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工商管理论文 >> 企业研究论文 >> 美国高科技企业的创新管理及对我国的启示论文

美国高科技企业的创新管理及对我国的启示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6-15

美国高科技企业的创新管理及对我国的启示

  中图分类号:F2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02(2014)06-0062-06

  引言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研究实验室是公司专门负责创新工作的研发机构,它主要由具有丰富研发经验的科技人才组成。研究实验室着眼于企业的长期创新发展,以基础科学原理的探索为己任,增强企业的科研实力,在推动企业创新发展过程中,与营销、生产和专利等部门保持紧密协作。这种科研创新机构加强了企业科学知识和研发经验的积累,增强了企业创新发展的能力。同时,它有利于企业降低外购科研成果的风险,提升企业利用外部科技成果,发掘其商业潜力的效率。研究实验室在企业整个科技创新过程中发挥着积极而关键的作用,它不仅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实力,增加了产品和服务的科技含量,同时,也提升了美国整体工业的科技含量,增强了国家竞争力。分析和研究通用电气公司研究实验室在企业科技创新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对于我国企业的科技创新管理,企业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有效发挥创新主体作用,提升国家竞争力,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研究实验室内部人员的协作

  通用电气公司研究实验室内部人员的协作主要包括纵向和横向两种类型。纵向协作指实验室科研专家与工程技术人员、机械师等辅助研发人员在具体研发项目中的合作,这种合作的有效性直接影响到研发成功的几率。

  在企业科技创新过程中,实验室内部成员履行的主要纵向协作任务包括以下几点:一是科研专家根据已有科学知识和新的科学发现,或者依据营销、工程和专利等部门提供的最新信息,以及从外部科研机构和竞争者研发动向中获取的情报,产生出最新的研发构想;二是科研专家在工程技术人员配合下,设计开发新产品原型;三是将产品原型在研究实验室中的小型试验工厂进行试生产,以事先掌握和解决产品在大规模生产中可能遇到的技术问题。技术创新经济学者波尔斯玛?凯斯通过对通用电气和飞利浦公司研究实验室具体运作的比较,论述了实验室内部不同职能人员在具体研发项目中的协作制度,这种纵向协作的有效性可以极大提高研发效率和创新成功的可能性。[1]

  横向协作主要指实验室科研专家之间,以及不同研发项目组之间的沟通交流。德国等欧洲国家高科技企业的研发机构,出于商业机密的考虑,实验室科学家多是单独或组成与外部隔离的研发任务组,进行保密性的科研活动,科研专家之间不能随意就研发动向和相关信息进行交流。而通用电气公司研究实验室则与之不同,引导和鼓励科研专家,进行多样化和自由的沟通交流,实现最新科学知识和科学发现在实验室内的传播,提升实验室人员的工作技能和效率,促进新构想的产生。例如,通过这种横向协作,实验室科学家、1932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欧文?朗缪尔利用对真空管和热传导的研发经验,为柯立芝项目组X-射线设备的成功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绝缘材料组对化学材料的研发经验,又可以给其他项目组带来很大帮助和启发。这种横向沟通交流,有利于“灵感突现”,可以产生更多具有商业潜力的新构想和新思路。

  二、企业科技创新过程中研究实验室发挥的积极作用

  (一)研究实验室专门从事企业研发创新工作

  和通用电气公司长期保持合作关系的管理学者彼得?德鲁克说,企业需要创造一种创新型组织,在这种组织中,变革是一种常规而不是例外,是一种机会而不是威胁。创新是这种组织的态度和实践,创新型企业组织的领导高层要使整个组织富有创新的理念。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对企业组织关系予以重新安排,已有的层级组织还会继续存在,创新型组织只是在原有正式组织框架之外构建一个新的神经系统。[2]

  创新型组织认识到,保持企业日常运营和创造新事物都是艰巨的任务,但这两项工作都必须去做,创新型组织需要专门设立创造新事物的独立机构。[2] 此外,在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美国科学技术和工业发展的联系愈发紧密,“通用电气公司高层领导和科技专家明显意识到公司创新活动缺少什么。工程技术以应用科学为基础,而科学知识是工程技术发展最重要的原材料。没有科研工作对最新科学知识的供给,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难以为继。”[3] 在通用电气公司的发展越来越依赖科学研究的历史条件下,研究实验室就成为这种专门从事创造新事物的研发机构。

  研究实验室既要肩负研发工作,又要和企业其他职能部门共同合作。它不仅要关心研发,还要关心生产、财务和市场营销,在企业科技创新活动中,需要其他职能部门给予及时有效的配合。[2] 内森?罗森伯格在《探索黑箱》中指出,“在商业上应用新科学知识的能力取决于一定的社会能力。这些能力包括组织、管理和市场营销等方面的技能。”[4] 这就是通用电气公司研究实验室和公司其他部门协调合作所起的作用。

  (二)研究实验室在企业创新活动中与其他部门的协作

  在企业创新活动中,研究实验室和其他部门的协作主要包括与工程实验室、专利部门、生产部门和营销等部门的协作。企业研发、生产、营销和专利等主要职能机构的紧密协作,是企业创新成功的重要保证。通用电气公司创新管理的这种协作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研究实验室和公司各工程实验室的协作是产品和技术创新成功的必要条件。[5] 工程实验室协助研究实验室将新产品设计完善,以适应工厂的高效生产。工程实验室及时向研究实验室反馈新产品制造方面的技术问题,或提出某些需要高等科学知识指导的技术服务需求,求助研究实验室制造某些高精密的部件和仪器等。研究实验室设立了研发管理工程师职位,专门负责研究实验室和公司各工程部门的协调工作。   第二,研究实验室和公司专利部门紧密协作,可以满足公司专利事务对科研专家的需求,可以及时将实验室的研发成果申请专利保护,协助公司建立起专利壁垒和专利优势,在研究人员的科研进程中,发现具有商业价值的阶段性成果等。实验室首席领导者威利斯?惠特尼要求科研人员定期提交研发报告,梳理筛选有申请专利价值的项目材料送给专利部门。专利部门也会派遣人员到研究实验室,跟踪科研人员的研发活动,阅读研究报告,现场考察研究工作,寻找具有专利申请可能性和商业潜力的项目。

  第三,研究实验室和生产部门的协作可以保证新产品尽快投入高效的大规模生产,生产部门也能根据研究实验室推出的新产品特征,及时迅速地对生产设施设备和生产方法进行调整。科研专家还时常在研究实验室中培训一部分来自工厂内及其工程实验室的员工,将他们分派到各工厂工程实验室或生产作业中,传播科技知识和科学方法,这样既增加了工厂员工的科学知识,增强了工作技能,又有利于新产品生产和新技术应用由研究实验室向生产部门的顺利转移。

  第四,研发和营销部门的协作效率直接影响着创新成功的几率。在这方面,通用电气公司拥有丰富的成功经验。公司营销人员从创新过程的研发阶段就参与其中,向实验室具体研发项目组及时反馈必要的市场信息,或随时向实验室提供市场的发展动态报告,使实验室掌握研发方向,把握住新的创新机会。研究实验室和营销部门的协作正是科技研发和市场需求的有力结合。

  综上所述,研究实验室与工程和生产部门的协作,促进了研究成果转化为高效生产的新产品、新材料,或最新的生产设备和生产方法,为工程和生产人员提供科学知识的指导,提高其工作技能和效率。研究实验室和专利部门的协作,有利于公司为新技术和新产品及时获取专利保护,在科研中发现具有商业潜力的项目,为公司各类专利事务提供咨询服务和科技支持。研究实验室和营销部门的协作,使研发和市场需求紧密结合,推进公司的创新发展战略。在符合企业整体利益和长期发展目标的基础上,研究实验室通过这些多重协作机制提升创新成功的概率,促进公司研发创新能力的提升和创新范围的拓展。通用电气公司研究实验室和各部门的有效协作,是公司基于科技进步,拓展已有业务,并不断创新进入新业务领域,保持长期发展和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保障。

  三、研究实验室和公司外部环境的紧密联系

  通用电气公司研究实验室和外部环境的联系主要包括和学术团体、专业协会、大学和政府科研机构的联系,以及通过实验室的情报部门,对国内外同行业和相关行业企业研发动态的关注等。这些联系既可以使科研人员在实验室以应用为导向的研发环境中,始终保持对基础科学现象的研究与探索精神,也可以不断增加科研人员的科学知识,增强科研能力。实验室科研专家可以在参与学术活动中获取学术界的认可和殊荣,实现自身在学术上的事业追求,以此不断激励他们的工作热情。同时,科研专家的学术贡献也提高了公司在美国经济社会各界的声誉,吸引更多科技人才加入公司。此外,对外部科研机构和竞争企业的情报搜集,可以使实验室根据最新信息把握研发创新机会,保证企业的科技竞争力。

  研究实验室的科研专家参加各类学术团体和学术会议,和国内外大学甚至竞争企业的科研专家沟通交流。例如,实验室科学家惠特尼就是美国电气工程师协会(AIEE)的成员,并于1909年担任美国化学学会(ACS)主席。朗缪尔也曾于1928年担任美国化学学会的主席。实验室另一位著名的科学家艾尔伯特?赫尔曾任美国物理学会(APS)主席。[6] 朗缪尔还经常参加美国电气工程师协会(AIEE)等学术团体组织的会议。[7] 1932年,由于在表面化学现象的研究贡献,朗缪尔成为美国第一位来自工业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科学家。1934年,他获得富兰克林奖章,并于1941年当选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主席。惠特尼也曾因在物理学领域的杰出贡献在1931年获得富兰克林奖章。因为对电力科学作出的卓越贡献,以及对科研事业功绩卓著的激励和领导工作,他于1934年获得美国电气工程师协会颁发的爱迪生奖章。[8]

  从另一种联系方式和对象来看,在提出创建研究实验室的提议时,公司发明家伊莱休?汤姆生就建议要在研究实验室内设立一个信息搜集和管理机构,该机构要通过各种途径从公司外部搜集具有建设性意义,能激发最新研发构想的各类相关信息。[6]据此,研究实验室成立后,设立并逐渐扩充实验室图书馆,收集公司业务相关领域的最新学术成果和研发报告,并通过专业情报人员从外界获取最新最前沿的科研动向和信息资料。

  对国内外西屋电气和西门子电气等竞争企业研发动态的关注,有利于及时获取市场发展动向的信息和最新的研发机会,努力使公司在科研实力上保持竞争优势。和美国政府相关部门的研发机构、国内外大学实验室和独立科研机构的联系,既有利于获取最新的研发成果、掌握科技前沿信息、获取外部专利、把握科研机会,又有利于提升公司的公共形象,塑造通用电气公司代表科技前沿的创新型企业形象,为公司发展创造公共环境,也使公司对全世界科技精英更具吸引力。另外,公司自身雄厚的科研实力,加上和美国政府研发机构的合作经验,有利于公司在政府合作研发项目中,获得优先合作机会和项目支持,同时,也可以提升公司在美国国家科技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获取更广阔的创新发展空间。

  四、对我国企业创新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启示

  通过对通用电气公司的创新管理、研究实验室的运作、研究实验室对公司科技创新发展的系统性推动作用以及对美国整体经济社会发展重要贡献的分析,可以归纳几点对我国企业科技创新、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竞争力提升的重要启示。

  (一)完善的企业创新管理制度的构建

  建立起完善高效的科技创新管理制度是我国企业提升竞争力,保证长期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如同通用电气公司一样,美国多数企业都把科技创新看做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源泉,纷纷设立专门从事研发的创新机构,不断完善的科技创新管理制度,在企业管理高层的引导与协调下,有效组织技术、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活动。   借鉴通用电气公司的经验,我国企业的研发机构要大力加强实验室内部科研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在科技创新过程中的协作,提升研发效率。要加强科研专家之间的横向交流,使新知识和新方法在实验室内广泛传播,创新研发理念。要大力激发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对提出的新设想积极论证,并进行实验,对创议者给予相应的奖励。

  还需强调的是,企业科技创新的成功不仅在于科研本身,还包括新产品推广等多重因素。因此,除了要建立科研机构内部高效的沟通协作制度外,企业对科技创新进行组织管理的重点还包括研发、营销、生产和专利事务等部门的有效协作,这在通用电气公司研究实验室和公司各职能部门的协作机制中有明显的体现。

  在科技创新过程中,还需要对科技创新的组织管理制度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我国企业要积极推进科技创新活动的组织管理制度创新,构建富有灵活性、进取性和创新性的组织管理机制,系统有效地组织、协调和整合企业各职能部门的力量与各类优势资源,达到整体上的优化配置。特别是要将企业的整体利益和长期发展目标与企业的科技研发、组织管理制度改革以及生产设施设备合理布局结合,推动企业的长期创新发展。

  (二)企业科研创新机构和外部环境的紧密协作

  首先,如前所述,通用电气公司研究实验室与外部学术团体和科研机构保持着长期合作关系,实验室有些科学家还在学术机构中担任要职。实验室科研专家甚至与同行业竞争企业的科研专家保持一定的沟通联系,以了解最新科技知识和科研成果。我国企业也要经常组织科技人员以各种形式与外界进行科技交流,及时获取国内外最新科研信息,掌握行业最新科技发展动态,把握住每一个创新发展时机。

  其次,随着产品和服务技术复杂性的提高,企业科技创新成功的不确定性与风险越来越大。企业与外部科研机构的交流合作,成为企业分担风险、分享信息的有效途径。

  再次,因为我国多数企业科技创新人才稀缺,研发能力不足,因此,企业和外部学术团体、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结成研发和科技创新联盟,有效利用高等院校等外部科研机构的研发资源,也是企业成功创新发展的有效途径。

  最后,同发达国家企业相比,我国企业数量众多,规模偏小,研发力量相对分散。由于行业竞争等原因,国内企业习惯于各自独立研究,即各自为战,这种状况亟需改变。通用电气公司的科技人员经常在学术团体内和同行业竞争企业的科研专家进行沟通交流,这一点值得我们借鉴。我国企业相互之间要尽量通过建立某种形式的科技联盟,使分散于各个企业的科技资源加以重新整合,优势互补,以便最大限度地降低创新成本,提升创新成功的几率。通过合作研究和联合开发,不但可以增强各企业的研发力量,避免重复研发投入,提升研发效率,还能共享创新成果,从整体上提高行业领域的科技水平,增强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三)有效的科技人才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通用电气公司既制定了科技人才激励政策,又与政府、高校合作培养科技人才。我国同样要加强政府、高等院校和企业界对科技人才的合作培养,激励科技人才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我国科技人才长期较为匮乏,科技人才流失严重,而且对科技人才利用效率不高,科技人员分布不合理,主要集中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企业研发人才不足。此外,国家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现行教育体制整体来看仍然偏向应试教育,不易培养创新型人才。科技发展以人为本,科技创新离不开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政府需要加大教育经费投入,改革教育体制,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形成高校和创新型企业间对人才培养和发挥人才效用的良性互动。

  除了加强对科技人才的培养外,要利用多种途径提升企业现有科技人才的创新能力。在企业中形成一整套人才引进、培养、评价和激励机制,加大对有突出贡献人才的奖励力度,鼓励科技人才以科研成果入股,充分发挥科研人员的创新潜力。在美国科学家把为工业发展做出贡献视为科研工作主要职责之一,而且绝大部分从事研发工作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受雇于美国私人企业,科技人才成为工业技术创新的主导力量。

  (四)发挥大型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作用

  从美国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出,大型企业一直是创新的主体。通用电气公司等创新型大企业通过有组织的科研创新力量,推动企业自身与国家整体经济社会的同步发展。与中小企业相比,大企业在研发和技术创新方面具有许多优势,大型企业拥有充足的资金来源,能够提供更多的经费吸引科技人才投身于研发和技术创新活动。在推进创新过程中,大型企业可以购买大量精良的研发设备,吸引和聚集多领域的科研专家,利用自己庞大的生产规模和销售网络及时迅速地将研发成果推向市场。而且,大型企业比中小企业更有能力承担创新风险。

  目前,在我国大型企业中,自主研发创新效率不高,大型企业在研发和技术创新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从外部环境看,我国必须深化体制改革,通过政策倾斜、法律保护和市场培育等引导和激励措施,真正使大型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通过资本市场实现企业的战略性重组,加快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建立技术创新的利益驱动与风险制约机制。促进大型企业建立健全科研创新机构,尽快形成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大企业。

  从美国企业科技创新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在整个20世纪,正是由于美国联邦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有组织、有计划地推动,建立鼓励企业从事科技创新的政策体系,企业科技创新才得到迅速发展。在我国多数企业科技创新长时期没能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而企业则因政府投入或与政府合作研发机会太少,本身又因风险等因素而对研发投入缺乏兴趣,很难成为研发创新的主体。要确立我国企业在研发创新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必须建立鼓励企业从事研发的政策体系。通过深化企业改革,鼓励企业从事科研和技术创新。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鼓励着眼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科技创新活动。对于企业进行研发和技术创新,政府要大力支持,并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和税收优惠,推进企业创新主体作用的发挥。   结 论

  高科技企业要保持长期发展,就需要技术和产品的不断创新,而创新是有风险的,降低风险的最好方法之一就是进行基础科学原理的研究,探索更深层的科学现象,提高技术创新成功的概率。[6]拥有高水平、经验丰富的科研专家的研究实验室,对企业的持续创新发展具有关键性作用。研究实验室使科技进步内化为企业成长的驱动力,成为企业长期创新发展的重要保障。[7]

  通用电气公司研究实验室的创建和成功运作,成为美国工业界的先驱和榜样。继通用电气公司之后,美国杜邦公司、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和西屋电气公司等高科技企业,都以通用电气公司研究实验室为范本,构建起各自以科学研究为主的创新机构。[8]随之其他企业也纷纷效仿,提升自己的研发实力,展开科技竞争,从而提升了整个美国工业的科技含量,促进了国家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增强了国家的竞争实力。

  美国企业持续不断的科技创新,推动着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总体来看,自20世纪初开始,美国科技与经济实力始终保持世界领先地位。面对世界科技进步迅猛发展,进一步增强科技创新竞争力,是我国企业面向未来发展的重大战略抉择。美国企业科技创新的成功实践,无疑对我国企业创新发展和国家竞争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美国高科技企业的创新管理及对我国的启示

论文搜索
关键字:企业 创新 管理 启示 高科技 美国
最新企业研究论文
企业净资产收益率的提升途径分析——以中国
企业员工知识共享激励机制研究探讨
国有企业混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人力资源管理促进企业绩效提升的探讨
试论企业绩效的优化管理
浅谈体育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
关于人力资源在企业中的合理配置与管理研究
互联网时代如何提高纺织企业的销售管理
新媒体在国有企业新闻宣传中的实践和思考
基于价值链的高新技术企业成本控制方法研究
热门企业研究论文
民营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与制度创新
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思考
中小企业营销过程中的信用风险及其防范
我国高星级酒店服务质量研究
我国中小企业品牌战略实施研究
谈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人为本——论国有企业改革
浅析企业内部货币资金的控制与监管
国有大中型企业内部控制:问题、成因及对策
浅谈企业并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