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 社会主义论文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新论论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新论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6-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新论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及内涵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漫长的比较和选择的过程逐步发展和完善起来的。它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三个主要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党领导人民进行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随着三大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1956年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确认了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基本建立;第二个阶段主要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为克服社会主义制度的不足之处,改善党在领导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错误思想,中国共产党开始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进入新时期,我们也迎来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三个阶段。2011年7月1日,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讲话上,第一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概念,并初步概括了这一概念的内涵。他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2)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显著成就的原因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不断发展和完善中的制度

  每一种制度的形成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要经过漫长的历史选择和比较,继承与舍弃,最终使其符合中国的国情和人民的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改革开放时期创立的,是由党的几代领导集体紧紧依靠人民、团结人民,经过艰辛的探索和实践而创造出来的。

  改革开放以来,作为一个始终处在变化和发展中的制度,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吸取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上来,成功的除旧顾新,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继续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并使其不断丰富和完善,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以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功的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向新世纪。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牢牢把握住了重要战略机遇期,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使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更加有序、和谐、可持续。当前,习近平总书记更是不断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反腐倡廉,建立高效政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作为一个不断发展完善中的制度,不断的为自己注入“源头活水”,使制度本身永葆生机和活力,适应了时代和国情、民情的变化。

  (二)既有民主又有集中,汇集力量办大事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民主集中制是我国最根本的组织和活动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保证了党和政府的工作部门是一个完整有序的工作体系,它使得这些工作部门的不同环节都能充分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人民享有监督权、检举权、参与权,保障人民可以通过选举、听证、信访等途径参与国家的政治生活,表达意愿、行使权力。同时,作为一个集中的制度,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扮演着绝对的领导核心作用,支持人大、政协、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等依法开展工作。人大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国家行政、审判、检察机关均由人大产生,对其负责。这种分工保证了国家机构能够协调高效运转,有利于中央政令统一,整合社会资源,有效推动各项事业发展。我国在面对2003年非典疫情以及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抢险救援、抗击国际金融危机、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等重大事件中,充分展现了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这一优越性。日本《朝日新闻》认为,北京奥运会“使中国特有的体制模式越来越显现出巨大的优越性。”(3)

  (三)效率与公平兼顾,以共同富裕为共同目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比资本主义更高的生产力和劳动生产率,因此也就更能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创造丰富的社会财富。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生产力的发展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这也就是说要在发展的同时提高效率,实现优质、高效发展。早在改革开放初期,就提出了让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政策,打破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发展市场经济,实现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和社会财富的涌流,在良性的竞争和互动中实现了发展效率,打开了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一个新篇章。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核心理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保证了人人平等享有权利、履行义务;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着力改善民生,保障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多种所有制形式和分配方式保证了人们可以开展多种经济形式,更大限度的享受劳动和智力成果;依靠国家的政策和财政支持,南水北调、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西部大开发等措施,充分实现了资源的合理分配,缩小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差距,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追求的“平均”并非追求“均贫”或“均富”,或者放任贫富差距的拉大,而是在最大程度的平均的基础上实现富裕。而实现共同富裕这一目标的同时也需要我们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他把“共同富裕”当做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原则,当作社会主义的本质。党的十六大以来,胡锦涛同志在多种场合也谈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讲话中指出,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保持党和国家活力、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有利于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4)。   三、时代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新要求

  (一)突出民族性、时代性、大众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脱生于中国特殊国情和时代背景下的历史产物,本身就具有很强的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因此制度的完善发展过程中,民族性与时代性是必不可少的两个重要条件。《诗大雅民劳》中说:“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其中的“小康”就是指比较富裕的、中等的、温饱有余的生活状况和社会发展状态。国际上通常认为小康生活大体相当于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很明显的区别于其他国家对“现代化”的定义。邓小平提出的分“两步走”建设“小康社会”的理论无论是话语角度亦或是衡量标准都是具有本民族特色和时代时代特色的。“以和为贵”、“执行合一”等都是对中国特色的最好展现。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5)为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民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我国在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工作领域都始终坚持把人民放在首位。这就要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始终保证人民群众可以普遍参与到社会建设的过程中,提高公民政治参与意识和公民责任感,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真正成为全民族的和人民大众的事业;另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发挥作用的过程中也要充分体现人民的利益和意志,把人民的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我们要随时随刻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在学有所教、老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6)

  (二)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性,对外国先进文化的吸收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国人思想观念、行为都发生了变化,中华文化也在全方位地转换和发展,但这种转换和发展本身也是从传统开始的。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有几千年的文明史,具有强大的内在凝聚力和文化科学价值。传统文化提倡的“以和为贵”、“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道法自然”等思想,对于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建设以及和谐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世界各民族文化的形成都是在经历了漫长的时代考验和人民的选择的基础上形成的,都是在不断的选择、抛弃、革新的过程中形成和提炼出来的成功经验,习近平指出“我们要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积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但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7)做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四、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现实性意义

  (一)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

  新的社会制度之所以能取代旧的社会制度,就在于其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富国、强民、自由发展的道路,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不断迈上新台阶,真正实现了国家的富强。到2013年,我国GDP总量已达到564916.25亿元,位居美国之后,居世界第二位,社会主义中国以前所未有的雄姿屹立于世界的东方。我国已基本建成了小康社会,并且向着更高水平的、更全面的小康社会不断迈进,实现了人民的富裕和幸福;另一方面,同物质水平的提升相适应,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也有了相应的改善,教育科技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迅速繁荣,人们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创新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出现前所未有的活力,实现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民族精神和民族凝聚力的发挥,实现了民族大发展、大繁荣的良好景象,有力的维护了国家的稳定。这些成绩的实现都得益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身的巨大优越性。

  (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而推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不断完善使中国在各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展。“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告诉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⑧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为国际进出口贸易,为资金、技术、劳动力的引进和输出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注入了和平力量,传达了“和谐中国”、“和谐世界”的精神力量;在能源问题、气候问题,地区冲突等国际性问题上,始终坚持中国立场,履行国际义务,展现了负责任的大国的形象;在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和政治的危机的过程中表现出了冷静、自信的状态,成功战胜了时代的风险和挑战,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广大的发展中国家树立了成功的典范,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乃至世界社会主义事业发扬光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新论

论文搜索
关键字:特色 主义 制度 社会 中国
最新社会主义论文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平等的内涵及其当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短视频平台传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策略
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加强大学生诚信学风教育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途
浅析“红色影视”对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浅析
社会主义古巴发展道路与“中心—外围”论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大学生思想政治
热门社会主义论文
学习十七大精神论文
学习十七大论文
学习党的十七大论文
学习十七大报告体会
学习十七大精神征文范文
高举旗帜、坚定不移地信仰中国共产党(十七大
简论“亚洲四小龙”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浅析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简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