载体,都以各种形式反映,表达着文化品位,通过人的认识与体验活动以隐性形态完成的。校园环境景观小品就是其文化表达的要素之一,既要体现时代科技文化特征又要具备学校的文化品位特点。

  三、高校环境景观小品设计原则与方法

  1.高校环境景观小品设计原则

  (1)环境小品布局少而精:根据人的视力的局限性,观看活动是有选择的行为,决定了我们在特定视觉范围内能看到的和仔细看到部分,以及我们所不能看清楚的部分。一个突出的标志性景观,可能胜过我们对整个场地的注意,因此在高校校园环境小品的平面布局过程中,要寻找和创造视线焦点,形成场地中的主景,使主题更加突出,这在景石、雕塑、亭廊类小品的布局设计中尤为重要。

  (2)比例、尺度与环境相协调:和谐的比例可以引起人的美感,高校环境小品与高校环境是一个有机整体,它们的尺度、比例需与其所处的环境相协调,才能取得均衡的视觉效果,使人感到愉悦。而其中的尺度一般不是指要素真实尺寸的大小,而是指要素给人感觉上的大小印象和其真实大小之间的关系,平衡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获得预想的艺术感。

  (3)明确环境小品的主要功能:在高校校园室外场地中,环境小品设计根据景观轴线的需要是环境设计的主题要素,是否满足休憩功能还是增加趣味性等,对确定小品的形式,大小,色彩等十分重要。

  (4)注重校园精神和文化内涵:环境小品能够体现当代大学校园的文化特色,是很好的文化传承载体,能够起到美化环境,提高环境品位以及“环境育人”的作用。无论是在弘扬校风学风精神,理论宣传方面,还是在展示先进科技,体现学习专业特色等方面,环境小品都能体现出很大的优势。

  2.高校环境景观小品设计方法

  (1)根据校园环境规模和规划设计:根据不同校园环境的规模和规划设计手法,确定需要布置的环境小品种类。从实际使用功能考虑,在综合性的校园环境中,休息类结合照明的功能性小品是必需的,装饰性类小品,往往根据景观轴线或室外空间组织的需要确定是否布置。   (2)依据校园观赏视线设计:依据观赏视线的流动性分析,将环境小品与周围建筑广场、道路、绿化等空间因素相协调,确定环境小品的尺度,比例。同时注意最佳观赏空间的营造,并确定该小品的主要景观界面及朝向。

  (3)从展现校园文化需要设计:从展现校园文化的需要考虑,根据校园历史学科设置特点(如师范类院校,医学类院校、理工科类院校等),统一构思小品的精神和文化内涵,并对主题性,科教性、纪念性的要素加以意境上的提升。

  (4)根据整体环境风格和投资预算设计:根据整体环境的风格和投资预算,确定环境小品的风格,色彩和图案内容,在高校校园内,低造价的环境小品同样能够实现美观、实用效果。用量较多的功能类小品,重点考虑风格协调,坚固耐用,便于管理,物美价廉等因素,多年来已经形成了完善的产品体系和丰富多样的产品类型,适当体现出地方特色。

  四、高校环境景观小品设计的意义

  1.实用价值与精神功能的结合

  校园环境小品既具有实用价值,又具有精神功能。满足人体需要的小品,如凉亭、柱廊、公共卫生间等;满足人们所需信息的小品,如路标、电话亭等;满足点景需要的景观要素,如雕塑、花坛、喷泉等;满足生活必需品的小品,如垃圾箱、路灯、邮筒等。校园环境小品作为校园景观设计的元素,具有提供空间界定、转换、点景,甚至成校园地标的作用。良好的环境小品设计与布局,还是校园空间中富有吸引力的许多活动的前提,是触发学生与教师积极使用户外环境的重要因素。能够成为凝聚能量、释放活力的区域象征,而并不只是局限于“室内家具外移”的意义。校园环境小品的整体性,艺术性,文化性和休闲性等特征,能够与校园环境有机地融为一体,同时有能体现艺术性和文化性,本身还具备一定的审美价值,针对不同的主题,其造型、色彩、材质亦会不同,从而体现现代高校不同的特点和校园文化背景,并使整个校园空间的层次更加丰富。

  2.环境小品是校园景观的文化性表达

  大学校园文化景观是一种能够体现大学文化精神和传承历史文脉的符号,这种景观符号具有传递文化信息的能力,而标志性的具有文化内涵的环境小品,往往是校园环境景观里起到画龙点睛的特殊作用。校园环境景观不仅是校园的物化形态,还是一种精神产品,是校园历史的见证,同时又是一种隐形的极富吸引力的亚文化系统。理想的校园环境景观,不仅要求有布局合理的建筑,更重要的是要有与之匹配的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环境小品,将其与建筑、绿化等环境景观元素组合进行造景,使校园的每一处每一景都成为校园精神的载体,是校园景观的文化性表达。利用环境小品增强校园文化内涵可以使人们获得大学校园的意象和对大学的回忆。

  结语

  每一所大学都有自己的文化历史、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校园景观建设必须依据实际情况建出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环境,而高校环境景观小品设计,是大学校园环境景观建设的重要构成元素,与校园建筑、校门、校园文化广场、雕塑、铺装、绿化、水体、校园标识系统等校园文化景观载体构成了整体的大学校园文化环境。优秀的校园环境小品设计,不但具有自身的完整性,而且能赋予校园环境以特定的场所意义。更加能够充分地发挥大学校园文化景观所具有的教育功能、审美功能、塑造功能和生态等功能,对弘扬民族与地域文化、传承大学精神起到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浅析高校环境景观小品设计

论文搜索
关键字:景观 小品 高校 环境 设计 浅析
最新高等教育论文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浅谈高职院校创新型动画人才培养现状及优化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实践探索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及提升措施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公信力研究
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体系构建
我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责任感的培育及意义
如何在新时代引领大学生正确追赶时代潮流
高校大创经费报销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计算机专业培养模式探讨
热门高等教育论文
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生素质教育
社会实践的加强与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推进
应对危机 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
英语教学如何适应职业技术教育
高等学校“专业”内涵研究
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挑战与对策
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三个代表”思想与高校的改革和发展
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学生利益如何维护
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的潜在优势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