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高校辅导员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探析论文

高校辅导员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探析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6-08

高校辅导员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探析

  高校辅导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实施者之一,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高校辅导员工作的能力和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但现实中由于各种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在某些高校中,显性和隐性地存在着辅导员工作偏离工作职能本位、工作的行政化增强等现象。为了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健康发展,就必须纠正现在某些错误的做法,突出辅导员工作专家化、专门化、职业化的特点,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给予正确和积极的影响,对他们的心理健康、职业生涯规划、学习生活困扰等问题有及时的发现和引导。

  一、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现状分析

  (一)辅导员工作职责模糊、范围扩大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第三条规定:“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第八条规定了辅导员工作的主要职责。分析得之,辅导员主要的工作还是抓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现实中,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范围却被有意或无意、显性和隐性的扩大了。高校里的领导、老师和学生都自然的认为凡是与学生先关的事情都应由辅导员来负责,出现角色错位现象。学生的日常行为管理:穿拖鞋、流动吸烟、恋爱不文明行为;学校各个部门的材料上报、通知下达;学生突发疾病、宿舍卫生不达标;可谓“上面下面千条线,中间只有一根针”。一般来说,辅导员少则带2个班100多人,多则带7个或8个班280多人。很多高校的辅导员同时兼任学生党支部书记、团委书记等相关职务,承担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就业指导等相关课程的教学工作。最浅显的道理是:一个人的时间是有限的,“彼涨”则“此消”。如此,大量的事务性工作使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时间被严重挤压,更没有时间思考德育工作的创新。

  (二)高校辅导员队伍配备不足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第六条规定“高等学校总体上要按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置本、专科生一线专职辅导员岗位。辅导员的配备应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每个院(系)的每个年级应当设专职辅导员。”虽然各个高校再都严格贯彻教育部的规定,但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以及高校招生计划与辅导员引进计划难以严格同步实现匹配,导致高校辅导员队伍配备比例不足。这又从另一角度增加了辅导员的工作量而影响对“学生思想意识、心理健康的更多关注”。

  (三)辅导员事务性工作过多导致缺乏成就感和自我认同,造成职业倦怠

  正常上班时间的大量事物性工作使辅导员忙得不可开交,下班后手机要保持24小时开机,随时待命,以便应对突发的学生事件和所带200个学生对各种问题的咨询。致使辅导员与学生谈心交流的时间大幅减少,无法真正走入学生的心灵世界、运用自身的工作技能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这样的现实造成了辅导员的自我价值实现感降低,满意度下降,造成职业倦怠,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成才。

  (四)部分高校对辅导员工作的作用和辅导员价值上认识错误

  高校辅导员牺牲了自己工作之余的个人时间,但某些学校的领导和专业课老师并不认可辅导员的工作价值。认为辅导员工作人人都可以做,“没什么技术含量”。基于上述考虑,很多高校的辅导员被当成勤杂工,安排越来越多的行政事务工作。这样的安排慢慢影响了辅导员内心,使辅导员也越来越不认同、不重视自己的价值和工作。与这种做法想对应的是辅导员的职业发展空间得不到保障,对辅导员职称评定没有一套完善的制度,使辅导员的归属感降低。

  二、高校辅导员工作问题应对措施

  (一)正确认识辅导员工作的性质,明确工作职责,使辅导员工作回归本位

  高校对学生的管理不仅是为完成简单的事务性工作,而是要在这一管理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道德修养、心理健康、价值观念等方面的教育和培养,“同时要倡导并致力于构建有利于学生成长的环境性条件。”如此,就需要一个“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的职业角色。这个角色必须具备心理学、教育学、理学等专业知识,具备专门的教育、管理和服务技能。而这恰恰是辅导员的工作本位。高校的领导、老师和学生只有正确认识辅导员乃是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者这一性质,让他们从繁琐的行政事物性工作中跳出来,运用自己的工作技能、着眼学生发展角度做好本位工作,才能实现学生、辅导员和学校的协调健康发展。

  (二)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配备足额的辅导员

  为了实现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提高学生工作的效率,各个高校都应该严格按照1:200的师生比例配备学生辅导员。学校人事部门应结合本校的秋季学期招生计划,做好辅导员的引进工作。即使严格执行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笔者也武断的认为1:200师生的比例标准还是应该扩大的。为此,在教师人数和经费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对1:200的比例做一些灵活变动:可以一个辅导员带150人或是更少。这样在辅导员一天24小时总的时间不变的情况下,可以提高辅导员与所带学生的平均交流时间,对学生的成长大有裨益。

  (三)界定辅导员特色工作领域,促进辅导员工作科学分工

  术业有专攻,没有人是百事通、“万金油”。“只要工作还没有进行划分、每个人都还是个百事通,那么这些行业就处于落后状态。”为了使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针对性,高校可以根据辅导员个体的技能特长和兴趣爱好对他们的工作岗位和主要负责事务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工。如辅导员可以分为党建辅导员、生活辅导员、心理辅导员、职业规划辅导员等类别。但思想政治教育是每个辅导员主要的工作职责,这个主体地位必须牢牢抓住,不能动摇。   除此之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学生工作呈现出了许多新特点和新问题,比如以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没有受到如此重视,这是社会节奏加快带来的压力过大的影响。再如学生创业指导等,都是近些年才凸显的教育主题。另外,学生的民主主体意识和政治参与意识不断增强,对辅导员提出了新的工作要求,要求辅导员不断的加强学习和研究德育教育规律,这使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工作领域扩大,同时也从另一个角度诠释了上文所述的辅导员工作的特点。

  (四)正确认识辅导员的职业身份,促进辅导员职业的发展

  虽然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建设管理规定》中明确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但此规定中的教师和干部的职业身份反而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辅导员的职业发展。造成了“自身独立存在合法性和职业发展空间的缺失。”要实现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和专家化,就要明确辅导员的职业身份。从辅导员的工作特点来看,辅导员的工作是有别于高校教师或管理干部的,辅导员主要从事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以承担学生的德育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主的教职工。辅导员职业应该是专门、系统、科学地进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工作管理的一类人员。辅导员要为学生的人格提升、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提供无可替代的专业服务。

  高等学校学生毕业后就会步入工作岗位,为了培养具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教育行政部门要从制度层面科学系统的引导辅导员职业向专门化领域发展,对辅导员的思想政治素质、任职标准、职业发展、考核奖惩等建立一套完整、规范化的体系。高等学校从政治、社会、待遇等方面明确和提高辅导员的地位,使高校辅导员成为一种任职要求高、职业素养强、专业性强、得到社会以及学校老师、学生尊重、理解和认可的职业,促进辅导员职业和辅导员队伍的健康持续发展。

高校辅导员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探析

论文搜索
关键字:辅导 员工 应对 措施 探析 问题
最新高等教育论文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浅谈高职院校创新型动画人才培养现状及优化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实践探索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及提升措施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公信力研究
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体系构建
我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责任感的培育及意义
如何在新时代引领大学生正确追赶时代潮流
高校大创经费报销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计算机专业培养模式探讨
热门高等教育论文
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生素质教育
社会实践的加强与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推进
应对危机 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
英语教学如何适应职业技术教育
高等学校“专业”内涵研究
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挑战与对策
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三个代表”思想与高校的改革和发展
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学生利益如何维护
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的潜在优势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