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 政治其它论文 >> 浅析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论文

浅析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5-24

浅析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6-0289-02

  一、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而当今世界格局多元化,国际国内形势都有繁杂的变化,大学生面临着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影响和冲击,使目前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二、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

  文化是一个有着多重含义的复杂概念,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创造和积累起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综合,涵盖除自然生成物以外的一切社会事物。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发展史上不同时代文化的累积。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因此,我们要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载体,将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渗透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使受教育者受到耳濡目染的影响,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广大人民群众,培养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在任何时候,都要坚持把培育“四有”新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不动摇。”所谓“四有”新人,即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这四点要求,与我国几千年传统文化中弘扬的民族精神有异曲同工之妙。因此将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提炼,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中合理的运用,有利于我们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从而达到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根本任务的完成。

  (一)提升当代大学生内在道德修养和思想境界

  中华民族五千年来文化的积淀,精神的传承之根本就是奋斗不息的自强精神。《易传》中所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这种自强精神深深地映刻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中,成为我们绵延千年,生生不息的精神动力。孔子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的高尚品格,以及“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历史使命感,《孟子》中提出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独立人格以及“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忧患意识,都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凝聚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特别是儒家思想中的仁爱原则,孔子所提出的“仁者爱人”,孟子提出的“爱人者,人恒爱之”等,都要求我们博爱大众,用一颗宽容、博爱的心去对待其他人,这一点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尤为重要。梁启超先生曾说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当代大学生是肩负着历史使命的一代,是未来接班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因此更需要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这些自信、自尊、自强、博爱宽容的精神来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提升个人的道德修养,强化大学生的思想境界,真正做到智、富、强。在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思潮喧嚣直上的当今,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相关传统文化的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形成正面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弘扬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

  古人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最为灿烂,最为突出的就是爱国主义精神。尤其近代中国历史,中华民族饱受欺凌,但是从未放弃过对爱国主义精神的追求。也正是因为中华儿女的爱国主义热情,才使华夏大地从满目疮痍,河山破碎的境况走向今天的富强之路。因此,爱国主义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最为精华的部分,需要大力地继承和发扬下去,同时也是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中之重。党的十四大报告指出,要在全国各族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中,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也明确提出:“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因此爱国主义教育是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突出主旋律。在当代世界格局变化和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大背景下,爱国主义的内涵有了极大的丰富,在我国现阶段,“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献身于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献身于促进祖国统一事业。”因此,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围绕这一主题,培养高校大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致力献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当中,将爱国主义精神发扬到未来的工作岗位之中,尽心职守,为振兴中华而奋斗,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百善孝为先”的孝道精神的培养与发扬

  中国传统文化中,孝道精神一直是被强调和传承的。中国最早的解释词义的著作《尔雅》中提出:“善事父母为孝”。汉代贾谊的《新书》界定为:“子爱利亲谓之孝”。东汉的许慎在《说文解字》的解释:“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可见孝道是中国优良传统文化中的美德。孔子和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孝”,《孝经》是儒家关于孝道的专论。董永卖身葬父、涌泉跃鲤等脍炙人口的典故都说明了中华民族对于孝道的重视。中国的传统孝道要求人们养亲、敬亲,这样有利于修身养性,同时又能使家庭和睦。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的美满和睦是社会和谐安定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调整人与人之间的人际关系,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发展。“孝”的品质还可以外延扩大到对祖国、对民族的忠诚孝悌,可以与传统文化中的爱国主义精神结合,相互影响,引导人们报国敬业,报效国家。在当代社会中,受到西方文化思潮的影响和冲击,中国的传统文化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都在传承中渐渐的销声匿迹,在这样的情况下,当代高校的思想者之教育工作者,就更要将传统文化与之相结合,点点滴滴的渗透,让当代大学生不知不觉中加深对传统文化观念的熏陶。   三、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应用中国传统文化应注意的问题

  (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毛泽东同志早在抗战时期,关于发展新民主主义文化时曾指出:“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糟粕,吸取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但绝不能无批判地兼收并蓄。”国学大师张岱年指出:“必须正确理解民族文化中的优秀传统,才能具有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受到当时科学发展和历史的局限性,其中有许多错误的观念都是与当代社会发展与人的价值观相背离的。例如古代的封建守旧思想、愚孝、鬼神论、宿命论等。因此我们在选择传统文化应用时,就应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摒弃那些有局限的,错误的思想、观念。而选择核心的,闪光的核心价值和思想,例如,艰苦奋斗精神、诚实守信原则、爱国爱民思想、勤俭节约思想等。将这些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有效地应用在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构建起适合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道德思潮。

  (二)与时代紧密结合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数千年的不断发展和丰富中,一直在吸收各家各派思潮,留给后人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宝贵财富,因此具有鲜明的变异性。也正因为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使得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历史性和遗传性。这样的文化,一定是受到历史和时代的局限性的。许多古代传统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核心思想和观念,在当代社会中并不适用,反而还会成为现代思想解放的桎梏。例如,古代的忠君思想,男尊女卑思想、崇古守旧思想等。这些都不适用当代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有的甚至阻碍了社会进步、创新的发展脚步。即便是传统文化中精华的部分,也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成为更适合当代社会发展需要的思想道德观念。例如,中庸之道,要求人们不走极端,持续稳定社会的和谐发展,在当代国情下,就需要在中庸之道的基础之上融入时代特征,加入创新的思想元素。这样就有利于当代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提高。传统文化中的“三纲五常”思想中,其中的“三纲”在当代社会中也早已不适应。目前我国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开放性和包容性都大大提高,因此所谓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已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构建和谐社会,要求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在社会发展中,每个人都是平等的,都共享一切社会资源、没有阶级、没有压迫,没有人再成为绝对的决策者和服从者。因此,将中国传统文化应用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就迫切要求紧密结合时代性,从而符合我国国情和思想政治教育目的。

浅析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论文搜索
关键字:中国 传统 文化 当代 应用 思想
最新政治其它论文
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文化自信培育探究
甘肃红色文化资源在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
新时代背景下用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统领外语
以红色文化推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
十八大以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创新和发展
《反杜林论》中的生态观及其新时代价值
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新时代大学生党员政治意识构建的思考
马克思恩格斯政治生态的思想意蕴分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课堂的途径研究
热门政治其它论文
国防科技与军事
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
改革开放与中国的社会变迁
中日软实力实证分析
试论中国小康社会的政治前提和道德预设
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文化的演进
浅谈腐败的政治心理原因及其对策
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意义·问题·抉择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及其现实意义
中国农村政治现状和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