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其它论文 >> 新时期社会公正问题产生的原因论文

新时期社会公正问题产生的原因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11-06

新时期社会公正问题产生的原因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3-0012-02

  马克思主义社会公正思想以唯物史观为基础,不但正确解答了我国社会存在不公正现象的原因,而且科学阐述了实现社会公正的方式方法。有效地论证了生产资料的私有制是社会不公正的最深刻的历史根源和现实根源。用剩余价值学说的理论揭露了在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形式公平掩盖下的实质不公平,并表明未来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社会公正才可以被实现。因为,只有在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前提下,消灭社会上存在的一切不公平的现象及状况,才能取得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公正。

  但是,经过我国长时期的实践证明,公有制制度的确立并不能代表着我国可以在第一时间实现社会公正。因为制度的实现是有一定的前提条件的,它必须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既要看到实行制度的困难,又要看到实行制度的可行性及合理性,在实现制度的过程中将其不断改善。我国当今社会由于社会不公正而存在的问题有许多,例如政治不公正、经济不公正、文化不公正及教育不公正等,而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需要利用马克思社会公正观为我们提供的分析问题的方法,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去分析。主要原因分为以下几点。

  一、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所必然出现的问题

  在计划经济时期,国家占有绝对主导权,对商品的价格及流通掌握着绝对的领导权力,人们没有自主经营权,虽然计划经济可以高度有效地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来进行国家的重点建设,集中资源发展对社会进步有利的产业,从而推动经济的持续增长,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计划经济的实施,忽视了长期利益和社会总体利益,对经济的调节起不到关键性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人们的劳动积极性。

  所以,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国家开始对社会政策进行了重大的调整,开始实施市场经济。众所周知,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市场经济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明显的提高,但是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由于新旧体制并存的社会现象及时代现象,也就是说,新的体制还没能够完全地确定下来,旧的体制也没有全部退出历史的舞台的这一历史时期,给我国带来了许多社会不公正的问题。

  市场经济的实施,我国的经济快速起飞,使美国、英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开始更加重视中国的崛起。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在体制改革之后,具体的生产或经营单位在完成国家计划的前提下,个人或者企业是允许得到一定数量的产品生产、经营、市场交易甚至是对外贸易的权力的。许多人从这之中看见了商机,在完成国家计划的前提下,他们尽力去寻找国家计划内的商品,然后将这些低价商品放到市场上去卖,从而赚取高额的利润。

  随着中国对国有企业进行不断的政策改革,将国有企业改制成企业法人制,企业法人不仅要对企业负责,而且还要自己经营、自负盈亏,从而提高经济效益。但是由于诸多原因,现实没有计划发展得那么顺畅,由于某些相关的政策和操作的手法不当,在改制成企业法人制的过程中,出现了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

  市场经济,是对国家资源配置的一种极其有效的方式,可以在最大的程度上促进我国生产力的提高。但是,市场经济崇尚的是“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竞争原则,“利益、金钱至上”的财富观,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这个模式过度强调效率,而忽视了结果的不平等。加之我国处于社会经济的转型期的现实国情,就造成了贫富差距扩大、失业率提高、各地区及各行业发展的不平衡等等。因此我们必须深刻了解到市场经济的种种缺陷,通过市场经济的微观调控以及配合政府宏观调控,消除市场经济与社会公正的种种矛盾,突出其优越性,早日实现社会主义公正。

  除此之外,西方的市场经济体制是按照“自上而下”的模式由商品经济而逐渐发展起来的,自由平等的基本理念以及市场经济的种种规则全部都已经深入人心。所以,人们在平时的经济活动中可以自觉遵循市场经济平等的原则,从而保证市场经济的良性循环。而在我们中国,市场经济却是按照“自下而上”的模式由商品经济一步步发展而来的,并且,时间相对较短,市场经济自由平等的基本精神在人民心中难以得到真正的认同,所以要求人民去实践这一原则是存在很大的困难的。于是,尽管我们国家已经加快了建设法制经济的步伐,但各种破坏市场平等规则的行为仍旧经常出现,制造假货、欺诈行骗、偷税漏税等各种现象严重阻碍了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社会的不公正。

  二、发展战略不平衡以及制度的不健全,加剧了社会的不公正

  新中国成立后的30年左右的时间里,我国处于社会主义的初期阶段,中国政府所遵循的发展战略就是平衡的发展战略,各种各样的政策都对偏远和落后地区有利,但是这样的政策不但没有让这些地区的经济得到很好的发展,而且还让原本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延迟了发展,效果非常不好,为此而付出的代价也较为惨重。但是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开始实施改革开放的发展战略,我国的经济较之前有了明显的提升,证明了这一政策的可行性及合理性,因此,我国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上实行了一个新的政策,那就是不平衡发展战略,发展以经济为中心,从而实现政治、经济、教育及社会生活的全面发展。发展的地区较为偏重沿海地区,发展的行业较为偏重重工业。可以说这一不平衡的发展战略在当时是有一定的历史意义的。它在最大程度上集中社会的优质资源,发挥各地的优势从而以点带面地促进中国的工业化进程。

  新中国成立之初,由于当时的国家环境较为复杂,局部战争的爆发存在着很大的概率,建立完整的国家工业体系十分迫切,加之国家领导人为了塑造一个强大的中国,实现强国梦,而我国的工业基础薄弱,急需提高我国的工业发展水平,因此,发展重工业是较好的选择。但是这一决策的实施就造成了一个很现实的社会不公问题,那就是不以操持重工业为生的农民由于国家在政策上的倾斜,导致了农作物价格远远低于市场价,从而使农村人民和城市人民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与此同时,也形成了城乡二元结构相互对立的格局。   为了提高生产力的发展,邓小平在“南方谈话”的时候提出“先富带动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这一理论。这一理论的内容是他允许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区通过合法的方式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而这里面所指的一部分地区主要指的是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但是我们必须关注到一个现实问题就是,在实现先富之后,我国没有很好地实现后富以及共富的这一宏伟目标,使沿海地区与内地城市之间、城市与农村之间的贫富差距加大,加剧了社会不公正的现象。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国情,加之我国各项制度都不够健全和完善是产生社会不公正问题的重要原因。因此我们必须根据国家的现实情况制定可行性较高的制度,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公正。

  三、特定的经济发展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社会的不公正

  改革开放初期,为了提高生产力,高速地发展国家的经济,我国提出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口号。效率与公平,是人类经济生活中的一对基本矛盾,这“如同爱情是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一样”,“始终是经济学论争的主题,甚至被称作经济学史上的“哥德巴赫猜想”[2]。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原则,效率优先,实质就是发展生产力优先,但是必须要兼顾公平,不能出现两极分化,这是效率优先的社会条件。这一原则,提高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我国的现代化进程,加速了市场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有效调动了人民的劳动积极性。但是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这个观念的实施带来的现实问题及负面影响。

  这一政策实施之后,造成了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之间的不平衡。横向来看,这一口号并没有拘泥于某一个领域,而是把它作为了改革的内在机制,活跃在经济、社会、文化及教育等各个领域。但是有时候为了达到提高效率,不得不以牺牲公平为代价。故而,在一定的场合下,效率和公平变成了对立的两个方面。如果忽视了公平,虽然可以得到短期的利益,但是却破坏了长期的发展。这是因为,社会上的绝大多数在不能享受“效率”所带来的优秀成果时,就会造成少数富人和大多数人之间的深刻矛盾,这就会影响社会的稳定性,最终影响“效率”这一目标的实现。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要处理好三对关系:(1)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的关系;(2)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两极分化的关系;(3)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的关系。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收入分配的总原则,为了这一政策更好地贯彻落实,还必须制定相关的制度及机制,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要加速我国的市场化进程,以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另一方面就是要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为社会公平奠定制度基础。

新时期社会公正问题产生的原因

论文搜索
关键字:公正 时期 原因 社会 问题
最新社会其它论文
大学生对余额宝使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浅议幼儿教学引入游戏化课程对幼儿社会性交
回归与延展
校园网贷乱象治理的探索
过度劳动理论与实践
中国老年人临终生活质量研究
社交媒体用户人际互动与社会资本提升路径研
社会热点事件在“两微”平台的传播机制研究
试论《诗经·小雅·十月之交》的社会背景
运用体育心理学提高女生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
热门社会其它论文
食品安全论文
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当代青年如何培养正确的幸福观-兼评《道德生
关于“网络社会”的道德思考
建立绿色化学
网络信任危机:电子商务的伦理陷阱
美德是不可或缺的
论自私(上)
“伦理化”的汉语基督教与基督教的伦理意义
医学伦理学与生命伦理学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