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中等教育论文 >> 浅议高中语文教学中科学素养的培养论文

浅议高中语文教学中科学素养的培养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10-09

浅议高中语文教学中科学素养的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教学应“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应当主动结合学科特点,敢于有机渗透和尝试对学生进行科学素养的培养。在二十多年的语文教学中,笔者在对学生进行创新科学素养的培养方面作了一点实践和探索。

  一、创设问题情境,培养科学探究意识

  语文课堂教学要重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我常常告诉学生如果没有中世纪罗马的顽童把两个透镜放在一起的发问精神,人类就没有望眼镜、显微镜的发明;如果没有牛顿对苹果落地问为什么,就没有“万有引力”说;如果没有瓦特研究壶水滚沸,就不会发明蒸汽机……这些人类原以为异想天开的成果,正是可贵的发问精神的结晶。

  1.发现问题。让学生从题眼、文眼、关键词、中心词、重点段、过渡句入手,从预习、自读提示入手质疑,鼓励学生从日常生活中、从家庭、社区及周围环境中寻找问题,及时把它记录下来。在师生共同讨论下,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经过不断引导而螺旋上升。

  2.解决问题。①找,找资料和工具书;②读,读课文并结合实际来分析体会;③问,问老师、同学、家长和周围的人。④听,听同学的发言并积极参与讨论。⑤做,做批注。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采取不同的方法解决:一般性问题,如字、词,基础较差的学生提出的简单问题,组织学生讨论解决;关键性问题、有一定难度的问题、与课文重点、难点相联系的问题可按教学思路逐步解决,从中培养学生独立钻研、主动探索的能力。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一句,按常规,教师说一说“不宁静”的原因就可以了,但我们多问一个“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他颇不宁静的呢”,多查阅资料,多问几个为什么,与学生一道研究,答案就不再是那么单一简单,除政治原因外,有的说可能是经济原因,因为朱先生是穷知识分子,又是一位正直的爱国人士,家庭发生了经济危机;有的说可能是文化原因,因为朱先生是文化名人,一方面他受到“文化围剿”比较厉害,应该有孤立无援、愤懑不已的感受;也有说是家庭原因的,甚至于有人说到信仰问题,这种研究如果提高一个层次,把它形成一个小课题的形式,那么就是一个很好的研究性学习小课题。

  有了这些“问题情景”以及从中产生的许多有价值的“问题”,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和强大的求知内驱力就自然得以激发和形成,阅读研究就变成了学生的自觉和积极行为,老师的职责不再是无奈地“督促”,而是愉快地“参与”了。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创新意识往往是从疑问开始,有疑问才能促使学生去发现与探索,在发现中产生创新的意念与灵感。

  二、巧借中心问题,唤醒科学创造思维力

  所谓“中心问题”,指的是能够贯穿全文,紧扣文章中心,并激发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问题。此时,学生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情绪激昂,课堂气氛热烈,往往能够掀起教学的“波澜”。教学过程中,老师要能正确处理好教材,用敏锐的眼光去发现和捕捉蕴含在教材中的合理性因素,并作巧妙地设计,发掘中心问题,进而借机实现对学生进行科学思维的训练的目的。例如,学习《变形记》后,我要求大家在所读过的文章中,寻找这种变形。搜集变异的例子,并整理成文。下面是一学生《我看变形》的片段:

  杨朔的变蜜蜂,成名之子变蟋蟀,苏轼的乘风归去,别里科夫的“套子”,托马克斯笔下的种种怪异,同克里高尔变异成甲壳虫,同类。朱自清进荷塘,争取片刻的淡淡的喜悦,是因现实生活的困惑,生存空间的压抑;李乐微《我的空中楼阁》渲泄的情绪与此同质;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因生存的困境与文化的困境而使他最终走向海市蜃楼。也和顾城《远与近》表现的人与人是隔膜的,个体的人是孤寂的,而人与自然是和谐的有着神似之处。

  这样的小论文,即使结论不一定正确,它同样有存在的价值。

  在语文课堂练习中,教师要重视训练学生的逆向性思维能力,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广开思路,从多种尝试中选出最佳方案。学习课文或做习题时,要求学生不能死钻一窍或不经周密考虑而草草了事,要审时度势,使思维合乎逻辑规律。

  三、把握人物精神魅力,浓郁理性科学情感

  人物美之根本源于人格的熠熠光彩,精神世界的伟大高尚。科学家或科学类文章中的人物,他们的聪明、智慧的思维火花,严谨、勤恳的治学风范,始终如一、孜孜不倦的执着态度,尊重事实、注重调查的科学方法,不畏艰难、追求真理的勇敢精神,质疑寻思、敢于创新的灵活思想等,无不使学生深受感动和敬佩,无不激励和促动着学生的行为。引领学生通过课文内容的学习、感悟,体会科学类课文中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精神实质,是进行科学教育的重要任务。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课文内容,更能促使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涤荡,形成景仰、羡慕的理性情感,从而使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行为得以内化。如教学<<屈原列传>>一文,可紧扣“爱国、杰出”,具体可从以下方面感悟屈原的人格魅力。屈原“信而见疑,忠而被谤”作《离骚》,“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此志可与日月争光;抓住人物语言、行动、心理活动,感悟他的“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的情怀;从“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的话语中感受其光辉形象。通过以上三方面对人物形象的理解,便可激起学生对屈原的无比敬佩之情,使学生受到深刻的教育。

浅议高中语文教学中科学素养的培养

论文搜索
关键字:语文 教学 培养 科学 素养 高中
最新中等教育论文
核心素养下初中英语读写结合教学探讨
自主学习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课程标准的高中学生英语写作教学探究
希沃白板优化初中英语写作教学
做好细节 赢在高考
初中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的整合实践
浅谈文字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程改革深入中的高中历史学科素养培养策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有效性
初级汉语课堂管理个案分析
热门中等教育论文
浅谈中等职业教育与德育
中学生对学校公布学习成绩和排名次的看法研
试论中学历史教学的信息化
新课程与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革
优化课堂教学,减轻学生负担优化课堂教学
对职高班班主任工作的两点思考
新课程标准下英语教学方式的思考
高中英语课的导入
高中英语写作训练探讨
精选教材是化学教学改革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