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医药学论文 >> 医学论文 >> 循证医学在肺部疾病影像诊断中的应用进展论文

循证医学在肺部疾病影像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9-05

循证医学在肺部疾病影像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循证医学(EBM),通过循证医学搜集出的证据进行系统评价其最为可靠,从临床诊断来说,当前全面搜集和未发表的一些相同研究项目文献,按照相应的循证医学的质量评价指标,可以筛选出质量可靠的文献进行系统评价。通过循证医学为临床医师的诊断提供相应的决策,从根本上对患者的疾病进行实证,其研究更复杂化和科学化。EBM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各个科目,主要包含了循证外科学、循证内科学、循证妇科和儿科。当前EBM被广泛的应用于医学影像诊断之中,本文主要针对循证医学在肺部疾病影像诊断中的应用相关进展进行分析。

  1 循证影像诊断

  1.1 概述

  循证影像学诊断,其主要是指在医学影像诊断和介入治疗之中,不断通过医生的经验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尽量查找可靠的资料文献,通过临床实践为医生提供相应的决策。随着当前新型的影像诊断设备不断出现,各种软件快速更新,造成临床医生在诊断过程中对于决策的合理性产生质疑[1]。临床医生在进行影像学诊断的时候,常会遇到使用哪种影像学方法更加准确,结果出现异常的可能性、检验结果为阴性,是否就能够排除疾病存在的可能性,另外是否不需要进行临床实践,而循证影像学可以有效的解决此类问题。

  1.2 Meta分析

  目前很大一部分的临床影像学文献,仅仅是对技术的效果进行评估,针对影像学的检查思路、治疗效果、治疗效能以及社会效能等涉及很少。Meta分析其主要的步骤有:(1)对于独立的研究统计需开展同性质检验,如果具有同性质,则可以使用固定的效应模型进行合并,而对于不同性状的模型需使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组或者合并分析。(2)对于具有一致性的统计量,例如特异性、敏感性、准确性、诊断比值以及似然比进行加权合并,然后经合并之后计算出平均的统计量。(3)偏倚评估。偏倚评估的主要来源于发表的偏倚,研究者或者审稿人常会不关心阴性结果,有关的阴性结果文献不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导致了偏倚。

  2 循证医学在肺部疾病影像诊断中的应用

  2.1肺栓塞影像诊断

  肺栓塞是心血管疾病中常见的一种严重疾病,其发病率仅次于高血压与冠心病,并且肺栓塞的病死率极高,死亡率仅次于恶性肿瘤与心肌梗死。近年来,我国肺栓塞的患者人数不断增加,病死率与肺栓塞误诊的案例也在不断上升,使得人们和临床医生越来越关注肺栓塞疾病。在临床中,诊断医生最关注的问题是选择什么样的诊断方法来确诊,肺栓塞的确切指标是什么[2]。随着CT技术的发展,CTPA(肺动脉CT血管造影)可以有效的解决上述问题。CTPA与其他的肺栓塞诊断方法相比,其诊断结果更加准确,作为一种无创性诊断方法,近年来被广泛的运用到肺栓塞诊断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以往的资料来看(2000年~2010年文献资料),从中选择出关于CTPA诊断肺栓塞的文献进行统计,再从文献中选择出1250例诊断案例,发现采用CTPA诊断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74.2%和89.6%,SROC曲线下面积是94.5%,这进一步的说明CTPA诊断肺栓塞具有明显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说明诊断的准确性较高,所以CTPA可以作为诊断肺栓塞的重要方法[3]。

  2.2非小细胞癌影像学分期

  非小细胞癌的主要治疗措施依靠的是准确的分期,手术的治疗成功的关键在于淋巴结是否出现转移或肺外转移,如果非小细胞癌患者没有存在转移的情况,则患者5年生产率为50%,如果患者出现了转移的情况,那么患者的生产率仅有23%。虽然说CT能够很清晰的显示病灶部位的形态和解剖结构,但是CT对病灶的良、恶性无法很好的区分,纵隔镜可以准确的诊断出淋巴结是否出现转移,但是纵隔镜检查是一种创伤性的诊断方法,在临床诊断中受到较大的限制。而FDG-PET诊断方可以同时兼顾上述的问题,不仅能够准确的判断出病灶良、恶性,而且其为无创性诊断方法[4]。通过以往的资料进行分析,采用FDG-PET对非小细胞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进行评价,发现FDG-PET的敏感性、特异性都要高于CT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这说明FDG-PET比CT诊断更为准确。

  2.3肺癌的筛查

  虽然Ⅰ期肺癌患者在术后5年的生存率为70%,但是仅有极少的患者能够在早期无明显症状时诊断出,所以早期准确的诊断对治疗Ⅰ期肺癌患者有重要意义,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生存率。早期对肺癌患者的筛查成为了临床诊断的重点,但是对肺癌患者的早期筛查还存在着较大的异议,有学者对此进行了系统的评价。如Manser等人,对肺癌筛查进行Meta分析,但是分析的结果却表明肺癌的筛选不能使用胸片或痰细胞学进行。随后有学者采用Meta分析了综合评价低剂量SCT筛查高危人群早期肺癌的价值,对国内外的文献中的不同结节直径的患者进行异质性和一致性分析,发现结节直径≥5mm阳性标准比较合理,总的诊断率较高[5]。

  3 小结

  综上,EBM在肺部疾病影像学诊断应用方面,可以有效的使得医师能够更加合理、科学的选择影响检查方法和设备,从而提升其诊断水平。当前我国的循证影像医学水平的发展相对较落后,其主要是由于试验质量以及数量之间的差异,使得我们在循证医学诊断上需更多努力,以此提高影响诊断和研究水平。

循证医学在肺部疾病影像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论文搜索
关键字:肺部 疾病 影像 应用 诊断 医学
最新医学论文
医疗保险本科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研究
浅谈护场理论研究进展
浅谈寒包火理论探源及其在肺系疾病中的应用
浅析中国糖尿病管理模式
运用通降理论诊治慢性胃炎的探讨
保健食品相关的原料范围界定和注册管理探析
疫情下突发传染性疾病相关临床研究
复工复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风险评估
流感及流感疫苗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针灸临床带教中的几点体会和思考
热门医学论文
不同情况下病人的心理护理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Caspase ,BCL-2蛋白家族与细胞凋亡调控机制
高血压与X综合症
中医哲学和中医学及中国生命科学
慢性疲劳综合征与体育锻炼
吸烟与眼部疾病
儿童溃疡病诱发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抗菌肽的研究进展
军团菌病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