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 农村研究论文 >> 新世纪东北农村题材影视剧题材演变研究论文

新世纪东北农村题材影视剧题材演变研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4-16

新世纪东北农村题材影视剧题材演变研究

  东北农村题材影视剧在中国影视市场一直以来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尤其在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这股来自黑土地的“东北风”表现出更为强劲的势头,在影视题材的开拓与创新方面做出了新的贡献。

  一、东北农村历史记忆题材的艺术重构

  新世纪东北题材影视剧关于东北的历史记忆主要表现为民间历史的建构,关于东北移民史的文学想象。比如电视剧《闯关东》讲述的正是东北移民史上最为壮观的一次,在时间跨度上它从清末一直蔓延到“九一八事变”爆发前,叙述视角集中在朱开山一家人身上。朱开山一家之于东北的移民史,建构起一部东北民间历史的传奇,正如编剧高满堂所言:“我们把平民历史和大历史结合,让传奇搭在历史的肩膀上,增强可视性,这样表达的主题精神也就能更好地使观众接受。”[1]这种民间视野关照下的关于东北移民史的历史建构方式,将东北民间的粗犷、豪放、荒凉、神秘以及超强的生命力置于传奇色彩之下,使其成为了东北民间历史建构的一种言说方式。

  关于东北农村记忆另一重要的表现题材是“知青下乡”的历史,外来者对东北农村建设这一特定时代下的历史事件,在岁月的熏染中逐渐成为了东北农村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爱在冰雪纷飞时》、《北风那个吹》、《兵团岁月》、《知青》等,这类历史记忆的言说在新世纪表现出了新的气质,没有伤痕的印刻、没有青春的哀怨,淡化了意识形态,更多地站在“写真实”的角度表现个体的体验与认识。这群城市的外来者们面对北方风雪裹挟的黑土地,残酷的环境、失落的心理让他们经历着青春的阵痛,但他们仍然倔强地生存着,在北方的土地上生活、争斗、恋爱。知青们在特定环境里的真实情感和价值选择,他们为梦想而奋斗的艰苦历程,他们因生存而生发的情爱纠葛等等,这些成分的加入对东北农村的构建具有重要的影响,丰富了东北农村单调而不变的存在状态,同时更丰富了人们对于东北农村的情感想象。

  东北农村题材影视作品对于历史记忆题材的发掘,不仅仅是为了纪念曾经过往的历史,更多的是将那段历史中现象的真实意蕴表现出来。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题材的拓展

  新世纪部分东北农村影视剧紧紧围绕着“反映时代进步,唱响时代主题”的主旋律,将东北农村全面开展的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题进行全面表现。这类题材的影视剧响应了党和国家关于“三农”问题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等问题的深层思考,在内容选取上往往更为关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经济建设,探索农村经济发展新的模式。比如电视剧《希望的田野》、《美丽的田野》、《刘老根》、《圣水湖畔》、《插树岭》等等,面对新的环境在传统农业生产的基础上引入了“科技兴农”的现代理念,采用新技术发展农业,运用新理念创新经济,发展农业的产业化,建设农村生态旅游等新的经济发展模式。

  在经济建设的同时,新世纪以来国家关于农村民主建设的进程,也被广泛地纳入了影视视野。在《美丽的田野》、《女人当官》、《别拿豆包不当干粮》等影视剧,都或多或少表现了农村民主选举制度,这是中国民主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农村政治的一次巨变。

  农村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仅是经济、政治上的发展,还要有环保意识的提高。在这一问题上《清凌凌的水 莹莹的天》较为突出,在经济发展的背后是环境的污染,这种发展模式对于农村无疑是致命的,它切断了农村可持续发展的传统经济模式。因此在东北农村题材影视剧中提出了关注。

  三、在农村与城市间徘徊的农民工题材

  伴随中国市场化进程、工业化进程、城乡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以及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思维,农民在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道德标准等方面都深受影响,中国农村的生产、生活方式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新世纪影视艺术发现了这种变化,并着力表现了作为城乡二元体制产物的农民工形象,探索了他们在精神、物质层面的多样化性格特征。

  今天很多农民离开农村进入城市,这里面既有经济上的需求与无奈,也有精神上的追求与向往,如果说当年东北农村的知青记忆是一种政治产物,那么今天反向流动的农民工则是一种经济产物。无论出于何种原因,进入城市的农民工都必然面临着生活上的不适与艰辛,他们既不适应城市的生活,充满了隔阂,又要承受体力劳动的强度,承受城乡夹缝间的精神煎熬,他们试图转变身份得到城市的认可,并努力开拓和发展自己的事业,却又时刻在城乡间徘徊。

  对于农民工这一群体的关注在一定程度上开拓了农村戏,开始从一个全新的视角观察农村、农民。在农民工的讲述过程中有一类“城市征服者”形象,他们出身农村,为了自己的理想来到城市,成为城市的外来者,但是他们面对城市并未屈服,他们拼搏奋斗,倔强地依靠自己的努力征服城市,融入城市,被城市接纳成为其中的一员。比如《都市外乡人》中高美凤、于天龙的成功,《八兄弟》中到北京拼天下、寻找幸福的八兄弟。离开农村的农民在城市拼搏,依靠自己的努力战胜城市,得到城市的认可与尊重,这也成为了农民工们的一个“城市梦”。

  在东北影视剧题材中,农民工形象多以“城市边缘人”的角色出现,他们努力奋斗,力图改变身份,却总是处于城市的边缘,始终无法融入其中。比如《泥鳅也是鱼》、《生存之民工》、《马大帅》等等,泥鳅、陆长友、薛六、马大帅等等一批批农民工相继出现在观众面前,他们艰苦劳作仅为养家糊口,但总被是城市所排斥、欺骗,始终以边缘人的身份徘徊于城乡之间。他们能够在城市内生存,能够克服困难一方面由于个人的努力,另一方面通常会设置一位城市助者形象,正如《生存之民工》中的记者李海平,成为了农民工们的代言人,帮助他们最后讨薪成功。

新世纪东北农村题材影视剧题材演变研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题材 农村 影视剧 东北 演变 研究
最新农村研究论文
浅谈乡村振兴战略的基层公共图书馆建设
新农村建设中强化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的研究
乡村生态治理共同体建设的农民主体性考察研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老年大学建设探索与实践
农村学校提高课后服务质量的策略研究
浅谈农村档案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农村小学新入职教师教学技能培训需求调查探
浅析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与解决对策
浅谈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防冻技术措施
浅析我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
热门农村研究论文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对我国农民工保障问题的再认识
增加农民收入研究
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
浅谈对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几点思考
我国村民自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现代话语下的三农问题
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浅谈邓小平“三农”思想与中国新农村建设
关于发展农村经济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