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心理学论文 >> 小议大学生积极心理模式的构建论文

小议大学生积极心理模式的构建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10-03

小议大学生积极心理模式的构建

  一、90后大学生心理特点分析

  90后是在新时期飞速发展的高科技时代成长起来的,他们热情奔放,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能力强.具有前卫的思维意识和思想观念,对新鲜事物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看法,富有智商高、好奇心强、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强等特点。然而90后的学生一出生就面临着社会给予的竞争的压力。由于家长,教师对学生的高要求,时常超越了他们所能承受的范围,使学生每天生活在竞争、受敦促、受批评的环境中,形成了程度不同的如焦虑,自卑,悲观等不良情绪。90后由于亲情友情的缺失,使他们缺少心灵的默契与感情上的沟通,进而容易孤独。由于没有经历过大的波折,心理普遍比较脆弱,容易受到伤害,进而产生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1]

  二、影响90后心理的因素

  1.外部因素

  1.1社会环境:90后是出生在高科技社会的一代,伴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现代化通讯手段如互联网、手机等这些大众传媒途径的广泛使用和对互联网的过分依赖,使得他们心灵空间封闭,是非价值判断和控制能力较弱;大众传媒的市场化使得许多媒体为了争夺市场,追求利益,宣传假冒伪劣广告、虚假有偿新闻。其诱惑力和欺骗性导致青少年心理扭曲和价值观念的偏差。

  1.2家庭环境: 大多数90 后生活在“6+1”这类家庭结构中,过分溺爱,使他们不懂得艰苦奋斗和居安思危,自我意识较强,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团队合作意识,缺乏责任感;身为独生子女的90 后,除父母外,亲情观相对淡薄,性格孤僻;伴随着离婚率的不断上升,家庭解体使部分90 后性格和心理上造成某些情感缺失和成长断位。逆反心理特别强,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1.3学校环境: 90后受教育的环境,由于教师过高的要求时常超越了他们所能承受的范围,使他们每天生活在竞争、受敦促、受批评的环境中,过度的竞争压力导致他们形成了程度不同的如焦虑,自卑,悲观等不良情绪和孤独的心理特征。[2]

  2.自身因素

  90后是在高度竞争的环境中出生和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的心理状态的形成与时代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同时个人的心理素质同样因个人性格特点的不同而形成较大的差异,所以不同的90后学生也表现出很大的差异,他们有的能够发挥自己长处更好的适应社会大环境的需要,成为时代的娇子,有的却因为抗压能力不强,在经受不住挫折和打击的时候走向了极端,这样的悲剧也时有发生,想必大家经常听到某某高校学生跳楼、服毒、割腕等自杀现象。那么,同样是一个时代环境下出生的孩子,性格差异怎么会如此大,究其原因,与父母的遗传因素有很大关系,父母的遗传基因和性格特点直接决定孩子的性格特征,其心理特征也影响后代心理健康状态的形成。所以对于每代人良好心理状态的形成是时代刻不容缓的课题,因为这是决定代代传承的问题而亟待解决。

  三、高校积极心理模式的构建

  1.高校心理的载体

  1.1教育者心理

  在高校,教育者心理亦即高校教师心理,教师心理不健康会影响师生关系,甚至伤害学生心灵,对学生心理健康状态起到不良影响。因此,教师本身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因为工资待遇的偏差,教师住房问题,医疗问题等对教师工作心态和心理情绪造成一定的影响,使得部分教师在心理上不平衡。教育教学任务繁重使得有些教师提前出现职业倦怠。同时,学校众多的考核指标和教学要求,不同层次学生和家长的需求,社会舆论压力,教育教学改革等加重了教师的内心压力,导致不少教师自然心理失衡。

  那么,应如何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呢?

  首先,教师本身要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身为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学习新知识,适应新观念,掌握新方法,达到新要求,寻求新发展,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不断接受新知识,开拓视野,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工作和生活,及时进行自我调适、自我完善、自我解放,减轻身心压力,维护自身心理健康。

  另外,学校要为教师创造宽松愉悦的工作环境,提高教师的待遇和社会地位,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实事求是辨证看待教师队伍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营造和谐的内部环境,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主动为教师排忧解。学校领导要做到工作民主化,管理个性化,采取多元评价方式,从学生的考试成绩,教师的教学思想、育人水平、工作态度、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工作的创造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让广大教师体会教书育人的乐趣。

  1.2学生心理

  学生心理即高校中大多数学生所呈现出一种的心理状态。一所好的高校不仅要培养出具有先进科学文化知识水平的学生,更要注重学生完美人格的塑造。如何塑造学生的积极心理是一个刻不容缓的课题,是学生成才的先决条件,一个心理不健全的学生即便拥有高水平的科学文化知识也不能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所以,高校要重视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不仅能够充实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技能,又能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学生心理的形成受到高校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3]

  2.塑造健康积极的高校环境

  2.1自然环境

  高校自然环境是指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其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包括学校的周边环境和学校自身的校园环境。如,很多大学在扩建校区的时候选择在远离市区的郊外作为自己的教学环境,空气清新、环境幽静能够更好的保证学生最大限度的发挥学习效能,集中精力投身于学习生活中,达到学生良好的学习状态。 校园本身的设施建设如教学楼、图书馆、学生公寓、学生食堂的设计一般也都别具匠心,采用独到的设计形式,有时配有名人雕塑等,使校园更具有文化气息,另外校园绿化的合理设计和搭配更能为校园增添别样的气息,能够让学生们感受到充满勃勃生机和希望的校园氛围。所以,一个好的学校要尤其重视校园自然环境的选择和塑造。   2.2人文环境

  高校的人文环境是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定不无道理,好的人文环境更加有利于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提升修养及综合素质。校园的社团活动、知识竞赛、校园风气、校园精神等对学生积极心理的形成甚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好的学校一定要具有一个好的人文环境,是学生成才的前提基础。

  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途径

  3.1隐性教育

  大学的隐性教育是指除了课堂和一系列校园文化活动之外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从而让学生达到无意识的受教育过程。这种教育的内容包括校园文化、校风校纪、教师的行为习惯、心理状态,做人原则等在日常生活中对学生耳濡目染的潜意识的影响,最终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状态的形成。这种隐性教育较之学校的显性教育往往具有更大的功能。[4]

  校园的隐性教育要从两方面入手:

  3.1.1从校园建设入手,校园建设包括校园自然环境建设和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学院首先要选择较好的地理位置。另外,要加强学院的人文环境建设,保证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更能受到良好的文化素质教育。这样的校园环境能够充分保证学生成为全方位的综合型人才,为他们走向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3.1.2从教师教育入手 ,一个好的学校在选聘教师时不仅从学历学识和教学实践能力方面去考核,还要从个人修养,人格人品,作风等方面去综合考评,选聘一些综合素质高的教师。一个好的学校既要有良好的自然环境、先进的教学设施,更要有一支综合素质优秀的教师队伍,教师对学生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学生心理健康状态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3. 2.显性教育

  3.2.1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

  高校要通过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加强大学生的心理教育,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模式。心理健康课程是高校教育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必修课程,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

  3.2.2开展心理教育、团体辅导、心理咨询活动等

  寓心理健康教育于活动之中。利用广播、板报、条幅等宣传工具,宣传心理健康知识,提高教育效果。结合学生不同时期的心理特点,开设有针对性的讲座,解决学生中存在的实际心理问题。开展心理咨询,通过谈话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帮助、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教育,帮助大学生宣泄疏导情绪压力,排除心理行为障碍,增强对心理疾病预防能力,减轻精神压力,保持身心健康,提高学习效率。

  3.2.3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

  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是根据档案原则,通过心理测试,如认识能力测试、个性心理测试、职业兴趣及行为态度测试等,获取有关心理活动的能力、心理状态、心理变化的材料和信息,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整理,对现实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制作,形成内容丰富翔实的心理档案。

  综上所述,是本人对高校学生积极心理构建的一点粗浅的建议,希望能够得到教育界多方专家的指导、批评和指正,从而为我们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贡献一点微薄的力量!

小议大学生积极心理模式的构建

论文搜索
关键字:大学 积极 心理 模式 构建 大学生
最新心理学论文
浅谈心理学理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利用心理学理论提高税收管理与服务效应的研
无偿献血不良反应的心理因素及对策研究
传媒艺术类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模式
数学在心理学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心理学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究
探索人本主义心理学在心理咨询中的应用策略
浅析心理学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地位
网络暴力游戏成瘾的心理机制探析
幸福能力培养的内容探析
热门心理学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论大学生心理素质结构
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家庭原因分析
浅析当代大学毕业生的择业心理及其调适办法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大学生择业受挫与应对
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障碍分析与对策
论大学生心理健康预警机制
心理学的发展与应用
青年心理健康的性别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