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公共管理论文 >> 图书馆管理论文 >> 浅谈公共图书馆现实用户结构分析论文

浅谈公共图书馆现实用户结构分析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6-22

浅谈公共图书馆现实用户结构分析

  一、现实用户基本结构现状

  (一)职业特征

  用户多为有职业者且主要来自企业;从利用频率上看,以学生和退休人员利用公共图书馆频率最高。从用户所在单位类型看,更多现实用户来自企业,学校则居第二,然后才是事业机关和无固定单位者。利用频率的分布情况却与此不同。数据表明,各种不同工作状况用户到公共图书馆频率有显著差别。尽管用户中全日制工作者数量较多,但其利用公共图书馆的频率偏低;更多全日制工作用户到图书馆的频率在两周一次及以下;学生、退休者则到公共图书馆的频率较高,通常达到每周一次及以上。

  (二)性别特征及婚姻状况

  从用户性别结构来看,更多的男性用户会利用公共图书馆资源及服务。虽然用户性别分布不平衡,但其数据与网民结构比较却较为平衡。公共图书馆被女性接受程度与被男性接受程度的差距低于网络。但是,婚姻状况与性别的交叉分系数据显示,比之已婚女性,更多的已婚男性会利用公共图书馆。

  (三)年龄特征

  青少年用户居多,中年用户稀缺。用户年龄数据分布极差为80,有明显的离散性特征,说明公共图书馆已被各年龄段用户接受;但数据也表明,这种离散分布并非均匀离散。年龄分布的四分位数分别为21、27、37,说明21-27岁之间用户就占全部用户的四分之一。从年龄分布线型图上我们也可以看到,该分布图的陡峭度大于标准正态分布,并呈明显的右偏状态,为偏正态分布。其中,30岁以下青少年用户占现实用户的绝大多数,而中年用户很少。

  (四)学历特征

  以较高学历者为主,但各类用户学历分布不均衡。比之CNNIC所统计的网民学历分布,公共图书馆现实用户学历结构呈现出明显的高学历特征。其中大专以上学历者约占74%,比网民大专以上学历者比例高约22个百分点。然而,各类型用户的文化水平分布并不均衡。到馆全日制工作者学历较高;非全日制工作者区县则呈现出高中、大学数据双高,专科较低的双峰形态;负责照顾家庭者则更多为专科学历;而学生用户以大学、初中生为主,高中生明显偏少。说明各职业类型用户的知识基础不同。这也对公共图书馆提出了一些新问题:对特点职业群体而言,低文化水平现实用户利用公共图书馆较少,那么,是否可以有选择地进行服务推广活动?高中生利用图书馆较少,其原因仅仅是因为高中生学业紧张吗?抑或是否有必要加强与高中学校的联系,推动公共图书馆资源体系与高中生学习系统的连接。

  (五)户籍特征

  除本市用户外,较多外地户籍用户也利用公共图书馆。观察现实用户的户籍特征可以了解公共图书馆所在城市外其他县市用户占有不少比例。还有一些用户来自农村。这可能与目前城市人口结构的复杂性有关,但也反映了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正在更广泛的意义上逐步体现其“公共性”的特征。

  (六)收入特征

  用户以中地位收入工薪阶层为主,高收入者比例极低。数据显示,除无收入的学生外,超过一半的现实用户月收入低于2000元,而月收入5000元以上的用户仅占不到3%。结合用户的职业数据,我们可以推断:到公共图书馆的用户主要为中低收入工薪阶层。这一现象从某种程度上符合公共图书馆作为一种调节知识和信息分配的社会信息保障制度之作用,说明更多的种地收入者意识到公共图书馆所带来的机会并加以利用。但从另一个角度思考,该数据也说明公共图书馆信息服务供应在满足高端需要上处于一定程度的劣势。

  虽然片面强调对高收入用户的满足与公共图书馆使命不符,但是从本质上说,高收入用户的需要与其他用户的信息需求并无根本的区别,只是高端用户在衡量信息获得成本方面的评价指标与低端用户可能有所不同:高收入用户更加强调时间成本、学习成本和社会成本等因素,中低收入用户更加强调经济成本。因而高收入用户对公共图书馆的忽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目前公共图书馆在降低用户时间成本、学习成本等方面的不足。因而我们认为,目前公共图书馆高收入用户比例极低说明公共图书馆服务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通过进一步的分析诊断加以解决。

  二、基于当前现实用户结构的公共图书馆服务思考

  用户结构分析给我们不少积极的数据:如工薪阶层用户的高比例、户籍所在地的多样化以及性别分布的相对均衡等。但其数据分布中存在各种不平衡现象也为我们提出了一些有待思考的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以下几方面问题:(1)缺乏阅读习惯的用户不到公共图书馆来是因为不需要公共图书馆服务吗?(2)为什么高收入者不青睐公共图书馆?正确的人员收入结构比例应该怎样?(3)中年用户不利用公共图书馆,对此我们应该做些什么,能够做些什么?(4)有必要为利用公共图书馆更多的特定用户群体提供更加深入的服务吗?

  这些问题的产生反映出公共图书馆公平、开放、共享等服务基本原则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将产生一些矛盾,其隐含着一些更加深入的理论问题。例如:公共图书馆除了满足用户的阅读需要,还需要发展其他服务能力吗?公共图书馆应该倡导什么?倡导公共图书馆是公共信息服务空间,还是中低收入者的信息救济所?也许只有这些问题得到回答,以上关于用户结构不平衡所引发的问题可能得到具体的回答。因而,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是对公共图书馆基本原则应用问题的深入思考,对公共图书馆服务实践具广泛的指导意义。

  (一)公共图书馆“非信息服务提供者”的现实形象亟待改善

  缺乏阅读习惯的用户为什么不到公共图书馆来?这需要从用户和公共图书馆两方面来解释。首先,从信息需求的目的来看,人民关于信息的需要除了服务于个人知识学习和精神体验的阅读需要之外,还有服务于问题解决的信息需要。而这种服务于问题解决的信息需求之满足往往对用户具有更加明显的决策价值,因而更具吸引力。但如果人们对信息的可获得性质疑,服务于问题解决的信息需求受到压抑,而不被表现。其次,关于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内容问题,尽管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但国内已经出现了不少理论探索和实践探索。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将当前图书馆服务定位于“信息服务”,将未来的图书馆服务定位为“知识服务”。说明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内容除了满足以静态资源提供为基础的阅读需要,更要满足以动态资源服务为基础的信息需要。   (二)公共图书馆服务可用性太低,导致用户利用服务的成本较高,而提高服务可用性将使各类用户受益。

  公共图书馆用户以中低收入工薪阶层为主的结构,意味着公共图书馆正在实现服务重心下移的转变,起到其应当发挥的调节社会知识或信息分配作用。但是,较高收入用户基本不来图书馆,这也似乎并非公共图书馆“平等服务”思想的践行。高收入用户是否到公共图书馆获取服务由用户对该行为的价值与成本之比判断决定,因而总的来说收入较高者不到公共图书馆,一方面可能是公共图书馆没有他们需要的资源或服务;另一方面可能是利用公共图书馆获取相关资源的成本太高,尤其是时间成本、社会成本等;或两方面兼而有之。由于没有证据表明高收入者对信息价值的判断与低收入者相比较有显著区别,但有研究证明高收入者的价格敏感度低于低收入者。所以我们有理由认为,目前由于接受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时间成本、社会成本太高,造成高收入者不愿意到公共图书馆,转而寻求其他高经济成本渠道。因而,如果一定比例的高收入者愿意到公共图书馆,将意味着公共图书馆服务可用性方面的显著提高,其受益不仅是高收入者,也包括更多的中低收入者。我们认为,这一比例如果与我国人口实际收入结构比例接近可能比较适宜。

  (三)在保证基础文化需求满足前提下,应强化高利用率资源,并未利用公共图书馆更多的用户群体提供更加深入的服务。

  调查发现一些特殊用户群体占有公共图书馆用户的很大比例,如企业工作者。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服务角度:发展更多针对这些用户的服务。但是这一策略与公共图书馆的性质似乎有一定冲突。

  三、结论

  作为一种公共机制,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更加强调平等,即在资源结构性配置以及服务内容和方式上必须符合社会的整体性或一般性要求,因而不能在图书馆资源的结构性配置和服务过程中进行差别待遇。但我们认为,由于公共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有可重复利用性这一特殊属性,公共图书馆可以通过服务组织的改进来大幅度提高资源利用率。

浅谈公共图书馆现实用户结构分析

论文搜索
关键字:图书馆 现实 结构 公共
最新图书馆管理论文
图书馆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研讨
试论如何加强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与创新
试论高校图书馆动态化管理建设
物联网技术在图书馆管理中的运用探讨
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素质提升影响因素探讨
知识管理与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构想
新媒体时代公共图书馆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试论数字环境中图书馆管理创新策略
高校图书馆书库管理与读者借阅服务探讨
论乡村文化振兴视域下乡镇图书馆的建设
热门图书馆管理论文
浅谈数字图书馆建设
走向公共管理的治理理论
知识经济时代的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网络环境下我国图书馆服务模式的演变
创新:迈进新世纪的图书馆管理
地方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若干问题的探析
新公共管理:当代西方公共行政的新趋势
高校图书馆如何为高等函授教育服务
信息资源:特点·价值·机制
浅析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