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其它论文 >> 手机媒介的传播社会学分析论文

手机媒介的传播社会学分析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5-30

手机媒介的传播社会学分析

  一、手机媒介的社会传播性简析

  手机媒介即以手机为载体的手机类信息传播通道。随着传媒时代的来临,作为传播媒介之一的手机已与大众的生活息息相关。它可以随身携带,集音乐、游戏、电视、阅读、网络等多种功能于一体,能够即时传递和接收信息,其便捷性、功能性、互动性、即时性显而易见,成为人们信息传播的重要媒介。

  二、手机媒介的传播社会学特征

  作为媒体大军中的佼佼者,手机媒介具有一般媒体的共性,也有它独特的社会传播学文化内涵和特征。其功能性必然是它在市场站稳脚跟的重要筹码,而更为突出的,是手机媒介“背后的故事”。

  (一)手机媒介的社会符号性

  当今社会,手机媒介的发展,关键在于先进的技术支撑,因此,可以说,它是一种科技符号。我们熟悉的三星、诺基亚等手机品牌起步早、技术成熟、市场广阔、认可度高,而国内的步步高、联想等品牌起步晚、市场不成熟,特别是技术欠缺,这就使得国内手机品牌市场远远落后于国外手机品牌市场,科技日新月异,差距越是加大,也因此便出现了“山寨机”,以东施效颦的方式来平衡国内手机的技术短板。这样的实力差距,正彰显了手机媒介的科技符号。

  作为一件随身的私人物件,手机本身及所储存的各种信息都具有隐秘性,一定程度上能够代表机主的社会形象。因此,我们可以说,手机媒介是一种身份符号。为进一步满足商务人士的生意需求,视频通话、手机股票、文件传输等商务功能尽可能地为其提供便利,在外观设计上更注重其奢华效果,配套的蓝牙耳机、手机保护套、保护壳等也是质感非凡,强化了机主档次高、地位重的商务派头;而对时尚一族的青年用户来说,手机的娱乐性是其主要需求。

  商务人士和青年群体之外,有一种手机用户群体值得人们关注,那就是老人。随着生活节奏加快,手机成为了老人与子女沟通的重要媒介,作为一种服务工具,老人机呈现出了它的生活符号。老人机外形大方,操作简便,价格实惠,在功能上更注重实用性。考虑到老人听力和视力功能下降,老人机的通知铃声音量较主流手机更大,采用较大的字号和按键,更方便老人接打电话和阅览文字,其实用性反映了手机的本质,折射出手机的生活符号。

  (二)社会传播学的大众文化

  手机有市场,说白了就是有人捧场,反映的是群众的文化方向。参与规模大,领域广,这就是手机的大众文化性,表现主要有三点:

  一是参与主体广泛。手机文化局限性极小,全球除了个别原生态地区和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区域外,几乎所有行政地域的人都投入到了手机革命当中。特别近年来手机交友软件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手机用户通过QQ、飞信、微信等交友平台扩大生活圈,全球各地信息共享;手机游戏的不断面世,扩展了一个又一个手机玩家圈。或开发。或推销、或使用,我们以不同的角色参与其中,共同创造手机时代的特有文化。

  二是文化内容亲民。所谓亲民,就是指文化内容浅显易懂,为大多数人所能接受。不食人间烟火的高雅文化对围绕柴米油盐生活的人群来说是奢侈品,看看行,真要吃透,那是消费不起的;吸收晦涩难懂的专业知识对一般文化水平的人而言,则是味同嚼蜡,毫无快感。 因此,手机文化走的就是“你懂我懂大家懂”的亲民路线。

  三是商业化运作。手机文化是通过市场体现价值的。商业化的运作,将手机媒介从老百姓扛不起的砖头大哥包装成了绝大多数人用得起的必需品,与手机文化一同形成的,便是其带来的市场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社会学的消费性

  提到消费,就不得不说到当今快节奏的生活背景,时间就是金钱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更有甚者过分追赶时间,速度第一,弱化了对生活、工作的质量要求。作为市场商品,手机的消费也脱离不了“快”,在这里,笔者将快餐和手机聊天软件作个比较。

  现在人们常用的聊天软件QQ、微信等,功能上大致相同,除了能发送文字消息以外,还能发送语音,能私聊也能群聊。为了保证对话的互动性,通常消息不宜过长,保证对方能偶迅速吸收消息作出反馈。语言上精炼了,耗时就相应减少,也无须反复斟酌,意思到了即可,这就好比人们吃快餐,填饱肚子即可。逢年过节,祝福消息铺天盖地,交际圈广的甚至要发送几百甚至上千条祝福消息,一一编写祝福不明智,有难度,于是群发功能诞生了,轻轻松松编写一条万能消息,手指一点群发,就完成了成百上千次的问候。另外,快餐的营养成分低,这与“快发”消息缺乏用心造成的“营养不良”再次不谋而合。

  与“快”消费一同产生的是“碎”消费。信息来源广,内容丰富,那么人均信息传递量就增多,要说的话多了,那么分配到每句话的时间就少了,这就如同任务分解,产生了碎片文化。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在这个大家都乐于分享的时代,碎片文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通过精简的文字表达来传达信息,不仅填补了人们的时间空隙,更促进了信息传播的互动性。

  三、结语

  手机媒介的传播是社会发展的标识,它为人们尽可能地提供了各种方便,充当了生活伴侣的角色。而这背后存在的手机市场秩序、社会价值观、媒介文化建设等课题也值得人们思考。它给我们的社会启示是,要成为手机的主导者而不是受控者,传递积极信息而不是消极引诱,因此聚焦绿色手机文化的发展,期待它是下一个全民参与的主流活动。

手机媒介的传播社会学分析

论文搜索
关键字:媒介 传播 社会学 社会 手机
最新社会其它论文
大学生对余额宝使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浅议幼儿教学引入游戏化课程对幼儿社会性交
回归与延展
校园网贷乱象治理的探索
过度劳动理论与实践
中国老年人临终生活质量研究
社交媒体用户人际互动与社会资本提升路径研
社会热点事件在“两微”平台的传播机制研究
试论《诗经·小雅·十月之交》的社会背景
运用体育心理学提高女生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
热门社会其它论文
食品安全论文
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当代青年如何培养正确的幸福观-兼评《道德生
关于“网络社会”的道德思考
建立绿色化学
网络信任危机:电子商务的伦理陷阱
美德是不可或缺的
论自私(上)
“伦理化”的汉语基督教与基督教的伦理意义
医学伦理学与生命伦理学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