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证券金融论文 >> 金融研究论文 >> 我国农地金融发展模式及运行机制研究论文

我国农地金融发展模式及运行机制研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7-08

我国农地金融发展模式及运行机制研究

  一、国内目前农地金融发展状况

  (一)取得的初步成就

  1.湄潭县试点取得的宝贵经验。在1988年,在经济随着改革不断发展的同时,中央政府决定在贵州省湄潭县成立农地金融实验区,虽然至1997年,最终以亏损550万元而以失败告终,但是为21世纪农地金融的发展提供了诸多经验。如:在重庆市江津地区,农民为了取得贷款,把土地的经营权和地面的农作物折合成股权从而成立合作社,再从商业银行贷款,既降低了风险,又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和团结性,使当地的农业得以集约化经营,促进了农民的收入,提高了当地的经济生活水平。

  虽然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奋斗,收获了许多经验,但是,整体农地金融发展方式还需不断尝试和改进。随着国内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以及政府加大对农业发展的支持,找到适合国内发展方式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强烈。

  2.法律逐渐健全。根据我国相关的法律规定,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作为贷款中的信用担保,与此同时,还有多项农地金融政策陆续出台,土地的使用权将变为所有者的一笔财产,这些制度及法律法规将为我国农地金融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另外,我国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备的使土地流向市场的机制。但是东部地区流向市场比例明显好于西部地区,西部地区需要加快改革的进程。

  (二)发展中遇到的瓶颈

  1.地区发展不平衡。我国地域面积广阔,从东部沿海平原到西部高原沙漠,从南部亚热带季风气候到北部温带大陆性气候,经济发展水平各异,在这种大背景下,不同地区农民的资金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因而在不同地区要采取适合本地发展水平的,农民可接受的模式。

  2.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尽管我国已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但是对农民起到的作用有限,农民抗风险的能力依然不足,这必然会导致银行对农民的贷款信用不足和农民对土地流转的不情愿,害怕变为失业农民,从而限制农地金融的长远发展。

  农民害怕失去土地后生活失去保障,降低了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影响当地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生活水平的实质提高。这种保障体系的不完善、不健全,如果得不到解决,将会继续阻碍农地金融的进一步发展。

  3.土地评价体系不完备。目前,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农民在向银行贷款时,对农民的土地估值缺乏统一的标准,有时紧紧以银行单方面的评价来贷款,缺乏权威部门的参与而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其结果是给农民带来巨大风险,因而也会降低农民参加的积极性,减少了当地产业的集约化。因此,国内有必要建立起一套完备、公正、合理的土地价值评估机制。

  二、目前国内典型的发展模式

  (一)土地抵押合作社

  以重庆市江津地区为例,该地区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是种植柑橘,但是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资金不足的问题而无法扩大规模,降低成本。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遵循自愿的原则,成立了合作社,参加的人员以自己的土地经营权及地面农作物折合成股权参与合作社的日常运转。

  该地区的实验是近几年对国内农地金融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实践之一,并且时至今日,该合作社仍在持续健康发展,为我国其他地区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在该模式中农民可以自由退股,保障了农民的权益,提高了农民参与的积极性,解决了农民的后顾之忧,体现了合作社自愿的原则。另外,当地政府对合作社有较大的控制权,处于绝对领导地位,这导致推广到其他地区有所限制。

  (二)银行领导模式

  以山东潍坊为例,当地是以蔬菜种植为支柱产业,产品销往全国各地。潍坊银行,向农民以他们的土地使用权、蔬菜作为信用担保来提供贷款,推动了当地经济的持续发展,提高了农民的收入。

  以商业银行的领导来推动农地发展,在对资金充足的银行来说,抗风险能力比较强,可以使农地金融业务得到更好发展,对当地的农业合作社也会带来先进的市场管理经验。但该模式中也存在一些缺陷,如:银行一般在农村地区没有分支机构,因而该模式比较适用于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或者,资金实力有限的银行,不能满足农民贷款业务的需要也会限制当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三、改善农地金融发展模式的措施

  (一)地区政府的合理支持和良好的信贷环境

  结合国外农地金融发展的经验,政府应该合理、科学的支持和管理,在财政和土地政策方面要提供帮助。这是因为:第一,政府可以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在合作社成立之初和发展过程中可以提供补贴,促进合作社的良好发展。第二,政府可以从法律和政策上,对土地的抵押提供帮助。第三,不同地区的政府,可以根据当地的发展水平,提供合理的、切合实际的帮助。

  此外,还要积极培养农民和银行间建立起信赖的合作关系,解决农民的资金问题。

  (二)完善相应的制度建设

  农地金融的发展离不开一个完善的制度体系,结合目前国内的现状,要重点提高对农民的保障机制,提高农民参与的积极性;此外要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统一的、标准的土地估值体系及机构,让农民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四、结束语

  虽然随着社会的持续发展,生产力的不断解放,第二、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但是农业有其独特的优势,如:抗金融风险强。尤其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发展的状况关系到国家稳定、持续健康的发展。因而研究农地金融的发展模式及机制,促进国内农业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对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很有帮助,因此必须加快农地金融发展模式改革和创新,提高当地的经济集约化水平,提高农民的收入。

我国农地金融发展模式及运行机制研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金融 发展 模式 机制 运行 研究
最新金融研究论文
试论国际金融研究的新方向
基于社会网络关系的农村普惠金融思考
浅析互联网金融模式存在的安全隐患
新冠肺炎疫情下绿色债券发展
浅析影子银行的发展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的大数据应用模式及价值研究
数字货币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
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问题研究
民间金融公司风险传导机制研究
AMCs金融科技研发模式探索
热门金融研究论文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汇率对人民币升值的影响
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监管的若干启示
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几点看法
金融危机是中国的心腹大患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问题及战略研究
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利弊分析
我国货币政策与股票市场发展的相关性分析
发展中间业务 提升综合实力
金融发展理论与我国金融体系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