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其它论文 >> 异化、人、社会论文

异化、人、社会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6-15

异化、人、社会

  在《1844年经济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全面阐述了异化劳动理论,《手稿》中讨论的异化劳动主要是在资本主义下的雇佣劳动。马克思对国民经济学进行批判之后,集中阐述了异化劳动:工人同自己产品的关系、同自己劳动的关系、同其他不生产的人的关系。并且提出了私有财产的概念,实现了劳动外化,解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谜团,进而剖析了资本主义制度下无产者和资产者在生产中的关系,揭示了这两个阶级的对抗性。马克思在《手稿》中对异化劳动对人自身、人与人,人与社会社会关系进行了解释和阐述。

  一、马克思的异化理论阐述

  马克思认为历史的主体是是存在于社会实践中的人,将人拉回了地面。在讨论人和人关系的时候是放在劳动和人类社会生产发展中的。他在《手稿》中阐释了“类本质”这样一个概念,人对自身的认识也是只有人才有的需要,动物没有这个需要。人不能独立与社会之外而存在。后期他又比较历史说“后代的肉体存在是由他们前代决定的,后代继承了前代积累起来的社会生产力和交往形式。

  人背叛伊甸园,就是人背叛了自然界,选择了做人。需要确证自己从动物界分离出来,拥有自我意识,用两种方式实现人自身的确证,第一就是创造对象,并通过创造这个对象,改造自然界,证明自己是人,就是马克思说的劳动。第二就是通过和他人的关系,在他人那里确证自己是人,这种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确证,由劳动的异化,即将劳动的对象化,在人类关系上的体现,就是在他人身上的相互确认。

  马斯洛行为科学的理论之一“需求层次理论”。该理论将人类的需求分为五种,并将五种需求进行了等级的划分,满足了一阶段的需求之后需要满足下一阶段,递增。分别为: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马斯洛认为,当人的低层次需求被满足之后,会转而寻求实现更高层次的需要。还讨论了需要层次理论的价值与应用等。马斯洛的观点是心理学交往行为学上的辅证。

  马克思在《手稿》中并没有系统的讨论人与人交往关系的形成和作用,而是从人与物这个根基揭示出了人与人的关系,“人同自身和自然界的任何自我异化,都表现在他使自身和自然界跟那些与他不同的人所发生的关系上。”他从异化劳动来揭示人与人关系的扭曲,劳动的异化实际上是人类关系异化的根源。“在实践的、现实的世界中,自我异化只有通过对他人的实践、现实的关系才能表现出来。”通过异化劳动,“人不仅生产出作为异己的、敌对的力量的生产对象和生产行为的关系,而且生产出他人对他的生产和它的产品的关系,以及他对这些他人的关系”,异化劳动 “生产出不生产的人对生产和产品的支配”

  人 “通过异化的外化的劳动,工人生产出一个对劳动生疏的、站在劳动之外的人对这个劳动的关系…生产出资本家”,“因此,私有财产是外化劳动即工人对自然界和对自身的外在关系的产物,结果和必然后果”,马克思解释了私有财产的产生,论述了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的关系,(“……私有财产一方面是外化劳动的产物,另一方面又是劳动借以外化的手段,是这一外化的实现”进而理清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关系。

  阶级关系的产生,阶级在经济和历史范畴中理解,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出现私有制产生使阶级出现。阶级和阶级结构,是以社会生产关系中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为其划分标准的。

  马克思将阶级的概念带入社会关系的分析,人与人关系和交往进程的就在劳动、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实践的历史的基础上建立丰富起来,而且通过社会的各种内容体现出来,比如讨论阶级对社会形态发展和社会意识构成,对社会、民族、文化文明的影响。

  那么,就从马克思的异化理论角度对社会历史中的现实和问题进行探索和讨论。

  二、异化理论对社会解释

  (一)人与人关系的构成

  人作为独立的个体生活,但又必须得生活在社会整体当中,在互相观照的状态下才能获得存在感,被确证感。镜子是人类通过物理光学反射观照自己的一种工具,自我意识需要一个观照物,镜子理论是说人对事物得到的任何认识(理论)都是一种“镜像”,人就是一面镜子,这个镜子多数是“哈哈镜”,也有极少数的“平面镜”,不过这个平面镜也之是接近于理论上的平面镜,理想中的平面镜是不存在的。所以提及“标签”的时候,许多人喜欢互相给某些人贴标签,有些人是什么什么样子的。标签的指向有方方面面的,比如,我们在向别人介绍某人时,总要提起他或她的样貌如何,性格如何,而且在现代的语境下别人说你是什么才是什么,因为你所呈现的东西,需要被人看见。不然什么证明你活着呢?见到领导要叫某某主任,见到企业家要叫某某总,见到老师要喊某某老师,这样的“标签”是人为附加的,有时,剔除了这些标签,仿佛我们什么都不是,什么也都不存在了。

  人是群居动物,人的交往是非动物性的社会交往,人与人相处有必要性,但人脑是相互独立,人和人相处的时候感觉到隔阂,痛苦,人际交往中产生困惑。

  犹太教故事告诉世人,人类作为最后一个使徒窃取了智慧果,使得人神同形,人类开始获得智慧,由健壮到虚弱、人与人之间增加了隔阂和不理解,我们常常能听见“理解万岁!”这句话,人类一直在寻求互相理解的方式,人们在世界上因为痛苦,因为分裂的个体性,因为不能相互理解而造成了许多问题,语言本身是沟通工具,但语言本身是有障碍的,于是我们开始关注别人的意见,比如人际交往学(戴尔卡耐基)所撰写的《人性的弱点》这样的社会交往学研究,甚至于将人类社会的交往和产生量化和复杂化,教人怎么做人怎么交往怎样认识自己,人要学习剔除自己本来的性格和面目,加之以礼仪规范和伦理上的拘束,这样才能互相礼貌的沟通,或许虽然不能沟通,但可以互相相处,这就是最不正常、最没有本真的人与人的异化关系。   (二)生产力发展,劳动异化导致人与人关系的变化

  人最初是没有阶级的,但随着生产发展,产品的富余,私有制的出现,阶级的产生,人与人渐渐有了分异,利益有了冲突,原有的社会关系会进行改变,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人类自有了等级观念开始,如中国的人有“三六九等”的说法、阶级往往是根据原始的血缘,或者社会经济地位而分立的,人类社会总体经过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这样的阶段、生产力推动生产关系的变化,生产关系作为容器,要不断的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得以向前不断推进社会发展。同时,观察到在男女地位变迁上,可以从文字记载的神话宗教里体现,比如,在远古时期的神话传说中,无论是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神话还是以希腊为代表的东方神话,原初的神都是女性形象,女娲抟土造人,盖亚是大地之母,女性是人类的始祖,证明女性的社会地位十分的崇高,而随着社会发展,男权体系的建立,女性神的地位也渐渐降低了,后代神渐渐的以男性为主神,而女性基本都居于男神配偶或附加神,而且多与生殖和文艺有关,不在经济控制力的部分。

  资本主义制度下,因为占有巨大的社会资本社会资本,对无产阶级的不断剥削和压榨财富累积,贫富差距增大,所以也人产生了阶级的意识,人自己对有同样生理构造的社会人进行人为的阶级划分、类别区分。可以说资本主义的世界是一个富人的世界,人们对金钱趋之若鹜,金钱崇拜处处遍布,是以钱为中心社会生活。

  所以物质关系成为了讨论人和人关系的基点,历史发展和阶级不同、社会的基础不同,产生出与之对应的不同的意识形态,表达着西方的价值观、中国人经常可以通过娱乐文化产业接触他们,比如DC公司和漫威公司所创造的的美国的超级英雄们、体现了美国资本主义式的个人英雄主义,自由,以暴制暴以及个人力量的彰显、作为资本主义代表的奉献精神、社会责任感,而以好莱坞为代表的造梦的科幻片,资本主义的美国梦,很多超级英雄在真实世界里都是大富豪(例如蝙蝠侠、X-Men的教授等),而平民英雄,他们也都最终开着梦幻车,住进豪宅,被美丽女郎爱慕。特别是美国人有自由民主平等的理想――美国人深信自己的立国理想可以从恶魔手中拯救世界。这些恶魔希望征服世界,奴役人民;而美国希望拯救世界,带来自由民主平等。当然,最终证明邪不胜正。这是大国的自我期许和自信。蜘蛛侠的话表达了美国给自己的期许:权力越大,责任越大。

  (三)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被剥削者与剥削者

  无产者在劳动中感受到的是非人的,痛苦的,被强迫和不幸福的,对肉体的折磨,“只有运用自己的动物机能――吃、喝、生殖,至多还有居住、修饰等等――的时候,才觉得自己在自由活动……”,人劳动的越多就失去自我越多,“劳动产生了美,但是使工人变成畸形。……劳动产生了智慧,但是给工人产生了愚钝和痴呆”

  作为无产阶级的劳动者,劳动是不幸福的,卓别林的喜剧《摩登时代》中,卓别林对社会的敏锐观察力及天才的想像力,对人和机器的关系提供了最为生动的演绎。观众们永远忘不了主人公查理被机器卷进卷出的镜头以及被流水线弄得麻木机械,在人的鼻子、钮扣拧紧螺母的镜头。1935年,电影已进入有声时代这是卓别林为无声片画上的辉煌句号,同时也是他在电影艺术上告别流浪汉形象迈向更加成熟的标志。劳动者们需要用各种宣泄方式、寻求刺激、出现的许多新鲜娱乐方式、寻求回归自然、

  而有产阶级,在剥削他人获得利益而成为成功人士。富人占有了财富的幸福感、满足感,自我被确证的膨胀感。

  福布斯财富榜代表着最、而在商业环境下,推崇商业技巧,巴菲特是管理投资业大亨,每年都有各路精英名流都预约着巴菲特的午餐,指望从他身上得到商业技巧的领导。

  在生产力极大发展、资本繁荣的现代的资本主义社会下,聚集了许多个人能力突出、精神境界较高,掌握资本的精英人物。而且有产者在经济和社会地位被确证之后更注重在精神上寻求需要和满足,一部分精神境界提高的有产者对于文化、科技、慈善、社会公共事业的重视,放弃部分利益,投身教育慈善事业,表达社会理想。

  社会精英人与人的能力有所不同,西方文明向上追溯到柏拉图的理想国,精英长期掌握话语权力。西方一直有精英意识,精英政治统治理论是形成于本世纪上半期一直延续至今对西方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政治统治理论,它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来缘源流长的贤人治国理论一脉相承。前期代表有莫斯卡、帕雷托、米歇尔斯等。他们认为,“精英是由那些曾经、正在或将会拥有权力的人物构成的”。在一个国家中,就是这样一些极少数政治精英统治着国家,他们是真正的政治统治者,他们垄断着政治权力,履行着所有重大的政治职能。被统治阶级是绝大多数群众,他们是统治阶级的工具。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主权在民的民主政治从来就是一个虚构的神话。不可变移的历史规律是,绝大多数群众始终是受极少数统治者的统治,政权权力从来就集中于一小撮人之手,极少数政治精英掌握政权,统治绝大多数群众,是“不可逾越的社会学法则”。而慈善家,如安德鲁?卡内基、比尔盖茨这些获得社会地位和财富的社会精英,不仅自身的财富十分丰厚,在得到物质财富之后更注重精神上的提高,似乎是最先达到了理想化的精神状态。分享财富,致力慈善。

  异化劳动使生产力得到巨大发展,创造社会发展物质条件。异化理论对人自身异化的过程和结果的揭示,对人认识自身及认识人所处的社会中种种现实的、历史的现象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来源和实践的立场。

异化、人、社会

论文搜索
关键字:社会 异化
最新社会其它论文
大学生对余额宝使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浅议幼儿教学引入游戏化课程对幼儿社会性交
回归与延展
校园网贷乱象治理的探索
过度劳动理论与实践
中国老年人临终生活质量研究
社交媒体用户人际互动与社会资本提升路径研
社会热点事件在“两微”平台的传播机制研究
试论《诗经·小雅·十月之交》的社会背景
运用体育心理学提高女生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
热门社会其它论文
食品安全论文
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当代青年如何培养正确的幸福观-兼评《道德生
关于“网络社会”的道德思考
建立绿色化学
网络信任危机:电子商务的伦理陷阱
美德是不可或缺的
论自私(上)
“伦理化”的汉语基督教与基督教的伦理意义
医学伦理学与生命伦理学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