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其它论文 >> 社会转型期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新探论文

社会转型期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新探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5-06

社会转型期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新探

  中图分类号:C9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6-0089-02

  近年来,随着在校大学生中女生群体人数的迅速增长,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凸显,因心理疾病、心理障碍引发的休学、退学、轻生、犯罪等事件时有发生。在社会转型时期各种压力的冲击下,在面对各种机遇和挑战的时候,很多女大学生都感到迷茫彷徨。心智的不成熟使得她们在困难面前退缩,造成一系列心理问题。在社会转型期的女大学生们的思想观念较之以前更为复杂,承受着更巨大的心理压力,面对着更多的心理困扰。因此,加强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很有必要。

  一、社会转型期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我国正处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社会情况发生的变化复杂而深刻,如何指导学生在观念、知识、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尽快适应我国发展的新要求,是我国高校德育工作必须要研究和解决的新问题。

  面对社会的变革、文化的激荡,及价值观的变化,较之男大学生,女大学生作为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在她们成长和发展的道路上会面临着更多的困境和阻碍。这就意味着加强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将是在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女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女大学生比男大学生更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而女大学生由于生理上的弱点又使她们抗干扰能力相比较差。她们过分关注外界对自己的评价与议论,较容易被他人左右自己的意见或者是情绪,一点点小事情就会造成她们的情绪波动。这必然导致女大学生在意志方面的某些品质缺陷,也使得她们的成就动机容易发生动摇,缺乏坚定的信念与执着的精神,影响她们在事业上的追求,其自身的潜能很难得到充分的发挥,导致她们难以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作为人才储备的女大学生,加强她们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断帮助树立她们的自强、自立、自信,对挖掘她们的潜能,把她们培育成全面发展,能适应各种社会环境的栋梁,具有重要意义。

  二、社会转型期女大学生主要心理问题及分析

  女大学生较之男大学生在心理健康问题上比较特殊,困扰女大学生最常见的问题有以下几个:第一,对未来信心不足,成就意识不强。女大学生在成才与未来发展的道路上比男大学生面临更多困难与障碍。社会的偏见造成有些女大学生的一些消极心理定式,表现出自我评价低、缺乏信心、不敢面对现实与未来的自卑感。信心不足则会带来成就意识薄弱。第二,嫉妒和虚荣心理的存在。嫉妒之心由自卑而生。在比较中,女大学生发现别人某个方面优于自己,而自己又自认为无能力赶上别人,便出现嫉妒心理。虚荣心理也是由自卑而起的。从人际关系的角度说,当人们积极参加社会活动时,如果过分注意别人的看法,从众心理就会强化,导致虚荣心理产生。部分女大学生因虚荣心理,盲目追求、攀比不切实际的东西。第三,恋爱心理问题。大学生的恋爱受多种因素制约,在追求爱情的过程中遇到各种挫折是在所难免的。诸多恋爱心理挫折对大学生的心理承受是一种考验,心理承受能力不好的可能造成不良的后果,尤其是对女大学生而言,恋爱挫折承受能力对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是有重要影响的。第四,学习心理问题。学习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方法不当、学习兴趣不浓、学习效果不佳等引起的心理困惑。女大学生在进入大学后,因各种因素产生的心理压力,过度焦虑导致情绪不稳定,注意力不集中,严重影响了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从以上看,困扰女大学生的重要刺激源就是人际关系适应不良,人际关系知识的缺乏以及人际交往技巧直接或间接导致了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由于女大学生自身情绪及情感具内隐性,又加大了人们了解她们内心世界的困难。究其原因,第一,当代女大学生多为独生女,通常有“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我行我素,为人处世、言谈举止不考虑别人的感受。而非独生女的大学生,姊妹多,由于家庭贫困或者其他一些因素造成人际关系紧张,从而极易产生孤独、苦闷和自卑的情绪,自尊心也会受到创伤。第二,女大学生失去了在中学时代作为佼佼者的优越感,这使得她们开始怀疑、否定自己,产生自卑感,因而不愿向他人敞开心扉。第三,现代女大学生有较强的个性,存在不服输的心理,不易看到别人的长处和优点,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充满了猜疑与嫉妒,导致人际关系危机。

  总体而言,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的特点是以自我为核心,难于悦纳自己、人际关系存在问题,主要表现为情绪波动大、敏感,注意力内投,形成各种心理障碍。要帮助女大学生们有效克服上面所说的问题,我们就必须加强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她们认清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引导女大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女大学生们能够拥有健康的心理,能够清醒地认识周遭的环境和自己前进的方向。

  三、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建议与对策

  在校期间是女大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一个健全的人,不仅要道德高尚,知识丰富,而且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针对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特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应从以下几点着手加强对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1.进行正确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能力辅导

  心理学研究表明,心理问题的产生,往往是由于不能正确评价自己,不了解自己造成的。女大学生常常把他人评价作为标准,过多关注自己是否符合别人的评价标准,而健康和成熟的最重要的特征是独立于他人评价,能够基于个人经验完成对现实自我的客观评价和认识。开展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必须引导女大学生对个人有正确的估价,既不能自轻自贱、自惭自卑,也不能自骄自傲,自我中心。具体来说,应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帮助女大学生结合自身情况树立正确的理想,有理想才有行动的动力;其次,以理想信念为核心,以正面引导为主,其他方式为辅,全面深入开展树立正确的三观教育,包括共产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诚实守信教育、艰苦创业精神教育等,尤其是以“自信、自尊、自立、自强”为核心的教育,使女大学生具有高尚的情操,深入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广结友谊,放开心胸,远离狭隘,最终使每个女大学生都成为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

  心理咨询与思想教育相辅相成,相互影响,对促进大学生成长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高校一方面应充分利用现有的师资和教育资源,建立一支稳定的心理咨询队伍,加强心理咨询人员与女大学生之间的联系,把心理咨询工作广泛地开展起来;另一方面应督促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者加强学习心理咨询知识,承担起帮助学生解决一些简单的心理问题、提高心理素质的责任。两者互相结合,有利于及时发现女大学生存在的心理困惑以及因学习困难、恋爱挫折、人际冲突等引起的心理问题,抓住时机给予及时疏导和治疗,使他们分清女大学生中出现的是生理问题还是心理问题,是思想道德问题还是心理健康问题,综合解决从而达到更好的效果。

  3.加强人际交往辅导

  大学生正处于学习知识、了解社会、探索人生的阶段,不仅要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和生活,更重要的是学会在人际交往中如何顺畅地沟通。高校可通过团体心理咨询等方式,让女大学生系统地掌握社会适应知识和人际交往的技巧,引导她们正确把握人际关系交往的方向和重点,有所选择、有所控制、真情实意、取长补短,从而有效发挥人际交往在交流信息、沟通情感、联结友谊、促进发展中,使女大学生能够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

  4.强化正确的恋爱观和职业观辅导

  在对女大学生爱情观的引导上,核心是教育她们把学业放在首位,摆正爱情与学业的关系,不能把宝贵的时间都用于谈情说爱而放松了学习,更不能因为追求爱情迷失自我,应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在女大学生职业观的指导上,高校可以通过有效的职业咨询和具体的就业指导,帮助女大学生正确地评价自己、认识自己,尽快走出就业困难的境地。首先,学校可以通过各种讲座,包括就业成功师姐的讲座以及成功人士和创业指导的讲座等,帮助女大学生认识到初次就业遇到挫折是正常的,在面对挫折的时候不能自暴自弃,惧怕和夸大挫折,应该保持冷静,树立自信,找出挫折源,分析原因,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法,最后付诸实施,在一次次挫折中成长起来,最终走向成功;其次,学校应积极组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并开展实践指导,帮助女大学生接触和了解社会,更好地定位自我,锻炼能力,了解社会现实和自我需求的差异,学会在社会要求和个人能力之间灵活和折中,更好地适应社会,最终实现自我与社会的协调统一。

  5.建立专门的女大学生心理咨询队伍

  目前高校的心理咨询工作开展有序,但专门针对女大学生心理咨询的尚不多见。由于女生的特殊性,对女生的有些问题,特别是个别突出问题,必须深入细致地进行调查研究和个别教育,因为女生的自尊心强和害羞心理等原因,由男老师进行思想教育,有些问题会难以沟通,或者根本得不到实质性的解决,有时甚至反倒给女学生造成某种精神上的压力,这就要求大量兼职女生心理辅导员的存在。特别是女生人数较多的院系和学校,可以在高年级或研究生中挑选一些优秀的、心理素质、道德品质较好的女学生,将她们发展成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女生心理辅导员。这些辅导员由于年龄与受教育的女大学生们相仿,所处的环境与受教育女大学生相似,彼此沟通起来就会更直接、更自然、更轻松,最重要的是更容易找出问题的突破口,有效解决女大学生心理上的问题。

社会转型期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新探

论文搜索
关键字:大学生 大学 健康 心理 教育 转型期
最新社会其它论文
大学生对余额宝使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浅议幼儿教学引入游戏化课程对幼儿社会性交
回归与延展
校园网贷乱象治理的探索
过度劳动理论与实践
中国老年人临终生活质量研究
社交媒体用户人际互动与社会资本提升路径研
社会热点事件在“两微”平台的传播机制研究
试论《诗经·小雅·十月之交》的社会背景
运用体育心理学提高女生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
热门社会其它论文
食品安全论文
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当代青年如何培养正确的幸福观-兼评《道德生
关于“网络社会”的道德思考
建立绿色化学
网络信任危机:电子商务的伦理陷阱
美德是不可或缺的
论自私(上)
“伦理化”的汉语基督教与基督教的伦理意义
医学伦理学与生命伦理学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