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英国教师职前教育和培训对我国的启示论文

英国教师职前教育和培训对我国的启示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12-04

英国教师职前教育和培训对我国的启示

  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职前教育是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工程,是教育事业的基础工程,教师队伍的质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我国教师在职前教育和培训环节比较薄弱,为造就高素质让人满意的教师队伍,我们可以借鉴英国在这方面的合理做法,在改革教师职前教育方面采取正确的策略和行动。

  一、英国教师职前教育的实习及入职培训

  (一)教师职前教育和实习

  近几来,英国非常注重优秀教师的职前培养,并将教师素质视为本国参与教育国际竞争的重要力量。在政府支持及教师专业化的推动下,英国出台了教师职前培养的国家标准,重点说明了教师在教与学方面的要求及其目的,认定了教师应具备专业知识与理解、技能与特性、关键教学领域等三个方面的内容。英国教师职前培训的显著特点体现在以“学校为基地”(School―based)的教师培养模式,即以中小学为基地,加强师资培训机构同中小学间的伙伴关系,强调中小学在教师培养中的作用,注重教育实习的地位,鼓励学生通过实践、观察,思考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探讨理论与实践的相关性,在提高教学效能的同时,推动理论探索。英国师范生的教育实践时间较长,一般要求不少于20周的教育实习期。在教育实习中,英国大学教育学院通常选择一批有代表性的学校,并且每所教育学院都有数十所中小学作为实习基地。学生必须至少在两所学校中实习,而且尽可能教不同的年级和班级,这样学生可以体验不同学校的学习需要和管理方式以及不同年级学生的教学方式,再从中抽象出一般的教学原理。师范生由实习学校、地方教育当局以及大学教育学院组成的“伙伴关系指导小组”来负责实习工作。实习生的指导教师分为四种:(1)学科指导教师,由实习学校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主要负责实习生的教学实习并同大学指导教师密切合作。(2)专业指导教师,通常由实习学校业务校长或指定的高级教师担任,主要负责师范生在实习学校的全部计划。(3)联络教师,由大学或教育学院教师担任,主要负责联络和协调工作。(4)教学指导教师,来自大学或教育学院,主要为实习生制定评价标准,对师范生所授学科进行评价和指导。以“学校为基地”的教师培养模式,为职前教师提供了真实的实习环境、经验学习的机会及有力的指导。既可以使大学有力地监督和指导学生的实习,又可以发挥学校有经验教师的“传、帮、带”功能。通过大学与中小学的积极配合,挖掘了它们在教师教育方面的潜力。实习生可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并反思理论的正确性,使实习生真正明白实践中所需要的教师的标准要求,保证了教育实习的实效。

  (二)英国教师的入职培训

  在终身教育思想的影响下,西方国家在二战后提出了教师教育终身化和一体化的问题。1972年,英国学者詹姆斯提出了教师“培养、任用、进修”的“三阶段理论”,并将整个教师教育的过程分为职前教育、入职教育和职后教育三个阶段,使人们认识到教师的专业成长应该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要贯穿于师资培养和培训提高的全部过程。1999年,英国正式提出在英格兰和威尔士地区建立新教师入职培训制度,作为从职前准备到教学实践的过渡阶段,使新教师向职业教师的过渡很好地衔接。该制度规定首次参加工作的新教师都必须完成3个学期(相当于一学年)的入职培训,培训机构可以是地方教育当局或新教师所在学校。在培训期间主要是对新教师进行监督和支持,对新教师的表现进行评估。学校挑选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担任新教师的指导老师,指导老师要根据每个新教师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应其专业发展的目标和计划,并据此开展指导工作,帮助他们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及困难,促进新教师很快适应职业。对新教师进行评估是入职培训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保证培训结果的关键。在入职培训过程中,每学期末由校长对新教师进行正式的评估,以确定新教师是否取得进步和完成入职培训计划。培训结束时,校长根据每学期评估结果对新教师的教学作出终结性评价,并向地方教育当局递交一份关于新教师是否达到入职培训标准的推荐书,地方教育当局据此决定新教师是否完成入职培训。将入职培训引入师资培养的过程中,使教师的培养方式更加科学、规范。新教师得以接受有经验的教师的指导,能够尽快熟悉教学过程,尽可能在短时间内胜任教学工作,大大缩短了适应期。

  二、我国高等师范教育的实习及见习

  (一)我国的高等师范教育实习

  目前,我国高等师范院校现行的教育实习方案一般是专科4周左右,本科6~8周。由于各因素的影响,真正实习时间仅有3~4周,每个实习生上课时间不超过20课时。并且安排上形式单一,只有“放羊式”或集中式学习,很难达到实践的目的。在实习中,指导教师给以全面、科学、高效的指导,是保证实习质量的关键因素。但是由于高校与中小学联系不密切,缺乏沟通,在指导教师的选择上存在着随意性,而且指导教师认定标准具有模糊性,欠缺责任意识。有些高校组织实习很不到位,有的缺乏对实习环节的具体指导,有的甚至让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实习工作常常流于形式。有些中小学教师担心实习教师会影响他们的教学质量及进度,根本不让实习教师上台讲课。这样一来,实习生没机会接触学生,也没机会参加课堂实践。由于我国原有的师资培养模式是“以大学(主要是师范大学)系科为基地”的培养模式,教师的职前教育以大学内分科教学考试为主的方式,除短暂的教育实习外,中小学基本上不参与到大学教师教育当中来,高校与中小学缺乏必要的联系。又由于受现有评价制度的影响,中小学担心影响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往往对实习持排斥态度,造成高等师范院校普遍缺乏教育实习基地的现状。   (二)高等师范学生的见习

  国家规定师范生在工作的第一年为“试用期”或“见习期”,见习期结束后,通过考核合格者,即转为正式教师。我们现行的试用期教师培训仅由地方教育当局负责,学校几乎不参与,并且时间也较短,仅仅是让这些新教师听几节理论课,观摩几节课堂教学课而已。并没有对新教师的学习及教学水平提出具体要求,也没有对新教师的实质性评价。对新教师试用期考察的不严格,使得经过一年的试用期后,几乎所有的新教师都能够成为正式教师。这样很难保证新教师的质量,致使他们教学能力低,职业适应期延长。

  三、英国教师教育实习及入职培训对我国教师教育的启示

  我国教师职前教育和培训的滞后,日益成为影响和制约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阻碍素质教育实施的重要因素。我们可以借鉴英国教师教育中的合理做法,改进我国高等师范教育实习和入职培训。

  (一)建立健全教师入职培训制度和细则

  英国教师的职前教育和培训有一整套较为完备的规章制度保障,保证了英国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贯穿于师资培养和提高的全部过程。我国也应该建立健全教师入职培训制度,切切实实将教师教育终身化落到实处,贯穿职前培养、入职培训、在职进修的方方面面。英国教师教育得到全社会的认可与支持,我国也应该认识到教师教育应是多方面的共同责任,而不仅仅是高校的职责,还有地方教育当局及中小学的职责。英国教师职前培训措施比较完备,而我国现阶段教师入职培训措施的不当,使得新教师职业适应期延长。所以,我国亟需进一步建立健全入职培训制度,使新教师培训有法可依,可使教师专业发展的进程得以连续,使新教师向职业教师的过渡很好地链接。在入职培训中,教育当局及新教师所在学校都应认真负责,挑选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责任心强的老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发挥名师的“传、帮、带”功能和直接辐射作用,帮助、监督新教师很快适应职业。教育部门与学校要制定严格的新教师培训评估细则,确保新教师入职培训的有效性。

  (二)加强实习基地建设

  英国的教师职前教育基地大都是设置在教育学院周边的中小学,英国教育实习是师范类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并成为高等师范课程体系中的重要支柱。我国已有类似经验,但是我国师范教育的重点与英国略有不同,我国师范教育是培养学生热爱教育事业、巩固专业思想、获得实践知识以及独立从事教育教学等工作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全面检验教学质量、检验培养规格进行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我国稳定的实习基地是完成教育实习的必要条件,也是教师教育质量的保证。高等师范院校应效仿英国建立多所自己的教育实习基地,并与实习基地建立一种互利互动、协同效益的机制。实习生可以在教育基地接受有经验教师的指导,获得实践经验;实习基地的教师也可以接受大学的理论支持,与大学合作进行教育研究。这种互利互惠的教育合作方式有利于实习基地的稳定。同时,高等师范院校对整个实习过程的组织及监控要有力,适当延长教育实习时间,更要完善实习质量评价体系,这关系到实习质量的优劣,效果的好坏。师范院校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高度认识教育实习基地建设的意义,切实建设一批稳定、条件优异的中小学校作为师范院校教育实习、科学研究的基地和推广科研成果、先进教改经验的“实验田”,以保证师资的质量。附属中小学是师范院校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师范院校的学生较为理想的教育见习和实习的主要基地,但是,因为师范院校的实习生较多,仅仅以附属中、小学作为教育实习基地,是远远不够的。因此,经常联系学校附近甚至联系各地市县的学校作为定点实习场所是非常必要的。我国现阶段许多师范类高校都有自己的实习基地,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陕西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大学建立教育实习基地的成功经验,可以为我们提供借鉴。

英国教师职前教育和培训对我国的启示

论文搜索
关键字:师职 英国 启示 我国 培训 教育
最新教育理论论文
高等职业院校理论与实践教学研究
试论教育实践变革与教育理论创新研究
粮食工程专业导论课程的构建与实践
以学生党建促进学生就业实现路径研究
初中体育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的优势与方法初
浅谈学困生知识落实的方法策略
精选策略,游刃有余
“爱”须大于“管”
霍桑效应在学困生帮扶中的应用
温暖斑马线 礼让应当先
热门教育理论论文
小学德育教育论文
城市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
论秦始皇的“法治主义”
小学德育论文范文
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研究
浅议实践教学在教学中的作用
现代教育技术与素质教育
当代青少年的思想特点与教育方法
对和谐教育的理论思考
Discovering Techniques of Vocabulary Tea