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高职院校课余训练之运动恢复研究论文

高职院校课余训练之运动恢复研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5-24

高职院校课余训练之运动恢复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6-0232-02

  运动训练是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为目的的,高职院校的课余训练也以此为目标。高职院校运动队是由在校大学生组成的,其成员有部分特长,在某一方面有过人之处,但是都没有进行过专业的系统的训练,这就注定这样的运动队训练水平不高,应多方面挖掘他们的身体潜能,以完成训练任务,保证取得好的运动成绩。

  一、运动疲劳

  1.疲劳的含义。疲劳就是机体不能将它的机能保持在某一特定水平,不能维持某一预定的运动强度,或者说运动持续一段时间之后,就不能按原来的强度运动了,这就是机体出现了疲劳。疲劳不同于力竭,疲劳后,在降低强度后还可以继续运动,力竭则不然。

  2.疲劳产生的原因。关于疲劳产生的生理学原因有:有机体能量物质下降或者能源物质的耗尽;体内代谢物质乳酸的堆积;机体内环境稳定性失调;神经系统功能下降等方面的原因。目前理论研究表明:运动中造成疲劳的原因不仅是某单一要素产生的结果,而是多种疲劳因素同时作用的结果。应该把疲劳看作是复杂的功能和器官体系中某一要素退出活动行列的结果,或者是各种机能和器官之间的相互联系紊乱,如果出现负荷水平与机能储备不相适应的时候,那么任何一个器官和机能都可以成为疲劳发展的主要环节。因此能量储备的耗尽、代谢产物的堆积、酶活性下降、内环境的改变以及神经系统的紊乱等等都可能是机体工作能力下降的原发性因素并能对机体同时起作用。

  二、运动恢复

  1.运动恢复是指人体在运动中及运动结束后,各种生理功能和能源物质恢复到运动前状态的一段功能变化过程。在训练中所消耗的能源物质及各机能并不是只在运动结束后开始恢复,实际上在运动过程中,随着能量物质分解后的再合成就开始了恢复。恢复过程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运动时能源物质的消耗多于恢复,能源物质减少,各器官系统的工作能力下降;第二阶段,运动停止后恢复过程比消耗占优,能源物质、各器官、系统的机能逐渐恢复到原来水平;第三阶段,“超量恢复”阶段。运动恢复过程和运动本身一样重要,各次训练和竞赛之间如果恢复得不完全,有可能导致过度疲劳。

  2.在运动训练中科学地判断疲劳的出现及其程度,对合理地安排运动训练,及时采取恢复措施,保证后续训练有重要意义。除了根据肌力、心电、脑电和肌电图、肺活量、血压体位反射等来评定外,在高职院校课余训练时,在训练中观察运动员的反应,并讯问他们的自我感觉,如果有面色苍白、眼神无光、打呵欠、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运动能力下降,可以初步判断是有疲劳产生了,就要根据具体情况调整训练量、负荷,采取合理的恢复方法、手段来进行恢复。

  三、高职院校运动队的现状

  1.运动队成员都是在校大学生,从他们的生理年龄来看,机体的协调能力,反应能力,完成动作的速率能力已经过了发展的敏感期,力量素质处于增长期;能够入选运动队,说明一方面他们有较全面的身体素质,另一方面,因为业余,没有经过专业训练,所以身体素质发展不均衡,技能技术比较差。

  高职院校的运动队的训练是业余的,因为高职校的特殊性,比赛任务机动性大,没有固定的项目竞赛时间、赛制,这就是训练的目的性较差,高职校在竞赛的奖惩制度还不完善,导致学生运动员的训练比较容易松散,训练态度不够认真,而且从学生运动员的心理发展水平看,他们心理还很不成熟,训练中很容易产生波动,对事物的认知还比较肤浅,在训练时加大运动量、运动强度后,身体出现难受或者小的伤病时,缺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信心,会出现畏难状态,不能坚持训练。

  在校大学生,他们的主要任务还是完成他们的专业学习,所以还有很重的理论课的学习任务,不能把精力全放在训练上,训练只能作为他们的个人爱好,在训练过程中受其他因素的影响比较大;训练时间有限,不能保证很规律地按时参加每一堂训练课,只能利用课余时间参加训练。只能保证间隔一天训练一次,每次训练时间在一个半小时以内。

  2.场地设施也不够完善。高职院校一般都有田径场、足球场、篮球场、排球场等专门的运动场馆,能够满足基本的运动队训练的需要,但是和专业运动队的训练设施还是有差别,比如场地偏硬,场地大小数据不精确,训练器材不完备,特别是用于训练后恢复的设施,基本的医疗保障设备基本没有,所以很多行之有效的恢复方法、手段不能实施。

  3.饮食方面,运动员的营养没有保障。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运动队的队员会有些少许的补贴,但是校运动队基本没有专门的运动员餐,只是在公共食堂进餐,营养也不均衡,运动员的能源物质消耗远比摄入的多,进行大运动量、大运动强度训练后,身体机能很难得到恢复。

  4.高职院校课余运动队的运动员,他们大部分没从事过专门训练,少数队员经过短时间训练,因此他们专业理论知识薄弱,对专业技能、技术的理解也比较浅,要花大量时间在学习专项机能方面,而这主要靠教练员的指导,运动队的成员相当于教练员来说都比较多,难免照顾不周,运动员的自主性比较差,这也增加训练的难度。

  学生运动队基本没有集中管理,不同专业运动员的作息时间也不一样,因此,他们的休息、睡觉时间也不统一,这样混乱的作息时间也给训练后积极恢复造成很大的影响。

  四、应重视高职院校课余运动队训练的运动恢复

  从运动训练的构成上看,恢复是处于最后一个环节,所以容易片面地理解为恢复就是训练完成后好好休息,恢复运动员的体能就行。其实不然,根据研究表明,恢复不只在运动结束后,在训练的间隙就开始了恢复,所以教练员在制订训练计划时就要充分考虑运动员自身的特点,他们的训练水平,能承受的最大训练负荷,高职院校训练场馆的实际情况,来合理安排练习的量和强度,以保证运动员在训练中能得到及时恢复,避免造成疲劳的堆积,从而使训练不能正常进行。   在训练中,合理地运用超量恢复的规律,可以取得理想的训练效果。超量恢复的程度和早晚和所训练的运动量有密切的关系,运动量大时,消耗的能源物质必然越多,出现的超量恢复程度越明显,但是出现的时间延迟;反之,运动量小时,超量恢复效果就不明显,出现时间就早。在超量恢复阶段进行下一次训练,人体机能水平会不断提高。但是并不是,训练的负荷越大,就能取得越大的超量恢复,如果不重视恢复,过大负荷的训练,就会造成疲劳的堆积,对运动员造成伤害,特别是业余运动队的训练,更要把运动恢复作为训练的重要环节来执行。

  五、高职院校运动队运动恢复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要注重适时地进行恢复,要及时消除运动员在训练中产生的疲劳,并通过生物适宜过程产生超量恢复,提高机体能力。在运动员疲劳达到一定程度时,应按照训练的统一计划,适时地安排必要的恢复性训练,使运动员的机体迅速得到充分的恢复和提高。

  2.安排训练内容时,充分利用学校的场馆的有利条件,可以考虑安排多样化的训练内容,可以尝试跨场地、跨项目进行训练,以激发运动员训练的兴趣,延缓机体疲劳的出现;在做完准备活动后,体能最充沛的时候,有意识地训练运动员的节奏感和放松能力,让运动员明确什么时候发力,什么时候放松,避免在训练中出现肌肉紧张,动作变形,形成错误的动作定型,甚至出现伤害事故。交替安排训练负荷,调整训练间隙的时间与方式,在训练课中穿插和采用一些轻松愉快的练习手段,合理地安排一次训练的技术练习和体能练习的比例,一个训练周期的运动量和强度的合理安排。

  3.在训练结束部分,教练员要专门安排放松练习。主要以轻微的肌肉活动为主,帮助肌肉和血液中的乳酸更快消除;安排运动员之间进行相互按摩,也能达到很好的恢复效果;教练员要根据学生运动员的作息时间安排每周、每天的训练时间,让训练队员养成一种习惯性的定型,节省神经能量,严格要求运动员按规律休息使机体在训练后能达到充分恢复。

  4.从事运动训练,能量的消耗很大,所以必须要适时地补充营养。运动后的能量补充除了考虑补充物的数量,还应注意各种营养素的合理搭配,特别要注重糖、蛋白质、维生素以及多种微量元素是摄入,能帮助运动员更快、更好的恢复。

  5.在训练中要加强运动员心理学恢复训练,注意对运动员意志品质的训练。可以采用分组对抗,模拟比赛等进行高强度训练,训练运动员的心理承受能力,使运动员能适应高强度、大负荷的训练要求,更好地完成训练任务。使用自我暗示法,也能使机体更好地放松和恢复。

  结论

  高职院校课余运动队训练应遵循科学训练要求,并且把恢复训练放在重要的地位,协调好科学训练与快速恢复的关系,合理地制定运动训练计划,有效实施训练科目,完成训练任务,取得高质量训练的效果,获取比赛的优异成绩。

高职院校课余训练之运动恢复研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院校 训练 恢复 研究 运动 高职
最新职业教育论文
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旅游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
基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中医硕士专业学位
高职院校“工匠型”教师培养困境与路径探略
新时代女性职业发展探究
浅析高职英语教学中课堂导入的原则和方法
济南市体验式拓展培训行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动力链视域下功能性训练方法与传统体能训练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高职院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翻转课堂在高职院校幼教专业体育教学中的应
新时代体育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面临的机
热门职业教育论文
职教教师的教学观念与学生个性发展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心理问题分析
提高学生自主性学习来进行班级管理的初探
论职业教育的泛化
迈向学习型社会的职业技术教育
职业中学教师招生体验的个案研究
职业教育兴衰与新旧教育思想更替—百年职业
论高职人文教育面向职业生活的问题
中国职业教育兴衰的制度主义分析—“市场化
论新型工业化过程中高职发展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