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心理学论文 >> 大学生心理障碍的成因及其对策论文

大学生心理障碍的成因及其对策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6-11

大学生心理障碍的成因及其对策

  随着社会环境的急剧变化,尤其是高校扩招、就业困难、竞争加剧、观念冲突等方面的问题,给大学生的心理带来了强烈的冲击。大量的调查研究表明,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这些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导致了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

  1社会方面

  1.1社会价值观念混乱。目前我国正处于转型时期,价值观呈多元态势。混乱的价值观引起大学生的心理冲突,如官员买官卖官、行贿受贿;公款吃喝、以权谋私;婚外恋、傍大款;贪图享受等。转贴于

  1.2不良的社会风气。在信息科技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更多来源于电视网络等大众媒体,但是部分媒体猎奇、猎艳,刊登一些不健康的“新闻”,并给予非客观的评价,对大学生心理产生误导;影视中的暴力、凶杀、恐怖景象吸引、刺激学生,并对其产生诱惑力。

  1.3竞争加剧。在中国庞大的人口环境下,随着高学历的普及,大学生的就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一年比一年庞大的就业群体和有限的就业岗位使在校大学生产生了“前途焦虑”的症状。为了获得更好的工作岗位,学生之间竞争激烈,长期的竞争摩擦使有些同学产生了敌对心理。

  2家庭方面

  2.1父母对子女期望过高。中国父母普遍奉行教育学习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在不征求孩子意愿的情况下,强行让他们参加各种辅导班、兴趣班。在这种环境的长期压制下,许多孩子对教育、遵章守纪要求消极抵触,思维中充满着强烈的独立性、批判性等逆反心理。

  2.2父母的过分溺爱。自幼生活在过分溺爱型家庭里的人,使他们很容易形成唯我独尊的意识,养成凡事以自我为中心的极端自私的性格,即使在进入大学后,仍不注意自我完善以克服和改善心理上的弱点,而是任其自我意识膨胀。其结果必然是一旦欲求不能得到满足或者自尊受到伤害,就诉诸暴力。

  2.3暴力管制型家庭。长期处于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下,容易使子女敏感多疑、偏执敌对、粗野暴躁、消极自卑,并萌发对暴力的推崇和猎奇心理,从而强化了其暴力犯罪的心理。

  2.4家庭经济困难、父母无权势。有些大学生过份重视物质享受,常叹自己家庭不如人,在生活上互相攀比愈演愈烈,经济困难的大学生更是感到囊中羞涩而贬低自己,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引起心理失衡。

  3学校方面

  3.1教师注重成绩忽视心理健康教育。应试教育的方法使很多老师不把学生的人格塑造放在首位,片面关注学生成绩,重智力轻德育,重书本知识轻能力,重身体健康轻心理健康。各方面的要求超过学生的实际承受力,造成学生的性格出现了偏差。

  3.2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沟通。大部分教师上完课就走人,根本顾不上与学生交流,更谈不上关怀。学生一旦遇到心理障碍,得不到老师及时的疏导和沟通。在心理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的情况下,学生在心理障碍的泥潭中越陷越深,容易产生极端心理。

  3.3学校不注重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尽管高校都开设法律基础课,但该课内容多、课时少,无法进行系统细致地讲授,部分学生法律意识淡薄,对于某些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法律后果认识不足,对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约束力重视不够。使得他们遇事只凭自己一时感情冲动,泄之而后快,而很少从法律的角度考虑自身行为的后果。

  4个人方面

  4.1环境适应障碍。步入大学后,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与中学紧张的学习生活相比,大学生活、学习环境更为宽松自主,有些学生离不开对家长和老师的依赖,不能适应新的集体、生活方式和学习特点,面对这种强烈的反差,容易产生失意、焦虑、压抑等严重的心理障碍。

  4.2.自我认知障碍。进入大学以后,人才荟萃,高手如林,有些同学从中学时受老师表扬,家长夸奖,同学羡慕的学习尖子地位滑落到即使自身各方面再努力也很少得到别人的关注和认可的地步,天之骄子的耀眼光环已经黯淡到无人欣赏和看好的“丑小鸭”境地,自尊心受到严重挫伤,信心不足,意志消沉,缺乏进取心,容易产生自暴自弃,自卑失落心理。

  4.3人际关系障碍。大学生活,对所有同学人来说都是一个新的开始,来到新的校园,认识新的同学,有的同学不能很快的融入新的生活,建立起新的人际交往圈,在生活学习中遇到挫折无人倾诉,压抑的情绪得不到排解,长期以往,容易产生消极、孤独的心理。

  4.4受挫折引起的心理障碍。由于大多数同学是在家长和老师保护下一帆风顺的成长起来的,缺乏独立承受挫折的心理能力,即使生活或学习上遇到一点儿挫折或困扰,也会表现得束手无策,不知所措。由于承受能力差,很容易造成他们焦虑、烦恼、自卑、痛苦等心理问题。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防是一个涉及大学生个人、学校和家庭等多方主体的社会系统工程,只有多方联动,才能防患于未然。向将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预防措施和疏导方法表述如下:

  1加强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

  良好的心理素质教育,有利于大学生的德智体美才能得到全面发展,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有利于对参与国际竞争中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所以学校应该成立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的专门机构,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有关课程的重视,以预防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2加强大学生的法制教育

  法制教育不仅仅只是起到约束作用,更重要的是引导每位同学以适当的方式解决各种生活和学习上的遇到的各种争端和矛盾。社会应该加强对法制知识的普及和宣传,逐渐提高全体公民的法制知识水平,从而形成良好的法制环境和氛围;学校要加强对法制教学环节的重视,举办法制讲座和法制教育普及活动。   3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人际关系教育

  在现代社会,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长期被父母娇生惯养以及唯我独尊的自私意识膨胀,使得他们很难做到设身处地的为别人着想或换位思考,推心置腹、友好相处,更是变得异常艰难。也许生活中的一些鸡毛蒜皮的事都会使他们大动干戈,针锋相对。因此,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显得更加重要。大学生不仅要改变社交观念,而且要扩大社交范围,更要多渠道交往,在人际交往中学会换位思考,克制忍让,宽容待人。

  4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家庭历来承载着社会稳定器的职能,家庭作为每个人生活的起点,对个人的影响最早、最直接也最持久。家庭和睦不仅可以促进社会的稳定,而且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更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更容易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家庭成员要努力营造和谐,民主,文明的家庭氛围,采取科学的教育方式,加强和孩子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增强家庭成员之间的信任感和责任感,培养孩子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5倡导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和心理调试。

  大学生应该正视学习生活中的压力和问题,不断地进行心理调试。在自我生存、自我调试、自我激励、自我发展和自我认识的过程中,逐渐树立起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以激发自己的活力和潜力,走出失意和彷徨。同时,大学生要打破传统的思想观念,勇敢地面对心理疾病,积极主动接受心理咨询,要科学地、正确地对待心理疾病,积极治疗,才能摆脱困境。

  大学,是思想剧烈变化和塑造人格魅力的重要阶段,是一个人从青少年向成年人过渡和转变的时期,是思想和现实剧烈碰撞从而实现自我成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会遇到许多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以及各种困惑、矛盾和巨大的竞争压力,难免会产生一些心理疾患。如果不进行及时的疏导和调试,就可能产生一些不健康的心理活动,甚至引起更加严重的后果。所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不仅仅是个人问题,而且更应该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支持。

大学生心理障碍的成因及其对策

论文搜索
关键字:大学 心理 对策 障碍 成因 大学生
最新心理学论文
浅谈心理学理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利用心理学理论提高税收管理与服务效应的研
无偿献血不良反应的心理因素及对策研究
传媒艺术类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模式
数学在心理学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心理学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究
探索人本主义心理学在心理咨询中的应用策略
浅析心理学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地位
网络暴力游戏成瘾的心理机制探析
幸福能力培养的内容探析
热门心理学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论大学生心理素质结构
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家庭原因分析
浅析当代大学毕业生的择业心理及其调适办法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大学生择业受挫与应对
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障碍分析与对策
论大学生心理健康预警机制
心理学的发展与应用
青年心理健康的性别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