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 人口问题论文 >> 大连流入人口社会融入问题探析论文

大连流入人口社会融入问题探析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5-08

大连流入人口社会融入问题探析

  据大连市全员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系统显示,目前,我市流动人口为115.6万人,其中流入人口为94.9万人,流出人口为20.7万人。我市流动人口呈现三大基本特征:一是流入人口以跨省、跨市流入为主,半数以上来自东北三省。二是流出人口以市内跨县流出为主。三是多数流入人口处于就业状态,从事行业以商业服务业为主。大规模的人口流入,为全市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持续的人力资源,为城市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外来人口是否能够在本地实现社会融入也就是外来人口“本地化”问题,也引起了广泛社会关注。

  社会融入问题,就个体层面而言体现出个人的社会身份认同感和归属感,就宏观而言体现出社会各个群体的融合程度。因此社会融入的真正意义必然是建立在外来人口对迁入地高度的心理认同之上的。

  要想了解流入人口的社会融入度,就必须先搞清楚人口流入的动机。通常情况下,包括收入动机、自然生存条件动机、子女受教育环境动机等。

  大连是沿海开放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收入水平较东北地区和中西部地区高,自然条件优越,教育水平较高。这些都是吸引外来人口的重要因素。有些外来人口已经在大连定居,他们的后代成了地道的大连人。

  是不是流入大连好多年就真的将自己融入大连这座城市了呢?我们将从以下几方面探讨外来人口的社会融入问题和身份认同问题。

  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受多重因素的影响。既有制度层面的影响,也有非制度层面的影响,还有二者相互作用的结果。

  第一,制度层面的影响。流入人口中,有一大部分是农民工群体。流入人口不能融入城市社会主要是由制度性因素导致的,其核心原因是户籍制度。因为城市的很多福利待遇都会限于本地户籍者享有。基于户籍制度的差异性待遇,导致外来人口社会融入困难。尤其是农民工群体,会采取自我隔离与积极融入两种截然不同的适应方式。对于年龄比较大的人群,“户籍”束缚根深蒂固,往往采取自我隔离的方式,也是为了自我保护。所以往往只跟自己的同乡或者同是打工者在一起,包括生活、工作。而他们的子女一般不会考虑户籍因素,还有那些通过各种方式拥有大连户籍的流入人口也很容易融入城市社会。就因一纸户籍让他们觉得与这个城市距离很远。

  第二,非制度层面的影响。社会融入是一个动态过程,外来人口与本地居民互动,工作生活中不断交流、互相渗透,流入者逐渐认同自己社会身份,反过来对自己的社会行为产生相应影响。但是流入者往往存有自卑心理,加之刚来时大部分经济条件一般,不愿与本地人为伍,寻找自己的小圈子,久而久之将这个群体封闭在一个较小的空间里,难以融入新的城市。

  第三,制度性和非制度性因素的共同影响。在这里,社会融入的核心是流入人口融入本地主流社会群体,与主流社会群体同等获取经济社会资源,并在社会认知上逐渐趋同的动态过程。而社会歧视和社会排斥却影响着流入人口的社会融入度。

  对于流入人口融入本地的障碍,与制度性排斥相比较,社会主导群体形成的社会偏见和社会歧视是更主要的原因。体现在社会资源分配过程或状态的不平等。对于外来务工人员,本地居民往往抱有偏见和歧视,认为他们影响了城市人文环境,导致各种社会问题,并认为外来人口与本地人在就业上构成了竞争。因此,本地居民在与流入人口的交往中往往抱有一定的不满心理并可能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进而形成社会排斥的“累积性”,阻碍外来人口的融入过程。

  以上各种因素反映出一个共同的结果:流入人口不仅从外在层面上,重要的是从心理层面上难于融入本地,而社会融入恰恰应当建立在流入人口对本地的心理认同上,从心里把这里当做自己的城市。

  通过对大连部分流入人口粗略的调查,加之查阅文献、综合分析等方法,我们发现了如下一些现象:

  首先,居住地类型、工作类型、性别、婚姻状况等不影响本地人对流入人口的本地身份认同,受教育程度与本地身份认同有重要关系。年龄对流入人口本地身份认同的作用则不是正负相关的关系。年龄较大的群体,比中年群体和年龄较小的群体,对本地身份的认同程度低。

  其次,户籍制度对流入人口的本地身份认同有显著作用。户籍制度与一系列福利制度紧密相关,导致大部分流入人口对所流入地缺乏心理认同,存在“漂泊”感,成为流入人口本地身份认同的重要障碍。

  再次,流入人口与本地居民经济地位一般有很大差异,这对其本地身份认同也产生重要影响。平均收入差异越小,认同本地身份的可能性也就越高,说明经济差异本身虽然对流入人口的身份认同有一定影响,但心理层面的认同感才是流入人口难于融入本地的重要因素。

  第四,从社区融合角度看,在大连居住时间越长,越有可能认同本地身份。即社区融合程度越高,越容易形成心理层面的社会融入。

  综上分析可以看出:流入人口对大连的社会融入是以心理融入为标准的,心理融入又是以其对自己本地身份的认同来衡量的。流入人口对自身社会身份的选择既受到制度和政策层面的约束,也受个体特征的影响。各种因素都直接影响了流入者心理层面的社会融入,导致对自身本地身份的不认同,影响融入本地社会。基于以上分析,我们提出以下政策建议,期望通过政策的调整,改变本地人和流入人口的心理状态。

  第一,改革现行户籍制度(这一项大连地区将要实施)。户籍制度剥夺了公民平等共享城市资源的权利,造成了社会资源分配的不平等,以政策形式表明了社会的不公平。因此,政府部门应该追寻建立公平社会、和谐社会的理念,缩小地区差异、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为实现流入人口的社会融入提供可行性。

  第二,避免制定、实施对流入人口产生歧视排斥性的政策。由于地区自然条件不同,经济发展不平衡,个人素质不同,城市本地居民对流入人口的歧视在所难免。而地方政府在制定实行相关政策时,就得有意避免制度性歧视和机会排斥。建立本地良性竞争环境、使人力资源市场充分市场化,高层次人才易于流入当地,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稳定社会治安。

  第三,倡导、提高城市平等包容的公民精神。大连是经济较发达地区,大量人口流入是不可避免的。流入人口不仅给这座城市带来活力,还有巨大的经济效益。“本地居民”应当理性面对人口流入问题,倡导平等、包容的公民精神,建立城市核心价值观,提高社会凝聚力,促进不同群体的社会融入。

  第四,加强社区建设,促进流入人口的社会融入。社区是社会的基本组成部分,社区建设也是城市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社区关系融洽了,不仅增强了社区居民之间的情感交流,也加强了流入人口的社区归属感,提高其对本地身份的认同,形成较高的社会融入水平。对于促进社会融入、维护社会稳定和构建和谐社会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实现流入人口社会融入这一过程,对现代城市中社会融合具有重要的意义。城市化过程不仅是简单的高楼大厦的堆砌,更是社会各阶层逐步缩小差异、相互融合的过程。

  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大连的流动人口越来越多。尽管有很多外来人口在大连长期居住,有稳定的工作,但是,他们并没有完全认同“本地人”这一身份,没有实现心理上的融入。只有实现心理层面的社会融入,外来人口才能更加积极地加入到大连的城市建设中,更广泛地参与到公共事务的决策和管理中,从而实现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把大连作为第二故乡,心甘情愿为建设美丽大连做贡献!

大连流入人口社会融入问题探析

论文搜索
关键字:人口 社会 探析 问题 连流入
最新人口问题论文
浅谈中国古代人口思想与西方历史上人口理论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促进卫生健康委员会人才发
流动人口在城镇的居留意愿及其决定因素
关于流动人口的文献综述
关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文献综述
浅论马克思相对过剩人口理论与我国当前失业
基于ARIMA模型的中国人口预测与可持续发展战
《所罗门之歌》对黑人口头传统的活用
人口结构变迁对社会保障制度影响综述
关于公交流动人口监控系统的构想
热门人口问题论文
中国人口迁移与城市化问题研究
论我国人口问题与教育的关系
中国人口素质问题研究(一)
中国人口与经济关系问题研究
中国人口老化问题研究综述
中国人口素质问题研究(三)
论中国的人口素质现状及其提高
中国的人口转变:历程、特点和成因 (一)
中国人口素质问题研究(二)
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研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