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与创造性思维培养论文

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与创造性思维培养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9-28

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与创造性思维培养

  美术学科的感知性和表现性,决定了美术教育的任务―体验美术乐趣,提高学生审美情趣、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具有基本的美术素养,拓展想象和创造的空间,在自然和社会中感知艺术的魅力。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我们更需注重是否有利于知识的触类旁通;是否提供学生内心自由展现的机会,并运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主观的体验、情感和理想;是否重视了学生特性品格的发展、综合素质的完善和创造能力的培育。而创造性思维是开放性的思维,是以现有的知识和经验,变换组合、补充并建立一个完整且理想的新形象,非重复性的特点能有助于人打破思维定式。正如美术教育家罗恩菲德所说:“在艺术教育里,艺术只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一个目标……假如孩子长大了,而由他的美感经验获得较高的创造力,并将之应用于生活和职业,那么艺术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就已达到。”[1]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培养学生独特的观察力和创新意识,激发知识的融会贯通性、活跃的想象力和独有的灵感。然而,在实际的美术教学中,有些教师过分强调技能的训练,重视范画的作用,导致学生缺乏自主绘画的信心,作品大同小异,缺乏创造力和想象力。有些教师只倾向于作品的完成效果,疏忽了学生绘画过程及情感领悟。评价作品时更是大而化之,不能耐心地去“读”学生的画,从而影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在美术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和创造力,就必须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教学实践中,我总结出以下几点体会:

  1 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

  创新素质表现为引导学生探究问题、发现问题,积极研究新规律新方法的心理取向。创造性思维具有多向性、多维度、开创性的思维活动。在学前专业美术教学中,培养创新意识是美术教学的重中之重,应指导学生多角度观察,强化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日常练习,实现思维多向性的基础学习。

  1.1 引导学生多角度体验、多维度分析

  马蒂斯说过:“创造始于观看,而看的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活动,需要一种努力”。[2]在美术教学中,应把观察作为美术教学的基础,教师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进行多角度观察客体、认识客体,寻找不易察觉的关键因素。通过视觉观察后学生会对物体有自身独特的理解和感受,包括客体初步的形体特征、自身寻求感兴趣及表达的角度及主观上的认识。

  1.2 鼓励学生从自身的思想感情出发,将观察视点表现为思维和感觉

  不同的观察方式形成了不同的视觉角度,产生了不同的绘画角度及绘画表现方式。观察为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在观察的基础上,避免绘画的模式化和概念化,需培养学生不断地主动分析、比较、取舍。把“客观美”转化为“艺术美”是一个复杂的创造性过程,提炼主体的主观认识,之中包含学生们的想象力及智慧,注入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安排画面的艺术节奏感和张力。

  2 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创造方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方式

  2.1 换种思维方式,打破惯有思维

  习惯性思维不利创新意识的培养,有目的地培养学生打破原有理念,摆脱原有束缚,换种思维模式。如可以简单先从问题的“点”散射联想到“面”。

  2.2 同一命题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绘画表现,培养学生的变通能力

  去了解和体验不同的材料材料和工具的不同能带来的创意灵感。这种“一题多画”,围绕一个问题向不同方向扩散,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培养学生从联想中求异,从观察中求异,增强思维能力的灵活性、变通性和创新性。

  2.3 丰富想象,以法作画,以情作画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3]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有着密切的联系,每位学生都拥有一颗充满幻想与想象的心,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创造想象,以推动思维的创新。在艺术表达中,避免依靠现有资源临摹,启发学生从自身兴趣、与自己密切相关的点出发,引导学生主观化用色,表现自己的情绪和情感,如分析马蒂斯的主观色、强调色。

  3 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培养思维的积极性

  评价是一个教育的过程,是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过程,更是一个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科学合理的评价,可以促进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1 评价形式:互动――开放

  教师教与学生学是互动的,又是开放式的。放开教学,开放思维,有利于彼此分享交流经验,提升综合能力,实现教学助长。传统的教学评价教师总是一言堂,没有民主气氛,忽视了学生的自我评价,导致学生习惯被动接受知识和评价,长期不敢于发表自己对事物的看法。要想改变学生状态,就必须努力营造平等、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经常让学生上台讲讲自己的作品,谈谈自己的设想,与同学互动,尽情阐述自己多方面的想法。在关注学生画面特征的基础上,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心理发展和绘画的一致性。

  由此可见,“互动――开放”式评价保护生命的活泼和原创力,能使学生畅所欲言,并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下集思广益、获得灵感。

  3.2 评价内容:过程――结果

  过程评价是对学生美术学习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包括学生的认知水平、绘画技能、参与精神、合作意识、探究想象能力以及交流表达能力等全方位的综合评价。评价立足于学生的观察感知力、表现力、想象力、创造力是否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发挥,关注的是学生的能力形成与发展,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心理发展和绘画的一致性。

  结果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关注的不仅是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还有学生的情感和创意、个性形成与发展。作为美术教师不能忽视了学生认知事物关系和掌控作品的能力。所以在教学的每个环节都要加强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尊重学生的自由表现,承认学生审美个性特征的客观存在,不断激活学生的创造热情,最大限度开发学生的潜能,重视发展学生思维的贯通性、独特性和灵敏性。

  3.3 评价态度:真诚――引领

  赏识――教学评价以鼓励学生作为美术评论的出发点。艺术承载人的各种情与感,是一个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从多个角度关注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以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日常中及时抓住学生稍纵即逝的新鲜想法,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充分激发他们的自信心,肯定学生们所取得的点滴进步,使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得以发展。

  引领――指导性评价,指导学生怎样构思、用色、取舍、创意等,这是学生发展的需要,具有指导意义,发挥了评价的促进和提升作用。教师要关注学生自我认知、自我提升,促进学生主动且全面的发展。教师评价的目的是为了自我认识、改善,以全面深入、多维的教学评价方式,为不同层次的学前学生创造完善的机会,发挥了评价的促进功能――推动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教学评价不是一个静止的结果,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促进和补充,最终引导学生更好地体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

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与创造性思维培养

论文搜索
关键字:专业 创造 培养 教育 教学 思维
最新学科教育论文
软件工程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研
“赛教学训”四位一体化的物联网工程专业人
浅议幼儿美术趣味教学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如何利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解读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及影响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营造快乐的氛围
微积分慕课教学资源与应对策略探究
浅析在德育课教学中如何灌输团队观念
MOOC引领下中学历史课程多元化教学模式研究
“情感过滤”假设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探讨
热门学科教育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变“教师教,学生学”为“教师教学生学”
素质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初探
素质教育和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现代体育课堂教学重在创新
浅谈《体育课程标准》与体育教师观念的转变
电教手段优化体育教学
陶行知健身思想研究
简论现代游泳技术与训练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