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工商管理论文 >> 企业研究论文 >> 企业纳税筹划的评价指标构建论文

企业纳税筹划的评价指标构建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7-28

企业纳税筹划的评价指标构建

  一、借助平衡记分卡构建评价体系的意义

  平衡记分卡(The Balanced Scorecard,BSC)的出现不但改变了传统的运用单一财务指标进行企业考核的思想,而且推动企业自觉去建立实现战略目标的管理系统,使其在产品、流程、顾客和市场开发等关键领域获得突破性进展。

  二、纳税筹划评价体系的构建

  1.财务方面

  (1)经营利润率。该指标主要是从房地产企业经营的角度来分析开发产品的获利能力,是一定时期企业利润总额与房地产经营收入的比值,表明每百元经营收入获取利润的能力。

  基本计算公式为:经营利润率=利润总额÷房地产经营收入×100%。

  经营利润率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受竞争方式、资本筹措方式、经营特点等众多因素的影响[2]。

  (2)经营利税率。该指标是企业一定时期内利税总额与房地产经营收入的比值,是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基本计算公式为:经营利税率=利税总额÷房地产经营收入×100%。

  经营利税率指标不仅反映了企业的经营收益,还反映了企业对国家的贡献程度。一般而言,经营利税率越高,表明企业财务成果越好,企业盈利水平越高。

  (3)成本费用利润率。是考核营业支出盈利水平的指标。当其它条件一定时,所发生的营业支出越少,所获取的利润也就越多。

  基本公式为:成本费用利润率=营业利润÷总成本费用×100%。

  成本费用利润率反映的是投入与产出,所耗与所得对比关系的一项经济效果指标。该指标数据越大,成本费用就越低,水平就越高,企业获利能力也就越强。

  (4)税收成本的控制能力。可以分解为两个指标:a、纳税筹划直接成本收益率=纳税筹划的直接成本÷纳税筹划的直接收益×100%,b、纳税筹划的间接成本收益率=纳税筹划的间接成本÷纳税筹划的间接收益×100%。

  2.市场方面

  (1)市场份额。产品的销售额占总市场的比例。销售额与房地产定价策略、促销策略息息相关,在制订产品价格时,可采取不同的定价策略,进而决定着不同的市场份额。

  (2)顾客满意度。客户实际购买价格与客户期望的购买价格的百分比。这是市场份额的后续指标,在节约税收成本的同时,企业也必须保持应有的品质,保证顾客的需求。

  (3)市场推广。营销费用占销售额的百分比。企业应当制定适度合理的促销计划,在促销策略中善用纳税筹划,合理分配广告投入、业务宣传费,减少税收成本,节约营销费用。

  3.内部运营方面

  (1)研究和选择目标市场的能力。选择开发何种产品,不仅决定了企业的目标市场,所承担的税负也是不同的,选择产品模式也应考虑纳税筹划策略。

  (2)企业的成长能力。以销售目标完成率、销售量同期增长率来衡量,销售目标完成率=实际的销售额÷销售任务额×100%,销售量同期增长率=(本年度的同期销量-上年度的同期销量)÷上年度的同期销量×100%。销量与定价策略相关,制订策略时需考虑税收成本。

  (3)税收政策的利用能力。可以将该指标分解为以下几个指标:a、企业的实际税收负担率=纳税合计总额÷营业收入总额×100%;b、税法遵从度=因违反税收法律、法规需要支付的税收罚款和滞纳金÷纳税合计总额。该指标反映企业对当地税收法律、法规的熟悉程度以及对纳税筹划风险的态度。

  4.学习与成长方面

  (1)员工流失率。任何非出于企业意愿的员工离职,都是企业智力投资的损失。纳税筹划专业性很强,尤其对财务方面的人员要求较高,保留这部分员工是企业所需要关注的。

  (2)员工满意度。反映员工的士气以及员工对工作的整体满意度,它是提高生产率、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的前提。该指标的获取,通常为内部员工意见调查,或随机抽样。

  由以上分析可以构建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企业纳税筹划的评价指标构建

论文搜索
关键字:纳税 筹划 指标 构建 评价 企业
最新企业研究论文
企业净资产收益率的提升途径分析——以中国
企业员工知识共享激励机制研究探讨
国有企业混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人力资源管理促进企业绩效提升的探讨
试论企业绩效的优化管理
浅谈体育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
关于人力资源在企业中的合理配置与管理研究
互联网时代如何提高纺织企业的销售管理
新媒体在国有企业新闻宣传中的实践和思考
基于价值链的高新技术企业成本控制方法研究
热门企业研究论文
民营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与制度创新
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思考
中小企业营销过程中的信用风险及其防范
我国高星级酒店服务质量研究
我国中小企业品牌战略实施研究
谈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人为本——论国有企业改革
浅析企业内部货币资金的控制与监管
国有大中型企业内部控制:问题、成因及对策
浅谈企业并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