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其它论文 >> 从社会学视角浅析青少年犯罪现象论文

从社会学视角浅析青少年犯罪现象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6-06

从社会学视角浅析青少年犯罪现象

  一、我国青少年的基本情况

  (一)我国青少年现状

  青春期,一般指十一二岁到十七八岁的过渡时期。在这一时期,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都处在成熟半成熟状态,有着很强的可塑性,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身心发展不平衡是青春期的典型特点,这给青少年的内心带来了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因此青春期也被称作“困难期”“危机期”。

  我国青少年的基本状况与我国总的人口状况向符合的,青少年人口绝对数量大,发展不均衡,青少年人口众多,青少年人口的绝对数量比较大,我国15――29岁的青年人口占总人口的24.92%,达到3.11亿。由于长期以来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青少年发展不平衡也突出的表现在城乡之间的差距上。

  (二)我国青少年存在的一些问题

  恋爱问题,当代青少年之所以容易出现早恋问题,生理成熟略有提前,导致心理上性爱意向的日益成熟;性教育没有得到重视;书籍、影视、报刊中过多过滥的描绘,使青少年烦躁不堪;这个时期的恋爱往往具有盲目性、单纯性、冲动性、不稳定性,处理不好会对青少年健康成长产生重大影响。

  学习障碍问题,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青少年在这个过程中受到形形色色心理障碍的困扰,学习效率低,表现为:记忆障碍、学习动机障碍、学习疲劳、考试焦虑、学习压力以及学业成绩不佳等问题。

  人际交往问题,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注重自己的形象和在社会群体中的地位,渴望得到同辈人的承认、接纳;长辈们的认可和赞许,但是发展的不平衡,还无法用成人的方式去处理人际关系,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容易产生各种矛盾、困惑和茫然。

  当然,在青少年成长的过程中,远远不止这些问题,网络成瘾问题、人格障碍问题、叛逆问题、自杀问题、吸毒问题等都存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

  二、我国青少年犯罪状况

  80年代以来是新中国成立后犯罪发展较为突出的时期,数量之多,犯罪率之高。1980年全国刑事犯罪总人数59万,其中青少年犯罪为36万人,到1994年,全国刑事犯罪人数为140万人,其中青少年犯罪为84万人,这15年间,青少年犯罪率最高为29.1%,最低位10.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有了进一步发展,加大管理,相关部门也采取了有力的措施,进行综合治理,依法严惩各种违法犯罪行为,整个社会的违法犯罪率有所下降,而青少年的犯罪率和违法犯罪案件更是呈现大幅度减少的趋势。

  近些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除了呈现多样性、复杂性、交叉性、常变性等特点外,又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偶发性犯罪居多;犯罪低龄化;犯罪人员复杂;文化素质低容易导致犯罪;女性犯罪有上升趋势。在犯罪类型上,除传统型的犯罪以外,还不断出现新类型,大致分为几类:盗窃犯罪;暴力犯罪;毒品犯罪;性犯罪。

  三、运用社会学理论分析青少年犯罪问题

  (一)莫顿的越轨理论

  莫顿认为,现代社会如果人们只注重目标,而不注重达到这一个目标的合法途径,由此就将导致失范。由于人们对目标的选择不同,所以在选择达到目标的方式上有所差异,根据这些不同,他归纳出五种行为模式,并且得出了社会失范将会导致越轨行为的结论。这五种行为模式是:(1)从众方式;(2)创新方式;(3)仪式方式;(4)逃避方式;(5)造反行为。

  青少年犯罪以及青少年的一些反社会行为,都可以被认为是一种越轨行为,对于不同青少年的不同越轨行为,应该具体分析他们产生这些行为背后的原因,通过了解他们的个人价值体系和他们达到目标的手段的可能性,从而从一个较深的层次上去理解他们的越轨原因,这样才可能从深层次来帮助他们从一种反社会、反生活的消极状态中彻底解脱出来。

  (二)社会化理论

  社会化过程贯穿于人的一生,从一个人呱呱坠地开始接触社会,就离不开社会化,在社会化过程中还有一种社会化叫再社会化,指的是在社会生活中,有关部门对那些犯有越轨行为的人收容后进行强制性地教化。希望他们能改变原有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有所悔改,形成适应社会发展潮流的积极的价值观,符合大多数人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再社会化的对象一般有成年人,也有一些越轨的青少年。

  青少年犯罪说明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受到一些障碍,在社会化中受到不良环境的影响,青少年的自我判断和控制能力不成熟最终导致的。青少年的犯罪现象给社会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值得我们去高度关注,所以此时的青少年应该接受再社会化,在再社会化过程中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使之被大多数人接受。

  (三)社会群体

  社会群体是指人们在现实生活中通过相互交往和相互联系而形成的一种共同体,能称作为社会群体,是因为群体中成员有共同的群体意识,成员关系明确、持久,群体成员具有某种共同的行为期待与行为能力。根据群体中不同成员之间关系的亲密程度可以把社会群体分为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成员间的关系密切,称为初级社会群体。在次级社会群体中,成员间的关系较少亲密的感情色彩,而较多的是有明确的共同利益目标。

  青少年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群体中,在不同的群体中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它们在青少年社会化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犯罪现象的产生是各种群体之间的协调功能没发挥好而导致的。

  四、分析青少年犯罪的原因

  (一)家庭因素   家庭是一个人呱呱坠地以后第一个进行社会化的场所,是一个初级群体,父母的家养方式、家庭环境、家庭结构等都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产生重大的影响。如果一个家庭中父母健在,关系和睦,感情和谐,那么对青少年产生的是积极的作用。如果一个家庭不和谐,会对子女的产生阴影,心理会失衡,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一些家庭的经济状况不好,父母外出打工,留守在家的青少年缺乏家庭教育,再加上经济上的不宽裕,使得他们的一些行为偏差,也得不到及时纠正。

  (二)学校因素

  虽然我们一直在提倡素质教育,但应试教育在教育中仍占主要方面,学校虽然开设了思想道德教育课程,单一模式化的教育不能很好的用来解决一些问题,甚至有些青少年对这种模式化的教学产生逆反心理,导致他们缺乏道德素质,走入歧途,走上犯罪的道路。

  另一方面,法制教育的缺乏也是造成青少年犯罪的一大原因。在当今社会多元化,许多问题运用道德是无法衡量和解决的,那么这时就需要发挥法律的作用了,一些学校虽然开设了一部分这样的课程和举办了相关的活动,但是实施和落实的情况并不乐观。一些青少年虽然到了犯罪的边缘,由于缺乏法律知识自己并没有意识到,从而走向了犯罪。

  还有,一些学校在教学管理中有很多不足,一味的追求成绩,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挫败了部分学生的自信,甚至自暴自弃,很早放弃放弃学业,在社会上找不到合适的角色,思想偏激,行为异常。

  (三)社会因素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体制、结构、形态都发生转变,一种旧的社会结构在失衡,一种新的社会平衡在不断酝酿形成。这一阶段同时也伴随着人们各种观念、价值观、生活方式等方面的改变。中西方文化交汇,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亚文化,比如淫秽色情文化,奉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青少年处于人生的一个特殊阶段,心理发展不健全,对社会的认识能力不够缺乏实践能力,判断力和自控能力相对较差,所以在面对一些诱惑时难以做出正确的判断,容易误入歧途,造成犯罪。

  (四)个人因素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一生的重要转折期。在这个转折期,一个人生理层面的未发育完全走向成熟,从心理层面的自我意识不完全逐步为自我清明,由不成熟走向成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都还没有形成,受外界影响大,接受正确良好的教育会找到美好的人生道路,如果受到不良的影响,则会误入歧途。

  五、解决措施

  (一)开展社区预防工作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区和社会工作的不断健全和发展,社会工作不断介入到各个社区中,社区工作是社会工作的一种新方法。各个社区的居委会调动该社区的包括青少年在内的居民参加到活动中来。这些活动包括定期进行一些相关的讲座、到一些公益性福利机构进行服务或表演、观看一些积极向上的影片、各个社区进行互动交流等,让青少年从心理上渐渐的接受是非对错,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观念。

  (二)发挥家庭的功能

  初级群体是建立在和谐和友爱的基础之上的,群体间成员之间的关系密切进行直接的面对面的交流。在这个群体中,人才可以作为一个真正完整的人而存在。家庭作为青少年进行社会化的首要场所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父母应该努力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在物质和精神上都对子女给予支持,发挥亲子教育的功能,加强对子女正确的监督和管理。

  (三)发挥学校教育的功能

  青少年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中,学校教育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依据青少年在这一阶段的身心发展特点开始相关的生理和心理课程,对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要规范化,落实到实处,而不只是停留在形式上,定期进行实践训练。同时,学校的行政部门也要加强对学生、老师以及一些相关设施和制度的管理,提高老师的素质,公平公正的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避免一些不良的校外人士进入校内对学生进行错误的引导。

  (四)发挥社会的力量

  娱乐休闲对于青少年来说是生活的一部分,缺乏娱乐休闲会,青少年不可能有健康的心理和社会性发展。在当今时代,娱乐方式种类繁多,纷繁复杂,所以青少年在选择娱乐休闲方式时要慎重。政府和社会中的有关权利机构应该严格制定政策和法规来净化网络环境;执行机关要确保实施状况,做到有法必依;收容和检查机构要对犯罪青少年的行为进行很好的教育和感化,使青少年接受合理有效的再社会化。

从社会学视角浅析青少年犯罪现象

论文搜索
关键字:社会 浅析 犯罪 现象 视角 青少年
最新社会其它论文
大学生对余额宝使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浅议幼儿教学引入游戏化课程对幼儿社会性交
回归与延展
校园网贷乱象治理的探索
过度劳动理论与实践
中国老年人临终生活质量研究
社交媒体用户人际互动与社会资本提升路径研
社会热点事件在“两微”平台的传播机制研究
试论《诗经·小雅·十月之交》的社会背景
运用体育心理学提高女生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
热门社会其它论文
食品安全论文
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当代青年如何培养正确的幸福观-兼评《道德生
关于“网络社会”的道德思考
建立绿色化学
网络信任危机:电子商务的伦理陷阱
美德是不可或缺的
论自私(上)
“伦理化”的汉语基督教与基督教的伦理意义
医学伦理学与生命伦理学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