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其它论文 >> 明代榆林卫的社会职能探析论文

明代榆林卫的社会职能探析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5-05

明代榆林卫的社会职能探析

  中图分类号:K24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3-0147-02

  一、榆林卫的概况

  明初蒙古势力被赶至塞外漠北,榆林尚属“腹里”, 榆林地区几乎没有州县行政建制,当时延绥镇驻军绥德卫。明朝中后期,内忧外患加剧,实行固守边塞,扶弱抑强的政策。鞑靼瓦拉二部先后强大游牧部落渡入河套,蒙古并以此为根据地不断南侵延绥,明朝北部防线不断收缩,基本收至长城沿线,为了应对河套蒙古军队的频繁入侵,延绥镇在榆林建城由腹里迁移到国防前沿,逐渐演化成国防重镇。

  二、榆林卫的社会经济职能

  明朝建立后,为减轻政府和百姓的军粮负担,在全国各地军队驻扎之处实行屯田。随着榆林战略地位的逐渐上升,武装力量的急剧壮大,为减轻人民传输军饷的负担,节约国家财政支出。边地垦辟大量耕地、兴修水利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榆林卫的屯田主要为军屯,屯地主要集中在中西二路。延绥镇志记载:“榆林卫元额屯地五千七百七十四分,(一分为六顷)内官地七十四分,屯地五千七百分,共地三万六千九百六十顷,零除拨附镇田六十四分为只身百户外,共五千七百分。”外加府谷县屯地四百九十九顷六十二亩,神木县五十一顷。怀远县二百九顷,榆林六千九百九十顷这样榆林卫实际屯地约四万四千六百顷,这里仅指军屯。

  屯田多直接引水灌溉农田,水利方面建设记载较少,有记载的有:“明成化巡抚余子俊与纪温于成九年募捐,凿山通渠,兴水利。”为纪念其政绩,榆林曾建有余公祠。此外临近各堡为取水方便,也多开渠,皆溉旁近园田。榆林屯田政策,特别是商屯政策吸引了内地民众开垦荒地,这些人口进入榆林后,不仅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他们还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榆林卫管理屯田、兴修水利,使得土地得到进一步的开发和利用。提高军队的后勤供给能力的同时,无疑促进了农业、商业和城市的发展,增强了地方经济实力。

  穆宗隆庆五年(1571)三月,俺答汗与明建立了藩属关系,明封俺答汗为顺义王,名其所居曰归化城(今天的呼和浩特市)。并在宣大、延宁等地陆续开放马市,建立互市市口与蒙互市,在其影响下各部岁来贡市。西塞以宁,明廷厚以赏赉。

  《延绥镇志》记载:“穆宗隆庆五年九月红山互市。” “边市距镇城之北十里许为红山市,又东为神木市,又东为皇甫川市皆属国互市处也。”明在榆林城外设立专供互市的城堡名为红山市,俗称易马城,买卖城。与边墙相接。“正月望后,择日开市,间一日一市”获利颇丰。万历间双方经常发生贸易摩擦,红山市时断时续,为保障红山市顺利进行,延绥巡抚涂宗浚于万历三十五年在镇北台台下修筑款贡城成为官方贸易代表机构,红山市贸易繁荣,成为蒙汉群众集会集市的重要场所。除此之外“镇城及营堡俱有市。”促进了商业的发展,这使得明朝中期是榆林城镇发展的重要转折点。

  1580年以后,明蒙关系显著改善,民间交流逐渐放宽。双方贸易人为限制基本废除。蒙汉双方互市商品有缎、绸、布、绢、棉、米、茶、盐、糖、金等,交换蒙古牧民的马、牛、骡、驴、羊皮、皮袄等商品,可以看出当时货物来源十分广泛,榆林已成边塞重要的商品集散中心。

  屯田、蒙汉互市贸易利润巨大,吸引许多商贾前来,形成了以陕西榆林绥德人为主的商人活跃于两淮、四川、湖广等地,利用其雄厚的资本,优越的地理条件,从事盐、茶、毛皮贸易获取高额利润。其不失为一个具有相当实力的商帮。屯田的大规模推行、边境贸易的兴起,民族间、区域的交流加强对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了全以榆林为中心的军事、通商、邮递的道路交通网络逐渐完善。尤其是在明实行以开中法通过运河转黄河输送粮草补给,山陕之间的黄河成为重要的军事运输,军粮经漕运转至陆路各镇城、营堡,榆林卫的设置对保障运输后勤补给,安全维护地方社会治安起了重要作用。后来随着蒙汉贸易加强,商业的兴起,成为山陕商人经贸茶马的重要通道。

  三、榆林卫的文化职能

  明代榆林城内的教育机构主要包括武学、卫学、社学和书院等。这些教学机构培养出不少出类拔萃的人才,依县志统计。明清两代本县科举中进士者文12人,武进士34人,文举人59人,武举人245人。

  卫学和武学是明代的官学,明代的卫学包括儒学、阴阳学和医学各一所。卫学和武学由政府主办,是最早被提倡建立的教育机构,为战事、政务培养所需的专门人才。

  他在《开设学校疏》(《延绥镇志》)写道:“近已开设榆林一卫,生齿浩繁,子弟率多美质尽堪教养。况时常迎接诏敕并进表笺,无人供事,及照军中,凡遇卜日用药亦各缺。人臣等议得,榆林实当万万年镇御重地。”从这里可以看出余子俊在在榆林建立卫学的理由是随着榆林卫的设立,所辖人口渐增,尤其是青少年的数量大增,需要有一教育机构对其引导。另一方面榆林成为边防重地,奏事、来往公文以及医药卫生也急需培养一些有文化的人。

  余子俊奏议获准后,他就打算:“合照正统年间凉州、洮州二卫添设学校示例开设儒学及阴阳学各一所。设教授一员,吏一员,生员于本城并东西一路俊秀子弟内选……阴阳医学各设官一员,于民间访的术业精通者送部考用。”(《延绥镇志》)后因调离这一计划搁置,转由继任者完成。按余的设想榆林卫学应按照凉州、洮州州学的规格设置教授一员,吏一员,不仅如此,还在民间访求阴阳医药人才,服务于战事,选拔优秀青少年,施以文教,教授仁义德行等等儒家思想。

  又《延绥镇志》卷二载:“榆林卫儒学在城西北隅,成化十四年巡抚丁大荣建明伦堂五楹左右为志道据德依人游艺四斋,其后为尊经阁,巡抚杨治置,正德十年按察司闫铎重修改置文会堂,阁东为教授宅,西为训导宅。”可见当时卫学是儒学颇具规模,设施完善。特别聘名士纪温主持教务,《新建榆林卫庙学记》中记载:“一时子弟环睹盛事莫不忻忻然,愿学众至数百人,遂礼乡进士纪温司教事。”   明代以来,榆林中医名家辈出,药堂林立。有“中医之乡”美称。明成化七年(1471),祖籍安徽凤阳的世医纪温、纪■兄弟“应例输边”,从绥德迁居榆林行医,明正德九年(1514),《明故敕征仕郎中纪翁墓志铭》载:纪氏为名医世家,“治疾往往有奇验”。明正德初年,治罪被发配迁居榆林的太医院御医张宏郎,浙江钱塘人,在榆创办了“进生药堂”诊病售药。张的后代们成为榆林著名的世医。药堂存至民国五年。

  《延绥镇志》卷六《重修榆林武学记》“于是改筑武成殿五楹东西两庑各五楹仪门一,鹰扬大门一三楹。……学之东南隅创教官公署,又于南门西鬻空地计若干丈筑射圃,内建演武堂三楹,为观射之所。至于神位祭器,焕然一新春秋祭仪,以文庙先师之此三日,规模略具焉。”可见当时武学规模相当可观,设有射圃、演武堂为观射之所,圣贤有像神位祭器等硬件设施焕然一新。并且设有文庙先师,不仅以军事训练为主,还学习儒家的仁义忠孝等内容。

  社学介于官学与私学之间,属官督民办性质。书院至明后期逐渐增多。主要有兴文书院、榆阳书院及靖边的龙图书院等。明弘治八年(1495)巡抚熊绣创建榆阳书院(现榆林市第一小学)历史悠久,号称“北学其先(左宗棠题)”。历经多次重建至光绪二十九年(1903)改为中学堂。历经几百年培育出众多利于社稷人才、为榆林乃至陕北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榆林祠庙寺观众多,分布十分广泛,并且带有特定的地域历史特色。明初,即建有天界寺,后改称寿宁寺(今梅花楼)。明成化年间起,在筑城修建衙署的同时,盛修建祠庙寺观。曾广泛祀的有以下几类:儒庙,又称宫、坛。佛教寺庙;道观又称为宫、院和祠;以及一些民间、地方或者原始的宗教信仰形态。还有一种特殊形式多种信仰的会合。

  榆林祠庙寺观众多分布在城镇较高的地方,表现人类的信仰崇拜和敬畏。据康熙《延绥镇志》记载,明代榆林寺庙众多。仅从《延绥镇全边图》、《祠祀志》记载就可见一斑。镇城、各营堡俱广泛祀的有以下几类祠庙文庙、武庙、马神庙、东岳庙、北岳庙、关王庙、龙王庙、圣母庙。除此之外,还有镇城内还有社稷坛、风云雷雨坛、厉坛、城隍庙、八腊庙、火神庙、余肃敏公祠(多处)、姜公悯忠祠、文昌祠、五贤祠、太白庙等。

  从以上可以看出,榆林位的祠庙有两种分布众多,即顺应战争形势产生的马神庙、关王庙等。尤其关王庙又称关帝庙、老爷庙,如雄山寺的石佛殿,正中塑如来佛以及文殊、普贤、阿难、迦叶菩萨金身,左有护法神给孤独长者,右有护法神武安神像也就是说关公最早是以佛教护法神的身份与众佛菩共处一室的。明代榆林地处蒙汉军事经济贸易利益交织纠结,一方面关公是中国的军神,长期负担守土卫疆,鼓舞士气的职责,另一方面,关公的忠诚、公正和正义赢得了一致的认同。由此明代榆林此类数量巨大,都是为护佑战事而建、具有时段性随着时代的变迁渐减少。

  榆林地区寺庙数量众多,主要原因,榆林地处蒙汉边境,深受藏传佛教的影响。如金刚寺,是榆林现存比较完整的寺庙。建於年明万历三十年(1603)后世曾多次重修。深受藏传佛教的影响。明代蒙古频繁入境掠夺,奉佛之家则叩关退避,并帖条于门首,告后来之蒙人不可侵扰,由是百姓信佛之风日盛。

  由此可见,榆林寺庙也具有特定的历史特色。首先道教、佛教流传较早,经过长期演绎融化,往往道、释合一。明万历年起,有的地方道神、佛祖同供一庙,现在榆林城区金刚寺、青云寺、白云山等庙宇还形成了儒、道、释三教合一的寺庙建筑群。

  四、结语

  明代榆林卫的设置对于榆林地区地方经济社会文化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大规模的屯田在减轻民众负担的同时,促进了地区开发。明代榆林地处边境,随着蒙汉关系的缓和,两族不断融合,经济文化交流加强,教育机构的设置,对文化事业的重视,形成多种文化的会合。既有黄土耕读文化;又有草原游牧文化;也有儒释道文化;形成多元共存的局面。

明代榆林卫的社会职能探析

论文搜索
关键字:探析 职能 社会 明代 林卫
最新社会其它论文
大学生对余额宝使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浅议幼儿教学引入游戏化课程对幼儿社会性交
回归与延展
校园网贷乱象治理的探索
过度劳动理论与实践
中国老年人临终生活质量研究
社交媒体用户人际互动与社会资本提升路径研
社会热点事件在“两微”平台的传播机制研究
试论《诗经·小雅·十月之交》的社会背景
运用体育心理学提高女生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
热门社会其它论文
食品安全论文
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当代青年如何培养正确的幸福观-兼评《道德生
关于“网络社会”的道德思考
建立绿色化学
网络信任危机:电子商务的伦理陷阱
美德是不可或缺的
论自私(上)
“伦理化”的汉语基督教与基督教的伦理意义
医学伦理学与生命伦理学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