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论高校就业指导体系的改革和完善论文

论高校就业指导体系的改革和完善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11-08

论高校就业指导体系的改革和完善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4-0223-02

  近年来,高校不断地扩招,高等教育到了百花争艳的季节,大学毕业生的走向、就业情况,作为衡量一所大学的办学水平、教学质量等综合实力的一个重要依据,把就业指导工作推向了新的层面。

  一、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的不断深化,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时代已经到来,2003年以前的包分配、包就业的状况已不复存在,而如今的大学毕业生所面临的就业形势逐渐走向双向性、大众化,通过自主择业、自主招聘的形式来解决就业问题。高校毕业生自主择业制度建立以后,就业指导工作愈发显得重要。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我国高校开始进行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传授学生各类应聘技巧,调整求职心态,平衡现实需求与心理预期的落差等。采用的大多是以身说法、就事论事的感性指导,之后逐步发展。从各大高校目前的就业指导工作来看,主要是开设如《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创业基础》一类的专题讲座、就业指导课、组织洽谈会,内容和任务主要涉及就业政策指导、就业思想教育、信息搜集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这种指导在当前日新月异的就业环境中慢慢凸显出了不足。一是就业指导内容主要只关注政策、信息和技巧,就业指导变成了应付面试的指导。而对于大学生每一个个体的塑造和创新能力培养,又或者是职业测试和职业生涯合理规划等内容则很少涉及。二是就业指导教学古板单一,多是非专业指导人员从事就业指导工作。在高校教育和改革中就业指导工作所占比重偏小,且大多在临近毕业前进行,时间紧任务重,未将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就业指导没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二、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

  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有很多,首先是供需总量矛盾。理想的职业是高收入低强度的工作,而在现实来看,这样的职业不仅岗位数量少,而且对人才素质、技能的要求也颇高,也就是俗称的“高门槛”工作。所以人才之间的竞争也就随之出现,从宏观来看,这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但从泛泛高校毕业生来看,这就是就业压力的集中体现。其次,大学生的各方面素质,也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之一。学生素质包括学生的专业技能、社交能力、文体能力、应变能力、中英文应用能力、计算机网络应用能力、道德品质等。社会越发展,岗位就越好,对学生素质的要求也越高。因此,学生综合素质也是随着社会发展而发展的,需要人们永无止境地不断完善。

  三、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体系框架

  基于上述分析,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核心和目标是对大学生就业问题建立切实可行的指导体系,对就业指导进行系统化框架化的规划,循序渐进有条不紊地进行教育活动,最终达到扩大就业面、增加就业的目的。同时也达成教育投资的社会收益。而充分就业问题主要有就业现状、形成原因、面对问题所提出的对策等几个框架。最终解决的途径具体归纳到以下方面。

  1.探讨就业政策问题

  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体系框架初步形成,但在政府、社会与高校间在就业链的联结上明显没有达到环环相扣,就业过程中存在信息不对称和失真的情况。因此,在未来应当建议从大局出发来探讨政府与社会对就业的调控作用,依据具体案例提供科学的决策参考,积极开展就业政策听证会广纳民意,制订科学而前瞻性的就业政策。

  2.深化培养机制问题

  就业作为一个需要全社会共同去面临和承担的大问题,在实际中却难以产生协作共助的画面。各大高校合作不密切,用人单位对所需人才的指向性不明等问题都对就业培养产生了影响。因此,需要兼顾各行业对人才素质的具体需求,实现全面地专业地设置培养机制,对学生才能的培养做出调整,以就业为导向,建立全社会对高等教育的评价反馈机制和相应的调节应对机制,适当调整高校的学科与专业结构。

  3.研究就业指导问题

  现阶段,就业指导与就业产生理论与实际脱节的问题,高校缺乏系统且一体化的职业正确就业指导,就业指导过分强调实用与有效,可以简单地称其为“快餐教育”。随着政策和制度的深化与完善,高校就业指导机构应不断完善创新工作,实现服务和管理功能,引进专业就业指导人才等诸多方面。

  4.剖析就业心理问题

  就业指导是对学生择业观与就业观的一个塑造,在当前竞争环境下的对各种心理现象及行为特征,就某些有负面影响的就业压力和心理,开展一些针对性较强的心理教育咨询活动,以人本位的管理思想推动高等教育人才的培养质量。

  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解决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工程,它需要很多方面的协作完成,进而促成多个受其影响的问题得以均衡解决。另一方面,由于多种受之约束的问题交叉作用,给就业指导工作加大了难度,其最终结果的实现主要依赖于就业指导问题在实践应用上的突破,从而需要该工作在实施中得以不断完善和改进。以实现充分就业为目标,以广义的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为主体对象,兼顾就业政策、培养机制的讨论,就是一条合理的路径。

  四、以“递进式培养、区别式教学”,完善和改革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体系

  改革和完善就业指导体系立足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依托贯彻大学四年递进式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模式,优化和完善高校传统的就业指导模式,引导学生树立远大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意识,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和职业规划能力,解决就业问题。   1.分年级、分阶段递进式培养

  通过立体的指导模式,在学生入学的第一年要帮助学生发现和了解自己的性格、兴趣和专长,找到自身定位,为就业做好准备,打下基础;第二年开始对学生进行职业教育,帮助学生了解和接触就业状况,对自身职业进行规划;第三、四年帮助学生了解掌握求职的技巧,积极调整应聘心理,衡量自己的专业价值和市场需求的关系,认识到自己专业特征的市场价值体现,参加社会实践和一些招聘会,让学生直接感受就业市场。经过这些合理的递进式培养,形成大学生就业观,增强大学生求职技巧和就业能力。

  2.分模块、分内容区别式教学

  就业指导课程的知识性和内容按年级分为生涯与职业意识、职业发展规划、职业适应与发展三个内容:按序列组织原则进行组织,就业技能分为就业能力、求职过程,职业适应于发展,创业教育。按层级理论加以组织,就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内容,因其需要逐步加深和不断扩大,融会贯通为有深度有广度的动态结构,采用螺旋式组织教学。

  构建大学生就业教育课程体系,完善就业指导内容按学科来分,全程化的就业指导课程包含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哲学、信息学、成功学和法律法规等,并依据以上课程设定相应的教学模块,例如,师范类学生设定教学设计、微格教学、教学设计分析等一系类提高学生专业素质的课程。并且课程模块具体内容应包含就业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课程,包含就业法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技巧以及就业市场信息等方面的课程。

  同时教师要在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的授课模式上创新,改变传统的讲授式授课方法,采取互动的教学模式,进行多样化的教学。让学生真正明白自身的职业要求和学到就业技巧,明确自身目标,定位自己的理想坐标,从而解决就业问题。

  3.建成模式化职业生涯和就业指导的具体模式

  基于以上两个方面,针对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建成模式化职业生涯和就业指导模式按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的设计,大学四年的课程可做如下安排,详见下图。

  ■

  通过这个图形可以更好地对以上两个方面进行具体概括。了解针对大学生就业指导规划的整个环节。

  除从以上几方面开展基于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的课程结构优化,必修课和选修课的设置,课程教学理念、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完善课程安排,形成贯彻大学四年的就业指导模式及职业生涯规划,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和形成完备的就业体系。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培养新型的从事大学生就业教学的专业教师。

  五、结语

  新形势下的高校就业指导以职业发展理论为指导,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立足人本,扎实推进递进式培养与区别式教学,以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为目标,在不断地强化学习中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中改进和完善就业指导工作。在追求授之以渔的长远就业指导模式中,为学生提供自我认识的机会,关注其成长发展的过程,在共性中突出个性,在个性中强调持续,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发展,为人生道路的前进迈出坚实的一步。

论高校就业指导体系的改革和完善

论文搜索
关键字:就业指导 体系 指导 改革 高校 就业
最新高等教育论文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浅谈高职院校创新型动画人才培养现状及优化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实践探索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及提升措施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公信力研究
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体系构建
我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责任感的培育及意义
如何在新时代引领大学生正确追赶时代潮流
高校大创经费报销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计算机专业培养模式探讨
热门高等教育论文
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生素质教育
社会实践的加强与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推进
应对危机 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
英语教学如何适应职业技术教育
高等学校“专业”内涵研究
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挑战与对策
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三个代表”思想与高校的改革和发展
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学生利益如何维护
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的潜在优势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