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艺术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寒地黑土艺术保护与利用的对策和建议论文

寒地黑土艺术保护与利用的对策和建议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4-22

寒地黑土艺术保护与利用的对策和建议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2--02

  寒地黑土艺术是由黑龙江省绥化市及其所辖区县依托寒地黑土的独特地理环境衍生和发展的地方民间艺术组成。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形式有兰西挂钱、庆安版画、望奎皮影、绥棱农民画、北林风筝等,如今寒地黑土孕育的特色民间艺术已成为绥化一张独具魅力的名片。

  在寒地黑土艺术保护与利用方面,绥化市及其所辖区县已经有了一定的成效,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首先在创作实体方面,海伦市成立了剪纸艺术品有限责任公司,年销售额达到十多万元。绥棱县已有了多家企业生产民间艺术瑰宝―绥棱黑陶,从业人员80多人,黑陶艺术品年产量4万余件,行销国内外,年可实现产值近千万元。其次,文化部门组织人力物力,对没有形成创作群体的艺术种类,积极进行文字、音像整理,够条件的积极帮助申请列入省级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保护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最后,在继承和发展传统艺术的基础上,民间艺人们还与时俱进创作出许多新的民间艺术作品,如杨树皮画、亚麻粘贴画、工艺笤帚等,都充分体现了寒地黑土区域的民风民俗。

  但由于绥化市域处于欠发达地区,经济文化整体实力不强,对于文化艺术的保护与开发也在探索阶段,实际调研中,也有一些情况需要更加了解和关注。本文结合寒地黑土艺术实际的存在状况以及发展前景,就艺术保护和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做初步的探讨。

  一、当前寒地黑土艺术保护和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l、社会层面总体艺术保护意识不足,没有在人们的意识中形成保护民间艺术的共识。艺术能存在,是因为有艺术家、有好的艺术作品。而好的艺术作品,是不可再生的资源,一旦毁坏永不复现。但目前全民保护意识不够,民间艺人们文化基础不高,也难用法律保护自己,有时候艺人们辛苦经年完成了一件手工艺术精品,一经展出,有工厂马上推出仿品,售价更加便宜,这严重影响了民间艺人的创作积极性。另外,目前的经济体制问题也制约了民间艺术的发展,大多数艺术团体和艺术人才没有从事文化经营的许可证和营业执照,这限制了文化活动团体和文化人才对市场的开拓。

  2、投入经费不足,严重影响了艺术作品保护和利用工作的持续开展。地处黑龙江腹地的绥化市是农业大市,在全省来看,经济发展水平相对不高,投入到地方文化艺术方面的经费就更是有限,仅能保障文化工作人员的基本工资和日常事务经费,而进行作品普查、征集、保护、开发、展览、科研等工作的经费无法得到保障。

  3、艺术方面专业人才匮乏,出现人才断层现象。民间艺术队伍人员少、文化素质相对较低,难以形成系统的文字、影像资料保存。兰西挂钱、庆安版画、望奎皮影戏、绥棱农民画等技艺都掌握在少数才艺精湛的艺人之手,以口传心授的方式代代相传,许多艺术形式由于没有适合的继承人,已经濒于消亡。另外,在已有人员中,能够接受正规专业培训的学习机会较少。这都造成乐基层艺术方面专业技术人才青黄不接。对于许多民间艺术来说,很可能随着几位老艺人的离世,这门艺术也就不存在了。

  4、发展不均衡,艺术的保护利用与经济建设发展之间的关系不协调。在一些干部的意识中普遍存在着重经济、轻民间艺术的思想,在两者发生矛盾时,往往忽视艺术保护,偏重经济建设。这体现在对寒地黑土艺术的开发与利用中:一方面,一些地方政府捧着“金碗”无饭吃,没有将民间艺术当成文化产业进行开发利用;另一方面,一些民间艺术形式,又因开发利用过度而受到破坏,对不同的艺术形式在开发利用上没有按照性质和不同的类型进行准确地把握。

  二、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1、有一些政府机关部门不能正确处理好经济建设与民间艺术保护利用的关系,在对文化产业的总体规划、合理开发上,往往认为民间艺术是一项摆设,说起来重要,做起来忘掉,甚至认为文化艺术的保护活动增加了当地的财政支出,将之看做是财政包袱,在编制、拨款上进行压缩,没有意识到对于当地特色艺术的利用开发是一项资源,也可以成为地区经济的增长点,是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产业。这是造成民间艺术保护与开发经费拮据,保护措施不到位的根源。

  2、文艺工作岗位人均福利待遇偏低,对年轻人缺乏吸引力。并且,由于历史原因和自然状况,多数民间艺术的发源地,地处偏僻、交通不便;而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大部分乡村年轻人员都向大中城市流动,扎根地方的越来越少,导致民间艺人队伍人员匮乏,甚至出现人才断层。

  3、宣传力度不够。一些基层文化艺术机构没有主动与当地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加强联系,向社会群众主动宣传做得不够、工作被动。造成当地政府和一些相关部门领导对民间艺术知识、艺术作品保护的重要性不甚了解,导致思想上不重视,甚至产生误解,造成工作上的不支持不配合,增加了民间艺术保护和利用工作进行的难度。

  三、对寒地黑土艺术保护和利用的几点建议

  1、地方政府和文化部门可以在宣传工作上下工夫,提高全社会保护民间艺术意识。加强艺术品开发对于地方知名度提高的积极作用、意义方面的宣传,使群众增强地域归属感和历史责任感,充分认识到地方艺术保护的紧迫性和发展的重要性、必要性。

  2、多渠道筹措资金,建立民间艺术保护工作经费保障机制。一是地方财政可以将艺术保护与利用经费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保证文化艺术经费与经济增长同步。二是要充分发挥群众的积极性,从目前情况看,单纯靠政府拨款远不能满足民间艺术的保护与发展要求,所以要充分调动当地群众的积极性,合理筹款、统筹规划、加强指导,可以设立寒地黑土艺术保护基金,广泛接受社会各方面的捐款。

  3、充实和培养专业人才.加强队伍建设。首先是要提高民间艺术领域工作人员的待遇,使更多的人愿意投身这个行业。其次要加强对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许多民间艺人虽有着精湛的技艺,但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对于国内外前沿的艺术发展缺乏了解。导致艺术创作风格趋于僵化。可以采取“企校结合”、异地交流、设立研究中心等形式,与大学、科研机构等联合,加强对现有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或到其他民间艺术保护与开发做得好的地方,进行观摩、交流,为传统艺术注入活力。

  4、深入基层、加强搜集与整理。当地政府可以在民间艺术相对集中的基层农村设立挖掘整理小组,由热心艺术,在当地有一定影响力的群众负责组织管理,发挥他们对当地情况熟悉、人员熟悉的优势,建立起民间艺术保护网络。还可以举办艺术巡回展览活动,把优秀的民间艺术作品送到城镇乡村做巡回展出,扩大影响面和激发群众的热情。还可以运用现代手段传播寒地黑土艺术,例如通过摄制电视系列片或将艺术品展览制作成光盘,建立关于民间艺术的专题网站等,让民间艺术走向市场、走近群众,真正发挥寒地黑土艺术的特殊功能和社会效益。

  综上,针对寒地黑土民间艺术现状,各级文化部门应制定具有科学性、预见性和可操作性强的发展计划。加大抢救、整理和开发的力度,力争把更多的民间艺术精品推向市场,形成规模,把寒地黑土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借产业优势提升文化竞争力。鼓励和支持企事业单位、艺术团体、民间大师和特色艺术产品“走出去”,提升对外影响力。做好寒地黑土艺术的利用与保护,不仅可以使艺术资源成为绥化市域经济新的增长点,更是宣传、展示寒地黑土特色文化的窗口和载体。

寒地黑土艺术保护与利用的对策和建议

论文搜索
关键字:保护 利用 对策 建议 艺术
最新艺术理论论文
行为艺术中的审美意蕴探讨
庆城县博物馆馆藏唐代彩绘陶马俑造型艺术探
网络时代下芜湖铁画艺术的困境与发展
浅谈艺术设计——艺术与设计的融合
艺术三度空间的多样性
浅析二十世纪中国竹笛艺术发展的主要特征
从《艺术作品的本源》看海德格尔的存在论思
宫崎骏影视动画作品的艺术特色分析
中国传统饮食艺术
百年来西欧声乐艺术的中国化发展进程及思考
热门艺术理论论文
设计艺术发展态势解析
对艺术与设计的再思考
浅谈宗教艺术
艺术的意义
全球化影响下的现代艺术设计
感人,关切,艺术
中国古典舞身韵的审美与教学
探讨艺术的意义的详细内容
后现代广告:人本观广告的新形态
感性诉求广告创意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