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其它论文 >>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及高校志愿服务现状调查论文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及高校志愿服务现状调查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6-08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及高校志愿服务现状调查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24-0155-02

  社会责任感是指人们在生产、生活实践中调整人与人、人与自然等关系而产生的一种价值评价和行为选择,主要包括对自己、对家人、对社会、对国家、对自然的责任感。人们具有了正确的责任认识并不意味能自然而然付诸行动,只有将认识与积极的社会情感相结合,才会形成正确的行为态度和产生履行责任的动力,使社会责任感体现在行动之中。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强弱直接影响着他们能否成为有利于社会发展的人、能否成为品德高尚的人、能否能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主力军。当前各大高校都在开展志愿服务活动,通过活动来提升学生的责任意识,强化责任行为。为了全面了解、分析当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及高校志愿服务现况,本课题组于2014年3月以湖南科技大学、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为样本,随机抽取200名大学生进行了相关问卷调查。

  一、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分析

  从图一看出,本次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82份,回收率为91%,男生填写87份,占47.8%,女生填写95份,占52.2%。大一学生填写75份,大二学生填写64份,由于高职院校大三的最后一学期为顶岗实习时期,本科院校大四最后一个学期为学生毕业设计与找工作时期,因此,大三大四学生填写比例较少,分别只占总数的17.0%和6.6%。

  二、综合分析

  从问卷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当前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总体较强,而且他们也认识到志愿服务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提升的重要作用。具体体现在:

  1.当前大学生虽然认为自己所处的群体是具有责任感的,且对于“有人说90后是垮掉的一代,这代人自私,严重缺乏社会责任感,您是否赞同?”这样的问题,61.0%表示完全反对。但针对自身的责任感又不是很自信,认为自己责任感很强的仅占22.0%,折射出大学生内心的矛盾与焦灼。

  2.当前大学生责任感缺乏的原因来自多方面,既有外在原因,如社会环境影响,他人影响,家庭影响,学校教育管理模式单一化,不同文化的冲击等,也有个人自身的内在素质问题,认识反差等。他们对于大学教育抱有乐观态度,68.7%的大学生认为当代大学可以培养出有责任感的公民,而针对培养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具体对策,86.8%的大学生认为要形成社会责任意识的文化氛围,40.0%的认为建立培养社会责任意识的有效机制,92.9%的认为在实践中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46.2%的认为在学校、家庭加强相关教育,34.1%的选择其他。

  3.有自身发展规划却难以直面挫折。调查显示,67.6%的同学在大学阶段制定有职业生涯规划或人生规划,对未来充满着憧憬和希冀。然而在学习、生活中遇到挫折时,仅有33.0%选择迎难而上,多数同学会选择毫不犹豫地放弃或想放弃又不甘心。

  4.有孝敬父母之心,但少有行动。在回答“在任何环境下您是否都会赡养父母?”时,86.8%的同学选择肯定会,11%选择看具体情况或不一定。同学们对家长的孝顺意识较浓,但具体的孝顺行为还不够,可以从这组数据可看出:“都解家庭成员的生日”的只占26.4%,“了解部分成员”的占43.4%,“都不了解”的占30.2%。

  5.对社会事件关注参与多,但少部分人表现出冷漠。面对各地的自然灾害,25.3%的学生选择捐款捐物,40.7%的参与救灾宣传,26.4%的只是关注,7.7%的不关注。当前大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总体比较强,但仍有接近10%比例的大学生对他人痛苦、对他人的困难熟视无睹,冷漠的表现让人心寒。

  6.能将个人前途和国家命运结合起来,但个别缺乏对国家事务的理解。对于“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态度在当前的社会氛围下认为十分必要的占75.3%,仍有22.5%的认为只是领导人的责任,与老百姓无关,甚至有2.2%的学生认为过时了。而对于“您对日本首相屡次参拜靖国神社有何感想?”,52.2%表现为愤慨至极,27%的认为有些不爽,13.2%的表示没感觉,还有7.7%的觉得中国不应干涉。我们大学生的主流是好的,但对于现阶段的国家方针、对外政策等,部分学生不理解,没有将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结合起来。

  7.关心自然资源,多数能用行动来证明。针对“您是否爱护环境,爱护动物,对一些生态危机表示担忧?”,34.6%的同学回答“非常”,48.9%的表示“一般”,还有16.5%表示“不关心”。而对于“当您碰到宿舍楼、教学楼里长流水、长明灯时,您一般做出什么反应?”17.6%的同学表示没有理会,33.8%的认为方便的话就关一下,48.6%的同学主动去关或者告诉管理员。资源节约理念还没有被所有的大学生接受,需要学校、社会进一步去宣讲和引导。

  8.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较多,且认识到志愿服务能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但部分学生参加志愿服务的动机带有功利色彩。学生参加过的志愿服务活动多种多样,45.1%的参加过无偿献血,41.2%的参加过捐款捐物活动,25.3%的学生参与过寒暑假社会实践,52.2%的参加过社会公益活动,还有32.4%的学生参加过其他。对于“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目的”,学生们的选择也是多种多样,78.6%的认为是服务社会,帮助他人,6.6%的是为了获得赞扬,79.7%的认为能满足自我,提高精神境界,47.3%的是为了应付学校作业,还有29.1%的为获得更多求职机会。78.6%的学生认为通过参加这些志愿活动,能体现社会责任感,19.2%的认为可能,还有2.2%的认为不能。   三、反思

  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整体是积极向上的,但仍然有部分同学存在急功近利,偏激消极的情绪,对周围事物持冷漠态度;只讲索取不讲贡献,忽视自己作为一个公民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停留在口头,缺乏有责任的行动体现。因此,学校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学生提供实践的平台,促进学生的责任意识转化为责任行为,并在这一过程中,对学生负责任的行为进行强化,激励学生形成负责任的习惯并形成自觉行动。具体体现在:

  1.高校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对大学生责任意识培养潜移默化的作用。高校可从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不同侧面,借助榜样示范,文学艺术的欣赏,开展各种竞赛活动,举办演讲会、时事报告会、主题班会等具体活动形式,按照联系实际、突出主题、注重序列、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要求开展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同时,千方百计地、创造性地推动党团组织在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形成中的重要作用,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另外,还可将校园文化辐射到周边社区,开展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如社会调查、社区服务、公益劳动等等,培养和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2.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将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和责任行为协调一致。胡锦涛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引导大学生树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理想抱负,培育“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爱国情操,树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志向,养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打开厚德载物、达济天下的广阔胸襟,积蕴舍生取义、见义勇为的英雄气概,实践公正无私、戒奢节俭、防微杜渐等修身之道。这些对自己、家庭、国家、社会、自然的责任感培养要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之中。教师将社会事件引入课堂当中让学生发表意见,通过辩论分析,形成与主流价值观一致的意见。教师在课堂中还可设置一定的情境让学生体验与实践,教师及其他同学提供反馈,纠正偏离的行为。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中教师要化解学校正面教育与社会不良现象之间的矛盾、主观自我与客观自我之间的矛盾,引导大学生做到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相结合。

  3.建立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志愿服务的开展促进了人与人关系的和谐,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志愿服务水平的高低,已成为衡量社会富裕程度的一个重要参数。志愿服务对大学生思想品质的提升、专业素养的增进和社会经验的获取都有一定帮助,尤其能直接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大学生的志愿服务要想取得持续的社会影响和良好的育人效果,一方面必须建立健全的选拔和认证制度,在政府引导下找到社会服务最恰当的切入点,实现人力资源最优配置。另一方面建立志愿者工作激励机制,使志愿服务得到肯定,服务价值得到认同,调动志愿服务的积极性。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及高校志愿服务现状调查

论文搜索
关键字:大学 社会 志愿 服务 现状 责任感
最新社会其它论文
大学生对余额宝使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浅议幼儿教学引入游戏化课程对幼儿社会性交
回归与延展
校园网贷乱象治理的探索
过度劳动理论与实践
中国老年人临终生活质量研究
社交媒体用户人际互动与社会资本提升路径研
社会热点事件在“两微”平台的传播机制研究
试论《诗经·小雅·十月之交》的社会背景
运用体育心理学提高女生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
热门社会其它论文
食品安全论文
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当代青年如何培养正确的幸福观-兼评《道德生
关于“网络社会”的道德思考
建立绿色化学
网络信任危机:电子商务的伦理陷阱
美德是不可或缺的
论自私(上)
“伦理化”的汉语基督教与基督教的伦理意义
医学伦理学与生命伦理学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