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利益相关者理论视角下高校辅导员评价主体构建论文

利益相关者理论视角下高校辅导员评价主体构建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7-27

利益相关者理论视角下高校辅导员评价主体构建

  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在学生工作的第一线,肩负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神圣职责,是高校中直接引导、管理、服务学生的组织者和实践者。辅导员队伍的素质,影响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目标的实现。提高辅导员队伍整体工作水平,加强辅导员队伍考核,科学设置考核评价主体,是科学评价辅导员工作成效、促进辅导员队伍素质不断提高的重要保障。科学设置辅导员工作的评价主体,能发挥各主体在辅导员考核评价中的主导作用和协调配合作用,这对科学评价辅导员工作、促进辅导员队伍工作水平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利益相关者理论对科学设置辅导员工作评价主体进行探讨。

  一、利益相关者理论在辅导员考核评价主体设置中的应用

  利益相关者理论是美国弗吉尼亚大学企业管理学的弗里曼教授(1984)提出的,他认为“利益相关者是能够影响一个组织目标的实现,或者受到一个组织实现其目标过程影响的人”。来自维多利亚大学和匹兹堡大学的米切尔等学者对这一理论作了完善。他们认为利益相关者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影响力,指群体是否拥有影响组织决策的地位、能力和相应的手段;二是合法性,指群体是否被法律和道义上赋予对组织拥有的所有权;三是迫切性,指群体的要求能否引起组织管理层的关注。从影响力、合法性和迫切性三个特质着手,又可将利益相关者划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为“潜在的利益相关者”,可分为“蛰伏利益相关者”、“或有利益相关者”和“要求利益相关者”三个层面;第二种类型为“预期型利益相关者”,又可分为“显性利益相关者”、“依赖利益相关者”和“竞争利益相关者”三个层面;第三种类型为同时具有三种属性的“权威利益相关者”。

  高校辅导员在学生教育管理中处于重要地位。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第16号文件和2006年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文件中明确,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双重身份。他们在校党委领导下,在学校学生工作处(部)指导下,在各自学院辅导员岗位上,按照党委要求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生日常管理、服务等工作,同时辅导员工作与党政部门干部、共青团干部、专业教师、辅导员队伍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对辅导员工作进行考核评价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科学设置评价主体是其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因此,评价辅导员工作仅依据某一主体评价结论肯定是不全面的,它应由与辅导员工作直接关联的学生工作部门、学院党政组织、辅导员同行、任课教师以及大学生等共同参与才能作出全面客观的结论。因此,本文运用利益相关者理论对科学设置辅导员工作评价主体和合理赋予各主体权重具有一定的意义。

  二、高校辅导员考核评价主体设置可行性分析

  运用利益相关者理论于辅导员考核评价中,其目的是找准和介定对辅导员工作有影响力、合法性和迫切性的利益相关主体,并在对各利益相关主体职能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厘清各利益相关主体在辅导员评价中的侧重点,以发挥各主体在辅导员考核评价中应有的作用。

  第一,显性利益相关者(Dominant stakeholders)。拥有影响力和合法性,没有迫切性的要求,在组织中具有较大的作用。在高校对辅导员工作而言,具有此类利益关系的是学校学生工作处(部)。学生工作处(部)是高校党委、行政理学生工作的职能部门,承担着大学生教育、管理、服务的重要职责,是招聘、培训、考核、奖惩辅导员的职能部门,属辅导员工作显性利益相关者。

  第二,权威利益相关者(Definitive stakeholders)。同时具备影响力、合法性和迫切性三种属性。对于高校辅导员来说,直接的上级领导往往是最关键的利益相关者,通常也是最具权威性的利益相关者。高校辅导员的岗位是设在各院(系)的,负责辅导员工作日常管理的是学院党、政组织.应该说所在院(系)党委(总支)、行政是辅导员工作的直接上级,他们既是辅导员工作领导者,同时也是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组织者和实践者,他们在加强辅导员队伍思想政治建设和职业发展中肩负者重要职责。

  第三,竞争利益相关者(Dangerous stakeholders)。同时带有迫切性和影响力两种属性,但是缺乏合法性。高校辅导员分布在各院(系),尽管各院(系)学生规模大小不一、学科专业方向不同,但辅导员工作对象都是学生,工作内容都是围绕学生开展教育管理和服务。相同的工作性质和内容使辅导员之间的交流、合作、竞争彼此广泛,从工作性质而言,他们既是利益相关者,同时也是利益竞争者。

  第四,依赖利益相关者(Dependent stakeholders)。拥有合法性和迫切性,但是缺乏足够的影响力,需要强有力的管理者的引导来实现他们的利益。学生与辅导员是依赖利益相关者。《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文件对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思想品德方面,要求辅导员思想道德高尚,为人正直,有奉献精神,坚持以人为本,热爱学生工作,服务意识强,工作踏实细致;在教育管理方面,要求辅导员掌握学生教育管理重点,运用现代管理方法,提高管理科学化水平;在班风建设方面,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建设良好班风学风,杜绝不文明现象;在深入学生方面,要求经常深入学生宿舍,关心学生学习生活,解决他们实际困难。大学生既是辅导员工作的出发点同时也是落脚点,他们对辅导员的工作能力、服务质量、工作责任心有着最直接的体验,其满意度是重要的评价要素。

  三、高校辅导员考核评价主体设置及各主体权重分配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所有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员,都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增强社会责任感,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贯彻《意见》精神,高校党委应从战略高度切实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可靠接班人和合格建设者。如何将《意见》要求落实到辅导员队伍建设上,我们认为高校应在党委统一领导下,进一步厘清与学生工作相关主体职责,建立以辅导员队伍考核评价为重点,各相关主体齐抓共管为保障的评价体系,从制度上保证《意见》在高校的贯彻落实。

  1.评价主体设置

  本文选取与高校辅导员工作联系紧密,且同时具有影响力、合法性和迫切性中两个属性的预期型利益相关者,和具有三种属性的“权威利益相关者”主体为研究对象,以构建辅导员工作考核评价主体体系。

  (1)显性利益相关者:党委学生工作部(处)

  学生工作部(处)是高校党委、行政管理辅导员的职能部门,按照校党委部署,负责制定辅导员工作条例、管理制度、岗位目标和考办法。要求辅导员遵循大学生思想活动和思想发展规律、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做好学生党、团组织建设,抓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升辅导员管理技能、教育技能、科研技能。在理学生中遵循管理规律,提高管理效率,实现管理育人目标。

  (2)权威利益相关者:高校院(系)党政组织

  院(系)党、政组织作为辅导员基层的主管单位,具体负责对辅导员的管理。在思想品德方面,要求辅导员理想信念坚定,热爱学生工作,坚持以生为本,工作积极主动,服务意识强,职业态度坚定。在教育管理方面,要求辅导员掌握学生教育管理特点,坚持从实际出发,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体现教育管理的规律和成效。在深入学生方面,要求以宿舍为主阵地,通过谈心谈话,了解学生在思想、学习、生活和纪律等方面的情况,积极为学生排忧解难,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在班级建设方面,要求辅导员抓好班团组织建设,完善班级管理制度,以坚定的党性指导班级工作,以模范的行动引领班级建设,以优秀的人格感染班级学生。

  (3)竞争利益相关者:辅导员同行及任课教师

  辅导员制度在我国高校由来己久,我们党早期创办的中国工农红军大学,就设有政治指导员,是我国高校政治辅导员制度的基础。新形势下辅导员工作具有三大主要特征:一是辅导员工作是一项具有较高知识含量和技术含量的专业工作;二是辅导工作是集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为一体的综合性工作;三是辅导员是大学生成长的人生导师也是大学生的知心朋友。这三个特征既是对辅导员工作的总体要求同时也说明辅导员之间存在合作和竞争关系。合作是指辅导员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求高、任务重、环节多、情况复杂,单靠自身的知识、技能是很难做好的,它需要辅导员同行之间相互支持和配合。竞争是指目前高校普遍将辅导员工作纳入学生工作考核,作为辅导员每人都想通过自己努力取得优异成绩。因此,合作与竞争己成为现阶段辅导员工作的有效机制。

  任课教师承担着全校大学生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任务,他们的工作内容与辅导员虽然不同,但都是为学生服务的。在教学过程中他们一方面与辅导员保持着密切的配合,另一方面通过班风、学风建设对辅导员工作有着最直观的了解,对评价辅导员工作有着间接地话语权。

  (4)依赖利益相关者:大学生

  大学生的成长与辅导员工作有着直接的联系。在新形势下,辅导员如何成真正为一名引领学生人生航向的导师、指导学生成才的规划师、解答学生困惑的咨询师。首先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就是一切工作要以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为目标,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和参与学校管理服务的权利;其次要坚持立德树人理念,树立正确育人观,努力提高自身政治素质、理论水平、道德品质、知识水平,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以积极向上奋发精神和良好心态影响学生。三是要树立管理即服务意识,以学生为中心,变管理为服务,一切工作以学生是否满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四是要做学生的贴心人,对待学生要像对待亲人一样,在生活上无微不至关怀他们,在遇到困难时主动帮助他们。

  2.评价主体的权重设定

  综上分析,在高校中与辅导员工作有着密切联系的工作主体,由于他们的工作职责、观察视角不同,使得他们对辅导员工作作出评价后,得到的结论也只是反映出了不同侧面。全面客观评价辅导员的工作应赋予各评价主体不同的权重,以实现考核评价辅导员工作的科学性。利益相关程度的大小影响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即是利益相关程度越大,客观性越小,所以在评价系统所占权重就越小。本文结合辅导工作实际并在对部分高校调研的基础上建议评价主体权重为:学生工作处占10%;院(系)占15%;同行及任课教占25%(其他学院的辅导员占10%,本学院的专业老师占15%);学生占50%。

  利益相关者理论在高校辅员评价主体设置中的运用,是高校贯彻落实中央、国务院关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一系列指示精神的举措之一。然而,对辅导员进行考核评价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有许多方面是难以对评价主体进行定性要求和定量衡量的,但最终又必须对评价主体的评价内容和权重进行明确,因为只有这样才具有操作性。任何一个评价体系,其结果都不是绝对的,存在误差也是必然的。本文试图运用利益相关者理论对与辅导员工作评价主体的评价内容和权重进行研究,其目的就是减小各主体对辅导员工作评价的误差,以提高考核评价辅导员工作的科学性。

利益相关者理论视角下高校辅导员评价主体构建

论文搜索
关键字:主体 相关者 理论 构建 视角 高校
最新高等教育论文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浅谈高职院校创新型动画人才培养现状及优化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实践探索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及提升措施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公信力研究
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体系构建
我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责任感的培育及意义
如何在新时代引领大学生正确追赶时代潮流
高校大创经费报销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计算机专业培养模式探讨
热门高等教育论文
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生素质教育
社会实践的加强与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推进
应对危机 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
英语教学如何适应职业技术教育
高等学校“专业”内涵研究
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挑战与对策
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三个代表”思想与高校的改革和发展
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学生利益如何维护
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的潜在优势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