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基于境外优质教育资源本土化的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研究论文

基于境外优质教育资源本土化的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研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6-09

基于境外优质教育资源本土化的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255(2014)03-0075-03

  随着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国际化速度的加快,我国已经成为世界银行、经合组织和许多发达国家公认的“世界上最大的教育出口国”和“最大的教育服务贸易市场”。在此背景下,中外合作办学已然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形式之一,国家和省级教育主管部门也积极倡导和鼓励高校开展各种形式的对外合作办学。自2010年以来,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每年都会主办全国高职院校国际合作办学交流研讨会暨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国际合作办学与交流工作委员会学术年会,借鉴国际上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促进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地位、影响力和竞争力,促进境内外优质教育资源的对接。优质教育资源,既包括有形资源,也包括无形资源。因此,在高等教育阶段引进境外优质资源的背景下,境外教育资源如何与我国高职院校办学资源成功嫁接并实现“本土化”,使其成为我国高职教育资源体系的有机成分,如何通过科学、高效的办学模式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内化,培养高素质人才,已经成为我国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改革发展必须关注的重要问题。

  一、中外合作办学体制概述

  我国高等教育各层次的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独立设置的具有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如上海纽约大学);另一类为非

  独立设置的不具有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一般以中方学校二级学院和中外合作项目形式存在(如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项目合作是目前国内高职院校与国外合作最为普遍的一种模式,即学生先在中方院校就读,满足英语能力要求,雅思成绩合格,可申请海外合作院校进行本科阶段的学习。

  对于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而言,存在融合型、嫁接型和松散型三种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融合型就是将中外合作院校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在这种模式中,中外双方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共同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大纲等教学资料,教学实行外方派相关专业教师来中方授课和接受过外方系统培训的中方教师双语授课相结合;嫁接型模式的中外合作双方院校保留各自的教学模式,通过双方对各自开设课程的评估,互认学分及对方院校颁发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通常所说的“2+2”、“3+1”或“3+2”等模式便属于此类;松散式是指通过聘请国外教师来中国讲学,或者中国教师去国外进修,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管理经验,或者学生去国外短期学习、实习等手段实现与国际教育的接轨。[1]此外,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也可依据办学机构主体进行的分类,分为单校园模式和双校园模式。单校园模式是指不把到国外留学作为教学的一部分,学生在中国境内完成预定的学业,即可获

  得相应的文凭和证书。双校园模式则指学生必须分两部分完成学业,一部分在中国境内的合作院校内完成,另一部分在国外的合作院校内完成,通常有2+2、3+1、1+2+1、2+1、1+2(数字代表年数)等模式。

  针对我国现阶段普遍采用的项目式中外合作办学,单校园模式下的融合式教学更能保证合作双方就教学对象,分享资源,共同合作开展教学工作,从而促使境内外的优质教学资源互相融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双校园模式下的嫁接式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也能发挥较大程度上拓宽学生的国际化视野,有益于学生掌握多元文化下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目前,由于很多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和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开展的中外合作办学,学生要达到英语水平相应要求,才可以申请境外求学,所以绝大多数中外合作办学模式最后变成单校园下的融合模式或嫁接模式,甚至为松散模式。因此,高职院校在进行境外优质教育资源本土化的过程中,从制度设计上将单校园下的融合模式作为自己的办学体制,最终实现教育教学资源共享,从而在广泛接触中实现优质资源的“内化”。

  二、中外合作办学的管理模式

  提高境外优质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就必然要求高职院校具备实施合作项目的良好环境和高效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转变观念,拓宽办学新领域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是抵挡不了的世界潮流。[2]对于高职阶段的中外合作办学,更要努力接受它、迎接它。我们要学人所长,补我所短,从全球职业教育的规律出发,探索出一条既符合客观规律又紧贴区域发展实际的办学模式。中外合作办学也不能仅仅停留在学生与教师的国际交流,立足于学生在国内学习,达到一定要求、具备一定的能力才可以进一步获得境外学习的机会。而应该把办学目标定为培养国际性职业人才,接受多元文化的熏陶。因此,中外合作办学要通过互派教师,参与教育教学与学术交流,促使教师队伍国际化,使其朝着教育思想观念、课程和课堂教学国际化方向发展;互派学生参与国际交流,让学生了解该国的历史、风土人情、宗教信仰、行为习惯,亲身体验国外的学习生活。

  在办学领域方面,国内高职院校要选择职业教育先进国家的知名院校、教育机构合作或相关专业有特色有优势的国外院校合作,开设的专业和课程也是本地区、本区域急需的或合作院校有特色、有优势,国内又很有发展前景的。这样的中外合作更能体现优势互补、学他人之所长的原则。然而,目前,高职院校特别是文科类高职的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目前主要分布在经济、管理等人文学科,法律类和动漫、数控等高技术专业较少;国内高职层面的中外合作办学出现了合作的专业趋同、低水平重复的尴尬现状。[3]这就给我们拓宽办学领域带来了带来了迫切性,并要求我们在中外合作办学中有目的地以就业为导向,引进新的专业和成熟学科;加强对原有专业和学科的改造,特别是经济管理类的专业,有意识地渗透和交叉。调整原有的课程体系,增强实用性和时代感;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和方法,特别是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提高教师的职业技能水平。   (二)建立适合院校实际的中外合作管理机构

  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是一个涉及到外事活动管理、外教管理、教学运行的实施与管理等多方面工作的系统项目,其具体工作敏感、复杂而又繁琐,经常牵涉大量的人力和物力。[3]因此,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或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的中外合作项目都由独立设置的国际交流学院来进行统一管理(如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的国家教育学院、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国家教育部等)。

  在院校独立设置的国际交流与教育学院的基础上,还要有健全的组织领导机构和项目负责人制度,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在中外合作办学中的教育教学与管理效率。

  在组织领导机构上,着力形成一套在国内院校完善的协调沟通的畅通机制。院校内部成立以院长为组长,教学副院长为副组长的中外合作办学领导小组,相关职能部门如国际交流学院、财务、教务、后勤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明确分工,责任到部门,最终确保项目得以顺利开展。

  实行项目负责人制度。由于对外合作办学涉及学院内外众多部门,采取项目负责人制度,即项目负责人既要积极与境外合作院校的联系与沟通,又要与校内各部门进行组织与协调。这一管理方式能有效解决职责不清、管理混乱等状况。

  (三)加强双语教学,提升中外合作办学水平

  外教团队和双语师资队伍的建设对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来说既是一个难点也是一个重点,不但因为其建设周期长、难度大,也是因为其投入高,所以令不少高职院校望而却步。英语教学和双语教学也是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显著特色。对于高职院校学生而言,入学时的英语基础不是十分理想,如何培养他们的英语综合素质,适应不同形式的双语教学的需要,消化吸收原版的专业课教材以及提高商务英语的综合应用能力对于合作办学项目提出了很大的挑战。[4]有鉴于此,对于合作项目的学生,要在学生入学的基础阶段采用不用形式的英语教学和课程,对学生的英语进行强化训练,从而为后期的专业课学习打下重要基础。

  有的院校在外教团队和双语师资队伍建设上具有自己的经验和做法,以北京政法职业学院为例,该校一方面建立了校级“外教专家库”,通过外教专家局推荐和社会招聘等途径招聘了一大批授课能力强、有敬业精神的外教,并首创了专业课授课“外教+助教”的授课模式;另一方面,大力引进和培养双语师资,这不仅有益于教师的自身发展,更能在教师教育教学中影响学生、培养学生。

  (四)强化中外合作办学质量监管

  加强和建立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考核机制和评价体系,强化办学质量监管,对于规避合作中的风险,保证中外合作办学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合作办学能否产生和发挥出预期的效果,还取决于是否有一套依据合作办学运行特点而构建的先进的评估体系。[5]因此,加强中外合作项目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教学质量保证体系主要包括:质量目标与决策系统;与教育对象的沟通系统;条件与投入系统;教学实施与监控系统;信息与反馈系统。[6]

  2009年,教育部就对依法批准设立和举办的实施本科以上高等学历教育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以及实施境外学士学位以上教育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制定了评估方案。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评估指标体系有8项一级指标,22项二级指标,其中8项一级指标分别是培养目标与培养方案、项目管理、培养条件、师资队伍、教学组织、培养质量、社会效益和办学特色。因此,对于高职院校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也应该仔细对照上述评估方案,从八大方面提升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

  三、结语

  构建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需要有中外多种教育理念的碰撞和教育方法和手段的交流与融合。国内高职院校开展中外合作办学有其特殊的使命和现实意义,“引进来”作为现阶段教育国际化的重要形式,优质教育资源的本土化需要有符合职业教育基本规律的办学体制,更要有切合实际、操作可行的管理模式做基础。总之,不管采取什么形式的中外合作办学,提升教学质量、让学生受益乃是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开展过程中必须首先考虑的问题。

基于境外优质教育资源本土化的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研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中外 合作 办学 教育 资源 本土化
最新职业教育论文
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旅游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
基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中医硕士专业学位
高职院校“工匠型”教师培养困境与路径探略
新时代女性职业发展探究
浅析高职英语教学中课堂导入的原则和方法
济南市体验式拓展培训行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动力链视域下功能性训练方法与传统体能训练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高职院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翻转课堂在高职院校幼教专业体育教学中的应
新时代体育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面临的机
热门职业教育论文
职教教师的教学观念与学生个性发展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心理问题分析
提高学生自主性学习来进行班级管理的初探
论职业教育的泛化
迈向学习型社会的职业技术教育
职业中学教师招生体验的个案研究
职业教育兴衰与新旧教育思想更替—百年职业
论高职人文教育面向职业生活的问题
中国职业教育兴衰的制度主义分析—“市场化
论新型工业化过程中高职发展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