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心理学论文 >> 创新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论文

创新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6-06

创新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以1985年在北京师范大学设立心理咨询中心为标志的,至今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尤其是近十年来的实践经验表明,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素质,塑造大学生健康人格,预防各种不幸事件的发生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目前大学生整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还待于提高,一些不幸的事件还在发生,如饮水机投毒、大学生的抢钱杀人、网购跳楼事件等恶性心理事件还在继续。在学校被我们认为没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大量的时间花费在发微博、晒微信、QQ和MSN的聊天上、电脑游戏和谈恋爱上,这引起了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反思,究其原因,我们可以归咎于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消极心理学为出发点的,在这种理论的框架下,抑郁、学习压力、交往压力、就业压力等就成为导致大学生产生问题的根源。但是从积极心理学的视野看,高校忽略了学生积极心理和积极潜能开发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为此,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转换视角,应将积极心理学中的塑造积极人格、培养积极情绪、发展积极心理品质等理论注入心理健康教育教育,来创新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一、积极心理学的内涵解析

  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教授赛里格曼(Martin.E.seligman)倡导并发展起来的积极心理学认为,如果我们一味地去研究各种生活中的不幸,我们面临的任务也许就是成千上万的,到人类灭亡时都可能解决不了这些问题,过分关注人和社会所存的问题时,带来了两个问题。一、缩小了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二是限制了人自身正常的积极功能的发挥。我们在研究心理学时,不仅仅是研究人类的负面心理问题,还应关注人类自身或社会的积极力量,具体来说,积极心理学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研究积极力量:

  (一)主面层面―个体的积极体验

  在主观层面上,积极心理学主张心理学研究个体对待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积极体验。在对待过去方面,主要研究了满足、满意、骄傲、安宁、成就感等积极体验;在对待现在方面,主要研究了高兴、幸福、福乐和身体愉悦等积极体验;在对待将来方面,则主要研究了乐观、充满信心和希望等积极体验。

  (二)个体层面―积极人格

  在个体层面上,积极心理学主要关注个体特质和人格中积极的方面。积极心理学将人格的解释风格分为乐观型和悲观型。积极心理学在人格研究中特别强调心理学要重点研究人格中所包含的积极方面和积极特质,特别是积极力量和美德的人格特质。积极心理学主要研究包括智慧、友好、尊严和慈祥等24种积极特质。

  (三)集体层面―积极的组织系统

  从集体层面上,积极心理学主张创建积极的组织系统。建立起以人主观幸福感为目标的积极组织系统,强调家庭、学校、社会等这些组织系统建立要有利于培育和发展人的积极力量和积极品质。

  通过对积极心理学三个层面的内涵解析,三个层面之间主旨分明、联系密切,形成了以塑造人的积极品质为主线的理念框架,良好的内外部环境对于人的积极人格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个体的积极情感体验是积极人格培养的主渠道,而个体积极的内外部动机是积极人格发展的心理动力。

  二、积极心理学应用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意义

  积极心理学充分体现了人为本的思想,提倡积极的人性论,强调每个人都有自我成长的能力,有不断向上积极成长能力和需要,使得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更加的完善,为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理论支持。

  (一)明确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传统的消极、病理学模式下的心理健康教育,侧重于解决大学生在校的心理问题为出发点,忽视了普通学生的大群体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心理学指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预防和促进都是使学生个体保持心理健康,但促进健康对于学生个体的发展是更有效的。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运用积极心理学提倡运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人,发现学生积极的一面,通过积极的引导,每一位学生能够运用心理学方面体验到对过去和现在的满足、幸福的体验和对将来希望和乐观的态度,提高学生的幸福感,积极适应社会,积极应对问题等来实现自我的全面发展。

  (二)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当前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是停留在学生的问题上,这实际上还是消极心理学的模式,对于心理学教育的研究内容来看,都是重复研究学生心理问题现象,来提出对策,这已成为制约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积极心理学提倡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提倡在研究中注重人的优点和积极的因素,提倡人要用积极的心态去看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积极的心理潜能去获得幸福生活的能力和方法。

  积极心理学家们研究了在同样的恶劣的环境下为什么有的人能保持自己,而有些人却成了问题人?研究发现只有人本身的积极特征(如:爱心、胜任、爱美、勇气、工作热情、对未来充满希望等)才是预防问题产生的最好工具。因此,要想预防学生出现问题,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教育学生的积极品质。因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应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培养大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包括乐观、充满信心和希望等。弗雷德里克森的积极情绪扩展理论认为,积极情绪能通过个体即时的思想或行为资源而帮助个体建立起持久的个人发展资源(包括身体资源、智力资源、社会性资源等),这些资源趋向于从长远的角度,用间接的方式来给个体带来各种利益。具体来说,它能促使个体充分挥自己的主动性、从而产生多种思想和行为,特别是能产生一些创造性或创新性的思想和行为,并把这些思想和行为迁移到其他方面。二是培养大学生积极的人格倾向。积极心理学认为,积极的人格有助于个体采取更富有成效的应对策略,从而更好地面对生活中各种压力情景,增进个体体验和培养个体的自尊是培养大学生积极人格倾向的最主要的途径。三是培养学生积极的处事态度,如社会的正能量、人类之间仁爱宽恕等,让学生以积极的视角去看待世界,保持身心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等。   (三)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充分运用积极心理学来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的优点,使同学们之间形成积极的心理暗示,使学生在问题行为之间有充分的认识,引导学生的注意力、快乐、兴趣等在学生的主观体验上,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我,建立积极的自我观、希望和生活满意度。把教育的途径不局限在课堂上,还可以在活动中、辅导员的谈话中、朋辈之间交往中等,多层次多方面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三、创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的转变,树立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意识理念为目标,科学构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体系、拓宽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来创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一)转变心理健康教育理念

  积极教育把重点放在促进积极上,而不是传统的纠正问题上,因此积极教育既是在新的社会背景下对传统教育的反思,也是在理解传统教育之后对未来教育的一种重新定位。

  (1)以人为本。积极教育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是积极人性论的提倡者,它弥补了传统教育的不足,使人的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并生活得幸福,也和我国当前小康建设目标是一致的。(2)培养学生的优点。积极教育不是把人的优点仅当做是克服其缺点的工具,而是把培育学生的优点作为教育本身的目标。传统教育过分致力于克服缺点的功能,克服缺点本身并没有错,但教育把自身的工作重点完全放在克服缺点上则有失偏颇。而且克服缺点有一个适当性的问题,一个事物总是具有两个方面,并不是所有的缺点都可以被克服的,有些缺点被克服了,与其相关的优点也就消失了,许多优秀毕业生毕业后成碌碌无为庸才就是这个原因。(3)全人类的教育。积极教育一方面注重对普通人的关注,另一方面也转向对天才的关注,使得我们社会的一部天才生活得更幸福也是积极教育的一大任务。

  (二)树立以“积极意识”理念为目标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积极心理学不仅对传统的“消极”模式的教学带来冲击,其倡导的“积极心理价值”,强调有自我发展和实现的能力,注重人格培养,已被广大的心理工作者所接受。对于学生积极品质的研究是以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在研究中注重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作为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要正确理解积极心理学中的“积极意识”,避免传统教育的“消极”的教学误区,创新和发展“积极意识”,促进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三)科学构建积极心理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体系

  从实践教学来看,在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中首先要加强自我观念教育。学生不能正确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如兴趣、爱好、情绪、性格等,在人际关系中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角色,使学生能充分了解自己,能够接纳自我,悦纳自我,在自己的内心形成允许“我有不完美”,允许我有些“事情不能做到”,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内在的自我。其次情绪教育。大学生的情感丰富多变,会影响到学生生理和心理。引导学生能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保持平和的心态面对世界;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体验,提高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学生以理智感、道德感和美感为主的社会性情感,深层次理解真、善、美,为社会更多的去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拓宽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

  (1)融入到各科教学中。对于心理健康教育仅仅是本学科的课堂上是远远不够的。要充分发挥各学科的教学特点,把积极心理学的知识融入到教学中间去,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创设积极、轻松、愉快、支持的学习环境,在平等、合作、民主的关系下进行课堂教学。(2)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思政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两者有很多的内在联系。思政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能准确把握学生心理问题和行为,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问题困扰的帮助和支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要多深入学生了解学生思想和行为,运用心理学知识有效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增强教育的有效性。把思政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是高校教师责任,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必备的专业技能。(3)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校园文化是学校隐性教育的一部分,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校园文化建设中也是一个重要的途径。通过开展和举办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可以满足学生在校的很多需要,如人际交往、团队建设、集体主义、科学知识等,使学生更多的去认识学校、了解同学、增进友谊、扩大交往等,让学生的大学生活更充实、丰富、有意义。还可举办主题活动培养学生的某一方面的心理素质如通过角色扮演来提高学校的心理体验等。

创新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论文搜索
关键字:心理 积极 心理学 创新 学校 教育
最新心理学论文
浅谈心理学理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利用心理学理论提高税收管理与服务效应的研
无偿献血不良反应的心理因素及对策研究
传媒艺术类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模式
数学在心理学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心理学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究
探索人本主义心理学在心理咨询中的应用策略
浅析心理学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地位
网络暴力游戏成瘾的心理机制探析
幸福能力培养的内容探析
热门心理学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论大学生心理素质结构
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家庭原因分析
浅析当代大学毕业生的择业心理及其调适办法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大学生择业受挫与应对
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障碍分析与对策
论大学生心理健康预警机制
心理学的发展与应用
青年心理健康的性别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