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论高校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论文

论高校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6-14

论高校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5595(2014)05-0100-04

  一、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及其育人功能

  (一)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

  高校校园文化是高校在成长发展过程中逐渐积累和沉淀下来的独一无二的特质,主要是由大学生、教师和学校行政人员等校园文化群体传承和创造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校园文化是不同时代保持一所学校连续性和同一性的内核基因,是一所学校的根之所系、脉之所维,是校园人的精神和智慧的历史积累和凝聚。”[1]高校校园文化是一种亚文化,是社会主体文化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它是立足高校自身特点,结合高校所在地的地域文化特色,顺应社会和时代发展潮流逐渐发展起来的,适应于某一特定人群的文化共识。

  高校校园文化主要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校园物质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表层结构,主要是指高校在长期建设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富含文化蕴味的实体景观,是一个高校校园的硬件环境,如教学楼、实验室、校园雕塑等。良好的校园物质文化景观能够营造健康、和谐、向上的文化氛围,“对帮助大学生确立高尚的人生理想、健康的人生哲学、乐观的人生态度大有裨益”[2]22。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深层结构,是指大学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为谋求生存和发展,达到既定的教育目标,而在长期的校园文化创造过程中积淀、整合、提炼出来的广大师生员工的共同理想目标、精神信念、文化传统、学术风范和价值体系。[2]22精神文化是高校赖以发展壮大的精神支柱,高校的校训、校风等都属于它的范畴。制度文化是高校文化的中层结构,主要包括学校规章制度等,是学校日常教学、工作等顺利进行的保障机制,是规范校园活动、引导学生成长的重要支撑。高校校园行为文化主要是,在校师生在学校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的影响作用下形成的自觉的行为方式所表现出来的文化,是高校各种文化资源作用于人的最直接的体现。

  (二)高校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第一,价值导向功能。“在校园文化的功能中,价值引导功能是最核心的功能。它以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要求,以多种形式为载体,体现在大学校园的方方面面,进而对师生进行精神、行为塑造。”[3]高校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处于不稳定阶段,面对信息获取渠道多元化、网络媒体影响扩大化的现实,他们很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甚至做出一些过激行为。校园文化作为学校师生共同创造和享受的学校各种文化形态的总和,通过其长久积累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逐渐熏陶大学生的心灵、培养其审美情趣、规范其行为方式,逐渐提升大学生的品德修养,帮助他们认识世界、了解自己,更加自信地面对人生的挑战。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10月

  第30卷第5期杨武成:论高校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第二,规范约束功能。高校校园文化不仅是一种精神共识,也是师生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作为高校校园制度文化的主要表现,规章制度以十分明确的内容规范了大学生的行为模式,使正面的得到加强,反面的受到抑制。在制度文化的感染下,会使学生对正确的行为模式形成集体认同感,自觉地规范和调整自身行为。高校校园文化的规范约束功能主要通过“外部强制约束”和“内部自觉约束”两种方式实现。外部强制约束就是指学校通过制定规章制度,强制学生作为和不作为;而内部自觉约束则是学生根据对校风、校训等校园文化形成的价值判断标准,自觉地选择作为或不作为。两种行为规范模式相互补充,使以“法”治校和以“德”治校相结合,共同培养学生文明健康的行为模式。

  第三,情操陶冶功能。高校作为人才的聚集地,不仅集合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同时也凝聚了先进的思想和文化。在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中,大学生不仅能接触到先进的科学理念,更能接触到人类文明的思想。在先进思想和文化氛围的熏陶下,大学生的心灵和情操会得到不断的净化,潜移默化地认识、接受并自觉地传递校园文化的正能量。

  第四,身心调节功能。高校不仅是大学生学习的场所,也是他们生活娱乐的场所。随着高校基础设施的日益完善和学生社团活动的日益丰富,高校校园文化的身心调节功能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课堂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课余生活、强健了他们的体魄,更培养了他们的团结协作精神,拓宽了大学生的学习途径和方式,使之获得更多课堂外的知识。

  二、发挥高校校园文化育人功能的途径

  (一)加强高校精神文化建设,发挥高校校园文化的价值导向功能

  育人,是大学的基本职能;特色,是建设高水平大学的生命。世界上越是知名的大学,其精神文化就越具有鲜明的特色和个性。目前,大多数高校都以建设“研究型、综合性、国际性”的大学为目标,千校一面。为了更好地发挥高校校园文化功能,实现育人目标,必须加强高校精神文化建设,彰显高校的独特个性。

  第一,立足校情,传承并弘扬学校特色文化。特色是一所高校的生命,是其区别于其他高校的最本质的内容。如中国石油大学(华东)1953年因油建校,后又因油发展,60年的风雨历程使之逐渐形成了以“石油人”、“油文化”为主导的特色文化。无论是“惟真惟实”的校训还是“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的校风都是对石油工业光荣传统一脉相承的具体体现。“石油人”、“油文化”是其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在建设校园文化的过程中,必须以此为工作的基础和出发点,不断传承、丰富、创新它们的内涵。   第二,扎根现实,丰富创新校园文化内涵。校园文化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发展变化的。历史在发展,时代在变化,校园文化建设发展要与时俱进。突出高校特色文化,必须将校园文化植根于社会文化的深厚土壤之中,不断吸收社会文化的营养,使校园文化融合时代精神,进而促进校园特色文化的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支撑,在建设发展高校特色文化的进程中,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断赋予校园精神文化新的时代内涵。

  第三,融合地域文化,增强校园文化生命力。建设高校精神文化,必须重视地域文化特色,将校园文化特色与学校所在地的地域文化特色结合起来,丰富校园文化的内容。“地方文化资源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根基和力量源泉,任何高校都是处在不同特色的文化区域之中,学生一旦长期处于某种特殊的地方文化氛围之中,也会自然而然地受到该地域文化的影响,会对该地区的文化传统产生兴趣和亲和感。”[4]对于发展、丰富校园特色文化而言,吸收地域文化的优秀资源尤为重要。如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1年由东营迁至青岛,地域文化特色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因此,扎根青岛地域文化,推动石油文化与青岛海洋文化相结合,吸收青岛文化的精髓,不仅会为学校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而且会增强学校校园文化的活力和生命力。

  (二)加强高校相关制度文化建设,发挥高校校园文化的规范约束功能

  高校校园文化功能的实现离不开完善的制度作保障,而制度的完善要求高校建设者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觉。“何谓文化自觉?说简单了,就是对文化的本质、规律和大学的文化职责有感性和理性相结合的认识,对本校校园文化建设有全面、系统、长远的考虑。”[5]

  第一,整体把握,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学校总体规划。就目前而言,虽然几乎所有高校都有自己的发展规划,但是,这些发展规划主要涉及科研、财务、师资队伍、实验室建设等,却很少将校园文化建设列入其中。“由于割裂了与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学科专业设置等的紧密联系,没有放在学校的整体布局和发展规划中,势必使校园文化建设缺乏全局性和长远性,不能够很好体现和发挥校园文化育人的作用。”[6]64为了更好地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作用,需要在整体上把握校园文化建设在推动学校发展和人才成长中的作用,加强校园文化资源与人才培养方案等的联系,并将之列入学校的总体发展规划,有目的、有计划地实现校园文化育人的目标。

  第二,发扬民主,建设科学有效的校园制度文化。科学有效的规章制度是实现校园文化育人功能的可靠保障,会不断推动高校校园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为了推动校园文化育人的顺利实施,必须建立科学有效的制度,形成良好的制度文化。在制度建立之初,要提高师生的参与度,“要充分发扬民主,完善教代会、学代会制度,确立现代大学制度”[6]65。在充分考虑学生、教师意见的基础上,形成校园文化建设及育人制度,实现有“法”可依,以强制手段推动学生有所为、有所不为,规范学生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从而为顺利推进校园文化育人保驾护航。

  第三,加强监督,规范管理,建立起有力的约束机制。监督和管理是为了使制度能够得到充分的贯彻实施。通过监督、管理,对合理的要发扬,对脱离实际的要摒弃,使制度得到不断落实和完善。在加强监督管理的同时,引进奖惩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师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师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健康和谐的校园制度文化”[6]65。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活动,发挥高校校园文化的情操陶冶功能

  高校校园文化的构建需要校园活动的开展,校园文化氛围的活跃也需要校园活动的调节。作为高校校园文化的主要载体之一,校园活动以其丰富的内容满足了不同学生对精神文化生活的不同需求。

  第一,以学校为主导,推动校园文化活动健康开展。首先,要发挥学校的思想引导作用。在校园文化活动开展时,要做到愉悦性与发展性的统一、自主性与教育性的统一。缺乏对校园文化活动的正确引导,最终会使校园文化活动流于肤浅,出现混乱,因此,学校要以调节者的身份参与其中,积极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校园文化活动。例如,将高雅艺术引进校园等,能与学生自主创办的活动相互补充,在保证活动愉悦性、自主性的同时,实现校园文化活动对学生的教育功能。其次,要发挥学校的保驾护航作用。要积极制定关于校园文化活动的相关制度和政策,使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有制度保障、政策支持。与此同时,在校园活动的未来发展问题上要给予前瞻性指导,以保证校园文化活动未来发展的科学性、合理性,使学生在自主创办校园文化活动时少走弯路,推动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顺利实施。

  第二,以学生为主体,推动校园文化活动有效开展。任何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都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否则就失去了其价值和意义。“课外活动要兼顾教育与情趣、知识与娱乐、活动与休闲,努力让学生根据天资所好,各得其所,各行其乐,变命令式为倡导式,变禁止式为诱导式,变接受式为参与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组织,主动参与,寓教于乐。”[7]15鼓励学生自主创办各种社团和兴趣小组,如乐团、书法社、文学社等,鼓励学生开展各种各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以大学生科技节、志愿服务节、体育健身节、文化艺术节等全校性的活动为依托,集思广益,创新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校园文化活动中来,实现校园文化活动的情操陶冶功能。

  (四)加强校园基础平台建设,发挥高校校园文化的身心调节功能

  第一,完善基础设施,拓展学生发展的“硬”平台。基础设施是学校物质文化最直接的表现,它的建设和发展不仅体现学校的办学水准,也直接影响着生活在其中的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审美水平。校园基础设施的建设应当坚持三个原则:结合学校实际、体现学校特色、融教育性和艺术性于一体。

  结合学校实际是指,基础设施的建设必须以学校发展的基础条件和历史特色为出发点,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实现学校发展具体性和历史性的统一。   体现学校特色是指,高校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时不能“人云亦云”,应当充分考虑学校自身特色,将学校的特色文化和独特精神内涵融入学校基础设施中去,明确标志性建筑的文化意蕴,完善相关设施的文化内涵。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为例,在进行校园基础设施建设时,必须首先突出“创造太阳”雕塑所体现的文化内涵,同时建立抽油机等模型,使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校园内的石油文化氛围。

  融教育性和艺术性于一体是指,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时,不能为了建设而建设,基础设施的建设是一项具有长远历史意义的工作,关系到学校的基础文化氛围,在建设时需要高度重视,“必须渗透思想教育的成分,寓德育于物质文化建设中,同时要精心设计,严密组织,使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富有艺术性,给人一种美的享受。物质文化建设要有艺术性。”[7]15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文化育人的目标。

  第二,建设第二课堂,搭建学生自觉发展的“软”平台。学生社团是大学生的第二课堂,在推动校园文化育人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不同的社团具有不同的社团文化,不同的社团文化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群体的文化需求。在进行社团建设时,需要加强以下三个方面的指导。

  一是路线指导。所谓“路线指导”是指加强社团文化建设,引导学生社团的发展方向,坚持走高雅、健康、向上的社团文化之路。学生社团作为吸引和凝聚学生的重要力量,它的发展方向和文化特色直接影响着社团内部的大学生。为促进社团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引导教育,必须在学校特色文化的基础上加强社团文化建设,结合社团自身的特色,逐步形成健康、独特的社团文化,走符合校园文化育人制度和学生文化需求的社团发展道路。

  二是思想指导。所谓“思想指导”是指提高社团活动的思想性、时代性。社团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要有先进的思想作为社团建设的指导。在提高社团活动思想性的同时,还需要不断增强社团活动的时代感,不断丰富社团文化,增强社团的生命力和活力。

  三是格调指导。所谓“格调指导”是指提倡内涵深刻、格调高雅的活动。积极推动高雅艺术进校园,同时使高雅艺术深入学生群体,加强其在校内学生之间的普及。通过选拔艺术骨干在校园开展高雅艺术走基层的培训工作,让学生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并学习高雅艺术,进而带动整个学校文化氛围的改变,在提升校园文化层次和质量的同时,促使学生得到更好的文化熏陶和感染。

  三、结语

  总之,高校校园文化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一种隐性渠道,以其丰富多样、灵活自主的形式,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及道德环境,通过价值引导、规范约束、情操陶冶、身心调节功能,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使学生将外在的文化熏陶内化为自身的价值判断标准,进而生成一种行为自觉。这为完善高校育人模式,促进高校校园文化育人的顺利开展,培养健全优秀的高素质人才提供了保障。

论高校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论文搜索
关键字:校园 文化 功能 高校
最新高等教育论文
试论大学物理教学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高校电子新闻档案管理模式构建探讨
体育教学与茶文化有效结合路径研究
浅析高校运动项群类体育课程思政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浅谈高职院校创新型动画人才培养现状及优化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实践探索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及提升措施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公信力研究
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体系构建
热门高等教育论文
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生素质教育
社会实践的加强与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推进
应对危机 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
英语教学如何适应职业技术教育
高等学校“专业”内涵研究
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挑战与对策
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三个代表”思想与高校的改革和发展
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学生利益如何维护
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的潜在优势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