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文化强国背景下高校思政教师素质问题浅谈论文

文化强国背景下高校思政教师素质问题浅谈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6-29

文化强国背景下高校思政教师素质问题浅谈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和战略工程,其中思想政治理论课要真正地发挥好主渠道作用,关键是教师。《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科〔2008〕号)文件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一支重要力量,是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因此,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认为,进一步提高思政教师素质应重点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是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政治素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既有共同之处,也有重要区别,这种区别主要在于讲授课程性质的差异。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课,其根本目标是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其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当前,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浪潮对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经济、政治、文化产生普遍影响,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全面深入发展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巨大变化,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撞击、西方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不断进行冲击,马克思主义作为我国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受到来自各个方面严峻挑战。[1]在这一背景下,进一步加强和提高高校思政教师的政治素质更显迫切和必要。作为大学生政治上和思想上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思政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即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坚定的思想信仰;作为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精神文明的传播者,思政教师自身讲政治、有信仰,才能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有鲜明的政治原则和政治立场,才能目光敏锐、头脑清醒,才能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才能面对各种腐朽思想和错误思潮保持冷静、不为所惑。人们常说,思政教师在教学中要坚持遵循研究无禁区,宣传有纪律的原则,不能根据自己的喜好,任意发挥,更不可向学生传播一些过于偏激的奇谈怪论,尤其是不能利用这个宣传阵地介绍和传播反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歪理邪说。只有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才能真正做到这一点。为此,思政教师要加强学习,特别是要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不断提高自己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政治素养,增强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只有这样,思政教师才能在文化强国建设中担当起思想育人的使命。

  二是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道德素质。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市场经济的推进,使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发生了巨大变化,面对众多的利益诱惑,包括思政教师在内的一些高校教师道德素质出现了令人担忧的状况。不讲学术道德,缺乏诚信,抄袭、造假、剽窃层出不穷,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明显,自私自利现象严重,一些教师的言行不仅远离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也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这些问题和现象虽然只是存在于少部分教师中,但是对教师队伍建设却有着不容忽视的消极影响。我们一直强调高校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但是,没有高素质的教师,何谈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李开复在《与未来同行》一书中说,“一个人能否成功,不只要看他的学习成绩或智商的高低,而要看他在智商、情商和灵商这三个方面达到了均衡发展。”“好人品就是灵商,团队精神就是情商”,“学校必须培养具备好人品和团队精神的人才,因为大学四年既是学生可塑性最强的四年,也是学生最容易被误导的四年。如果只重视培养智商,则走出校门的人才很有可能成为不能适应现代社会要求的畸形人才”[2]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当建立在教师人格的基础上”。一个道德品质不高的思政教师,其所讲授课程是没有说服力的,甚至还会因为教师人格缺陷而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而一名修养垂范、以身作则、表里如一、言行一致,有着高尚的道德风范和人品素质的思政教师,则能以其自身的人格魅力来教育和熏陶学生,从而使言教化为学生的德行。无论是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都一定要明确和坚守身教重于言教的原则。苏联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指出:“凡要教别人所应具备的一系列品质,也是学校教师应该具备的。”[3]因此,各高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必须进一步加强思政教师的道德素质建设。要把大学生教育好,思政教师首先要接受教育,努力成为教书育人的表率,不能只教育学生却不教育自己,说一套做一套,言行不一,成为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人,具体点说,就是要求大学生做到的,思政教师必须首先要做到,禁止大学生做的,思政教师坚决不能。思政教师只有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大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著名教育家吕型伟说:“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4]从责任和使命的角度来说,思政教师的道德素质问题应该放到献身事业、追求科学和创新艺术的高度上来认识。献身事业以期为思政教育发展注入永葆新鲜的血液和力量;追求科学以期不断探索和研究大学生成长规律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创新艺术以期让思政教育这门艺术之花常开常香。思政教师唯有认识其中深意,才能站好今天“育人”讲台。

  三是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水平。近些年来的调查表明,一些高校最好和最差的课程都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些思政课之所以受到学生排斥,原因比较复杂,其中,固然有学生的问题,如中学阶段学过这些课程的相关内容;普遍重视专业课,轻视公共课;讲求实用主义等。但是思政教师自身也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反思。“21世纪是一个信息充分共享,个人能力得以充分释放的世纪。千百年来,人们很少能像今天这样拥有如此多的选择机会,也很少能像今天这样可以如此充分地把握自己的命运。”[2]高校老师与学生、教与学都是如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说到底就是要讲理。要讲得有理,入木三分,讲的有用,解决学生面对的困惑问题,学生学得才能有兴趣。在这个选择多元化的时代,高校思政教师把政治理论讲成干巴巴的毫无生气的教条,学生怎么会愿意听。思政课教学要讲得有理,以理服人,教师就必须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夯实知识底蕴,同时更要提高教学水平。思政教师仅仅钻研教材是不够的,因为教材上的知识很多学生也会看懂,教师泛泛的解读和讲解,尤其是“正确的空话、大话、套话”太多,理论缺少说服力,也难以满足学生对于知识的渴望和要求。马克思说过:“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思政课给予学生的不应是概念、原则、结论,而应是一种理论思维,是观察社会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5]思政教师要深入思考教学中的每一个问题,尤其是大学生特别关注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让学生懂得看问题要站在什么样的立场和角度上、用什么样的观点和方法看。政治理论课要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思政教师就要做到既吃透理论,又联系实际,化枯燥为生动,变深奥为通俗,从身边现象入手,但不局限于现象本身,结合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力求通过道理的阐述,条分理析,抽丝剥茧,由浅而深,由易而难。通过思政教育培养大学生自己分析和解决学习上、生活上、理想信念上的问题,培养大学生理论思维的能力,使大学生对国家大政方针有深刻的认识,对社会层出不穷的问题有深切的思考。为此思政教师就要加强学习,做真正学习型的教育者,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理论素养,学会并运用好灵活多样有效的教学方法,设计好每一堂课,改变高校思政课晦涩难懂、严肃沉闷,曲高和寡的尴尬局面。需要注意的是,思政教育和教学要通俗但不要媚俗,可以浅显但不可以浅薄,不能把思政教育庸俗化。   四是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科研水平。高校教师科研能力和素质是教师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科学研究是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教学为科研搭建起发现和思考问题的平台,科研则为解决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奠定基础。无论是理论问题研究,还是教学问题研究,对教学的推动作用都不可低估,科研与教学的互补性帮助教师成长和提高。需求是学习的动力源,对于学生来说,课堂上的需求得到满足自然就会产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就会产生努力学习的动力和兴趣。清华大学艾四林教授在总结高校思政课现状时说:“与专业课程比,思政课的教师教学投入、敬业精神、奉献意识并不差,学历也不低,但教学效果却差强人意。”[5]分析原因,主要是出在学术水平上,思政教师人格魅力不差,学识魅力不足,无法长时间吸引学生,而教师的学识是在长期的学习和科研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所以思政教师,科学研究投入不足,问题意识较差,科研能力和水平低,会直接制约和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近几年高校思政教育的实践一再证明,良好的科研是良好的教学的前提和基础。一名优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一定是具有深厚理论素养和较强科研能力的教师。对于一些重大疑难问题,教师只要有深入的理论研究和深刻的思考,就会避免教学中的解读和阐述流于肤表,苍白无力,就会增强理论的震撼力,就会增加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

  要提高思政教师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首先,各高校要创造环境,领导要高度重视,对思政教育和教师的关心,决不能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在这点上有些学校做得非常好,如清华大学,有专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领导小组,党委书记亲任组长;在“985”一期、二期建设中均获单独立项;教师享受专门的课时津贴和奖励,且逐年增加;占用最好的上课时间。解决思政教师教学任务普遍过重的问题,减轻思政教师的教学负担,改变思政教师长期处于机械劳动的局面,为教师提供充足的科研时间。其次,思政教师自身一定要有科研意识,有针对性地研究问题。只要思政教师在研究上肯花时间,肯下功夫,一定会不断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尤其是中青年教师,在学历不断提高的同时,还要通过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优秀的学术带头人,让思政教师这支队伍不仅要人员数量可观,而且要实力雄厚,才能在文化强国的建设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文化强国背景下高校思政教师素质问题浅谈

论文搜索
关键字:强国 教师 背景 素质 高校 问题
最新高等教育论文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浅谈高职院校创新型动画人才培养现状及优化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实践探索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及提升措施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公信力研究
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体系构建
我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责任感的培育及意义
如何在新时代引领大学生正确追赶时代潮流
高校大创经费报销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计算机专业培养模式探讨
热门高等教育论文
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生素质教育
社会实践的加强与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推进
应对危机 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
英语教学如何适应职业技术教育
高等学校“专业”内涵研究
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挑战与对策
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三个代表”思想与高校的改革和发展
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学生利益如何维护
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的潜在优势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