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高校特困生心理问题研究论文

高校特困生心理问题研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11-06

高校特困生心理问题研究

  中图分类号:C91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3-0134-02

  社会竞争日益剧烈,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社会贫富差距的扩大,高校收费制度的变革,使得高校特困生这一特殊群体人数逐渐增多。对于越来越受关注的高校特困生而言,他们不仅承受着巨大的经济压力,同样他们也承受着心理压力。

  一、高校特困生中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

  (一)厌倦心理

  据调查,高校贫困生20%的同学产生厌倦心理,出现厌学和逃学等行为。厌学是指学生在主观上对学校的学习活动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和冷漠的态度,并且在客观行为上明显表现出来的行为。厌学达到一定程度时很容易造成学生离开学校,逃避学校的学习生活,即逃学。这部分贫困生在逃学的期间玩网络游戏,消磨时间,对生活没有信心,这让他们在学习中成绩下滑,上进心减退,使其更加消沉萎靡。

  (二)自卑心理

  所谓的自卑心理是人们对自己的能力或品质做出过低估价的心理感受。自己本身家里经济困难,囊中羞涩,生活拮据,知识面狭窄,孤陋寡闻,不善言谈。正是种种原因,让特困生感觉自不如人,在同学面前低人一等。这种自卑心理的存在,久而久之,让他们内心深处的孤独感与日俱增,沉默寡言,形成孤僻的性格,很少与人交往,不易表露自己。

  (三)不平衡心理

  不平衡心理是个体由于盲目攀比而产生的一种内心极度不满意的心理状态。出生在贫困家庭尤其是下岗职工家庭的贫困生,看见那些来自富裕家庭的同学任意地挥霍浪费,内心更感叹命运不公,抱怨生活的艰苦,进而埋怨父母无能,激化家庭矛盾。每当想到他们在别人面前总是有种“见人矮三分”的感觉时,不觉怒火中烧,甚至采取不道德行为来补偿内心的“不平衡”。如偷盗别人钱财、对抗领导老师、破坏公物等,以宣泄自己内心的不满。

  (四)挫折心理

  挫折心理是个体动机转化为行为时受到障碍,无法达到预期目标而产生的一种消极情绪体验。来自山区的贫困生,因小山区封闭,信息不畅通,为人处世能力弱。因而在与别人交流的时候,时而会受到别人的轻视,产生挫折心理。这使得自己不敢与别人交流,极少参加课外活动和集体活动,缺少与同学的交流和信息沟通,加重了自己的心理压力,形成了恶性循环,从而形成了严重的心理问题,阻碍了他们的成长。

  二、产生心理问题的主要根源

  (一)社会因素

  随着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竞争日益剧烈,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金钱是万能的”说法也在一部分贫困生心里根深蒂固。社会上存在的不良风气让贫困生的心理问题更加严重,为了获得金钱来改变自己此时囊中羞涩的状况,盲目参加一些传销等活动,但因自己是一名学生,合法权益难以得到保障。最终经济状况没有改善,同时心里自卑感、焦虑感日益增强。

  (二)家庭因素

  部分农村地区的学生通过自己12年的寒窗苦读,跨入理想学府的大门。贫困生的家长望子成龙,无论家境多么贫寒,都会义无反顾地将自己的孩子送到高等学府,但高额的学费让家长无力承担其余的生活费,贫困生家境条件窘迫,生活更加拮据。这也加重了贫困生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

  (三)校园环境

  有部分高校管理者疏于管理,对于国家贫困生帮扶政策落实不彻底、扶贫助困体系建构不完善,让贫困生享受不到切实的补助。另一方面学校里一少部分同学家境富裕,穿名牌衣服,戴名牌手表,这也给一部分贫困生带来了心理压力,反观自己家庭的经济状况,不觉中产生了压抑的心理。

  (四)自身因素

  出生在山区的贫困生因为交通闭塞,缺乏和外界沟通交流,人际交往的能力弱,处理自己与他人关系时不能够勇敢面对。贫困生自己本身缺乏社会经验,不能够正确地认识自我。虽然他们在生理上已经发育成熟,但其心理发展远未成熟,仍带有一定的冲动性。生活上已过于艰辛,而心灵上的重负往往会使自尊转化为自卑。贫困生经济上的困难带来的是心理上的危机。

  三、高校特困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高校特困生虽然受到了和其他学生一样的教育,但是他们脆弱的内心早已不堪一击。那么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经越来越受到社会学校和家庭等各方面的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校应实现全方位育人

  1.普及心理学知识,开展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

  提高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就必须引导学生学习心理学知识,学会心理保健的方法,学会自觉调整和控制情绪。学校利用讲座、宣传海报、校报、校广播等方式对大学生普及心理学知识。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开设心理咨询绿色通道,引导贫困生减轻心理压力。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氛围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可以以课堂教学的方式展开,同时也可以多渠道进行,如通过校园文化建设,为心理健康教育营造良好的氛围。所谓的校园文化是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文化为主要的空间,围绕办学精神和办学目的而开展的一种群体文化。学校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以此来增长知识,如团体训练等活动,为贫困生和别人交流搭建了一个广阔的平台,培养其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缓解自卑的心理。

  3.增强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实现全方位育人

  增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专业技能是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提高领导及教师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让其更好地引导贫困生走出挫败心理,这样才能有效地解决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学校的教育工作者应在教学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让贫困生无形之中摆脱心理问题的困扰。   (二)贫困生应学会自助

  1.调整心态,笑对挫折;端正态度,认识挫折

  贫困生应学会以积极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看待他人和自己,坚定信心,乐观向上,不被眼前的困难所击倒,笑对生活才是胜利者应有的姿态。

  任何人的人生里程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挫折的产生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贫困生应把眼前的挫折看成是一种财富,对于每一个有志的大学生来说,挫折的发生会唤起他的斗志。同样对于贫困生而言,此时的挫折可能连着彼时的成功,而最应该做的是放下心理包袱,轻装上阵,勇敢上路迎接挑战。

  2.尺短寸长,悦纳自我;重塑自己,接纳自我

  德国著名的作家约翰保罗曾说过:“一个人真正伟大之处在于他能够认识自我。”自我认识是指我们应该对自己的容貌、身高、仪表、风度等外部特征以及能力、气质、性格、兴趣、特长等个性品质和家庭条件、经济状况等有一个全面、准确客观的评价。简而言之,贫困生对自己的各个方面应该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对自己有足够的认识,充分地了解自己的长处,意识到自己的缺点,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充分展露自己。

  自我接纳是指对自己的才能、长处和短处都做了客观评价的基础上,喜欢自己的个性,肯定自己的能力,不会过多地对他人抱怨和谴责自己。但是也要避免过分的自我接受,拿着放大镜看自己的优点,甚至把缺点也当作优点,而对别人又不喜欢不接纳,拿放大镜放大别人的缺点。尺短寸长,学习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缺点。

  与此同时也要避免过度的自我拒绝。自我拒绝是指不赞成自己、不喜欢自己,过于关注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把抱怨和指责指向自己。这主要是由贫困生不自信低估自己所引起的。正确地认识自我,愉悦地接纳自我,这样就会避免自卑心理,减轻贫困生的心理压力。贫困生要善于展现自我,树立强大的信念,走出象牙塔,积极参加社会实践,通过勤工助学,既可以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同时培养适应社会的能力,破茧成蝶,最终实现自己的梦想。

  3.避免投射效应,减轻不平衡心理

  投射效应是指在人际交往的过程当中,形成对别人的印象时,总是假设他人与自己有相同的倾向,即把自己的特性投射到其他人身上。所谓“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反映的就是投射效应的侧面,对于贫困生而言,其本人意识到自己的家庭状况比不上其他人,于是就把这些不称心的特性加到他人身上,目的是通过这种投射重新估价自己的不称心的特性以求心理上暂时平衡。这种效应会加重其不平衡心理。久而久之,会使其内心极度不满意,容易误入歧途,所以贫困生应在人际交往的过程当中勇敢地面对问题,避免投射效应,减轻不平衡心理。

  4.控制情绪,增强自制力,培养健康自我形象

  大学生处于心理和生理走向成熟的时期,其情绪不稳定和不成熟,而贫困生与其他学生相比,家庭压力、社会压力等会让他们的情绪更加极端。本身对事物的认知不稳定,对事物缺乏完整性的把握,因而在思维方式上往往轻易地加以绝对的否定或肯定。在人际交往中应表现出宽容豁达、乐观平和,在学习中要求上进,思路开阔,注意力集中,使自己的潜能发挥到极致,促进身心全面发展。

  加强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贫困生应加强自身修养,为自己最初的梦想奋斗。决定人的情绪的是自己的认知,有一句名言说道“人受困扰,不是由于发生的事实冲突而是由于对事实的观念。”改变错误观念是克服不良情绪的关键。贫困生调节好自我情绪,培养健康的自我形象才会在自己成功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总之,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成为教育工作者的重点。党和政府,教育部门已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缓解贫困生的经济困难以及生活困难,如“奖、贷、助、补、免”等多种援助手段。通过多渠道多方面的帮助和支持,加上贫困生自我调节,在社会实践和学校的学习生活中提高自我的交际能力,这样可以为自己的梦想助力。

高校特困生心理问题研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特困生 特困 心理问题 高校 心理 研究
最新高等教育论文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浅谈高职院校创新型动画人才培养现状及优化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实践探索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及提升措施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公信力研究
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体系构建
我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责任感的培育及意义
如何在新时代引领大学生正确追赶时代潮流
高校大创经费报销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计算机专业培养模式探讨
热门高等教育论文
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生素质教育
社会实践的加强与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推进
应对危机 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
英语教学如何适应职业技术教育
高等学校“专业”内涵研究
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挑战与对策
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三个代表”思想与高校的改革和发展
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学生利益如何维护
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的潜在优势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