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中等教育论文 >> "导学案"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调查研究论文

"导学案"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调查研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10-04

  一、对导学案的认识

  就目前为止,国内已经有许多学者给出了导学案的相关定义,有的学者认为导学案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教学方案,有的学者认为是一种学生自主学习方案,因此,导学案具有双重性,总体概括来说导学案是教师以新课标为指导,以素质教育为目标,通过深入研究教材和学情,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编写的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方案。

  导学案的“导”可以分为“课前导”、“课中导”、“课后导”三部分,在地理教学实施过程中具体就是“课前导预习、课中导合作探究、课后导总结巩固以及复习时导思路”三个环节,教师通过导学案的“三导”部分引导学生组织教学。[1]

  二、调查的背景与意义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以导学案为载体的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成为一种流行趋势,为课堂注入了新活力。那么,以导学案为载体教学模式在新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取得哪些成效?存在问题有哪些?为了解清楚这些问题,本文选取渭南市某中学为例,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其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其实施过程中取得的初步成效及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策略,目的在于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

  三、调查内容及结果

  调查对象为渭南市某中学高一年级学生及地理组教师,该学校高一年级总共有24个班,本次调查随机抽取10个班,每个班发放50份问卷。学生问卷发放500份,回收492份,有效回收率为99.2%,教师问卷发放10份,回收1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1.导学案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初步成效分析

  1.1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根据10位教师的问卷结果显示,导学案在编写和设计时,有7位教师的都是以“学生为中心”观念来进行编写和设计,3位教师以“师生双中心”观念来进行编写和设计,从这些数据可以得出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习新课前学生通过导学案自主学习,上课时,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学互学,小组讨论,融入到学习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中,改变了以往“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形成了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过程,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其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了起来。在这一过程中,使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变“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使其主体性得到最大发挥。

  1.2施展学生学习个性

  调查结果显示,42.3%的学生认为导学案教学模式更能调动自己的学习兴趣,36.3%的学生认为与传统课堂差不多,还有21.4%的学生认为比传统课堂的学习紧张,根据这些数据可以得出:利用导学案组织教学能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热烈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整个课堂随时都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机会,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感悟以及评价,学生的学习个性能够得到充分展现,使其富有个性地学习。

  1.3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导学案”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要求要尽可能使问题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完成,其本质追求就是知识的获得,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调查结果显示 44.6%的学生认为导学案使用后最大的优点是团队合作意识增强,在与同学的相互交流中,学生可以获得平时从课本中得不到的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培养学生之间沟通、理解和加强合作的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这样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学会合作、体验合作,在合作中体会合作的快乐和成功地喜悦。

  1.4减轻教师课堂教学负担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如果说教师是“演讲者”,那么学生就像是“听众”,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主要是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很少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让学生感到上课枯燥并产生厌学心理,而且使得教师教学负担沉重,更重要的是教学效率低。根据调查结果显示,10位教师中有6位教师都认为使用导学案教学能减轻课堂教学负担,可以得出随着“导学案”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教师通过导学案引导学生学习,改善了高中地理课堂中“教”与“学” 的关系,更加凸显学生“学” 的自主地位,使原先的“教师本位”转向“学生本位”,具体而言,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主要的作用是引导学生思考,将更多的思考和实践的空间留给学生。

  2.导学案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问题分析

  2.1课前预习不到位

  课前预习属于课前导部分,课前预习是课堂教学的预备性学习,即学生根据导学案进行有任务有目的自主学习,对所学内容形成初步的认识框架,发现问题并带着问题走进课堂。然而,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对“如何运用导学案进行课前预习时”有53.8%的学生选择的是根据导学案的问题对照课本找答案,20.8%的学生选择不预习,对“课前预习时是否会把导学案中不理解的问题标记出来”的问题,有51.6%的学生只是偶尔做标记,29.2%的学生经常做标记,还有19.2%的学生从来不做标记。从这些数据可以得出:在现实的导学案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学生课前预习不到位,这样很难清楚自己对本节内容的把握程度,就导致呈现在面前的导学案,更多的只是纯粹的知识抄写,缺乏思考空间,[2]

  2.2课堂活动学生参与程度有待加强

  课堂教学过程中“合作探究活动”属于导学案的“课中导”部分,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要求学生学会合作,而小组讨论、合作交流是一种很好的、可以有效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学习方式。但是,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对“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你是否会经常发表自己的观点”的问题,有48.8%的学生只是被点到时偶尔的参与以下,23.2%的学生都是不参与,怕自己说错,只有28%的学生经常在小组讨论中发表自己的观点,可以总结出:在导学案教学的课堂探究这一环节中,真正参与讨论的学生并不多,有各方面的因素影响着学生的发言。例如,有些学生,认为小组探究的问题毫无意义,趁着课堂探究的时间讲无关紧要的话题,还有一部分学生不好意思发言,甚至不敢发言,这样的课堂,实际上不利于学生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2.3课后巩固复习使用率低

  课后的纠错、总结和复习是对课堂学习内容的巩固,能够加深对课堂内容的理解以及更近一步掌握所学习的内容。然而,据调查结果显示,对“结束教学的学案”47.6%的学生都只是偶尔纠错,25.8%的学生基本不纠错,抱着学完就算了的态度,以及对“你课后能整理并自觉复习当天学习过的导学案吗”有56.7%的学生只是偶尔整理复习一下。因此,可以总结出:在课后使用导学案进行巩固复习这一方面,多半数同学都没有合理利用导学案。事实上,课堂结束后,部分学生对导学案中的内容还是有疑惑或未完成的,缺失了课后温故导学案的这个过程,导学案的作用也相应地减弱。[3]

  2.4教师角色定位不准确

  导学案是地理课堂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沟通、互动的桥梁,只有师生共同参与并互相作用才能达成预设的导学目标。这种以导学案为载体的教学模式,学生是学习的主角,教师重在组织和引领。调查结果显示,在实施过程中,部分教师对此有抵触情感或者运用不当,他们担心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小组交流,合作探究”只会浪费时间,并且取得的效果不明显,因此,“导学案”又变成了教师的“教案”,教师把自己当成主角,自导自讲,学生则是听众。教师的角色不能正确转换,课堂教学又回到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此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得不到培养。

  四、导学案在高中地理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的优化策略

  1.教师加强对学生使用“导学案’的指导

  导学案的“预习检测''部分考察学生自主预习能力,更重要的是为课堂上的集体学习做准备,如查阅资料、搜集整理信息、尝试解决一些简单问题。为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教师应重视指导学生做好预习。如在预习任务的安排和布置上最好以任务驱动的方式与学生的认知规律相结合,再考虑到学生个性差异的情况下,教师应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位、适时适量,学生根据各小组的任务预习了解所学内容,标记疑难点,这样便使学生有思考的阅读新内容,有目的的查阅、搜集、整理信息,为课堂上的集体活动做好准备,提高学习兴趣。

  2.教学方式注重灵活性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是实施课堂导学案教学的渠道,学生参与是课程实施的核心。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取灵活的方式,不能被导学案所束缚,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其中,如 ‘角色扮演,让学生在“趣”中学、小组合作,在“辩”中学’的教学方式,如学习高中地理必修2中“城市化”时,教师可将合作探究题“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组织成辩题为“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分为正反方(正方:利大于弊;反方:弊大于利)让学生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这种形式,不仅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通过小组成员的分工合作、积极思维、互帮互学,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3.加强课后的巩固复习

  学习的成长往往离不开课后的反思,课堂中师生互相作用完成导学案中的内容并不等同于完成了教和学的目标,学生课后应当依据导学案的内容及时总结、巩固和复习,才能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教师应采取一些措施督促学生去复习导学案,如在完成每一节教学内容之后,教师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整理导学案,完成导学案中的疑难点,并写出自己对本节内容的学习收获和存在问题,统一交由教师批阅,这样做的目的是既能检查学生的纠错情况又能了解到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对于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一些难点问题进行及时讲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4.教师正确定位自己的角色

  新课改要求教师对自己的角色必须有新定位。教师必须保持着学习者的姿态,适应新课成改革角色的变化。导学案的教学要求教师的角色由知识传授者弱化为指导者,目的在于更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学生是探究知识的主体,教师是辅助者,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真正地把自己的角色从“主演”转移成“导演”,通过导学案的引导,在适当的时候对学生予以指导,帮助学生吸收新知识,把课堂这个舞台真正教给学生。这样才能真正做好学生引路人的角色,实现教和学的双赢,使导学案效益发挥最大。

  “导学案”教学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是在所难免的,教师在使用过程中应灵活运用,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进行纠正和调整,充分调动学生对地理的兴趣,让学生学得更轻松、更有效,从而提高地理教学效率,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论文搜索
关键字:地理 高中 教学 应用 效果 调查
最新中等教育论文
核心素养下初中英语读写结合教学探讨
自主学习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课程标准的高中学生英语写作教学探究
希沃白板优化初中英语写作教学
做好细节 赢在高考
初中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的整合实践
浅谈文字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程改革深入中的高中历史学科素养培养策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有效性
初级汉语课堂管理个案分析
热门中等教育论文
浅谈中等职业教育与德育
中学生对学校公布学习成绩和排名次的看法研
试论中学历史教学的信息化
新课程与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革
优化课堂教学,减轻学生负担优化课堂教学
对职高班班主任工作的两点思考
新课程标准下英语教学方式的思考
高中英语课的导入
高中英语写作训练探讨
精选教材是化学教学改革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